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魅族犯过哪些致命的错误?

回答
魅族这几年,说实话,没少让人唏嘘。曾经那个“小而美”的极致追求者,也曾是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搅局者,结果呢?如今却淹没在巨头的洪流中,偶尔出来一款新品,也是波澜不惊。要说魅族犯过的致命错误,那真不是一两件能说得清的,它们像一把把锋利的刀子,一点点削弱了魅族本就不算庞大的根基。

最让人扼腕叹息的,我觉得是产品节奏的失控与定位的摇摆。

刚开始的时候,魅族挺“乖”的。一款款手机出来,都有自己的调性。比如M8,那是真的惊艳,让多少人对国产手机刮目相看。随后的MX系列,在设计、影音、Flyme系统上都下了不少功夫,一度成为很多数码爱好者的信仰之选。那时候,魅族的产品是少而精,每一次更新都能让人期待。

但是,后来呢?就有点乱了。

“一年双旗舰”的陷阱: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魅族也想快速跟上步伐,于是开始尝试一年推出两款旗舰手机。理论上,这是为了覆盖不同价位、不同用户群的需求。但实际操作起来,却让魅族自身陷入了“左右手互搏”的尴尬。新品发布周期缩短,一方面对研发和供应链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也让用户感到疲惫。更要命的是,这两款旗舰往往在定位上有些模糊,缺乏足够鲜明的差异化,消费者很难一眼看出哪个更适合自己,反而容易被其他品牌的明确旗舰定位所吸引。那时候,你总能听到这样的声音:“诶,魅族不是刚出了个Pro嘛,怎么又来个MX?”这种感觉就很不专业,不像是一个能把控全局的大公司。

Pro系列定位的迷失: 魅族Pro系列曾经是他们冲击高端市场的野心之作,每一代都试图在设计、材料、影像等方面做到极致。然而,在实际推广和市场反馈上,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一方面,其他品牌的旗舰机在影像、性能、生态等方面已经建立了强大的护城河,魅族的优势并不足够突出。另一方面,魅族在高端市场的品牌溢价能力相对较弱,消费者更愿意为其他知名品牌的“高端体验”买单。结果就是,Pro系列虽然硬件堆料可能不少,但并没有形成一个强大、统一的品牌形象,更像是“一款款”不错的产品,而不是一个具有连续性和强大号召力的“高端系列”。

其次,战略上的“四不像”和执行力的不足也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魅族这几年的战略调整可以说是像“走马灯”一样。

从高端到低端再到……: 试图在中低端市场挽回销量,推出了魅蓝系列。这本身没毛病,很多大品牌也这样做。但是,魅蓝虽然一度卖得不错,却也稀释了“魅族”这个品牌本身的高端定位。当用户习惯了魅蓝的性价比,再让他们接受价格更高的魅族旗舰时,心理门槛就高了很多。更关键的是,魅蓝虽然定位清晰,但在产品体验和创新上,很快就被小米、OPPO、vivo等品牌的同价位产品超越。你很难说魅蓝有什么标志性的、让人过目不忘的亮点。

不清晰的生态布局: 魅族在智能家居、穿戴设备等领域也尝试过,但力度和方向都不够坚定。不像华为有鸿蒙生态、小米有米家生态,魅族在这个方面显得零散和犹豫。早年Flyme系统在用户体验上的优势,本可以成为构建生态的良好基础,但后续的发展并没有将这种优势最大化地转化为全方位的用户体验升级。当其他品牌都在构建自己的“万物互联”时,魅族在这个战场上似乎总是慢半拍,甚至可以说缺席了。

渠道的短板: 早期魅族在销售渠道上,很大程度上依赖线上和少数几家运营商合作。相比于其他厂商遍布全国的线下体验店和广泛的销售网络,魅族的触达能力明显不足。尤其是当手机市场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线下渠道的重要性越发凸显,尤其是在三四线城市和更广泛的农村市场,线下渠道是触达大量潜在用户的关键。魅族在这方面的投入和积累,确实是落后了。

