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有个观点,
竞技体育,尤其是已经走到职业球员,甚至五大联赛这一步,天赋的差距是决定性的。
就像姚明和易建联的差距,其实就是天赋,易建联上限就在那里,舆论怎么黑他,逼死他也成不了NBA巨星,作为东亚这边百年难遇的篮球天才,NBA里面都少有人能比的身高,顶级的对抗力量,还有这个身高下罕见的灵活度,当时姚明去NBA的时候,是拿到的状元秀,充分表明了当时的NBA联盟对于这个年轻人未来有多么看好。
中国足球也是如此,现在的国足上限就在那,
你圈起来把张琳芃天天练到吐也练不成拉莫斯,你让瓜迪奥拉,穆尼尼奥,安切洛蒂,里皮一起组一个专家团,把张玉宁恨不得切片研究,也变不成罗纳尔多。
我们以三个球员作为代表来讨论这个问题,中国的武磊,韩国的孙兴慜,葡萄牙的C罗,这三个球员恰好都是中国民众都知道的7号球员,有一定的类似性。
我们先看看武磊和孙兴慜的差距。
今年已经2022了,武磊31岁,孙兴慜30岁,他们两人都没有辜负,顺风顺水成长,没有陨落,但也没有奇迹。
一个已经是世界级的球星在英超热刺效力,一个在西甲枯坐冷板凳。
是武磊不努力的结果吗?
是他没有拼搏精神吗?
但我们回到他们职业生涯的早期,其实这种差距就已经非常明显了。
就以2013年这个节点来说吧,这对两个人都是关键的转折之年。
那时候孙兴慜以创纪录的1000万欧元身价从汉堡转会勒沃库森,孙兴慜代表勒沃库森足球俱乐部在德甲联赛出场31次,打入10球,助攻4次,
在中超首轮上海上港对阵北京国安的比赛中,武磊打入个人在中超的首粒进球。在中超第12轮比赛中,上海上港以6-1大胜上海申鑫的比赛中,武磊上演帽子戏法并送上了2次助攻,整个赛季,为上海上港出场27次,打进15球。
那时候孙兴慜21岁,武磊22岁。
武磊的表现在中超交出来的数据,和孙兴慜几乎相差无几,同时在2013赛季三次上演帽子戏法,成为中超第一人。
但孙兴慜的数据背后,是含金量十足的德甲。
真正要有可比较性,武磊于28岁转会,足球运动员职业生涯最巅峰年龄,刚刚摸到西甲的门槛,一个赛季打入三球,而如果是更加青涩的22岁年龄,他根本不可能在西甲立足,更不可能交出和孙兴慜一样的数据。
我们再看看孙兴慜和C罗的差距。
孙兴慜已经被很多吹成是亚洲之光,亚洲一哥,但是他和C罗的差距也是此生难追,五座金球奖,五次欧冠冠军,一次欧洲杯冠军,这十一项成就,无论哪一项都不是孙兴慜能比的。(假设把韩国队放到欧洲来争夺欧洲杯)
至今为止,孙兴慜已经30岁,在职业生涯最后的巅峰期,年龄一过就彻底成为了老将,金球奖排名最高22名,但是先不说热刺这个平台的问题,即使是在队内,他也很难压过哈里凯恩。
这也是孙兴慜不努力的结果吗?
我们回到这两个球员的早期。
C罗早年的履历就远超孙兴慜,根本就不是那时候孙兴慜能比的
C罗18岁转会曼联在欧洲惊艳的出场,引动了整个世界足坛的关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和罗纳尔多同样的名字,然后吸引人就是其顶级的天赋和无限大的未来。
C罗从18岁起就披上了曼联七号,早在还是个青训小妖的时候,就被曼联作为王储培养,和鲁尼一起成为当时曼联的双子星。
同时被葡萄牙媒体认为是黄金一代之后,菲戈的继承人,葡萄牙的未来。
而同年龄18岁的孙兴慜刚刚登陆德甲汉堡,球队只是德甲下游,表现也极为平庸,一赛季仅仅捞到3球。
2004欧洲杯,2006世界杯,小小罗这个名字随着足球的传播发扬光大,非洲,大洋洲,南美洲都开始议论这个名字,甚至远隔千里之外的CCTV5专门为这个葡萄牙未来帝星做了节目,那是第三个罗纳尔多。
而在同年龄,也就是2012年左右,你们听过什么孙兴慜吗?
