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这个问题可能有点麻烦,有懂法律或者手机技术的知友吗?

回答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想和大家聊一个可能有点棘手的问题,涉及到法律和手机技术,确实是个挺让人头疼的事情。我 myself 也是在琢磨这事儿的时候遇到了不少坑,所以想把我的经验和一些我认为比较靠谱的看法分享出来,希望能帮到同样在为此事烦恼的朋友。

到底是什么事儿呢?

简单来说,事情是这样的:我或者我的亲友在使用手机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不寻常的情况,比如:

手机突然变得非常卡顿,耗电异常快,甚至会自动重启。
某些 App 无法正常运行,或者总是弹出奇怪的广告和通知。
手机里的个人信息(照片、联系人、短信、支付记录等)出现了丢失、泄露或者被篡改的情况。
更严重的是,可能手机被用来发送了骚扰信息、进行网络诈骗,甚至被植入了非法软件。

这时候,我们最直观的想法就是:我的手机是不是被别人控制了?是不是被黑了?或者被安装了什么奇怪的东西?

这事儿为什么会让人头疼?

1. 证据获取的难度大: 手机是个封闭的系统,普通用户很难直接看到手机内部到底在运行什么程序,是否有恶意代码。即使怀疑,也很难直接拿出确凿的证据。
2. 责任划分不清晰: 如果手机确实被非法控制,是谁干的?是因为我们自己的操作不当(比如点击了不明链接),还是有人故意攻击?这中间的责任界限很难界定。
3. 维权途径的困惑: 如果怀疑手机被非法控制,能报警吗?报警的话警察会怎么处理?找手机厂商?找运营商?还是找专业的安全公司?每一个选项都可能涉及到不同的流程和成本。
4. 技术门槛太高: 手机安全和网络安全本身就是个专业领域,非专业人士要理解其中复杂的技术原理,并根据此采取行动,难度可想而知。

那么,我们该怎么办?从法律和技术两个角度来分析一下。

一、从法律角度来看

首先,我们要明确,手机被非法控制,或者手机内的信息被非法获取、篡改、删除,这在法律上是可能构成犯罪的。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如果有人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公民的个人信息,比如通讯录、账号密码、支付信息等,可能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
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如果有人未经允许,通过技术手段侵入手机的操作系统、应用程序,或者控制了手机,可能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一(修改后)。
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这是之前《刑法》第二百八十六条的修改,更侧重于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非法控制行为。
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如果有人对手机的正常运行造成严重干扰,导致手机无法使用或数据丢失,可能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六条。
诈骗罪等: 如果手机被用于实施诈骗等犯罪活动,作为手机的持有者,我们可能也有连带责任(当然,这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看我们是否明知或放任)。

关键问题是:如何固定证据?

这是最关键也是最难的一步。在报警或寻求法律帮助时,我们需要能够证明手机被非法控制的事实。

1. 保留手机的异常表现:
截图或录屏: 如果手机出现奇怪的弹窗、未知进程、异常耗电等情况,尽量用截图或录屏的方式记录下来。特别是那些你不认识的进程,或者看起来不应该运行的软件。
异常日志: 有些手机系统或安全软件可以查看应用行为日志,如果能导出相关日志,会是非常有力的证据。
手机损坏或异常报告: 如果手机是物理损坏(比如被动了手脚),或者有维修记录显示曾被非官方维修过,也可以作为辅助证据。
2. 证明个人信息被侵犯:
泄露的证据: 如果发现通讯录、短信、照片等被泄露,并且能追溯到可能的泄露源头,需要保留相关证据。
财务损失证据: 如果因为手机被控制导致了财产损失(比如账户被盗刷),需要保留交易记录、银行通知等。
3. 寻求专业鉴定:
手机厂商或官方授权维修点: 如果怀疑手机硬件被篡改或者系统被深度植入恶意程序,可以尝试联系手机厂商或官方授权的维修点进行检测。他们可能会出具检测报告。
第三方专业安全机构: 国内也有一些专门从事手机安全鉴定和取证的机构,他们可以进行更深入的检测,但费用可能会比较高。

报警的流程和期望:

如果怀疑手机被非法控制并有证据支持,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

报案地点: 手机购买地、居住地或者手机被非法控制发生地的公安机关。
报案时携带: 身份证、手机(尽量保持原样)、以及你收集到的所有证据。
警方处理: 警方可能会对你的报案进行立案审查。如果构成犯罪,会立案侦查;如果情节不严重,或者不构成犯罪,可能会不予立案,或者建议你通过其他途径解决。关键在于证据是否充分,能否初步判断出犯罪事实。

二、从手机技术角度来看

从技术层面讲,手机被非法控制,通常是由于以下几种原因:

1. 恶意软件(病毒、木马)感染:
来源: 非官方应用商店下载的App、不明来源的链接、恶意邮件附件、甚至某些“破解”软件。
表现: 悄悄运行后台程序、窃取信息、发送短信、打开摄像头麦克风、弹出广告、远程控制等。
如何识别和防范:
只在官方应用商店下载App: 苹果App Store 和 Google Play 是相对安全的,国内的各大手机厂商也都有自己的官方应用市场,尽量选择信誉好的。
仔细阅读App权限请求: 安装或更新App时,注意查看它请求的权限是否合理。一个手电筒App如果请求访问通讯录和短信,那就很可疑。
定期扫描和清理: 安装一款信誉良好的安全软件,定期对手机进行扫描。不过,要警惕一些打着“安全”旗号,但本身就包含恶意行为的软件。
不乱点链接: 尤其是来自陌生人、或者看起来很诱人的链接(“恭喜您中奖了!”、“您的账户存在风险!”等)。
不越狱/Root: 越狱(iOS)或Root(Android)会解除手机系统的安全限制,让恶意软件更容易得逞。

