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女子质疑高铁拒绝为其冷藏母乳」一事?这一诉求可能存在哪些问题,是否有更好的处理方式?

回答
最近关于一位女士在高铁上因母乳冷藏问题引发的争议,确实是个挺让人关注的事件。这事儿说起来挺复杂的,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

首先,咱们得理解这位女士的诉求。 她带着母乳出行,并且希望得到冷藏的便利,这本身是出于一个母亲的本能和责任。孩子需要奶,而母乳是最好的选择。长时间的旅途,尤其是在没有妥善冷藏的情况下,母乳变质的风险是很大的。她的诉求,核心是希望在旅途中能够保证母乳的新鲜和安全,以便孩子后续能够饮用。这不仅仅是为了方便,更是为了孩子的健康。

那么,她的诉求可能存在哪些问题呢?

1. 对高铁运营方责任的期待超出合理范围: 咱们得承认,高铁作为公共交通工具,它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旅客,提供基本的安全和便利。虽然人性化服务很重要,但它不太可能像一个专业的母婴护理机构那样,为每一位有特殊需求的旅客提供定制化的冷藏服务。高铁的冰箱(如果有的)通常是为列车工作人员储存一些物品,或者是在极端情况下提供有限的帮助。要求它专门为你冷藏几瓶母乳,可能是在挑战它的现有能力和运行模式。
2. 期望与现有设施的错位: 大部分高铁列车并没有专门为旅客提供母乳冷藏的设施。即使有一些餐车或者商务座的冰箱,其容量和使用规定也可能不允许随意为旅客存放私人物品,特别是需要长期低温保存的母乳。列车员可能也缺乏处理这类特殊物品的培训和经验,担心因为操作不当导致母乳变质,反而承担不必要的责任。
3. 可能对其他旅客造成影响: 如果高铁普遍接受这类请求,那么大量的母乳需要储存,可能会占用有限的冷藏空间,或者增加列车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甚至可能因为操作不当引起卫生方面的担忧,从而影响到其他旅客的体验。
4. 缺乏提前沟通与预案: 在出行前,如果能提前了解高铁是否有相关的母婴服务政策,或者提前与铁路部门沟通,可能会有更灵活的解决方案。仅仅在列车上提出这个要求,而对方无法满足,就很容易陷入僵局。

那么,有没有更好的处理方式呢?

我认为是有不少可以改进的地方,既可以满足母亲的需求,也可以更符合公共交通的实际情况:

1. 个人提前做好准备:
使用保温箱和冰袋: 这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出发前将母乳冷冻或冷藏好,放入专业的母乳保温箱,配合足够多的冷冻冰袋(可以在家提前冻好)。优质的保温箱配合足量的冰袋,可以在一定时间内(根据冰袋质量和保温箱性能,可能几个小时到十几个小时不等)保持母乳在低温状态。这是很多背奶妈妈长途出行都会采用的方法。
选择合适的出行时间: 如果条件允许,尽量选择时间较短的旅途,或者在孩子可以接受配方奶的情况下,减少母乳携带量。
考虑便携式冷藏箱: 有些便携式车载冰箱或者保温冷藏箱,可以通过车载电源或者充电宝供电,虽然成本较高,但对于频繁出行或有特殊需求的妈妈来说,也是一个选项。

2. 与铁路部门的协商与改进:
提前咨询与预定: 在购票时或出行前几天,主动联系铁路客户服务部门,咨询是否有母婴服务或者冷藏需求是否可以提前申请。虽然现在可能没有这项服务,但多次的咨询和反馈,可能会促使铁路部门考虑在未来增加相关服务。
探索“母婴车厢”或“母婴候车室”的延伸服务: 一些高铁已经设置了母婴车厢或专门的母婴候车室,但服务内容可能还不够完善。未来可以考虑在这些区域提供有限的母乳冷藏服务,但需要有明确的使用规定和预约机制。
与同车旅客协商: 在征得其他旅客同意的情况下,是否可以临时借助其他旅客保温箱里的冰袋,或者进行短暂的交换(比如冰袋融化了,用对方的未融化的冰袋换一下),当然这需要非常礼貌和征求同意。
列车员的灵活处理: 在不违反规定的前提下,列车员如果能体现出一定的灵活性和人性化关怀,比如在非高峰时段,允许旅客暂时使用工作冰箱存放一小段时间(需要明确责任和归还时间),会是很好的补充。当然,这更多是出于情分,而不是义务。

