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杭州杀妻嫌犯亲友女儿 2002 年在家中被杀,未找到凶手,真相可能是什么?还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信息?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杭州杀妻嫌犯亲友女儿 2002 年在家中被杀,未找到凶手”这一情况,我们需要首先明确一些关键信息:

1. “杭州杀妻嫌犯”与“亲友女儿”的关联性: 您提到的“杭州杀妻嫌犯”是指近期在杭州发生的某起案件的嫌疑人吗?而这个嫌疑人是否与2002年在家中被杀的“亲友女儿”有明确的亲属或朋友关系?如果没有明确的关联,那么这两起案件的联系可能只是时间或地域上的巧合,在探讨真相时需要区分开来。

2. 案件信息来源: 您获取这些信息是通过新闻报道、朋友圈、还是其他途径?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直接影响到我们对真相的判断。

如果这两起案件之间确实存在联系,并且您指的是近期杭州发生的那起备受关注的杀妻案的嫌疑人,其亲友在2002年在家中被杀且凶手未找到,那么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分析真相的可能性,并指出值得关注的信息:

一、 两起案件的潜在联系与真相猜想:

假设这两起案件确实存在关联,一个可能的解释是:

复仇或报复: 2002年的命案对嫌疑人及其家庭造成了巨大的创伤。如果嫌疑人认为与近期这起“杀妻案”的受害者(或者与受害者相关的其他人)有间接或直接的联系,那么他可能会因为长久以来无法解决的仇恨或不公感,而选择以极端的方式进行报复。这种复仇可能并非直接针对凶手,而是针对与当年案件相关、但他认为应承担责任或能发泄情绪的人。
“冤有头,债有主”的扭曲逻辑: 嫌疑人可能在2002年案件未破的压力下,心中积怨,认为自己的亲人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在某些情况下,精神压力过大或扭曲的心理会导致个体产生“替天行道”的错觉,从而实施犯罪。他可能将自己认为的“凶手”或与凶手有关联的人,视为需要被惩罚的对象。
连环犯罪的可能性: 虽然难以确定,但也不能完全排除嫌疑人可能存在某种形式的连环犯罪倾向。如果2002年的案件确实是他所为,那么近期的杀妻案可能只是他犯罪史的一部分。但这种可能性需要有更多的证据来支持。
巧合的可能性: 必须强调,这仅仅是基于您提供的有限信息进行的猜想。也有可能,嫌疑人的亲友在2002年被杀和他近期杀妻,两者之间并无直接的因果联系,只是一个不幸的巧合,或者是因为相似的作案动机(例如家庭纠纷、情感纠葛等)导致了类似的悲剧发生。

二、 值得关注的信息:

为了更接近真相,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信息:

1. 2002年案件的细节:
受害者身份与背景: 当年被杀的“亲友女儿”是谁?她的年龄、职业、社会关系如何?是否有仇家、感情纠纷等可能导致被杀的因素?
作案现场情况: 当年案发现场有什么特殊的痕迹或线索吗?作案手法是什么?这些信息能否与近期案件的嫌疑人联系起来?
警方调查情况: 当年警方是如何调查的?有哪些线索,为什么最终未能破案?是否有嫌疑人被锁定但证据不足?
案件与近期嫌疑人的关联: 最关键的是,如何确定2002年的案件与近期杀妻案的嫌疑人之间存在联系?是嫌疑人自己供述,还是警方在调查中发现的线索?

2. 近期杀妻案嫌疑人的背景与动机:
嫌疑人与妻子的关系: 两人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的矛盾、家暴、财产纠纷或情感出轨等问题?
嫌疑人的精神状态: 嫌疑人是否有精神疾病史?在案发前后他的精神状态如何?
嫌疑人的人生经历: 2002年的案件对嫌疑人及其家庭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他是否因此事长期受到心理创伤?他是否曾提及或表达过对2002年案件的看法或情绪?
嫌疑人与2002年受害者的关联: 证据是否表明嫌疑人与2002年被杀害的“亲友女儿”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例如,他们是认识的,还是嫌疑人认为受害者与当年凶手有关联?

