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可能,孙继海下场前国足场面上是有一点优势的,他下场时换了曲波,我一看就完了,因为之前的优势完全建立在孙继海的攻守全能上,他下场后事实上国足实力已经不如哥斯达黎加,这时接受现实的选择是换上防守型球员死守争取打平。但米卢不愿意放弃换曲波,但导致后面被人进了两个球。
不可能打得赢。
这场比赛我根本不用看录像复盘,很多细节已经深深刻到脑海里。
我第一次理性认识什么是“比赛强度差距”,就是2002年世界杯两场小组赛,一场是德国八球血虐沙特,另一场就是国足对哥斯达黎加。
孙继海为什么要被推到中场?最直接的一个原因(只是其中一个),米卢蒂诺维奇考虑到“前卫线的比赛强度极有可能跟不上,最终被对手拖垮”。
前卫线的比赛强度为什么跟不上哥斯达黎加?因为1998年世界杯开始,32支队伍参赛,只有小组前两名能进入16强,之前24支队伍参赛,四个成绩最好的小组第三也能晋级这一规则已经被废除。这意味着三场小组赛上来就是真刀真枪对着干,尤其首轮强弱分明或者“弱弱对话”,3分在手才有底气说后续比赛怎么处理,然后才是净胜球、胜负关系等“小分条件”。
2002年也是这样。
A组塞内加尔一看齐达内热身赛拉伤,首轮就火力全开1:0怼掉了法国。
D组韩国是东道之利2:0赢了波兰,而美国也是火力全开3:2赢了葡萄牙。
E组爱尔兰第一场火并喀麦隆,逼平对手,最终一胜二平小组第二出线。
F组英格兰上来就肉搏战,被瑞典逼平。最终瑞典挤掉阿根廷,还力压英格兰小组第一出线。
国足所在的C组,巴西、土耳其相比国足和哥斯达黎加,实力差距是肉眼可见,你想拼下对手,对手更想拼下你,从主裁判吹响开球哨的时候,就没有遮掩,完全是刺刀见红。
不信,可以看看这张图。
光看图,是不是李玮锋也有比肩梅西的那一刻?但实情是对方对你就是全功率输出,甭管面前是李玮锋还是梅西。
然后,国足第一次参加世界杯正赛,哥斯达黎加不是。国足当时旅欧球员只有孙继海和杨晨(最成功也是这两个),整体对赛会制大赛的认知严重不足,唯一靠谱的经验来自主教练米卢。关键在于米卢不能代替任何人上场比赛,就算有足够的心理干预,也很难对球员的比赛感受知微见著。
比赛进程已经说明,国足首发队员并不是所有人都放得下心理包袱,孙继海因伤下场直接放大了其他人的压力,替换上来的16号曲波第一次面对超出认知的比赛强度,很难对哥斯达黎加的防线带来足够消耗。
磨了一个小时,国足前卫线的体能和专注度明显下降,李铁60分钟吃了黄牌,对方11号戈麦斯61分钟进球,起源就是禁区弧顶外三人包夹此人,最后上来的李铁不敢犯规,随后的发展也是李铁、范志毅对戈麦斯的后插上没有应有的对策。其中有比赛认知的原因(意识不到对手会连续侵彻禁区,就是对顶级大赛认知不够),也有体能下降瞬间身体反应跟不上的原因。
对手只是和巴西、土耳其相比实力弱一些,又不傻,同样是职业球员,能判断出国足“体能可能出现问题”,自然也能判断出“只需要保持这样的强度就可以持续锤对手,锤到他们连续犯错”。
第四,弱队拼弱队,特别是世界杯正赛,其实和强队拼强队的道理差不了多少,就是一个比赛容错率。自己少犯错,耐心磨到对方开始犯错。第二个进球依然是对方4号赖特小禁区中路绕前跑位抢前点,国足禁区内防守轮转跟不上,自己犯错。