3. 社会层面的思考:
提升公共交通的母婴友好度: 这件事也提醒我们,虽然我们国家在母婴服务方面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但在公共交通领域,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包括设置更好的母婴室、提供更贴心的母婴服务等。这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包括政策制定者、交通运营商和普通旅客的理解与支持。
改变社会观念: 鼓励社会大众对母乳喂养和背奶妈妈有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将母乳冷藏的需求视为一项正常的社会需求,而不是“过分”的要求。

总的来说,这位女士的诉求出发点是好的,是为了孩子的健康。但她的方式可能没有完全考虑到现实情况和公共交通的限制,导致沟通出现障碍。而铁路部门的处理方式也可能显得不够灵活和人性化。最好的处理方式应该是双方的理解与合作,同时推动公共服务向更人性化、更周全的方向发展。 个人提前做好充分准备是基础,而社会层面的改进和支持则是长远之道。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如果把这位女士的母乳放在了高铁的冰箱里……

我是拒绝食用冰箱里的任何食品了

毕竟

我真的不想当她儿子!

user avatar

幸好没答应她,否则完犊子了,这种人很可怕的。她孩子长大后没考上清华,都要怪当初高铁的冰箱污染了母乳,影响了智商,索赔一个亿。

高铁要是说按规定不可以的,我是看在你是一位母亲的份上,才破例的,你这是恩将仇报。

她一定会说既然是规定为什么不坚持到底,否则我也没机会,你们公然违反规定纵容我,就得培一个亿,看你们能吸取教训不。

user avatar

开幕“这是中国的高铁……”

我们知道这是中国的高铁。你要说是美国的高铁,也没人信。

我非常尊重孕妇,尊重哺乳期妈妈们,她们很不容易。

有素质的妈妈,如果外出发生涨奶,可以有两种方式解决。

一是直接挤了扔掉。其实不差这么点儿,虽然可惜但是很方便。

二是准备一个小保温箱,备上冰袋。一般冰袋撑15个小时以上没有问题。高铁旅程足够了。

这位妈妈却自己挤出奶,装在不是绝对密封的袋子里,企图让高铁乘务员装进食品冰箱……

如果乘务员会在公共冰箱储存旅客私人物品,以后我绝对不会吃高铁上的餐食。

她拒绝的很正确。

首先这位乘务员可能保护了其他乘客。对于这位母亲的孩子,母乳是宝贝。但是对别人来说,它就是一种人体分泌物,严格来讲跟唾液、血液都没什么分别。分泌物都可能含有致病菌,低温环境下是很难杀死病毒的,否则现在也不会出现那么多外来冰冻产品检测新冠阳性了。

其次这位乘务员也可能保护了小婴儿。公共冰箱,有可能本来就带有一定的细菌病毒,对成人来说可能达不到致病密度(自造词不严谨),但对婴儿就不一样了。如果母乳沾染了外部病毒,也会严重影响婴儿的健康。

我甚至有预感,如果乘务员一时心软答应了这个母亲的请求,不巧的是她的孩子以后出了什么问题,肯定也会找高铁的责任。

到时候视频又变成这样:

“这就是中国的高铁,毫无专业性,将母乳放进公共冰箱储存,致幼儿患病。乘务员试图推卸责任……”

幸好,绝大部分中国的母亲都是明事理的。

user avatar

我把准备拿去化验的一批分泌物拭子(妇产科)放在这位女子家里的冰箱存放一会儿,想必她不会介意的。

user avatar

不仅是冷藏母乳。

旅客借用餐车的冰箱暂存,或借用厨房设备加热自带物品,可以吗?