2008年,23岁的C罗拿到人生中第一个金球奖,成为历史上第五年轻的得主(排在前面的是罗纳尔多 欧文 梅西 ),代表足坛最高个人荣誉,当他转会皇马的时候,标题是“世界第一人降临伯纳乌”。
而2014年左右,同年龄的孙兴慜又在做什么呢?
我们可以看到的事实是,武磊涨球了这么久,成长了这么久,从20岁职业生涯早期到29岁左右的巅峰期,所做到的成就(在西甲下游球队出场16次,打入3球),其实仅仅相当于孙兴慜刚刚出道职业生涯早期的成就,甚至还不如,因为无论队内出场次数30次,还是进球数10,孙兴慜均明显高于武磊。
武磊奋斗一生还没够到孙兴慜起点。
而孙兴慜也是如此,在日韩澳伊诸多留洋球员之中,孙兴慜是成功的典范,算是顺风顺水不得了了,但是他在现在热刺,处于自己年龄巅峰期取得的一切成就(热刺绝对主力,普斯卡什奖,当世前五的左边锋,金球奖22名),韩国人可以拿出来吹几百年的事情,其实也只是葡萄牙人C罗刚刚出道做到的事情,甚至也不如。
世纪初的曼联是超级豪门,比现在的热刺牛得多,而C罗作为曼联七号,战术地位队内第一高于鲁尼,孙兴慜即使是在热刺,也不如哈里凯恩。
孙兴慜有普斯卡什奖,但当时初出茅庐的C罗就是首届普斯卡什奖获得者,
孙兴慜是当世前五的左边锋,最高金球奖22名,但C罗刚刚19岁就达到了12名,早在22岁,就已经在金球奖排名之中排到了第二,号称当世第一左边锋。
孙兴慜奋斗一生,其实也没够到C罗起点。
所以这很残酷吧。
横在孙兴慜武磊,孙兴慜,C罗之间的差距,不是什么精神,也不是努力,就是天赋。
这么多年来,武磊称得上兢兢业业的典范,训练比赛从无态度问题,场外无打人骂人任何丑闻,不逛夜店不酗酒贪杯,早早成婚从无和性感模特小明星的绯闻。
但是天赋就那样,真没办法。
都是职业运动员,基本所有人都有俱乐部看管,照顾饮食起居,定时集训,在后天努力上面真的能拉开那么大差距吗?