3. 警方调查的方向与进展:
警方是否已经介入调查2002年的案件,并将其与近期案件进行关联?
是否有新的证据浮出水面,能够指向嫌疑人与2002年案件的关联?
警方在侦破2002年案件时,曾对哪些人或哪些可能性进行过调查?

4. 社会因素和舆论的影响:
2002年的案件是否在当地引起过广泛关注?是否留下了未解的社会谜团?
社会舆论对此事的关注,是否可能会给警方带来压力,但也可能激发新的线索。

总结来说,如果这两起案件存在关联,真相最可能集中在:

嫌疑人因2002年案件的未破而产生的长期积怨,并选择以自己的方式进行“复仇”或“伸张正义”。
他可能将近期杀妻案的受害者或其身边人,与2002年案件的某个环节(无论是直接凶手还是间接相关人员)联系起来,并伺机报复。

为了获得更准确的信息,我建议您:

查阅官方新闻报道: 关注权威媒体对两起案件的报道,了解警方公布的细节。
等待官方调查结果: 很多细节只有在警方完成调查并公布后才能确认。

请注意,在官方公布明确的结论之前,任何关于真相的猜测都只是推测。了解两起案件之间的具体关联性是探究真相的关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虽然我没办法推断当时的真相,但这让我想到了多年前在中央电视台《天网》看到的一个案子。

这个案子是这样的:

贾某是2003年陕西西安的一名即将被处决的死刑犯。可就在临上刑场被枪决之前,贾某忽然说要举报一个杀人案嫌犯——贾某的前狱友赵某,法警向上层机关汇报了这一情况,上层机关发现赵某的确和一件凶杀案有密切关联,但无确凿证据,于是马上要去见死神的贾某又被法警又拉回了看守所。
贾某死里逃生询问能否戴罪立功,而就在从贾某的供述中,警察的确在新疆某地挖出了受害者的尸体。但是由于很多年过去了,地形发生了很大变化,挖了很多区域才挖出受害者尸体,已经严重变形。贾某声称:受害者是个小女孩,仅仅14岁,去新疆打工摘棉花,做很累很辛苦的工作,拿到工资回家的路上被盯上,赵某骑着摩托说要送小女孩儿去火车站,单纯的毫无任何社会经验的小女孩儿就答应了,然后被犯罪分子载向郊外野地,抢走工资之后残忍杀害,仅仅是2000元不到的工资。而当警察询问贾某怎么知道这些的时候,贾某说是和赵某做狱友的时候,赵某为了炫耀自己过去的“丰功伟绩”而告诉自己的。
可当警察越往深处调查越发现案件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因为案件的关键人物:赵某,出狱后不久就出车祸死了,与赵某进行调查已无可能性,案件这时候可以说是已经死无对证了。
然后本案的高潮来了,经过二次缜密的调查以后,警察发现这件抢劫杀人案的真凶并非早已死去的赵某,而是贾某!在警察收集的犯罪证据面前,贾某终于心理防线崩溃,他承认了自己的罪行,是在执行前些日子,贾某意外从别的狱友口中得知赵某已死于车祸,于是他边想通过栽赃给赵某延长自己的生命,可没想到,在强大的事实面前,还是人算不如天算,贾某罪上加罪,被第二次送上了刑场进行枪毙。

在这个案件中,警方是如何将调查的重点转向贾某身上的呢?