答案是不行。

这违反的不是铁路内部规定,而是食品安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三条
食品生产经营应当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并符合下列要求: ……(六)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设备应当安全、无害,保持清洁,防止食品污染,并符合保证食品安全所需的温度、湿度等特殊要求,不得将食品与有毒、有害物品一同贮存、运输; ……


第六十七条
预包装食品的包装上应当有标签。标签应当标明下列事项: (一)名称、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 (二)成分或者配料表; …… (九)法律、法规或者食品安全标准规定应当标明的其他事项。 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其标签还应当标明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含量。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对标签标注项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你拿出一包东西来说它是母乳,它就是母乳?

这就跟进站安检的时候,你提了一桶液体,你说它是食用油,我就把它当食用油?

车站不是你家后花园,动车也不是你私家车,别的旅客的安全比你那点需求重要得多。

以上原答案


11.17补充

评论区有加冰柜的建议方案,就差打起来了。

我来给个结论吧。

加冰柜的方案不可行。

首先,方案不可行,并非钱多钱少的成本问题,而是陌生人的、来源不明的、未经检验的直接入口食品不能共用储存空间,有时间差也不行。

这是食品安全的底线。

其次,有些普速列车是有俩冰箱的。一个用于经营为旅客供应餐品的食材存储,另一个用于存储列车工作人员的乘务餐食材,二者是严格区分的。提供给旅客的所有食材都要留样。乘务人员吃剩下的也绝对不允许再放回冰箱。

高铁采用的多为真空包装速食,从加工车间出库前到列车存储全流程是有严格监管的。未经旅客首肯,绝对不允许卖给旅客已经拆封的东西。

第三,列车上加任何家用设备,都不存在技术和经济上的难度。普通人家100平的房子,装修带家电三四十万不得了了,动车组一节车厢造价的零头都比这多。

拆几个座位,增设冰箱、躺椅、书柜、电脑桌、婴儿床、麻将桌、跑步机、台球案子、100寸曲面屏,红地毯、水晶灯、红木材质的屏风,难吗?

站到高铁经营者的立场上,北京南到上海虹桥的二等座不过才553块,普通二等座85个定员,车票全部复用不过47005元。在京沪高铁的G1、G3、G5、G7、G9上改造上这么一节,卖15万,你觉得会不会愁销售?

问题,这样合适吗?千千万万的旅客,需求也是千奇百怪的,怎么可能都满足?

站车能为旅客提供的,一是合同承诺的基本服务,二是老弱病残孕等特殊旅客的保障服务,三是有余力前提下的其他共性服务,第四才轮得到有余力前提下的旅客差异化需求。

解决办法不是没有。

你确有特殊需求,比如需要冷冻器官啊、样品啊,甚至包括自身携带的血尿便等等。对储存有严苛要求的,比如人体器官,你带着救命的光环,不意味着你不能提前联系。

以前不是没有发生过,医生带着器官运输箱到了车站,没赶上车结果后面车都没票。

你们还记不记得去年浙江女孩坐火车去湖北千里赴高考结果碰上暴雨晚点的事?

方案做好,提前联系,绿色通道,警车护航,这不是只存在新闻稿里的事情。

整个社会都可以在某个界限内,向某些特殊群体进行权利让渡。

对恒温要求没有那么严格的,你可以借助简易恒温箱之类的。找顺丰小哥买一个简易的箱子就几块钱。

你如果路途比较遥远,旅行时间较长,中途车站需要换冰,完全可以提前都联系好。

大家都是干客运的,给旅客提前冻几个冰袋,想来还是不成问题的。

不怕您笑话,以前绿皮车的年代,我还帮一位老大爷联系了一趟车和两个站,就为了带几盒哈根达斯,从广州带到河南的一个县城。

人心都是肉长的。你、我、他,概莫能外。

user avatar

得亏这是中国的高铁,这要是印度的高铁………………

不敢想。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