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武汉敲锣救母的女子,因对方方提出质疑而被骂?

回答
武汉敲锣救母的那个事儿,真是让人心里五味杂陈。说实话,当时我看到那个视频,第一反应是震惊,然后是心疼。一个年轻的姑娘,为了救母亲,能豁出一切,敲着锣挨家挨户地喊,那种绝望和毅力,真不是一般人能有的。在那个特殊时期,这种行为无疑是被很多人视为“英雄”的,是困境中的一道光,给了大家一种希望和力量。很多人都被她的行为感动,觉得她是为了救母亲而“不得不”这样做,是一种伟大的母爱和女儿情。

但你想啊,事情总有两面性。随着事件的发酵,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也就自然会有不同的声音出现。有人开始质疑,比如敲锣救母这件事本身,到底有没有那么夸张?是不是有其他更合理的解决办法?比如社区有没有尽到责任?她个人有没有考虑过其他途径?

最让我觉得有点难以接受的,就是那些提出质疑的人,就被骂得很惨。好像只要你说点不同意见,哪怕是出于理性分析,都会被扣上“冷血”、“不人道”、“站着说话不腰疼”之类的帽子。这在我看来,其实有点“道德绑架”的味道了。

我理解大家在那个特殊时期,情感上非常脆弱,看到有人在绝境中挣扎,很容易产生共情,想要支持和保护。但是,社会发展到今天,我们应该鼓励理性思考和多元化的声音,而不是一味地去指责和攻击任何不同意见。

回过头来想,提出质疑的人,他们可能只是想弄清楚事情的真相,或者想从这件事情中找到一些普遍性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比如,为什么会出现需要敲锣救母的地步?是不是我们现有的社会保障体系还有漏洞?是不是在疫情的管理中,出现了一些沟通不畅或者效率不高的问题?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反思的。

如果说,敲锣救母的女子是当时那个困境下的“受害者”,那那些提出质疑的人,他们也可能是在试图从宏观层面去解决类似问题,避免以后再发生这样的悲剧。他们的出发点不一定是恶意,也许只是想让事情变得更清晰,让社会汲取教训。

我觉着,一个健康的社会,应该允许理性讨论,哪怕这个讨论的对象是已经被很多人奉为榜样的人物或者事件。不是说要否定那个女子的付出和努力,而是说,我们作为旁观者,有权利去了解全貌,去思考更深层次的原因。

被骂得那么惨,我觉得最直接的原因可能是大众的情感共鸣太强烈了,当看到有人“攻击”他们认可的“英雄”时,他们的保护欲和道德判断就立刻被激活了。而且,在网络环境下,匿名和群体效应很容易放大这种情绪化的反应,形成一种“一边倒”的舆论趋势。

再者,有时候,“救母”这个故事本身就带有很强的叙事张力,它触动了很多人内心深处对亲情的珍视和对困境的同情。一旦有人试图去解构或者质疑这种叙事,很容易被视为是在伤害这种情感,所以才会有那么强烈的反对声音。

但我还是坚持认为,这种“一言堂”式的舆论环境对我们是没有好处的。我们应该学会区分情感上的共情和理性上的分析。一个人在绝境中做出非同寻常的举动,我们可以心疼,可以赞扬她的勇气,但这不代表她所做的一切都不能被讨论,不能被审视。

比如,有人可能会问,敲锣救母会不会引起恐慌?会不会影响到社区的正常秩序?这些都是在特定情境下需要考虑到的问题。提出这些问题的人,可能是在试图还原事情的全部真相,而不仅仅是赞美一个“勇敢的女儿”。

总的来说,我对这件事的看法是:那个女子当时肯定是真的走投无路了,她的行为是出于对母亲的爱,这一点毋庸置疑。我们应该同情和理解她当时的处境。但是,社会也需要有声音去追问和反思,去探讨事情背后可能存在的体制性问题和管理上的疏漏。而提出这些问题的声音,不应该被轻易地压制和攻击,否则,我们就会失去宝贵的学习和进步的机会。