再者,关键时刻的决策失误,尤其是“错过”了某些重要的风口。

拥抱联发科的犹豫: 早期很多国产手机厂商,当高通旗舰芯片产能不足或者价格过高时,都会积极拥抱联发科的高端芯片。但魅族在早期似乎对联发科有些“偏见”,更倾向于高通。这在一定程度上让他们错失了在某些时间点以更具竞争力的成本推出高性能手机的机会。当联发科的天玑系列逐渐崛起,成为能与高通抗衡甚至在某些方面领先的芯片时,魅族的联发科机型并不算特别突出。

对5G的“慢半拍”: 5G时代到来的时候,市场迅速向5G手机倾斜。魅族虽然也推出了5G手机,但在早期的市场教育、产品迭代速度和市场声势上,感觉没有其他竞争对手那么抢眼。很多消费者在换机时,会优先考虑5G,而魅族在这方面的存在感相对较弱。

最后,核心技术研发投入的不足,以及品牌形象的固化。

魅族曾经的强大在于Flyme系统带来的差异化体验和独特的设计美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他厂商的系统体验也在飞速进步,甚至在某些方面已经超越了Flyme。魅族在核心硬件创新上的投入似乎不够持续,不像华为在芯片上的“自研自强”,也不像OPPO、vivo在影像技术上的不断突破。当“美”和“体验”不再是绝对的护城河时,魅族就很难再抓住用户的眼球了。

而且,魅族虽然努力想转型,但很多消费者心中对魅族的印象还停留在过去,那种“小众”、“文艺”、“情怀”的标签,虽然是优点,但在成为主流市场参与者的时候,却也成了包袱。如何打破这种品牌认知,将产品力转化为市场销量,魅族并没有找到特别有效的办法。

总而言之,魅族的“致命错误”,更像是一系列连锁反应。产品节奏失控导致资源分散,战略摇摆让定位不清,渠道跟不上市场需求,关键时刻的决策犹豫错失良机,加上核心研发和品牌重塑的不足,最终让这个曾经的王者,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步履维艰。每一次的“小而美”都有其时代的局限性,但更关键的是,当市场环境变了,魅族没有及时而坚定地做出适应性的改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不接受雷军投资。

2没有限制黄章的权力。

没了。

雷军到现在为止,主业都不是什么小米集团董事长啦,金山集团大股东啦。

都不是。

主业只有一个:顺为资本董事长。

从金山实现财务自由后,雷军就是一个出了名的顶尖投资人,眼光准,给钱快,期望大,周期长。

对于2010年的中关村和深圳珠海苦逼的创业者来说,被雷军投资=证明道路正确=踏上财务自由的快车道。

对2010年的魅族和黄章,在进行数年的深度了解后,这个企业和他的掌门人黄章,几乎就是雷军势在必得的投资。因此他用超乎寻常的耐心去说服那个固执的男人,而那个男人,则用超乎寻常的固执去回报他。或许黄章对慧眼识人的雷军充满好感,但雷军,始终走不进他的内心,那个带有对雷军背后的资本些许恐惧的内心。