2. SIM卡被复制或盗用:
原理: 理论上讲,SIM卡是可以被复制的,但现在技术难度很高,而且需要用户物理接触SIM卡。更常见的是,不法分子可能通过诱骗或非法手段获取你的SIM卡信息,然后进行“SIM卡二次验证”欺诈,转移你的财产。
表现: 你的手机突然无服务,而你的银行账户或支付账户出现异常交易。
防范:
设置SIM卡PIN码: 防止他人直接使用你的SIM卡。
设置手机锁屏密码和支付密码: 多层密码保护。
警惕声称来自运营商或银行的电话: 索要验证码、转账等。官方通常不会这样做。
绑定手机号的账户设置二次验证: 比如指纹、人脸识别。

3. 系统漏洞或网络攻击:
原理: 手机操作系统或使用的网络服务可能存在安全漏洞,被黑客利用进行远程攻击。
表现: 可能与上面提到的恶意软件类似,但攻击更隐蔽,更难发现。
防范:
及时更新系统和App: 厂商会不断修复已知的安全漏洞,更新是最好的防护。
避免使用不安全的WiFi: 公共WiFi可能存在风险。
关闭不必要的网络服务: 例如蓝牙、WiFi如果不用就关闭。

4. 物理接触攻击(俗称“趴在肩上”或“借用手机”):
原理: 直接接触你的手机,在你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安装软件、复制数据、或者修改设置。
表现: 你的手机在你离开视线后出现异常。
防范:
离开手机时务必锁屏: 并且设置复杂的锁屏密码、图案或指纹解锁。
不轻易将手机借给陌生人: 或者在你监管下使用。

一些更深入的技术排查方法(需要一定技术基础):

查看后台运行的进程: 在Android手机的“开发者选项”中(通常需要连续点击版本号开启),可以查看当前正在运行的进程,是否有你不认识的、或者行为异常的进程在大量消耗资源。
检查应用数据占用: 有些App会偷偷在后台上传下载数据,在手机设置的“存储”或“流量使用”中可以看到。
分析网络连接: 使用一些网络诊断工具,可以查看手机当前连接了哪些服务器,是否有异常的网络请求。
恢复出厂设置: 这是最彻底但也是最伤心的方法。如果怀疑手机被深度感染,且无法找到证据或解决,恢复出厂设置可以清除绝大多数恶意软件和配置。但一定要提前备份好重要数据!

总结一下我的建议:

1. 保持警惕,但不要过度恐慌。 大多数情况下,手机出现问题是由于软件故障、系统bug或者操作不当引起的。
2. 养成良好的手机使用习惯。 这是最有效的防护。只从官方渠道下载App,不乱点链接,不借手机给陌生人,定期更新系统。
3. 如果怀疑被非法控制,立即开始收集证据。 不要随意删除任何东西,因为它们可能都是证物。尽量用截图、录屏的方式记录下异常现象。
4. 理性选择维权途径。
小问题(卡顿、耗电): 先尝试重启、清理缓存、卸载可疑App,或者恢复出厂设置。
证据确凿,损失较大(信息泄露、财产损失): 可以尝试向公安机关报案,并提供你收集到的证据。
不确定原因,但疑虑重重: 可以考虑联系手机厂商的客服,寻求技术支持,或者咨询专业的手机安全鉴定机构。
5. 学习一些基本的手机安全知识。 了解常见的网络诈骗和手机安全陷阱,能够帮助你更好地保护自己。

这件事确实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的,而且随着技术的发展,新的安全威胁也在不断出现。希望我以上分享的这些点,能给正在为此困扰的朋友提供一些思路。如果大家有更具体的疑问或者其他经验,也欢迎在评论区一起交流讨论,共同进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给我看乐了。

治病要去“地方偏远”

外卖“没有营养”、新鲜蔬菜“有营养”

怎么说呢,我觉得令堂可能比你活的还要明白一些。

大体上来说,夫妻共同财产有两套房子,其中一套根据民法典1153条第一款先行分割为你继父不需要作为遗产来继承的、属于你继父的个人财产。

另外两套明确属于一方婚前财产的房产与分割夫妻共同财产后余出的一套房产一共三套,根据民法典1127条第一款,属于题主、题主母亲的父母、题主继父共同继承。

根据民法典1130条第二款、第三款、第四款之规定,是否认定为题主为“生活有特殊困难又缺乏劳动能力”,我个人保留意见。但题主继父明确属于“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我个人支持多分。

其余相关遗产,也应当比照办理。

题主私自扣留被继承人的相关身份证明文件、财物,既不合法、也不合情,烦请题主好自为之。

顺便,靠新鲜蔬菜补充营养这种事是不靠谱的,看病还是要相信科学。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