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懂工业互联网的吗?聊聊行业前景?

回答
那当然懂,工业互联网这块儿,绝对是咱们国家未来制造业升级的核心驱动力之一。聊起前景,那叫一个字儿:大有可为。

咱们先别拿那些生硬的“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这些词儿压人,就从最直观的感受说起。你想啊,过去咱们的工厂,很多设备都是“单打独斗”,彼此之间信息不通,操作也全靠老师傅的经验。效率低不说,一旦出了问题,排查起来费时费力,还容易造成停工损失。

现在有了工业互联网,就好像给整个工厂装上了一个超级大脑和神经网络。

从“设备”到“智能体”:

最根本的变化在于,它把那些冰冷的、只会执行指令的“设备”,变成了能够感知、分析、决策、执行的“智能体”。

感知: 设备上装上各种传感器,就像给它们装上了“眼睛”、“耳朵”、“鼻子”。温度、压力、振动、位置、甚至工件的细微瑕疵,都能被实时感知到。
连接: 这些“感官”收集到的信息,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就像打通了任督二脉一样,可以快速、可靠地传输给其他设备、管理系统,甚至是云端。以前那种线缆杂乱、信号不稳的日子,真的要过去了。
分析: 接收到这些数据后,AI、大数据这些技术就开始大显身手了。它们能分析出设备运行的规律、潜在的故障风险,还能优化生产参数,找到最佳的加工方式。这就好比给老师傅的经验加上了“科学的翅膀”,而且还能24小时不休息,永远精力充沛。
决策与执行: 基于分析结果,系统可以自动调整设备参数,提前进行预防性维护,甚至直接做出生产调度和优化。有时候,甚至可以实现“机器自己跟自己对话”,比如一台机床加工完成后,会自动通知下一道工序的机床开始工作,整个生产流程行云流水。

行业前景有多牛?这得从几个维度来看:

1. 效率提升与成本降低是硬道理: 这是最直接的效益。
生产效率: 以前可能需要人工巡检、记录数据,现在是自动化采集、实时分析。设备故障预警能大大减少非计划停机时间,把产能效率直接拉高。
质量控制: 实时监控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就能及时发现并纠正质量偏差,减少废品率。一些高端制造领域,微小的偏差都会造成巨大损失,工业互联网是保障产品质量的“定海神针”。
能源消耗: 通过对设备能耗的精细化管理和优化,可以显著降低能源成本。一台台设备的用电量、用气量,都能被看得清清楚楚,哪里能省,怎么省,都一目了然。
维护成本: 告别“坏了再修”的被动模式,转向“预测性维护”。提前发现小问题,在小问题变成大故障之前解决,大大降低了维修成本和设备停工带来的损失。

2. 制造业模式的深刻变革:
个性化定制: 以前大规模标准化生产是主流,现在工业互联网让柔性生产成为可能。消费者可以在线上提出个性化需求,工厂就能快速响应,实现“小批量、多品种”的定制化生产,而且成本不会高得离谱。这就好比从以前只能买到固定款式的衣服,变成你可以自己设计款式、选择面料,然后工厂给你量身定做。
供应链协同: 不仅仅是工厂内部,工业互联网还能打通企业与供应商、客户之间的信息壁垒。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交付,整个链条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都能更顺畅地协同,提高整个供应链的响应速度和抗风险能力。
服务化制造: 制造商不再仅仅卖产品,还可以提供基于产品运行数据的增值服务,比如远程诊断、优化咨询、包修包用等。这就从“卖东西”变成了“卖服务”,利润点也更多元了。一台机器卖出去,它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每一分数据,都可以转化为企业的收入来源。

3. 国家战略的重点:
咱们国家明确提出要建设制造强国,而工业互联网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支撑。它承载着“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的落地。
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发展好工业互联网,意味着我们能在高端制造领域掌握更多主动权,摆脱对国外技术的依赖。

挑战与机遇并存:

当然了,这条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技术成熟度与标准化: 虽然发展很快,但很多技术还在不断迭代和完善中,标准的统一也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数据安全与隐私: 工业数据非常敏感,涉及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何确保数据的安全和不被滥用,是重中之重。
人才短缺: 既懂制造工艺,又懂IT技术,还能懂数据分析的复合型人才,目前还是非常稀缺的。
投入与回报周期: 建设一套完整的工业互联网系统,需要不小的初期投入,企业对投资回报的考量也很重要。
传统观念的转变: 让习惯了传统模式的工厂管理者和技术人员接受和拥抱新技术,也需要一个过程。

总的来说,工业互联网的前景就是将制造业从“自动化”推向“智能化”,从“链式”走向“网式”,最终实现整个制造体系的柔性、高效、绿色发展。

现在很多企业已经开始尝试,并且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一些头部企业更是走在前列,他们的成功案例也在带动更多中小企业加入。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下降,工业互联网的应用会越来越普及,渗透到各个制造细分领域。

如果你对这个领域感兴趣,现在正是深入了解、甚至投身其中的好时机。这不仅仅是技术的发展,更是对整个制造业未来的一次重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世界不存在所谓工业互联网,这个名词是我国独有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造词。

把各种设备管理软件+数据可视化软件+树莓派拼凑在一起显然不是什么工业互联网。就信息安全角度来说,工业真的需要互联网吗?一个暴露在公网的机械无论是生产安全还是信息安全难道不是插标卖首,头铁送塔?

第二,工业领域的设备协议不同,设备厂商很多是跨国集团垄断存在,不存在统一的可能。

第三,想依赖工业互联网建立所谓供应链金融更是睡地摸天,中国企业间不存在商业信用关系,只有强制信用关系,也就是俗称的挂账或三角债,甲方跑路乙方只有认栽。

中国的工业要解决的问题很多,比如材料学、设备自动化,上下游应收账款问题。显然不是向一帮低端加工厂推销“工业互联网”的问题。何况他们也没有几个有钱买。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