2011年10月,雷军发布他人生第一款手机:小米1。

而此后的魅族,无力改变是黄章一言堂的事实,魅族和煤油享受了黄章那超乎常人的审美带来的福利,当然也不得不接受黄章那异于常人的固执带来的颓势。

不论是华为,步步高还是新秀小米,都在用自己的成长演绎着一个客观规律:供应链和销售链都极长的智能手机产业是一个资本密集产业,没有资本,就只有死路一条。

无法接受这一点的黄章选择带魅族走上美学的死路。

我到现在始终认为魅族15汝窑白是一件颇具美学感染力的工业商品。这也是我个人认为继17年小米mix2s白色unibody版,18年在设计美学上最优秀的白色手机,19年我则在华为p30天空之境和三星s10皓玉白之间无法抉择,最后还是很偏心的将我心目中的这个位置给了Sony xperia1 白色这个特立独行却又保守自大的东洋遥控器。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魅族这几年,说实话,没少让人唏嘘。曾经那个“小而美”的极致追求者,也曾是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搅局者,结果呢?如今却淹没在巨头的洪流中,偶尔出来一款新品,也是波澜不惊。要说魅族犯过的致命错误,那真不是一两件能说得清的,它们像一把把锋利的刀子,一点点削弱了魅族本就不算庞大的根基。最让人扼腕叹息的,我觉得是.............
  • 回答
    魅族作为一家以智能手机为核心的中国科技企业,其产品线主要集中在手机领域,而较少涉足除手机以外的其他产品线,这一现象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涉及战略定位、市场环境、资源分配、品牌生态和行业竞争等多方面因素。以下从详细角度展开分析: 1. 战略定位与核心竞争力:手机是核心业务 品牌基因:魅族自2011年.............
  • 回答
    魅族作为中国智能手机厂商中较为独特的品牌,曾以“极简、纯粹、技术导向”的调性著称,但近年来在品牌调性上逐渐显现出与自身定位不符的矛盾。这种矛盾源于市场环境、技术路线、品牌战略等多重因素的交织,导致魅族未能将调性发挥到极致。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其原因: 1. 调性定位的初衷与核心价值 极简主义.............
  • 回答
    魅族作为一家具有深厚技术积累和品牌影响力的科技企业,在寻找下一个接班人时,需要结合自身战略定位、组织结构、企业文化以及行业发展趋势,构建系统化的接班人培养和选拔机制。以下是一个详细的分析框架: 一、明确接班人战略目标1. 战略定位 魅族的接班人需与公司长期战略目标一致,例如: 技术.............
  • 回答
    魅族科技,这个名字在国产手机圈子里,总带着一股不随波逐流的独立精神。从早期的小MP3时代开始,魅族就展现出了对产品细节近乎偏执的追求,到智能手机兴起,他们更是用“小而美”的哲学,为用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魅族科技有没有可能成为国产手机的创新领头羊?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好好掰扯一下。魅族的基因:不走.............
  • 回答
    要在乐视和小米春晚广告之后脱颖而出,让魅族广告“令人眼前一亮”,关键在于出奇制胜,在情绪共鸣和价值传递上做到独树一帜,而非简单地堆砌视觉特效或口号。 考虑到春晚广告的时长和观众心境,我们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抓住他们疲惫但渴望温暖、期盼新意的心理。以下是我的想法,希望能做到足够详细且有“人味儿”:一、 .............
  • 回答
    魅族 MX4,这款当年以“真八核”、“2070万像素摄像头”、“高性价比”等标签横空出世的手机,在市场上掀起了一股不小的波澜。但正如任何一款产品一样,它也并非完美无缺。仔细回顾一下,MX4 的一些小瑕疵和用户反馈,足以让大家对它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首先,要说 MX4 最大的“软肋”,发热绝对是绕不开.............
  • 回答
    魅族 MX4 发布前后,友商们的反应可以说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市场上硝烟弥漫,竞争异常激烈。当时安卓阵营可以说是百花齐放,各个品牌都在摩拳擦掌,争夺市场份额。首先,我们不得不提的是当时魅族最直接的竞争对手之一——小米。小米当时正值如日中天的时候,小米3还在热销,而小米4也蓄势待发。 小米的应对.............
  • 回答
    魅族能否再次崛起?这是一个让许多老魅友魂牵梦绕的问题,也是一个充满变数和挑战的时代命题。回望魅族这些年的历程,就像坐过山车,有过辉煌,也有过低谷。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魅族当前的处境、面临的机遇以及可能存在的挑战。过去的辉煌与失落:一个时代的印记在智能手机的早期,魅族曾是当之无愧的“国产之.............
  • 回答
