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旅行真的能使人改变很多吗?

回答
旅行,这件听起来既浪漫又充满未知的事情,真的能把一个人从内到外彻底拧转过来吗?我常常这么想,但又总觉得有点飘忽,像是那海边遥不可及的灯塔,你知道它在那里,却很难说清楚它具体是如何点亮你的路。

我有个朋友,小李,他以前是个标准的“社恐加宅男”。周末不是在家打游戏就是窝在宿舍看剧,跟陌生人说话就脸红结巴,参加个部门聚会都恨不得把自己藏到角落。他一直觉得,世界这么大,我这么小,宅着挺好,至少安全。

直到他毕业后,公司组织了一次去云南的团建。一开始他极力推辞,但架不住老板再三邀请,而且据说这次是免费的,再不去就亏了。没办法,他只能硬着头皮去了。

你知道吗?在那趟旅行中,最让他触动的一点,不是苍山洱海的美,也不是民族风情的独特,而是他在一个古镇的客栈里,不得不和一群来自不同地方、完全不认识的年轻人一起拼桌吃饭。当时他紧张得手心冒汗,几乎想找个借口溜走。但同桌的一个四川大叔,热情得不行,直接拉着他聊了起来,问他老家在哪,做什么工作,喜欢吃什么。

起初,小李只是机械地回应,眼神飘忽。但那个大叔太能聊了,又讲自己的创业经历,又说旅行见闻,还时不时问他点意见。慢慢地,小李发现,其实这些人并没有什么攻击性,他们也只是想找个人说说话,分享一下自己的生活。他开始尝试着回答一些问题,然后发现,当他说出自己的想法时,别人并没有嘲笑他,反而会认真倾听,甚至给出一些他从未想过的角度。

那顿饭吃完,小李感觉像是卸下了千斤重担。他后来告诉我,那是一种“被看见”的感觉,一种被接纳的感觉。他以前总觉得自己的想法很幼稚,不值一提,所以宁愿沉默。但在那个陌生的环境里,没有人认识他,也没有人给他贴标签,他就像一张白纸,可以重新开始。

接下来的几天,虽然他还是有些腼腆,但已经开始主动跟导游交流,询问一些关于当地历史的问题,甚至在一次徒步中,主动和另一个同行的女孩搭话,问她是用什么软件拍的照片。那个女孩不仅热情回应,还教了他几个拍照小技巧。

回来后,小李整个人都变了。他不再像以前那样排斥社交活动,甚至开始主动约同事一起吃饭、看电影。他还会时不时提起在云南的经历,脸上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光彩。他跟我说,他突然意识到,世界真的很大,而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并没有他想象中那么困难。

这种改变,我觉得很难用几个简单的词语概括。它不是学会了一门新技能,也不是获得了什么物质奖励。它是一种内在的“松绑”,一种对自身潜能的重新认知。

旅行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影响呢?我想,有几个方面:

脱离舒适区,强迫你与外界互动。 当你身处一个全然陌生的环境,日常的社交规则和习惯都可能失效。你需要用更直接、更本能的方式去理解和回应身边的人和事。比如,听不懂当地语言时,你只能依靠肢体语言和表情来沟通;迷路了,你不得不向陌生人问路。这些都会打破你习惯性的回避和退缩。

打破固有的认知模式。 我们生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些固有的思维定势,认为“事情就应该是这样的”。旅行就像一面镜子,让你看到世界上还有无数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看待问题的方式。你可能会发现,原来很多你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在别人那里却完全不是这样。这种认知上的冲击,会让你开始反思自己的想法,变得更加开放和包容。

发现未知的美好和自身的韧性。 在旅途中,你可能会遇到一些预料之外的困难,比如天气突变、交通延误、或者遗失物品。但你也会发现,你比自己想象的要强大得多,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你也会遇到很多善良、乐于助人的人,这些美好瞬间会让你对人性产生更深的信任感。这些经历都会让你更了解自己,更相信自己有能力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重塑时间感和生活节奏。 平时我们被工作、学业、人际关系填满,生活节奏快得让人喘不过气。旅行给了你一个放慢脚步、重新审视生活的时间。你会开始关注路边的风景,会花时间去品尝一道美食,会静下心来思考一些平时没空想的问题。这种对时间的重新掌控感,本身就是一种改变。

当然,旅行不是万能的灵丹妙药。有些人旅行回来,依然故我。这可能和旅行的质量有关,也和旅行者自身的心理状态有关。但从我的观察来看,对于那些愿意敞开心扉、拥抱未知的人来说,旅行绝对是一种强大的催化剂,它能一点点地剥开你层层叠叠的伪装,让你看到那个更真实、更勇敢、也更广阔的自己。

