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提到萨内、瓦格纳和戈麦斯不被重用,我试着从选人的角度谈谈,首先看一下德国队今年的战绩:
世界杯前只赢了一场沙特阿拉伯,很坏的信号。其实,勒夫该用的人世界杯前都试过一遍了。一个能带德国二队踢联合会杯的男人,会不知道选人的重要性?
勒夫应该有几套计划,可惜的是一套计划在世界杯前反复失灵,而另一套计划还没看到奏效,世界杯就开始了。
对西班牙,维尔纳、穆勒、克罗斯、厄齐尔、德拉克斯勒首发,基本上就和世界杯首发差不多,1-1,对欧洲强队踢成这样还过得去,这套计划通过了。
对巴西,戈麦斯,萨内,格雷茨卡,德拉克斯勒,京多安首发,都是本届世界杯不怎么用,上场呼声很大的人。但高中锋戈麦斯没给德国带来进球,0-1告负,这套计划pass。
对奥地利,彼得森,萨内,厄齐尔,布兰特,京多安首发。依然是带高中锋的套路,然而竟然让奥地利人取了32年首胜……这套计划pass。萨内两次首发零贡献,地位动摇了。
要知道德国队提交23人大名单挺晚的,踢完奥地利,大名单不得不交了……参考前几场的结果,萨内给了很多机会,但勒夫不满意表现,被去掉。另外彼得森和戈麦斯俩高大中锋状态似乎不太好,也没必要找另一个高大中锋。既然最开始对西班牙那场的表现还不错,按那套计划开始选人。
勒夫当然不是刻意跟萨内过不去,但世界杯快开始了,国家队集训就那么几场比赛,全输了,从输球的球队里挑人,还能咋办?这就有点强人所难。
然后对阵沙特,维尔纳、穆勒、德拉克斯勒、罗伊斯首发,同样跟世界杯那几场差不多。而且这场赢了,维尔纳首发制造两球,表现很好。
虽然赢沙特并没有什么说服力,但作为对比赛负责任的人,当然要选择胜率高的方案,哪怕那套方案可能完全不对头呢?
结果从第一场开始,这套系统也证明不行。但集训了这么多天,临阵换刀,已经来不及了。这就是世界杯的局限,不像欧冠联赛,这场一套人下场上另一套,反正小组赛六场容错率很高,而世界杯整个过程都容不下一点偏差。
既然带了方案A的人,那只能死磕下去。
国家队不像俱乐部,一年40+场比赛,可以尽情磨合、调试各套方案。国家队比赛日就那么几场比赛,直到三月第一份大名单,才能确定谁状态不好、谁深陷XX门中、谁又赶上复出,谁又断腿了……最终只有三个月左右确定大名单。
万一三个月时间不够,就是德国队现在这种情况。
@十号胖狐狸 ,严重不同意你的意见。很难相信你居然也是“拜仁一家独大搞垮德甲”观点的支持者。
2009年拜仁得到罗本前,里贝里要去皇马罢训,前有2006年巴拉克自由转会切尔西,接着2009年拉姆接触英超球队,即便是2010年之前答应来拜仁的比达尔也从勒沃库森去了尤文图斯。如果不是因为里贝里因为雏妓丑闻,皇马怕他毁掉自身形象,并拿到法国未来头牌本泽马,怕是里贝里后来还是走了吧。
所以核心问题一:一个自由的联赛,拜仁并没有权力让其他俱乐部必须和自己进行球员交易,现实中如果拜仁成绩差,他连自己的头牌都保不住,如何吸干整个德甲?所以拜仁现在能吸引德甲球员,是因为他强,而不是相反。
很多人喜欢嘲讽说拜仁是挖掘机,喜欢挖多特蒙德、勒沃库森、沙尔克等队,可多特蒙德挖美因茨的时候有几个人说?利物浦都把南安普顿挖降级了,英超丧失竞争力了?球队是有等级了,顶级球员去顶级球队,次等级球员去次等级球队,这是必然的。不莱梅出品的厄齐尔、赫迪拉去了皇马,默特萨克去阿森纳,多特出品的香川真司去曼联。要知道莱万现在都闹着要去皇马了。如果拜仁不挖多特蒙德的球员,格策、莱万多夫斯基等人就会留队?这些球员还是根本不会留下。要知道劳尔历史性的将沙尔克04代入欧冠4强,可是他的工资一半是皇马付的,所以你觉得德甲俱乐部付的了顶星的工资么?