不排除有酗酒吸毒毁了自己职业生涯,或者伤病断送的球员存在,但是对于很多职业球员,其实真正让他们望洋兴叹的就是天赋的上限。
我一直以来,对于中国媒体的宣传一直不屑。
他们对于体育的理解连一些球迷都比不上。
其实这么多年来,一直有一大批“球迷”坚定的认为国足成绩不行是不够爱国,场下不努力,场上不拼搏,很大程度的原因是因为竞技体育,职业体育在中国影响力太弱。
民众对于体育的理解基本来自两个,一是热血动漫,二是新闻报道。 热血漫当然要那样写,是我也这样写,但像《灌篮高手》中赤木脚步重伤还能表现如常,三井回忆过去,下定决心就能体能拉满,根本就不符合现实情况。
我就没看见过哪个职业球员被踢废了还能靠精神上场的,C罗2016年欧洲杯决赛的时候,被踢废了,再不甘,再痛苦,身体也顶不住只能换人。
在大赛中,国足体能放空的情况下,尤其是最后阶段,动作变形,冲刺跟不上,回追不到位,几乎不可避免,这不是什么精神不精神,骂了那么多年也没见着怎么变好啊。 中超最火爆那几年,在外国花大价钱整了几个欧洲体能教练,中超比赛里面这情况一下子就改观了。
而官方媒体你也知道他们就爱瞎宣传的,国足输日本之后还不懂装懂出来指点一番。
这么多年女排争金夺银靠的就不是什么女排精神。
在他们宣传里面,体育成绩就是靠精神。
女排以前成绩好是有女排精神,
2008之后陷入低谷是飘了,骄傲了,没精神了。
2016之后成绩回暖,又有女排精神了。
同理,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推论,国足成绩不好,那肯定就是一直没精神。
白斩鸡的辟谣很多人都发过了。
但就是一群人必须相信,国足成绩不好是场下不训练,场上不拼搏。
其实女排的成绩分析,能扯出一个复杂的发展史来,2008低谷之后重回巅峰,其中大量的技战术发展,人才选拔改革才是女排变强至关重要的因素。
每次听到女排精神这四个字,我嘴角都是轻轻上扬,跟听到“死刑犯组成国足”“叙利亚派了一群难民”“冰岛是业余球员”心情差不多。
忽视职业运动员天赋问题,只会产生盲目。
史冬鹏莫非是天天逃避训练,天天喝酒打人才成绩比不上刘翔的?
中国乒乓球队,马龙最有精神,双圈大满贯,而王皓马琳都是训练之余抽烟喝酒?
当年的马家军,怎么连续打破世界纪录的?他自己归因于精神,努力,拼搏。
媒体一个个晕陶陶的,什么国家荣誉,奋勇拼搏,什么比赛前专门去看了圆明园遗址,队员教练泪流满面,发誓要为国争光。
我就纳了闷了,人家外国运动员也天天训练,看了圆明园遗址,中国运动员就可以晚上不睡觉都训练不成?
外国记者分析说这成绩不科学,马家军吃了兴奋剂,一个个还脸红脖子粗,一副受了多大委屈的样子。
后来结局怎么样,打脸了吧。
不开玩笑,对中国足球而言,恐怕这是唯一有希望的解决方案:整个体系都推倒重来,从青少年教练开始,就大规模引入外教。
青少年足球的阻力主要是家长不支持,而家长的反对意见无非是长中短三种诉求。
长期诉求是坚持下去能够有收获,不至于专业训练十年踢不进职业圈只能去送外卖。
中期诉求是训练中要有正面反馈,不能踢个两年教练就明示暗示不送钱就不让上场,更不能被完全不懂运动生理学的文盲教练往废里练。
短期诉求是至少不能踢球就变坏,我认识的很多学生家长阻止孩子踢球的唯一理由就是,跟着教练训练三天学会的脏话,比打一暑假吃鸡学的都全乎。
所以说还是推倒重来比较合适,中国足球彻底失败,是该洗牌了
提出这样想法的人,大概与足协领导一家。
足协领导每逢世界杯、奥运会之前,总是想着召一批人集训,最好是封闭式,之前还搞过AB队海外拉练。
如果一名成年球员,通过短暂的闭关集训,就能打通任督二脉,冲出亚洲走向全世界,全世界的足球队都会效法。我想欧美列强,大抵是没有足协那般聪慧的大脑,他们只知道从娃娃抓起,从几十万娃娃抓起,从每一个停球、传球做起,长此以往坚持10年、20年,才形成源源不绝的人才储备。
那些不在青训时期投入,只想在成年时期摘桃子的,从未想过中国足球,想的只有自己的乌纱顶戴。
郜林说过一段这样的话,里皮是世界著名教练,对足球技战术的理解、要求,就好比大学教授在教一群小学生,中国球员的能力根本不足以支撑高深、复杂的技战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