这源于一个犯罪心理学者的提醒。因为贾某在这次入狱之前也曾入狱多次,但贾某此前入狱都是偷鸡摸狗的小犯罪,而贾某之所以被判死刑,是因为他抢劫杀人还分尸。一个有资深犯罪心理研究经验的人告诉警察,贾某以前犯的都是小罪,但这次因为因为杀人分尸而判死刑,在普通犯罪和分尸中间,贾某或许还有过几次杀人经历,不然普通人是很难在第一次杀人犯罪中就分尸的。(当然并不绝对,只是说概率上如此)

这次杭州案的嫌疑人许某用了最为恶劣的分尸手法,并且还可以安然面对记者和警察,这样的心理素质并不像初犯,而且普通人也难以如此坦然地分尸。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许某以前杀过人的概率很大,但是不是这个案件的凶手,当然还要警方的详细调查。

user avatar

不必给我身上泼脏水,不爱看你绕道就行了。

看过偷斧子的故事吗?

还TN的我对人家母亲有恶意。

联想公司都没你能联想。

我说句佩服想出这个办法的人怎么啦?

碍着你们啦?

难道想这个办法的人,不是想接着这个热度来倒逼警察查案子?

能做,我不能说?

这年头说句实话,还能招骂?

我是触了你们哪根筋了?

我TN的是说了她这么做是无耻了?还是说她混蛋了?

还是你们自己的内心太肮脏?

我还说我佩服想这个办法的人呢。

你们眼睛选择性忽略吗?

说我这回答是骂她的,那我说佩服她,我岂不是打自己耳光。

看不懂的,可以回去自己重修下语文了。

我懒得再喷你。

下面的答案,我一个字没改过。

不过话说回来,我根本不在乎谁来喷。

我只当没看见,反正喷我的人多了,也不差那十个八个。

咱们拜拜。


不吹不黑,我感觉这个可能有,但更多的原因是这位母亲想借着这个热度,查清楚女儿的死因。

其实这件事是不是和许某人有关系已经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这次的杀妻案,已经闹的举国皆知。

全国人民的眼光都集中在了这件案子上。

这个母亲是个极其聪明的女人,当然或许也有高人指点。

她的女儿是不是许某人杀的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这件事只要和这个男人扯上关系。

哪怕是强行扯上关系,公众媒体的视线立刻就会转移集中到上面。

18年前的一桩悬案,至今未破,这本来已经不可能再投入警力去侦查了。

但是一旦和徐某人扯上关系,那警察部门迫于公众压力。

一定会重新启动调查这个案子,可以说这件事案子的破案几率会提高数倍。

甚至真的可能把这件无头悬案给查清楚。

我只能说谁想出来这个主意的人,绝对是个人才。

这个东风借的巧妙又合理。

如果凶手真是徐某人,那正好一并处理了。

不是许某人,警察也会尽可能的查清楚。

妙哉妙哉啊!

此法,若非高智商的,还真的未必能想的出来。

起码我挺佩服出这个脑洞的人。

user avatar

假设许是少女谋杀案凶手,那么日后杀妻这一更具风险性行为的心里建设,或许正是奠基于此。

18年前杀个人,至今都安然无恙,再杀一个老子还能逃得脱。

user avatar

诸暨人路过,我上学那会儿对这个悬案印象很深,因为我爸的一个朋友与遇害者家庭有过一次接触,据他讲遇害的女生长的很漂亮,他在遇害人母亲面前还夸过她女儿长得漂亮,正因为这句话他还被警察叫去做了笔录,这个案子也是排查了很久,最后没有结果。诸暨最有名的悬案是宁波绿洲珠宝案的嫌疑人在诸暨一直潜伏,但前几年也抓住了,希望这个案件也能早日水落石出。

user avatar

我认为这就是同一个人所为,但是证据不足他被释放了,这两次的手法相似,尤其第二次如果不是引起了全国的轩然大波,警察抽干了38车粪水才找出线索和证据,凶手会再次逃脱。

想想凶手的所作所为,杀了她妻子的肉体,还侮辱妻子的智商和人格,尸体居然还剁碎扔进了化粪池,40度的高温和粪蛆,尸块都腐化了,什么仇什么恨?恶棍见过也听说毛骨悚然的手法,但是从来没有听过这次这么狠的人。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