所以核心问题二:德甲出产的很多巨星,根本不会因为去不了拜仁而选择留队,因为多特蒙德、沙尔克04、狼堡、勒沃库森根本就不是顶级俱乐部,他们根本提供不了顶级球员需要的薪酬和曝光度。拜仁不挖这些球员,这些球员只会流失到皇马、巴萨、曼联、利物浦、切尔西,这样德甲的竞争只会更差,变成典型的菜鸡互啄。
现实中很多德国顶级球员选择去拜仁,而不是皇马、巴萨、曼联、利物浦。原因很简单,就和普通人就业一样:钱多、离家近。如果拜仁不挖这些球员,这些球员大部分必然回去其他国家闯荡。就像湖北的清华、北大学生,如果能在武汉高就,当然更愿意留在老家,但是如果武汉没有合适的岗位,自然被迫去北上广。
所以核心问题三:德国顶级球员喜欢去拜仁很正常,因为钱多、离家近、如果不是因为拜仁提供的薪水尚可,那么就像克罗斯嫌工资低一样,球员照样寻求去其他联赛顶级球队。
说了这么多,拜仁之所以能够对德国球员保持吸引力是因为他强,而不是因为他吸引了其他球员所以变强,要知道拜仁一开始都不是慕尼黑第一俱乐部。那么为什么德甲只有拜仁一家强,只有这一家具有吸引力的俱乐部?
所以核心问题四:德甲为什么拜仁一家独大?因为拜仁是德甲为数不多股权结构合理的公司。公司治理领域关于股权结构对公司经营影响有大量的研究。简单地说一家公司的股权不能太分散,这样会造成职业经理人绑架股东,股权也不能太集中,这样会造成大股东强行通过各种短视政策,坑害小股东。以上是公司治理领域简单的理论,应用到德甲就是50+1政策导致职业经理人绑架了大量小股东,因为50+1政策造成德甲球员大部分股份是被中小股民(同时也是球迷)持有,这些人并不能很好的监督球队运转。
典型案例就是多特蒙德、汉堡和霍芬海姆。莱万转会拜仁的导火线是俱乐部不同意其涨薪要求,可是转眼多特蒙德总经理就给自己加薪了,多特蒙德经理的收入是全德甲第一。再比如汉堡,本身城市是德国少有的大城市,俱乐部成绩再差,俱乐部收入也能进欧洲前30,结果俱乐部经理根本没有好好经营汉堡队,还整天向船王要钱。汉堡队德甲降级是因为自己收入低么?搁在正常点的企业,俱乐部经理早就被炒鱿鱼了吧。最后就是经典的霍芬海姆,球队老板收购球队之后,想好好经营球队,把球队主场从农村迁到稍大的城市,扩大球队市场份额,结果球迷协会带头闹,老板被迫妥协,然后减少对球队投资。如果一个球队的大股东因为无法获得51%的球队控制权,从而无法保证自己的收益权和决策权,还有人敢投资么?