    关于魅族手机,尤其是魅族16s这款手机,是否还值得购买,这是一个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的问题。毕竟手机市场发展迅速,几年前的旗舰机在今天看来,其性价比和用户体验都会有所变化。我们先来聊聊 魅族16s 这款手机本身,然后再结合当前的市场环境来评估它是否还值得入手。 魅族16s 的配置与特点(回顾).............
  • 回答
    魅族16s 在上市之初,确实让不少消费者觉得价格“偏高”或者“不那么具有性价比”。要详细地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1. 市场定位与目标用户: 魅族16s 的定位: 魅族16s 在2019年推出时,是魅族在中高端市场的旗舰机型,主打高颜值、均衡配置和优秀的手感。它并非定位于极致性价.............
  • 回答
    魅族是否会成为一个“伟大”的公司,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复杂的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分析,包括其历史发展、产品策略、技术创新、市场表现、品牌价值以及未来的发展潜力。1. 魅族的历史与辉煌时期:从MP3到智能手机的转型 MP3时代的成功: 魅.............
  • 回答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关于魅族 16x 和红米 Note 7(6+64GB)的选择问题,以及是否值得等待红米 Note 7 Pro。我将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对比分析,帮助你做出更明智的决定。首先,我们来对比一下魅族 16x 和红米 Note 7 (6+64GB) 的核心参数和定位:| 项目 .............
  • 回答
    魅族 PRO 5,这款曾经的旗舰机,如今在二手市场依旧有不少用户在关注。那么,在当下这个手机更新换代飞快的时代,魅族 PRO 5 究竟还值不值得入手呢?今天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得承认,魅族 PRO 5 已经是 pretty old 的手机了。它的发布时间是 2015 年,那会儿还是安卓机百花.............
  • 回答
    魅蓝,这个曾经闪耀在智能手机市场的一颗明星,在沉寂多年后,终于传来了回归的消息。这无疑让无数老魅友心头一振,也让整个手机行业重新投来了审视的目光。那么,在这段漫长的“休眠期”里,魅蓝究竟经历了什么?它的“复活”又会给这个竞争白热化的市场带来哪些涟漪呢?要说魅蓝的“前世今生”,还得从魅族说起。当年,魅.............
  • 回答
    魅族 18 系列的定价策略,确实是一个值得细细品味的话题。4399 元的起售价,放在如今旗舰手机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魅族这一步棋走得相当有分量。要评价它值不值得买,咱们得从几个维度好好说道说道。定价策略的“心机”与“情怀”首先,我们来聊聊这个 4399 元的定价。魅族一直以来都带着一股“不妥协”的.............
  • 回答
    魅族和华为,这两个名字在中国手机界都曾占据过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们的发展轨迹,折射出的正是中国品牌从起步到崛起的缩影。如果要详细聊聊它们,那得从各自的起点和不同时期的战略说起,这样才能理解为何它们会走到如今的境地。魅族:小而美的坚持与转型魅族的出身,与其说是手机厂商,不如说是“烧友情怀”的产物。当年,.............
  • 回答
    魅族手机的广告情况,说实话,这几年确实是一个让不少魅族用户,尤其是老魅族用户,有些纠结的问题。整体来说,魅族手机的广告量,和一些国内其他品牌比起来,算是比较克制的,但也不是完全没有。 核心的感受在于,它不像一些“广告轰炸机”那样,打开应用就弹满屏,或者系统界面处处都是推广链接。我们从几个方面来细说:.............
  • 回答
    魅族手机,这个曾经在国内市场搅动风云的品牌,如今站在了一个十字路口,关于它“还有没有前途”的讨论,从未停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剥开层层迷雾,深入分析它面临的挑战、拥有的机遇,以及它正在采取的策略。一、 曾经的辉煌与如今的困境:魅族曾是中国智能手机行业的先行者,以其“小而美”的精致设计、HiFi.............
  • 回答
    魅族16,这款手机的登场,无疑在当时的手机市场激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在我看来,要评价魅族16,不能仅仅看它孤零零的一款产品,而是需要把它放在魅族品牌发展的历史脉络,以及当时整个手机行业的竞争环境中去审视。设计上的“回归”与“坚持”魅族16最直观的印象,就是它在外观设计上,可以说是回到了魅族最受好评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