所以,你问旅行是否能改变一个人很多? 我想说,是的,而且改变的程度,往往比我们自己想象的要深远得多。它不一定能让你立刻变成另一个人,但它一定会让你在某个细微之处,对世界和对自己的看法,产生微妙而不可逆的偏移。而这些细微的偏移,一点点累积起来,最终就构成了我们所说的“改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旅行可以使改变心情,但不能改变真正的认知。

读过《毛选》的人都知道,要真正的改变认知,是需要把《实践论》的三个过程老老实实的走一遍才行。

先得通过感性阶段,积累大量片面的信息。

再通过大量信息和实践,总结出来事物发展的规则规律,进入理性阶段。

通过学习,再把规则规律应用于实践,改造了实践,达到了更高的目标,才能完成三个过程。

这需要实践,需要在实践中提升,还需要创新,而旅游,更多的是走马观花,不能深入到环境中花很多时间来融入,来实践,再了解。

旅行更多的是用来散心,进入陌生的环境,有了陌生的体验,缓解了焦虑或压力,让人恢复重新振作。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旅行,这件听起来既浪漫又充满未知的事情,真的能把一个人从内到外彻底拧转过来吗?我常常这么想,但又总觉得有点飘忽,像是那海边遥不可及的灯塔,你知道它在那里,却很难说清楚它具体是如何点亮你的路。我有个朋友,小李,他以前是个标准的“社恐加宅男”。周末不是在家打游戏就是窝在宿舍看剧,跟陌生人说话就脸红结巴,.............
  • 回答
    旅行能否使人改变?这是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答案是肯定的,而且通常是深刻而多方面的。旅行不仅仅是地理位置的移动,更是一场内在的探索和体验。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旅行如何以及在哪些方面改变一个人。旅行为何能带来改变?旅行之所以能带来改变,主要有以下几个核心原因:1. 脱离熟悉的环境,打破惯性思维: .............
  • 回答
    当然,旅游确实可以非常大地提升一个人。别把它想得太玄乎,也不是说你走一趟回来就立马脱胎换骨,但它绝对是一剂非常好的“润滑剂”和“催化剂”,能让你的内在和外在都得到不少滋养。1. 打开视野,打破思维定势:这是最直接也是最明显的一点了。我们从小生活在相对固定的环境里,接触的人、事、物都有个“圈”。旅游就.............
  • 回答
    夏天,在国内想要寻觅一处能让人放慢脚步,真正体会“慢生活”的所在,其实并不难。告别城市的喧嚣,钻进那些藏匿于山水之间的古镇、乡村,或者依山傍海的静谧之地,你会发现,时间在这里仿佛被拉长,生活变得简单而有滋味。我心目中,最能代表这种“慢生活”的,莫过于那些拥有悠久历史、保留着传统生活方式的江南水乡,或.............
  • 回答
    说走就走的旅行,听起来是不是特酷?一个人背着包,没有计划,心血来潮就踏上旅途。很多人都梦想着这样的自由,觉得这才叫生活。那么,这玩意儿到底好玩在哪儿,又真的那么美好吗?我得给你掰扯掰扯。说走就走的好玩之处,那绝对是刺激和惊喜!首先,是那种随心所欲的自由感。你知道吗,平时咱们的生活,哪天不是被闹钟、日.............
  • 回答
    旅行中的艳遇,这话题听起来就带着几分浪漫又有点神秘的色彩,就像旅行本身一样,充满了未知和期待。那么,它到底存不存在?我的答案是:有,但绝不是你想象中的那种“唾手可得”或“必然发生”的。我们得先弄清楚,什么叫做“艳遇”。如果把艳遇理解成一段纯粹的、有激情的、不掺杂太多现实考量的邂逅,那么在旅行中,这种.............
  • 回答
    关于网传美国政府考虑禁止所有中国共产党党员及其家属赴美旅行的说法,目前没有得到美国政府的官方证实,并且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为了更详细地解答,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信息来源与可靠性分析 信息来源: 这类消息通常来源于社交媒体上的传言、一些非主流新闻网站的报道,或者是一些政治.............
  • 回答
    “出国旅行的人远远多于没出过国”——这个说法,在当下社会,是不是真的站得住脚,是个挺有意思的观察。我们不妨仔细掰扯一下。首先,要理解这个想法,得先问问自己:我们说的“出国旅行”是什么概念?是踏出国门,去感受异域风情,哪怕只是周边国家,也算。还是指那种深入腹地,体验当地生活,花费不菲的“深度游”?概念.............
  • 回答