我想一个懂点经济学的中国人很容易理解德甲为什么烂,因为德甲除了拜仁的大部分俱乐部就类似于90年代典型政府强制进行股权改造的集体企业。这些企业职工拿了大量股份,却因为股份分散根本无法对公司行事控制权。结果这些集体企业最后,要么被经理人股价低估侵吞收购,要么因为经理人各种贪污腐败、消极经营直接破产。
德甲大部分俱乐部就是后面这样一群无法被经理人侵吞而经营垃圾的集体企业。可笑的是,拜仁是德甲少数力推取消50+1政策的俱乐部,因为更多人来德甲投资,德甲更强,德甲的收视率更高,拜仁的收入才会更高,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因为德甲整体水平欠佳,拖累拜仁的转播收入差其他豪门太多。结果因为德甲俱乐部早就被俱乐部经理和球迷协会绑架了,去年投票还是没有通过。
最后,德国队出局和德甲联赛的关系根本就不大。德甲水平滑落的再多,能衰落到和瑞典55开,踢韩国被偷鸡惨败?何况即便是墨西哥队当家前锋小豌豆不久前也在德甲踢球吧。德国队本届世界杯出局最重要原因就是勒夫战术傻逼,以克罗斯为代表的球员踢球极为不合理。
来自世界杯冠军的诅咒
第三次世界大战
德国再次战败
诺伊尔出击的零失误在此刻化为乌有:
虽然韩国队踢得还是那个尿性,孙兴愍禁区内假摔吃黄牌,但那两个进球都是堂堂正正打出来的……
德国换人还是有点晚,从56分钟才开始换人,早点换不知道会不会好点。
本以为这次比赛会0:0,直到这一幕的发生:
德国队经历了绝望,抱有一丝希望,再到绝望的过程:
当主裁判右手一挥的那一刹那,德国队的心态崩了:
德国队掌握了高控球率、以及很多射门机会,然而着韩国队的密集防守下机会不是特别好,同时运气也欠佳,而且这次韩国队门将发挥得很好,扑出了好几个极具威胁的射门。
韩国队历史上首次战胜德国队,而且还是2:0。这个应该可以让棒子吹个至少四年了。
苦了今天晚上赌球的球迷,天台不知道又要去多少人……
综上所述,这届世界杯,赌球风险极高,最好别赌了,要是真赌了,反着赌吧!
德国队回家过后,勒夫会不会继续带领德国队,队员会不会继续跟着他还是个未知数。
一句话,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德国队本届世界杯在干什么?谁解释的了这个问题?
是看维尔纳浪里个浪?看中场乏力?还是看低效率的进攻,无效的传球,面对密集防守无计可施全靠运气?还是看诺伊尔无助的跑到前场参与进攻?
一墨西哥那一场,已经很明显了,你可以说德国人脚法没有墨西哥细腻,但是速度比不了墨西哥是个什么鬼???防线虚弱的一捅就破,被墨西哥人进进出出犹如无人之境。
德国队最擅长的快速进攻呢?利用前锋和中锋两条线,靠速度瞬间撕开对方防线的犀利的攻势呢?完全看不到啊。。。如果说2014年世界杯西班牙只是输在了战术被对手研究的一清二楚,本届世界杯德国输在了自己的漫不经心。
让我说,输的活该。形势不可谓不好,瑞典把墨西哥拉下马,德国只要1:0取胜就可以晋级,然而。。。
只是我自己都不知道,接下来的比赛该看谁了。。。自我小时候开始看球,世界杯就开始粉德国队,而德国也从来没有小组就被淘汰,至少进八强吧?巴拉克卡恩那些球员年龄大了,02年不还是硬拼进了决赛么!
诸葛在时,亦不觉异,自公没后,不见其比。
合着卫冕冠军这届世界杯打了接近300分钟的比赛
就TM领先过12秒?
第一次觉得韩国值得这样一场伟大的胜利。
向冠军的挑战,向淘汰的不屈,向命运的反抗,一切向死而生。死战,战死。孙球王以身死人未亡之姿带领着一众战将杀向比赛的终点。那一刻,他们鲜衣怒马正少年,那一瞬,世界杯的精神点亮喀山。
我。
意大利球迷,半个德国球迷。
我毛球迷,他仁球迷。
今天很开心。
不是因为德国回家陪意大利。
而是因为足球终于要回归本源了。
本届杯赛,大家都知道了要怎么对付传控型球队,德国是唯一还在坚持“传统型传控”打法的球队。
纵观德国三场比赛,远射有吗?长传有吗?砸高中锋头顶有吗?