那个时候的整体传跑,对球员到位率、出球效率的要求没有现在这样高,但也因为如此,持球后的拼抢强度尤其大,想不要频繁和对手拼身体,要么个人技术和持球后技能非常好,摆脱能力强,而且摆脱之后持续提速的能力也要强;要么就是无球跑位这个技能应用非常好,不但提前能跑出空位,而且在危险区域能持续找到空位。如果这些都没有强于对手,那只能陷入拼身体的局面。
开场以后哥斯达黎加在每一个能进行身体接触的位置都对国足队员进行强力试探,目的就是看你对拼抢烈度的反应。
有两个非常清晰的细节:开赛不到4分钟,孙继海在右路突破时就遭遇对手正面铲抢;然后杨晨接吴承瑛的高球后插上在大禁区外准备传中,赖特贴身抢先一脚把球捅出底线,同时身体靠上来的冲击力之大,导致杨晨左脚本来要传中变成仓促落地,直接就崴了一下。所以杨晨66分钟被宿茂臻换下也有充分的身体依据。
这信号不能再明显了,对手就是要用比赛强度压你。
随后就是9号万乔普抢前点接左路队友掷界外球,轻松扛开李伟峰,轻轻把球卸下来,还避开了杨晨的对脚,然后一脚横传门前。这说明什么?不是对手不吃对抗,而是你提供的逼抢烈度,在别人眼里根本算不上对抗。
包括接下来硬盘对赖特的犯规也是如此,对方摔得夸张那是为了赚你黄牌。而11号戈麦斯回防落位就是对着孙继海去的,形成了全面的压制。
开场10分钟米卢就愁得不行,他已经意识到了弟子吃得住这样的比赛强度是依靠过分的体能消耗,同时哥斯达黎加吃到甜头以后将逼抢线前移,推到中圈国足一侧弧顶再往前差不多5米,几乎和现在的高位逼抢没有区别。
接下来是对方7号罗兰多·丰塞卡在右边路提升比赛强度,马明宇和吴承瑛两个人陪跑30米都吃不住他的边路快下,于是李玮锋补过来。断球之后马明宇带球左路快下反击,中路硬盘、杨晨两点跟进,对方四后卫且战且退紧紧盯人,就在硬盘和杨晨交叉换位的时候,国足队长一脚传中力量过大谁都没找到。紧接着就是一个他的面部特写长达4秒,喘得不行。
这才开场10分50秒。
不是体能储备不好,就是比赛的时候太紧张,产生了无谓的体能消耗。
国足拿什么和哥斯达黎加打?对方后场拼命压节奏,过中场就分边,传跑明显更有效率这个就不说了,一丢球立刻开始拼身体进行消耗,罗兰多·丰塞卡57分钟被早早换下,但对手的战术意图达到了啊,一个人几乎兑掉国足一名前卫、一名边后卫,证明这个比赛强度是国足消耗不起的。
看到对手边路快下,马明宇防守吃紧,杨晨换到左路,15分钟反击赚了3号马林一张黄牌,17分钟又是国足反击,8号索利斯背后放铲孙继海又是一张黄牌,孙继海就此因伤下场。
就是这一瞬间。放在现在是妥妥的红牌动作。索利斯先碰到球不假,但是侧后方、铲球脚离地、亮鞋底,全部满足现在发红牌的标准。
当时我们好多人在《大众软件》楼下的老家肉饼看球,店里挤得满满荡荡。孙继海遭遇犯规以后立刻一句“f**k off”,旁边看球的不管是不是同事,能看清楚嘴型的纷纷脱口而出。当时不少人都预测孙继海撑不住了。被铲一瞬间左脚踝强制外翻,紧接着整个左小腿遭遇剪刀脚。这已经不是英超强度,是不折不扣的世界杯强度。
能强撑9分钟说明孙继海是真的渴望继续踢下去,这辈子能捞到这样一个机会太过难得,但这么大的比赛强度以及造成的伤害也是超出预料的。他自己能不明白嘛,一受伤一下场,后面两场就更加没可能踢上了。
