问题

我在电商买多个同款商品,试用挑选后将部分商品7天无理由退货,很无耻吗?

回答
在电商平台购物,享受7天无理由退货政策,但如果多次购买同款商品,试用后再挑选部分退货,这种行为是否“无耻”,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因为它触及了消费者权利、商家利益以及平台规则的边界。

首先,我们来理解“7天无理由退货”的初衷和适用范围。

7天无理由退货政策(在中国通常指《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的“网络商品销售者采用快递方式销售商品,按照本法第三十九条第一款规定经营者未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种类、质量、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信息的,消费者有权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退货,且无需说明理由;但是,根据商品性质并经消费者在购买时确认不宜退货的除外。”)是为了保护消费者的购物权益,应对网络购物中无法实体接触商品、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它的核心在于:

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 让消费者在收到商品后,有机会通过实际使用来确认商品是否符合预期,是否真正需要。
规避信息不对称: 网上购物无法像实体店那样直观体验,退货政策为消费者提供了一个试错的机会。
促进公平交易: 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了消费者和商家之间的信息差和风险。

接下来,我们分析“多次购买同款商品,试用挑选后退货”这种行为的具体情况和潜在影响。

从法律和平台规则的字面意义上讲,只要退货的商品符合7天无理由退货的条件(如商品完好、非特殊商品等),那么这种行为本身并不违法,也不一定违反平台规定。然而,“无耻”与否,更多地取决于这种行为背后的动机、频率以及对他人造成的影响。

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看待这种行为:

1. 消费者的角度:

合理需求(例如:选择最佳品质、颜色、尺寸):
具体场景: 消费者购买多件相同款式的衣服,是为了试穿看哪件的剪裁、颜色更适合自己,或者选择最合身的尺码。或者购买多件同款的电器,想比较一下它们的具体性能表现,选择最优的一款。
评价: 这种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被视为是消费者充分利用7天无理由退货政策来确保自己购买到最满意的商品,这本身是消费者权利的体现。如果商家提供的商品本身存在细微差异(例如手工制品、染色批次等),这种做法可以帮助消费者找到“完美”的那一件。
并非真正需要(例如:促销活动中的“囤货”或“套利”):
具体场景: 商家搞“买三送一”或者价格优惠活动,消费者为了享受优惠,大量购买同款商品,但实际上只需要一两件,然后通过退货处理掉多余的。或者,消费者发现某商品在不同平台或不同时期有价差,通过购买后再退货来“锁定”某个价格或优惠。
评价: 这种行为就更容易被视为“无耻”或不厚道。因为消费者并非是基于对商品本身品质或自身需求的考量,而是利用了促销机制或规则漏洞来谋取不当利益。这违背了7天无理由退货政策的初衷,即“试用挑选”而非“利用促销”。
反复试用,给商家造成损耗:
具体场景: 消费者反复试穿、拆封包装、甚至轻微使用某些商品,虽然在7天内退回,但商品可能已经不再是全新的状态,比如衣服的褶皱、轻微的污渍、包装的破损、电子产品的首次激活痕迹等。虽然商家理论上可以再次销售,但会影响其价值和售卖的可能性。
评价: 从这个角度看,这种行为对商家是不公平的。7天无理由退货的前提是“商品完好”,如果消费者的试用已经导致商品价值降低,即使退货了,商家承担的损失也比正常退货要大。这属于滥用规则的行为,是损人利己的,因此也更容易被认为是“无耻”的。

2. 商家和平台的角度:

商家成本增加: 商家在处理多次购买、多次退货的订单时,会产生额外的物流成本(来回运费)、仓储成本(商品周转)、人力成本(处理订单、退货、检查商品)以及潜在的商品损耗成本。
库存管理困难: 这种行为会给商家的库存管理带来不确定性,影响商品的销售计划和资金周转。
平台规则的平衡: 平台制定规则的目的是为了保护消费者,但也要考虑商家的生存和利益,避免商家因过度退货而无法经营。平台通常会设置一些退货限制,例如退货率过高的账户可能会被警告或限制。

3. “无耻”的定义和边界:

“无耻”是一个带有道德评判的词语。它通常意味着一个人明知自己的行为是不道德的、不应被接受的,却依然故我。

知情与否: 如果消费者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行为会给商家带来不必要的损失,或者是在利用规则漏洞,那么他的行为就更可能被认为是“无耻”。
目的与动机: 购买同款是为了挑选出最好的,还是为了套取优惠?这是区分行为性质的关键。
程度与频率: 偶尔为之和频繁惯性地这样做,其影响和道德评价是不同的。偶尔为了挑选而多买几件,很多人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变成一种常态化的“购物模式”,就容易让人诟病。

总结:

多次购买同款商品,试用挑选后退货,是否“无耻”,取决于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你的真实目的和动机:
如果是为了真正挑选到最适合、质量最好的商品,并且在试用后妥善保管退货商品,使其保持完好,那么这是合理利用消费者权利。 很多人在购买衣物、鞋子、电子产品等有试穿或试用需求的商品时,都会这样做,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电商购物的“潜规则”或“惯例”,虽然可能给商家带来一些额外成本,但尚未达到“无耻”的地步。
如果是为了利用商家的促销活动而过度购买,或者以非正常的方式“玩弄”退货规则,占商家便宜,那么这种行为就可能被认为是“无耻”或不厚道的。