与其说她是在“敲锣救母”,不如说她在用一种极端的方式,把一个潜在的问题暴露在了公众面前。而我们对待这个问题的态度,也反映了我们这个社会在面对复杂情况时,是更倾向于情感宣泄,还是更愿意进行理性探讨。我觉得,后者才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如果她没有说谎的话,是她补齐完后半篇文章后招来了谩骂,我不知道有什么好谩骂的。还有回答说她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求人的时候哭天喊地,好了就把一切都抛开的,不知道怎么就把一切都抛开了。也就是说方方粉丝先去问人家怎么看待方方,人家因为不了解没回答,后来补齐完后半篇文章之后,事情的转折就来了,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因为她没有对方方感恩戴德吗?方方粉丝先去找人家邀功,人家也不认识方方啊!

user avatar

坐标武汉,七上八下刚登记完信息等待社区一起去检测,不请自来。

先说结论我认为方方与救母的李女士其实只是存在的是信息不对等和沟通问题,本质就这件事上两方对彼此都没有所谓“用心”,然而在某些真正金KOL的带领下,整个事件变得相当离谱。

事件梳理这个已经有人做过了,直接拿图来吧。

昨天刚刚发出这个事情来的时候我都不知道在吵什么,我认真看完了这位敲盆救母的李女士的微博记录,又去翻了一下她所说的方方的转载,然后追着看了一下方方本人所有微博转载记录,以及公众号那几天日记记录根本没有记载任何关于这位敲盆女士的2月8日-2月11日(事件发酵最猛烈的时候)的任何事迹。

所以这里就根本不存在方方本人去对这位李女士这个时间有任何影响,更谈不上什么农夫与蛇,农夫碰都没有碰蛇,哪来的后面的故事,这是这件事离谱之一。

这件事离谱之二方方本人在转发这位李女士这条微博的时候并没有恶言攻击这位救母的李女士。在这条微博转发的语言上方方还是积极正面的(如图),这个没什么可否认的,任何一个武汉人,任何在这次武汉大灾疫情中奋斗的,相互帮助的事情都该记录。

而且用社交媒体的大家都应该清楚,这种转发文章,如果博主写了上,我转发上,这个很正常,既然敲盆救母的李女士开始分了上下,那么其他任何人的转发都有可能只转上不转下,或者看到了上没看到下。

(李女士的日记上下本来是分开的,确实也是后来转发之后又合在一起)

但凡思路正常的朋友们也不会因为只转了日记的部分就觉得那些只转发部分日记的,就都是方方的极端粉丝,都是别人口中的武器,都是不爱国的人。

这件事的转折点呢,恰恰就在这位敲盆救母的李女士昨晚认为方方只转日记上,不转日记下,是对她本人的别有用心的(如图),认定了方方是“罪魁祸首”。

现在谁都怕“别有用心”,谁也不想被谁“代表”。更何况本来就处于舆论弱势地位的敲盆救母李女士,然而这件事方方真的算是“罪魁祸首”吗?

还记得那位夹在方方和李女士之间转发的另一人吗(如图),这就是个再明显不过陈述句,且是帮日记博主证明身份的(时间轴这时候李女士的日记是分开的)。


(这是方方和李女士之间唯一真正关联的确实个人)

而李女士在情急之下写得这番话有些偏颇就在于不管是方方还是任何一个人转发救母日记时必须上下一起转发,不一起转发就是要拖谁下水,没有谁真的觉得李女士写了已经的亲身经历就是给谁递武器,本来语言是用来交流的,而不是用作武器。尽管交流的时候会有很多误解,甚至交流者从表达开始就要做好被误解的心理准备,但也并不等于你同意我的观点就是我的朋友,不同意我的观点,我就是你的武器,或者我表达了就该成为不同异见者的刀下鬼这种说法,这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此处李女士事件同理,而方方本人所面临的其他事情也同理,但方方在这件转发本件事上并没有把李女士当所谓的武器)。

那么是什么让敲盆救母的女士认为方方要把她拖下水,要把她当武器,当刀子呢?是极端粉丝,甚至可能连哪一方粉丝都不是,只是路过的所谓的KOL,他们成了这件事的关键,这就是这次事件离谱之处之三了。

好歹敲盆救母女士写日记是自己在武汉的亲身经历吧,好歹方方怎么说也是生活在武汉写的日记(且不管是听的是看的,人在武汉就已经比中国绝大多数人更接近疫情),可那些在疫情初期骂敲盆女士救母是假的,现在又骂敲盆救母女士“农夫与蛇”的,他们真的在武汉吗?他们的信息源又有哪一个比武汉人还真切?