何况即便裁判尺度严一点,8号索利斯吃红牌被罚下,孙继海下场也意味着兑子成功。缺了孙继海,国足的中场攻防效率严重受制于人,哥斯达黎加虽然也紧张,但明显更容易找到比赛感觉,最终0:2是正常结果,两个丢球也都不是孙继海职责所在的防守区域,因此孙继海是否受伤下场,不是国足此役一定不会输的必要条件,更别说战胜对手。
承认打不过没啥丢人的,赛前所谓“一胜一平一负携手巴西出线”,那只是当时媒体(无论平媒还是网媒)专业性严重不足,兼之好大喜功放出来的卫星,而“三战皆负净吞十弹”才是脑子清醒的人给出来的结论。最终净胜球是-9,误差不大,置信度极高。
某种意义上这个问题体现了球迷群体一以贯之的浮躁。应该这么说:如果哥斯达黎加没有把孙继海弄伤,那么中国队很有可能会取得进球打破零蛋,但大概率还是输。
有一点可能,但还是很难。
有一点可能指的是,如果抢上半场尤其是抢前三十分钟进球了,那确实还是有一定机会的。
回答这个问题,那一场比赛有两个地方需要关注:1.中国队进入下半场后,与哥斯达黎加差距拉开的,上半场并不算劣势;2.孙继海下场后,米卢换上的是曲波,而不是如十强赛一般让李霄鹏打右前,换上祁宏(菱形站位)或肇俊哲(双后腰)。
第一点说明中国队一开始与哥斯达黎加五五开还是可能的,但是随着比赛进行过程中,哥斯达黎加越来越占上风。这个原因较多,可能是因为技术、体能等因素,但个人感觉最重要因素就是中国队作为世界杯新兵,明显更为拘谨(哥斯达黎加之前也很久没进了,但明显放松很多),再加上中国队历来心理素质都不过硬,所以如果早早领先则罢,一旦僵持,很可能先崩的是中国队。
后续的事实也证明,确实中国队在下半场,因为过于紧张导致一个很低级的让球,使得对方射门得分。
第二点说明,米卢非常明白中国队这个问题。指望中国队在世界杯上逆转是不现实的,僵持撑住也难,所以只有抢开局,先进球才可能有一搏。孙继海在场上时候,中国队的进攻势头一度强于哥斯达黎加,也说明了中国队这个战术意图。
但孙不幸受伤打乱了战术。这时候米卢并没有如当时球迷预料的那样,让李霄鹏回归右前,而是选择曲波上场,这也体现了米卢的思路。
当时情况是,中国队由李铁和李霄鹏组成双后腰。李铁专攻防守,而李霄鹏相对攻守兼备,这种情况下,如果让李霄鹏去边路,上同样司职防守的肇俊哲,会影响中国队进攻质量(菱形站位早早就被放弃了,所以祁宏这个没有考虑)。米卢放弃了让李霄鹏回右前上更为稳妥的肇俊哲,就说明了,他的战术是一定要强攻抢开局的。
攻强守弱的快马曲波与国足队长马明宇一左一右,加上虽然均衡但进攻依然略强的李霄鹏,此时中场四人组,三个都是攻强于守的人。可见米卢战术,其实是尽可能平衡情况下,要拼命进攻抢开局。
但可惜的是,曲波虽然速度快,但实力比孙继海明显差一档,总是拿不住球,导致右路进攻效率大幅下降。米卢抢开局的目的没有实现,最终中国队下半场开始崩盘。
至于说孙继海不受伤,能否战胜哥斯达黎加?这个就是历史没法假设了。只能说,有点可能。可能与否取决于中国队能否把上半场局势的稍微优势转化为进球。毕竟中国下半场发挥几乎不可能强过哥斯达黎加,所以开局如果真能先进球,平局还是有希望的,胜局……可能太渺茫。
其实如果说孙继海受伤的遗憾,并不是一定没做到进一球、平一局、胜一场,而是目前为止,中国队从教练到球员,可能最上限的水平没有展现出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