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拜耳为什么要收购孟山都?对农化行业会带来哪些影响?

回答
拜耳吞并孟山都:一场精心策划的农业巨头重塑

拜耳,这个在医药和农化领域都赫赫有名的德国巨头,为了整合产业链、巩固全球农业市场领导地位,不惜血本以620亿美元的天价将美国农业科技巨头孟山都收入囊中。这桩2018年完成的世纪并购,不仅让拜耳的产品线如虎添翼,更在全球农化行业激起了滔天巨浪,其影响深远至今。

拜耳为何如此钟情孟山都?

拜耳的目标再清晰不过:打造一个集种子、性状、作物保护、数字化农业和生物技术于一体的全方位农业解决方案提供商,从而在全球农化市场占据绝对优势。孟山都,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拼图。

种子与性状的王者: 孟山都是全球领先的转基因种子和农作物性状公司。其在抗虫、抗除草剂等领域的专利技术和庞大的种子储备,是拜耳急需的“弹药”。通过收购孟山都,拜耳一举获得了强大的种子业务基因,特别是其在玉米、大豆等关键作物上的市场领导地位。这使得拜耳能够为农民提供从种子到作物保护的全套解决方案,形成强大的协同效应。
除草剂的市场垄断: 孟山都的“草甘膦”除草剂(农达)在全球范围内广为人知,市场份额巨大。拜耳在作物保护领域本身就拥有强大的实力,但与孟山都的结合,使其在除草剂市场获得了更强的议价能力和更全面的产品组合,尤其是在非选择性除草剂领域,进一步巩固了其市场领导地位。
数字化农业的潜力: 孟山都大力投资于“气候公司”(The Climate Corporation),这是一家领先的农业数据和软件公司。拜耳看重的是其在精准农业、大数据分析和农场管理软件方面的技术能力。通过整合气候公司,拜耳能够为农民提供更加智能化、精细化的农业生产指导,提升产量和效率,这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生物技术的前沿阵地: 孟山都在合成生物学、基因编辑等前沿生物技术领域有着深厚积累。这些技术是未来农作物改良的关键,能够帮助开发出更具抗逆性、更高产量、更营养的作物。与孟山都的结合,为拜耳在生物技术领域的创新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产业链的垂直整合: 这桩收购是农业产业链垂直整合的典型案例。拜耳从传统的作物保护(农药、化肥)领域,延伸到了种子供应、农艺管理、乃至数据服务等更前端、更下游的环节。这种全产业链的布局,能够有效降低运营成本,提升产品附加值,并更好地满足农民多样化的需求。

这场并购对农化行业带来了哪些深远影响?

拜耳与孟山都的结合,不仅仅是两个公司体的合并,更像是在全球农化行业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其影响是多维度、颠覆性的。