整个足球界都被瓜迪奥拉的tiki-taka改造过。
但聪明人早已经学会了变通,而德国没有。
我记得以前的足球,西班牙是主打边路的,意大利是防守反击的,巴西是技术渗透的,德国是45度砸高中锋的,英格兰是长传冲吊的,阿根廷是两翼齐飞的。
后来呢?西班牙tiki-taka,意大利tiki-taka,巴西tiki-taka,德国、英格兰、阿根廷都在tiki-taka。
都是学瓜迪奥拉的。
问题是,瓜迪奥拉的tiki-taka是有一大波技术出色的球员支持的,是结合了全攻全守和技术渗透的。
最重要的是,tiki-taka已经独霸世界10年了。
10年前,瓜迪奥拉入主巴塞罗那,六冠王气吞万里如虎,刮起的旋风导致沃特福德、热那亚这样的球队都要玩4-3-3了。
德国人正是在这股风潮中,学会了传控战术。
14年也正是以瓜迪奥拉执教的拜仁球员为班底,拿到了冠军。
现在,又是四年过去了,连狼队都能防住tiki-taka了。
结果你回头看看世界足坛——
前锋能不能进球不重要了,要能跑位置,扯空当,会做墙……
前腰干脆消失了,培养出了普拉蒂尼,齐达内这样经典前腰的法国,本届唯一一个正经前腰是费基尔,有多少人听说过这个名字的?
边前卫全变成了边锋,以前的边前卫,要求上能下底传中,下能防守补位,现在则是要能突破,能传中,能内切,能射门……
后腰全变B2B了,不能从这个禁区跑到那个禁区的,不能插上射门的,根本在豪门没有位置。
以前的世界足坛,能出现因扎吉这样的射门怪,能出现鲁伊科斯塔这样的传球神,能出现加图索这样的抢断狂(不好意思,全是我毛名宿),现在这些人,估计因扎吉根本进不了一线队,科斯塔能被发配打边锋,加图索可能要被强迫练射门……
这他妈还是足球?
德国队在这股风潮中受害极深,我们回顾一下德国队的三场比赛:远射没了,三场比赛远射倒是不少,打正的几乎没有;下底传中有,中路抢点的没了;打到危急时刻,远射和起高球是最简单粗暴的办法,德国队倒在禁区边上玩起小技术突破了。
问题是德国队的tiki-taka,根本连速度都没有,没有速度的tiki-taka跟昨天法国丹麦的默契球有区别?
禁区里站了戈麦斯比对方高出5公分都多,愣是没人想到传他头顶,无论基米西还是克罗斯还是厄齐尔,一脚一脚全是地面球,戈麦斯抢不到第一点,穆勒捡漏就无从谈起,勒夫三个换人,也就布兰特真正起了点作用。
这是德国队?
以前的德国中场,是埃芬博格,是巴斯勒、是巴拉克、是哈曼、这些人可能技术不如克罗斯厄齐尔,但这些人知道什么时候该怎么踢,该起高球起高球,该远射远射,该插上插上。
现在的德国队,没了施魏因施泰格,没了拉姆,似乎忘了,足球是只要球的整体不越过白线,都在可以运行的范围之内。
这不是足球,这是“地”球。
以前的德国前锋,是盖德·穆勒,是克林斯曼、是比埃尔霍夫、是克洛泽,他们带球可能不如维尔纳好,但他们都知道,不用脚,也能把球砸进对方球门,足球是只要你不用手和手臂触球都可以的运动,我离球门越近,进球越容易。
现在的德国踢的不是“足球”,是“脚”球。
……
总之,这届德国队不会踢足球。
死的活该。
比冠军魔咒更强的墨西哥魔咒:
从1994年美国世界杯开始,墨西哥的首战对手全都未能出线。
1994年美国世界杯,挪威1:0墨西哥,小组赛1胜1平1负未能出线。
1998年法国世界杯,韩国1:3墨西哥,小组赛1平2负未能出线。
2002年韩日世界杯,克罗地亚0-1墨西哥,小组赛1胜2负未能出线。
2006年德国世界杯,伊朗1-3墨西哥,小组赛1平2负未能出线。
2010年南非世界杯,南非1-1墨西哥,小组赛1胜1平1负未能出线。