你对商品造成的实际影响:
如果你退回的商品经过你的试用后,依然能以全新或接近全新的状态被商家再次销售,且没有造成实质性的损耗(如明显的污渍、磨损、包装破损等),那么你的行为相对而言更容易被接受。
如果你退回的商品已经明显带有使用痕迹,导致商家无法再以原价或同样的方式销售,那么你就对商家造成了损失,这种行为就不厚道了。

行为的频率和规模:
偶尔为之,且规模不大,通常不容易引起反感。
如果成为一种习惯性的购物模式,频繁地进行这种操作,那么就很容易被认为是“薅羊毛”或滥用规则,其“无耻”的成分就更重。

最终的判断,更多地是基于个人的道德观和对公平的理解。 从一个更宽泛的视角来看,电商平台提供的7天无理由退货,本质上是一种服务和信任的体现。消费者在享受这项权利的同时,也应该遵守诚实守信的原则,不滥用规则,不给商家造成不合理的损失。

所以,你可以自己审视一下你的行为:

你真的需要这些商品吗?
你的退货目的是否纯粹是为了挑选?
你有没有妥善保管退货商品,使其不贬值?
你是否是经常这样做?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并且你认为自己的行为是公平的,那么你可能就不必过于纠结“无耻”这个词。但如果你的行为带有明显的“占便宜”或“损人利己”的意图,那么即使在法律上不被禁止,从道德上来说,确实存在一些不妥之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和你老婆讨论问题的出发点完全不同,你老婆是从你行为的目的和出发点考虑的,也就是试图对你进行一种道德评价。而你为自己的辩护完全是在事实层面的利益权衡(包括平台和商家的利益),是一种功利层面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当然可能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因此我想你们的沟通会很困难。

事实上,无论是历史还是现代法理学都试图告诉我们,功利计算是没法衡量道德的,边沁说“功利是通往道德的道路”,那纯粹是因为他没生活在二十世纪,如果他有机会看看二十世纪和二十一世纪人类打着“功利主义”旗号的所作所为,我想他会愤然把自己的学说扔进垃圾桶。

很多人对道德问题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比如做了坏事会遭报应,经常退货商家就不卖给你了云云,这些无非是试图将道德和功利计算重新挂钩。这些说辞既无法通往功利(让整个社会更加高效),又不能通向道德(让人获得内心的安宁),只是一种乏味的陈词滥调。

回到问题本身,你说“承认这样确实不妥”,这正是一个道德评价,这就够了。并不是每个道德伦理背后都有一个切实的“利益”(法益)来支撑,并不是只在谈论杀人放火强奸抢劫的零和问题下才存在道德,道德有他的独立性。你自觉没有给任何人的利益带来损害,但仍觉得这样的行为不妥,这正是道德的独立性,因为道德只评判动机而不关乎利益。你不必去读完康德就可以对一个道德问题作出完善的评价,你在精密论证自己行为没有伤害任何人的利益之后仍然觉得这样不妥,这正说明道德不是一种知识,而是一种直觉,道德的种子蕴藏在每个人的心中。如果你要从评判自己的道德,就要试着把理性和逻辑放到一边,聆听内心的直觉。

当一个人严肃地面对道德问题的时候,他会发现自己是孤独的。他无法用功利的算计给自己开脱,他无法用别人的过错作为抗辩,他会因为微不足道的事情而遭受痛苦,这些都是道德带来的必然后果。如康德所说,道德从来不会给人带来幸福,它只会让你无愧于你的幸福。

user avatar

不不不,一点都不无耻。

反之,这才是互联网购物的正确打开方式。

实体经济和互联网经济的成本差异,主要就是实体店铺经营费用和物流费用之间的成本差异。

请君细思,您到一家大型商场买衣服,往往会试很多家,最后只买一两件。你试过却不买的这些店铺,也是有相当多的运营成本在里面的,譬如柜台租金、水电气暖、装修费用和员工工资等等。

这些看不见的费用,也是隐性平摊在每名购买该柜台商品的消费者头上的,这时候你会对这些消费者表示歉意吗?并不会。

题主的免费退货权益,也是自行购买某东Plus会员才得到的,也就是说在他这么做之前,已经结清了自己应付的成本,怎么看都要比前文提到的实体购买方式更加道德。

之所以有大量网友认为题主妻子的言论正确,还是因为互联网经济的发展还是处于初级阶段,民众对互联网经济应付成本的认知和盈利模式没有长足理解所致。

最后再说一句,题主的做法非常正常,值得每一个既想省钱、又想要精致生活的人效仿!特别是在当前疫情加重的关头,如果能做到像题主一样的购买方式,从而完全替代实体购买方式,将极大程度缓解疫情的蔓延,降低疫情的防控成本,这又是另外一个层面的“给国家省钱”!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