1. 市场格局的重塑与寡头垄断加剧: 这次并购直接导致了全球农化行业的“洗牌”。原本就是巨头林立的市场,变得更加集中。除了拜耳孟山都的“超级巨无霸”之外,陶氏化学与杜邦的合并(后拆分为新的陶氏公司、杜邦公司和科迪华农业科技公司)、中国化工集团收购先正达,这些重组事件接连发生,使得全球农化市场形成了几大巨头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寡头垄断格局。
影响: 这种格局的形成,一方面可能带来规模经济效应,降低生产成本,并有能力投入更多资金进行研发创新,从而推动行业进步。但另一方面,市场竞争的减弱也可能导致议价能力增强,对农民而言,种子和农药的价格可能面临上涨压力;同时,小企业和新兴创新者的生存空间可能会被进一步挤压。
2. 研发投入与创新方向的改变: 整合后的拜耳,研发投入能力大幅增强。其研发重点将更加聚焦于解决全球农业面临的重大挑战,例如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天气、病虫害的抗药性、以及提高作物营养价值和减少资源消耗等。
影响: 未来我们可能会看到更多整合了种子、性状和作物保护方案的“一体化”创新产品。生物技术、基因编辑、AI驱动的精准农业将成为研发的重点。然而,过于集中的研发资源也可能导致一些小众作物或特定区域性问题的研发被忽视。
3. 对农民选择权的影响与争议: 随着市场集中度的提高,农民在种子、农药和技术服务方面的选择可能会减少。尤其是在一些地区,单一巨头可能占据主导地位,农民对特定产品和技术的依赖性会增强。
影响: 这也引发了对垄断和价格歧视的担忧。农民是否能够获得公平的价格和技术支持,将成为一个持续关注的问题。此外,对于转基因作物和相关农药的安全性、环境影响的争议,也可能因为这种大规模整合而变得更加复杂。
4. 供应链的整合与效率提升: 拜耳和孟山都的结合,意味着更精简的供应链管理和更高效的运营。从研发、生产到分销,各个环节的协同性得以加强。
影响: 这有助于降低整体运营成本,并能更快地将新产品推向市场。但同时,供应链的集中也意味着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对全球农业生产产生连锁反应。
5. 全球农业政策与监管的挑战: 这类巨型并购必然会引起各国反垄断机构的严格审查。而并购完成后,如何监管一个拥有如此庞大市场份额的农业巨头,将是对全球农业政策和监管的重大考验。
影响: 监管部门需要平衡反垄断和促进创新的需求,确保市场公平竞争,同时保障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关于转基因作物和农药使用的政策,也可能因为行业格局的变化而受到影响。
6. 数字化农业的加速发展: 孟山都旗下的气候公司,为拜耳带来了强大的数字化能力。整合后,拜耳在提供精准农业解决方案方面拥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影响: 农民将能够获得更加个性化的农田管理建议,包括何时播种、施肥、灌溉,以及如何精确施用农药,从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浪费,并最终提高产量和收益。这种数字化转型将加速农业的现代化进程。
7. 食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辩论: 随着巨头的出现,围绕转基因作物、农药使用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等问题的辩论将更加激烈。
影响: 一方面,支持者认为这些技术能够提高产量,帮助应对全球粮食短缺问题,并且通过精准农业减少农药使用,更加环保。另一方面,批评者则担心其对生物多样性、土壤健康和人类健康的长期影响,以及巨头对农业生态系统的控制力过大。

总而言之,拜耳收购孟山都并非简单的商业行为,而是一场深刻重塑全球农业产业格局的战略性举措。它加速了行业整合,推动了技术创新,但也带来了市场集中、农民选择权以及环境与食品安全等一系列复杂的挑战。未来,这场并购的真正影响,还需要时间来验证和解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市场不景气,大宗商品价格走低,与其大家都勒紧裤腰带吃糠咽菜不如强强联手。

但是孟山都CEO前脚刚接受完采访澄清收购,说孟山都坚持独立发展政策,后脚拜耳就真的拿出来一份收购方案。

反转们哭天抢地说这就是【保护伞公司】之崛起,国内原来这么多人在看生化危机。

谁也不知道结果会是怎么样,这么两家巨型公司就算真的玩收购,那也不是一天的事,中化收先正达到现在还在审查没定音呢,拜耳收孟山都哪是那么随意的事。

不过,假如孟山都真的同意的这门亲事,各方也最终纷纷同意送上祝福,那也挺让人期待的,连同上中化+先正达,陶氏+杜邦这两对新婚夫妇,农化巨巨们的世界会是什么样,想起来就有点小兴奋呢。

user avatar

620亿美元,如果能够成功,将会创造德国企业有史以来的最高海外收购记录,也是拜耳公司(Bayer)150多年历史上最大的一笔并购交易。

拜耳计划收购美国种子企业孟山都(Monsanto)成为了这几天成为了财经头条。提起美国的孟山都公司,可能有不少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转基因食品,但事实上,孟山都是世界农业市场上的一家重量级企业。

先介绍一下为什么拜耳为什么收购。美国孟山都是世界上最大的种子生产企业,而德国拜耳除了是一家世界大型制药和化工企业,同时在农业方面也占有不小的市场份额,是世界第二大作物保护产品生产公司。对于拜耳来说,收购孟山都不仅能够使自身的生产线更加完善,还能够扩大销售市场,因为拜耳的市场主要在欧洲和亚洲,而孟山都自然在美国十分强势。