2014年巴西世界杯,喀麦隆0-1墨西哥,小组赛3负未能出线。
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德国0-1墨西哥。小组赛1胜2负未能出线。
德国以为穿上战胜者球衣就会赢球,没想到墨西哥也输了。厄齐尔还是不上为
金英权可以卖个好价钱了
谢邀。
德国国家队史最耻辱之战。没有之一。
看结果,希特勒死掉之后,德国没有掉出过世界杯八强,今天小组垫底出局。
看对手,生死战输给韩国,前所未有的耻辱。
看过程,从头到尾踢得软、怂、绵。
淘汰了挺好的,德国本届杯赛,踢得就不配出线。
唯一像样的,还就是对瑞典那场博阿滕被罚下之后那十分钟。
这他妈踢得太不德国了。活该出局。
输给墨西哥那场之后,我写过:
输球不怕,输得如此不德国,才叫人憋屈。
本来,德国是当世最不怕密集防守的球队。十二年前世界杯首战,弗林斯一个超远射解决。十六年前首战沙特,克洛泽头球,二十年前首战美国,克林斯曼的胸部停球抽射,之后对南斯拉夫,是塔纳特的远射和比尔霍夫的头球。
德国在最困难的年月,都可以靠插上远射和头球来破城的啊。
历来德国,有输给天分的,比如1986年决赛遭遇马拉多纳这种天神级存在,但好歹0比2落后追到2比2平,最后才输的。
有输给老迈的,比如1998年,33岁的克林斯曼,38岁的马特乌斯,被苏克他们打了个3比0,没话说。
2006年输给意大利,确实意大利防守太好了,但德国好歹缠斗到了最后。2010年也不算冤枉:那两年都是输给冠军,输的过程也算硬气。
德国有过低谷,2000年和2004年欧锦赛出局了。但那中间,还有2002年世界杯的亚军。
那会儿德国老、笨、糙、慢。2002年世界杯是靠卡恩的死守,靠克洛泽小组赛的头球,靠巴拉克和哈曼们的远射,靠施耐德们的传中,一路1比0扛进决赛的。
输人不输阵,技不如人可以补,没气性,那就没法子。
像本届这样,磨磨唧唧来回倒脚,头球没有,远射没有,击鼓传花一样把球来回倒腾,9号突前中锋拉边传中,28脚射门只有6脚在门框内的踢法,真是忘了本。
大概是德国2000-2004那几年,技术真的落后太多了,所以2000年后重视青训,重视传切,许多套路,比如球员从小就角色定位化,以便习惯各梯队的战术,是仿了比利时的一些机制。这种重视,在2010-16这些年,呈现出一种矫枉过正的细腻。
想想上届其实已经是这德行,但还有克洛泽、施魏因施泰格、拉姆这几个老的在,有狠劲,有冲击力,在场上能吼吼——就跟当年的卡恩和马特乌斯似的。
现在这拨人,精致惯了吧?总想着一尘不染地踢,恨不得倒脚把球倒进门里去?推进速度、包抄跟进、远射脚头,都没了。
德国可以输天分,可以输在老,可以输在糙,可以输给运气。
但这种输法,从成绩到过程,都丢人现眼,队史最耻辱的时刻。
输不丢人,怕才丢人。
所以说,出局得好。
忘掉2014年世界杯吧,就跟2000年似的:1998和2000连着惨败,德国才意识到不能沉迷在1990和1996的光环里了,开始转型——当然,那会儿是重硬糙改精致,现在是得反过来,找回点过去的血性了。
所以,要输就输彻底,回炉再造吧,别存什么指望。
至于我,也没啥好生气的——踢出这种队史最耻辱之战了,场上队员都还没啥气。
他们自己都没不珍惜自己身穿的这件德国球衣上头的恢弘荣耀,我们看球的气什么?
我就是有点心疼克洛泽。当年他陪巴拉克和卡恩从黑暗低谷里撑出一个亚军,此后亲自跟着德国一路爬山,到四年前亲自拿下了冠军。
现在他人就在场边,这些年轻人——有些四年前还是他的搭档呢——就让他看这个?