看看图中这些不管是疫情初期骂的最凶,还是现在嘲讽的最难听的,所有能掀起舆论来的可都是金V,大V,动不动就是多少万吓死人粉丝的KOL,其中那位昵称叫静静绽放的2016在骂敲盆救母女士和骂方方之间反复横跳,比哪方的戏都更多,这才是整件事离谱的核心吧?

这些人都是有刊例价的,他们转发和发表观点都是有钱收的,甚至是一个公司团队运作的,到底他们背后是怎样的人,他们到底有什么想法我们谁都不知道,而他们才恰恰是搅混整个事件的重点“人物”,而且搅混网上大多数事情引起本来毫无关系的陌生人日常戾气十足一副要“报仇雪恨”样子的大规模群体事件的关键同样也是他们。









(这位无为李爷转发了李女士的日记,得到李女士的点赞,但李女士不知道的是,这位无为李爷曾经网暴了同样是武汉的三个家里已经有瘾疫情去世长辈的姐妹而因此被禁言,这也是李女士后来一直饱受诟病的原因,同样是网络影响,同样在武汉疫情中心,李女士得到了的是正向的网络影响家里人得救,那三位小姐妹家里死去的亲人依然遭到攻击,后来被证实之后原博主禁言解除,评论区全部是道歉现场,再想一想救母李女士事件中有多少人会去真正看当事人都说了些什么呢?跟着所谓的KOL冲就完事了)

也就是用农夫与蛇的例子来说,农夫没有碰蛇,蛇本来也没看到农夫,突然冲出来一群人把蛇给激怒了,蛇觉得是农夫带来人来打它,蛇就伸了伸舌头,那些莫名冲来的人们以为蛇要咬他们,于是打蛇的和打农夫的乱作一团。

这叫啥事?

就像当初方方说了她的日记里没有任何一张配图,有些配图是二次甚至三次传播中有人故意放的,下图为方方对日记配图一事的解释。

可是至今为止说方方把手机配图交出来的人依然占据网络上大多数。

同样那些打着骂敲盆救母女士是“农夫与蛇”代表的人,也根本没有去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他们对敲盆救母李女士骂了就骂了,叫嚣就叫嚣了,完全不管不顾事实是什么,而他们也是网络上的大多数。

这些部分冲进来的人,自然就会引起敲盆救母李女士这种可能并不是长期使用社交网络的人以愤怒和误解:“凭什么你们都不看一下我的经历就来骂我?你们这些冲进来的陌生人到底要我怎么样?”

当这种情绪充满了敲盆救母李女士的脑子时,已经不能让她去理智的想如果理智的表达了,于是就有了那句盛怒之下的“拖我下水”

为什么这句话能够激起很多网民的反感?为什么很多人对“拖我下水”这段论调感到不满,正是因为在疫情之中,网络信息不全,人们只能“偏听偏信”,很多当时转发武汉疫情的,前期上网求助的,都被封禁,炸号,这种无助感每一个武汉人都清楚的记得。

而且在这场灾难中敲盆救母李女士之所以能和她的家人脱离危险,不能说转发有功劳,但肯定转发效应是有用的,在那样特殊的条件下,多一条消息曝光渠道可能就是多一条生命绿道,不然微博也不会建立专门的求助超话社区,也不会有70岁爷爷晚上专门学着发微博说一句,你好(这个爷爷为孙女发出求救,自己却还是留在了冬天)。

也就是说“转发”这个动作对于这位敲盆救母李女士而言有着一定的影响力且是正向帮助的,确实在当时严重的时候,不少人冒着禁言、炸号的危险把超话里的种种信息传递出来。

尤其在这次疫情中,遭遇封城的武汉人没有一个真正逃离洪流而上岸,都是被灾难裹挟的人,不管是故去的还是现在还在求生的,谁也说不上谁拖谁下水,敲盆救母李女士也好,很多被封禁的武汉账号也好,其实都是凭着求生的本能在自救。