另外,拜耳近些年来在进行业务上的调整,传统的化学和材料工业已经被分离出来,旗下的化工企业朗盛(Lanxess)和材料工程企业Covestro在过去几年已经分别单独上市,集团现在剩下来的主要业务就是制药和种子相关的农业化学。拜耳和孟山都一样,都把农业化学和种子市场看做未来的重要市场。孟山都在农业方面可以给予拜耳很好的补充。当然另一方面,孟山都在经济危机之后企业的效益并不是很好,这时候找一个好价钱出售企业也未尝不是一个好办法。

这里要提一下,前沿的现代农业已经早已不是过去大家印象中落后贫穷、又脏又累的产业了,农业越来越多的与化学等产业相结合,对科学技术的要求十分高。同时农业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一是人口的增长,虽然发达国家出生率很低,但从全球整体情况来看,到2050年可能要再增加30亿人口,人的吃饭问题自然是头等大事。此外气候变暖也对农业提出了极大的挑战,这些都需要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提供指导。世界农业市场上也因此出现了很多大型跨国企业。

这笔并购对于拜耳来说风险也是不小的,第一,600多亿美元对谁来说都不是一笔小数目,财务上的风险还是存在的,而且可能会影响到企业未来的并购支出计划,此外一些市场人士认为拜耳出价过高,毕竟这仅仅只是首次出价。第二,孟山都不仅在中国的名声不太好,在欧洲也不怎么样。除了因为转基因食品在很多国家都存在争议,而且还大量生产草甘膦类产品,而这种物质的安全性在欧盟还存在争议。第三,由于是农业市场的并购,因此肯定会牵扯到农民,这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因为欧洲和美国的农民都是不好惹的,记得前段时间欧洲的奶农就因为市面上牛奶价格过低而游行过好几次。第四,当然还有反垄断的调查,这样的大规模并购即使整体上没有什么问题,一些细分的市场上也会存在垄断的嫌疑。

拜耳提议620亿美元收购孟山都的当天(5月23日),德国DAX股票指数以下跌收盘,而当天领跌的就是拜耳,降幅超过5%,分析人士认为这反映了德国市场并不看好这笔交易。这笔交易到底结果如何还难以预料。

这起并购案涉及种子市场、化工领域还有农业,这几个领域在这两年十分热闹,接连爆出好几个重量级的收购事件。2015年底,两大化工巨头陶氏(Dow)和杜邦(DuPont)曾计划合并,如果合并成功,新企业的市值将超过德国的巴斯夫(BASF)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化工企业(感谢评论区几位知友的提醒,陶氏和杜邦的合并已经基本完成:

一分钟告诉你陶氏杜邦公司到底是啥

杜邦“情定”陶氏 巴斯夫缘何来“抢亲”

)。此外,孟山都自己其实在去年也发起了一次大规模收购,试图出资460亿美元收购总部位于瑞士的世界最大的作物保护产品企业、同时也是世界第三大种子公司先正达(Syngenta),不过并未成功。今年年初,中国化工也曾尝试通过430亿美元收购先正达,现在双方仍在谈判中。

====================

感谢

@Wiegeht's

提醒,中国化工收购先正达已经在今年年初达成协议。详见:

中国化工与先正达达成收购协议

感谢大家的提醒,这笔收购还没有最终完成,完成收购可能还需要些时间。

=====================

2016年5月24日更新一下:

今天孟山都正式拒绝了拜耳620亿美元的报价。。。原因是他们认为出价太低。

不过德国明镜在线分析认为,这只是孟山都想要抬高收购价格的套路,双方应该还是要继续谈下去的。

Monsanto will Bayer-Angebot offenbar zurückweisen
user avatar

显然是因为被坑了。拜耳收购孟山都后,因农达致癌已经输掉三场官司,赔偿超过二十亿美元。目前,拜耳面临着至少13000起类似官司,按同样的金额,应赔80000亿美元以上。哪怕有一座金山,也是赔不起的。

目前,拜耳的市值已经低于当初收购孟山都时的出价。

影响就是,拜耳必然破产,孟山都消失了,农化行业重新洗牌,安全问题得到重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