德国队出局这口锅,就是勒夫一个人背了。
2014年夺冠之后,不能说他在国家队整体建设上不思进取,但2016年欧洲杯被法国淘汰,勒夫过分信任老臣、强调传控的稳定性,不愿意在关键时刻大胆启用新人,就已经为今日的失利埋下了祸根。
联合会杯德国二队的获胜,更是让媒体和舆论将日耳曼人的国家队人员厚度吹上了天。如果世界杯真的那么好拿,德国(包括原先的联邦德国)用得着三次决赛和阿根廷杀到最后一刻?
第二战读秒逆转瑞典之后,最后一场比赛想着低消韩国队,勒夫未免太看得起自己了。维尔纳、厄齐尔、赫迪拉三个人,无法在首发当中带来足够的化学反应,第一场比赛就得到了验证,固执的勒夫偏偏要将试错进行到底。只需要一个进球就能晋级的理想局面下,德国队又恢复了第一场比赛的单一节奏,试图通过控球优势在比赛随便哪个时段打破僵局,就算完成任务,这样的心态和做法,真是过分自信。要命的是,这种过分的自信还传染给了场上弟子,他们只记得自己是卫冕冠军,却不记得自己尚未小组出线。
主帅无能,累死三军。
明明两个肋部和边路的持球优势,把韩国人的防线压得异常紧凑,却不在肋部加强传跑的突然性。明明知道韩国人的协防能力很差,换位效果也很差,对位防守很好,却不去通过足够有杀伤力的局部进攻,彻底摧垮对手。
当然,一次次的传中,连中后卫胡梅尔斯都获得了几乎半打的机会,更让人觉得日耳曼军团进球只不过是时间问题。如今这支德国队似乎已经忘记了,自己在历届大赛当中展现出的精神品质,是永远把对手当作强大的敌人,摆正自己的位置,通过不屈不挠的搏杀,一次次用事实证明自己配得上“夺冠热门”这四个字。
1954年伯尔尼奇迹如此,1970年大战海上马车夫如此,1986年阿兹台克勇斗球王如此,1990年众志成城如此,2002年誓死抵抗五星巴西如此,2014年围剿梅西更是如此。能进入决赛甚至夺冠的德国队,最优秀的地方就是:从不妄自菲薄,也不会被胜利冲昏头脑。
勒夫就是一名过分幸福又过分乐观的国家队主帅。过分幸福是指手底下名将如云、新秀成群,带谁不带谁,都是挑花了眼之后例行公事地“忍痛割爱”;过分乐观,就是德国队的传控获得了战术改造上的巨大成功,拿到2014年世界杯就是能服众的证据,如果自己不出错,那么有很大几率能靠这套战术顺利卫冕。
讽刺的是,先出错的就是勒夫自己。世界杯冠军的主帅,试图以不变应万变,看上去理由很充分,队伍打法成熟,球员心态稳定,为何要变?
最大的理由就是世界杯赛本身。日耳曼战车身处食物链顶端,兵精粮足,当然值得其他对手羡慕。不能忽略的是,长长四年当中,有多少枕戈待旦的对手以德国为假想敌,从主帅到球员,不能说殚精竭虑,但预选赛出线之后都会思考“如果我小组赛/淘汰赛遇到德国队,会怎么办”。
从欧洲杯到联合会杯再到世界杯,勒夫给人的表现就是——他多数情况下似乎只会考虑“我进了决赛会怎么办”。他宁可在场边沉默地向镜头暴露自己的各种小动作,也不愿意真正怒火冲天地爆发一回,让场下场上的弟子们弄清楚“我们是在争第二个冠军,而不是专门来卫冕”。
战略上,棋错一着满盘皆输。
用人方面,先要说说本届世界杯的战术趋势。直到德国队小组赛被韩国击败为止,球队后腰位置到前场的衔接效率,是每一支参赛球队都遇到的顽疾。不为别的,这样的顶级赛会制比赛,防守是先手,现在抓守转攻和攻转守两方面的效率,又是战术执行力的最佳体现。厄齐尔对后场的衔接、赫迪拉的防守覆盖面,以及对托尼·克罗斯的拱卫,执行力下滑已经不止一个档次。勒夫通过两场比赛的实践也得到了接班人发出的积极信号——布兰特的跑位和活力,证明了勒夫放弃萨内并没有错,结果勒夫死活不肯把他扶正。
德国队或许打得不够灵动,也不够有创造力,但不妨碍他们延续一贯精密的整体运转,借此提升比赛容错率的传统优点。现在,因为用人因循,连这个优点都不复存在。有道是“露巧不如藏拙”,失去了传统优点的德国人,无法在吃进传控战术的同时,通过放大自身优点而掩盖缺点。作为世界杯和欧洲杯战绩最为稳定的球队,死于小组赛,无论战略还是战术上的失当,都是不能容忍的。
没错,在世界杯的历史当中,日耳曼人就算不是超一流也依然是一流,小组赛没有出线也反映不了所有的问题。所以勒夫应该被解职。身为上届冠军队主帅,该有的魄力和勇于承担责任的敬业精神,必须得有。
我到现在都无法理解德国足球这么多球员,怎么国家队能排倒数第一。这世界的魔幻是我狭隘的想象力无法触及的……
好久没答了,闲着也是闲着。
今年的勒夫,明显是想当世界杯赛场上的瓜迪奥拉。
但问题在于,人家瓜迪奥拉极其看重的萨内,结果勒夫不带...