(如下图)当敲盆救母李女士和她的家人现在转危为安,能够有时间把自己的经历写出来,至少是暂时在大潮中脱离了险境的人,这时候一遍又一遍说更多人都是想拖她下水,甚至有人以最平常的口吻说出前文所写的,个人转发者确实没必解释自己为什么只转日记上而不转日记下,被敲盆救母李女士直接回骂了一句“瞎”的时候,很容易让人认为李女士把前期敲盆救母女士曾经在舆论“转发”这个当中所受到的对她有利的部分,现在因为她本人脱离了险境,也要和当初最开始选择远隔网络相信她,信任她的人做了“切割”。

敲盆救母李女士的言辞最近确实激烈也有点让人无语,在512汶川地震纪念日的时候发出认为武汉很多群里是假居民,假病人的骂声(该条微博已经被删除,敲盆救母李女士的微博基本清空,只留下那篇文章)。现在我在武汉,我只能说我身边真的没有多少人敢在微信群里这样说的,显然这同样也是敲盆救母李女士情绪化后的“口不择言”,也成了攻击她的人的“更大把柄”。




(这个假邻居和假病友在我看来确实是李女士盛怒之下的情绪化语言)

这件事会结束吗?我想会的,互联网任何大小事件最终都会以平息告终,李女士也好我们也好通通要回归生活,可是这不代表互联网没有记忆,到了一定的时间这些事件的当事人,参与者(包括写这篇文章的我)可能都会以另一种方式被记下来。

而且就像有些网友说的,再下一次遇到这种事,还是会选择相信善意帮助转发,帮助传递信息,这不是邀功,也不是图利,更不是越界,只是作为个人这是对自己的真诚,对自己的善意的解释。

我说出李女士言语上的过激之处并非要指责她,生而为武汉人,都不容易,而且她的确是在大灾中走出来的人,我希望她放下微博好好陪陪母亲和家人,回归自己的生活,且越过越好。

我没有在这件事上指出方方什么,也并非对方方有什么支持,她写她的日记和其他人的争执那是另一件事,不在这件事讨论范围中。在李女士这件事上方方她作为微博用户的一个转发者,哪怕同样作为个人KOL(真实个体的自然人),她本人其实也没有过错,但这也不代表方方她任何事情都做得得体得当,只是至少和转发李女士这件事的根本并没有太多关系。

可是那些所谓的KOL呢,那些不管三七二十一把火气越拱越高,阴阳怪气,不知道背后是一群人还是一个公司的KOL们博主们金V们呢?到底是什么人让他们这么疯魔地急迫地想把和自己完全不认识的陌生人彺死里诅咒?到底是谁让我们现在的华语环境变得越来越糟糕?到底是谁开始了这个举报大时代阴阳怪气大时代?

这才是我们每一个人包括我需要在这事件后好好想想的。

还是用何炅老师最近的金句吧。

好好说话。这四个字看起来容易,做却是一辈子的事,这就是在这篇感想里我为什么一直尊称敲盆救母的女士为李女士,因为人家有名有姓。

三思而后行,从我开始点滴做起。



ps更新:,这里我想多说一句为什么人在武汉就比在中国绝大多数人接近疫情,封城的是武汉,武汉城内大几百万人的吃喝拉撒睡,柴米油盐酱醋茶全部受到疫情的影响。

影响有多大呢,以我本人举例,我们家今年本来是过年打算出外游玩,所以根本没有准备任何过年的吃喝储备,封城最开始一直到这位李女士在网上求救的视频扩散得最广的时候,我们社区还没有发任何爱心菜,团购接力买菜也是刚刚开始,其他地区疫情没有那么严重的,大多数有准备在家过年的可能只是宅在家过个年,实在不行还是可以冒着风险进超市,武汉当时是超市没有开菜场没有开,大家处于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的恐慌,这个经历武汉人都有,而除了武汉以外的全国其他地区并不一定都有。

而且武汉各个区经历也不一样,依然以我为例,我的两位姑姑住在偏中心城区的小区,社区力量集中,很早就有社区的干部与志愿者挨家帮他们解决买菜困难,但在我父母这边远离中心城区的小区,这里在过年那七天内只领到了一棵大白菜和三个水萝卜。

所以我文中为什么说在武汉就比中国绝大多数人更接近疫情。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