    这个问题很直接,也很有分量。如果真的有这样一个机会,让我彻底放下眼前的一切,去踏遍山河进行一场净心之旅,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眼前的一切”,在我看来,就像一个精心搭建的舞台。我有我的角色,有我的台词,有我的观众,也有我为之付出的努力和期待。这份“一切”,可能包含了工作中的责任和成就感,与家人朋友.............
  • 回答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这位在位长达七十年的传奇君主,确实一直以来都没有一本我们普通意义上所熟知的、上面印着“护照”字样的官方旅行证件。这听起来似乎有点不可思议,毕竟,女王可是无数次代表英国出访世界各地啊!那么,她究竟是怎么实现这些海外旅行的呢?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先弄明白护照的作用。护照本质上是一个.............
  • 回答
    当然有,日本的学校确实非常重视“修学旅行”(しゅうがくりょこう)。这绝对不是什么新鲜事,而是日本教育体系中一项根深蒂固的传统,几乎每个学生都会经历。它不只是简单的出游,更承载着教育的意义和学生成长的烙印。修学旅行到底是什么?简单来说,修学旅行就是学校组织学生进行的集体外出活动。但这里的“旅行”和我们.............
  • 回答
    关于丰田卡罗拉旅行版(Auris)在2017年底国产的消息,这在当时确实引起了不少车迷的关注和讨论,但最终的事实是,丰田卡罗拉旅行版(Auris)并没有在2017年底,或者在那之后不久,实现国产。我们来详细梳理一下这个问题,并尽量还原当时的一些情况,看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传言,以及最终的走向。传言的由.............
  • 回答
    “一个人吃饭一个人旅行一个人生活”,这几个词组合在一起,在很多人脑海里勾勒出的画面,往往是自带滤镜的:咖啡馆里,一个人优雅地翻着书,面前是冒着热气的拿铁和精致的餐点;陌生的街头,一个人背着背包,眼神中充满对未知的好奇和对自由的渴望;夜晚的灯火阑珊处,一个人安然地享受着独处的静谧,仿佛整个世界都属于自.............
  • 回答
    泰国旅游,一个让无数人心驰神往的目的地。蓝天碧海,金碧辉煌的寺庙,热情好客的人民,还有那让人欲罢不能的街头小吃…… 提起泰国,脑海中浮现的总是这样一幅幅美好的画面。然而,最近在一些社交媒体和论坛上,关于泰国旅游“可怕”的论调却也甚嚣尘上,让不少人望而却步。那么,泰国旅游真的那么可怕吗?咱们不妨掰开了.............
  • 回答
    丽江,这个名字承载了多少人的诗意远方,又背负了多少争议?网上那些铺天盖地的“套路”、“宰客”、“过度商业化”的说法,是不是真的把这个雪山下的古城描绘得太不堪了?我承认,我带着一丝怀疑和好奇踏上了这片土地。第一次走进丽江古城的震撼,确实是真实的。 踏过青石板路,斑驳的墙壁诉说着历史的厚重,错落有致的瓦.............
  • 回答
    关于铁路总公司限制乘车的情况,确实是很多旅客关心的问题。简单来说,旅客一旦被铁路总公司依法依规进行限制乘车,那么在规定的限制期限内,其铁路出行是会受到实际影响的。为什么会有“限制乘车”?首先,我们要明白,铁路总公司采取限制乘车措施,并非随意为之,而是基于一系列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最常见的情况,通常与.............
  • 回答
    出去旅游报团嘛,这事儿说起来真是有点复杂,好与坏,真没那么绝对。我一个朋友,前阵子刚跟团去了趟云南,回来后跟我吐槽得不行,说行程赶得像打仗,购物点强制消费,吃得也粗糙,后悔死了。另一边,我老妈单位组织了趟北京周边游,回来后乐呵呵的,说导游幽默风趣,景点讲解到位,还省心省力,玩得特别开心。所以啊,报团.............
  • 回答
    《丁真的自然笔记》这部文旅环保系列短片,我可以说,它不仅仅是一部简单的短片集,更像是一场精心编织的文化与生态的对话,一次对当代青年价值观的有力触动。要评价它,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深入聊聊。首先,它是一次成功的“人设”与“内容”的融合。咱们都知道,丁真之所以能火起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身上那种纯粹、未经雕.............
  • 回答
    关于“男生不喜欢爱旅游的女生”这个说法,其实不能一概而论,是个挺复杂的问题。你说的是不是觉得身边有些男生,好像对那种“说走就走”、“一年到头都在路上”的女生不太感冒?我感觉这事儿吧,背后原因可能挺多的,不是简单的喜不喜欢那么绝对。首先得明白,男生喜欢一个女生,看的是很多方面的,旅行只是其中的一个生活.............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