本届世界杯,德国队的问题其实很简单:
球员能力玩不了这么高精尖的东西。
我所说的这个能力,并不是指球员个人的脚活儿,而是球员与球员之间的传切意识。
打压迫,不是不行。
但是想打好压迫,你得有一批脚活精细,默契十足的队员。
西班牙足球练了10多年,靠着两大豪门球队在平时联赛里狂打传切,这才能在世界杯赛场上打三线的高位压迫。
就这,今年遇上伊朗,还得勉勉强强靠科斯塔的铁皮才能破大巴。
而德国队呢?
德甲几乎整个联赛都在打防反,连拜仁回到海因克斯手里都回到了德国足球老轨道上。
高位压迫之所以难,不光因为对手会摆起大巴,更因为自己的进攻力量增多会进一步压缩进攻空间。
这时候想尽一切办法扯开宽度才是关键。
西班牙左有阿尔巴,右有卡瓦哈尔,德国队也就基米希勉勉强强合格,左边路呢?
这些都是最关键的问题,而这些德国队都解决不了,上哪打出又高效又漂亮的三线压迫?
整体性达不到,还可以抱大腿。
僵局时刻你需要有人炸开一块局部,在英超一对一成功率极高的萨内没入选;关键时刻你需要有人在中路争顶头球,在拜仁打高中锋的瓦格纳没入选...
自断退路...
勒夫之所以玩起压迫,有可能是自己浪得太汹涌,也有可能是因为在勒夫的眼里,德国前锋后继无人。
维尔纳这种个头的前锋,要么打反击,要么打传切,你指望他在中路扛着这个顶着那个确实不现实。
但是,戈麦斯都快登上解说席的年龄了还能入勒夫法眼,我觉得勒夫成天抠鼻子,还不如揉揉眼睛。
这届德国队,270分钟一共进俩球,一个是任意球...
勒夫这套进攻体系,要效率没效率,要场面没场面...
垂死挣扎的时候,连个好使的后手都没有...
阿根廷那边乱七八糟,你还可以说是这支队伍太特殊。
队里到底谁说了算都不好说。
德国这边乱七八糟,纯粹都是勒夫自己作的。
瓜迪奥拉没当成,成效颦东施了...
虽然我更讨厌韩国队,但这场球我真是完全服了韩国队。在下半场明知道没希望出线情况下,依然很拼,不放弃每一次堵枪眼防守,不放弃每一次快攻,不卧草,不求体面守个平局,丁丁被爆依然斗志昂扬。最终拼下来一个2:0完胜。讲真,我要是韩国人或者韩国球迷,我现在已经跑到大街上狂欢庆祝去了。这要是国足这表现,起码能吹到下届世界杯。
德国今天有威胁的进攻基本都是简单粗暴的传中冲顶头球,但全都是比赛最后20分钟才开始高空轰炸的。小组赛早这么踢,起码能小组出线,勒夫太固执,作死了德国队。
上周预测阿根廷德国必有一支提前回家,成功奶死了德国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