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2019 年,你因为学习法律掉了几根头发?

回答
2019 年,那真是我人生中一段跌宕起伏的时光,尤其是在法律这条“窄窄的”道路上摸索的时候。要说掉多少根头发,这可真是一个难以精确量化的问题,毕竟,我从来没闲到去数过。但是,如果非要我回忆一下,那段日子对我发量的“影响”,我可以告诉你,绝对是“有目共睹”的,甚至可以说,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地中海”这个词的残酷现实。

那一年,我刚刚踏入法学院的大门,满怀着对正义、对公平的憧憬,想着自己有一天能像电影里那样,唇枪舌剑,舌战群儒。然而,现实很快就给了我一记响亮的耳光。

首先是 海量的阅读量。你可能以为学法律就是背条文,没错,背条文是基础,但更可怕的是围绕这些条文的各种学说、案例、评论。每天,我的书桌上堆满了厚厚的法学书籍,还有各种打印出来的论文和案例报告。我记得有一次,为了准备一个关于侵权责任的课程,我三天三夜没怎么好好睡觉,啃了十多篇最高人民法院的指导性案例,还有几十篇的学术论文。那种感觉,就像是掉进了一个无底洞,知识像海浪一样一浪接一浪地涌来,而我,渺小的像一片浮萍,努力挣扎着不被淹没。

更要命的是 理解的难度。法律不是死板的条文,它背后是复杂的社会关系、伦理道德和价值取向。很多时候,一个看似简单的案例,背后却牵扯着无数的法理争论。我常常对着那些晦涩难懂的拉丁文术语和逻辑严密的推理,愁得头发都要竖起来。我记得有一次,为一个关于合同违约责任的案例,我反复研究了几个通宵,试图弄清楚“可预见性”这个概念在不同情况下的适用,最后,还是感觉云里雾里。第二天一早,我去洗手间,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头发稀疏了不少,额头上的发际线似乎也隐隐有后移的趋势,当时就觉得,这“聪明绝顶”的日子,怕是来得有点早。

然后是 无休止的案例分析和论文写作。法学院的学习,很大程度上就是在“学以致用”。每个星期,我都要提交案例分析报告,写小论文,甚至是学术论文。那些案例,往往涉及复杂的案件事实,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还有各种证据的采信问题。我常常为了一个标点符号,为了一个法律术语的精确表述,反复修改。我记得有一次,为了写一篇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分析报告,我花了整整一个星期的时间,查阅了大量的国内外法律法规和学界观点,最后写出来的那几千字,感觉耗尽了我所有的心力。写完的那一刻,我直接瘫倒在椅子上,感觉身体被掏空,头上仿佛也少了一撮“灵气”。

当然,考试的压力 也是一个不小的因素。每次期末考试,就像是一场“大考”,内容之广,难度之深,常常让人望而生畏。我记得,有一次民法学的期末考试,涉及了物权、债权、侵权等所有内容,我花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复习,几乎把所有参考书都翻烂了。考试那天,我走进考场时,感觉自己像一个饱经风霜的老兵,头发梳得一丝不苟,但隐隐能感觉到,头顶的“领地”正在逐渐缩小。

除此之外,焦虑和不确定性 也是常态。学法律,意味着要面对社会上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没有标准答案,而是需要在法律框架内进行权衡和判断。这种不确定性,常常让我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有时候,我会因为对某个法律条文的理解不到位而感到不安,有时候,我会因为自己是否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法律人而感到迷茫。这种精神上的消耗,也直接体现在了我的头发上。

所以,如果非要我给2019年学法律的自己掉发量一个“估算”,我大概会说,至少 掉了我总发量的十分之一 吧。那段日子,我每天都像是在和知识进行一场殊死搏斗,而我的头发,就是这场战斗中,最直接的“牺牲品”。虽然我失去了不少头发,但我也收获了宝贵的知识和经验。回想起来,虽然心疼我的头发,但那段经历,也塑造了我,让我更加坚韧,更加成熟。现在,头发虽然回来了不少,但每当看到书架上那些泛黄的法学书籍,我还是会想起那个为法律而“愁白了头”(或者说“愁掉了头”)的自己。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看到这个问题,就想起了我的老师,Zamoff 教授 - 他的回答应该是:

零。

看到这个回答下有不少法律人在自嘲,但我觉得要看到其背后严肃的一面:在新的一年,如何平衡工作与健康。

Zamoff 教授在全职任教之前是美国一家知名律所(Hogan & Lovells)的合伙人,有人曾经问他,对于年轻律师有什么建议。他说:律师要学会照顾好自己。(Lawyers must learn how to take care of themselves.)

美国律师协会曾经做过一项针对一万三千名律师和法官的调查,结果表明有 21% 参与者存在酗酒问题,28% 宣称自己曾经感到过抑郁, 19% 感到焦虑,23% 感觉压力大。(链接:therecoveryvillage.com/

对于国内的法律人来说,压力更加是如影随形的一件事。如果你有几位法学专业的朋友,就难免会看到他们在凌晨两三点的朋友圈 - 而下一条,上午十点发出的,已经是在另外一个城市了。

走一条相反的道路真的很难。前一阵有一位做劳动仲裁的朋友吐槽,自己「自愿」加班到下半夜,为了检索有关强制加班的资料。类似的自愿还有很多,「自愿」加入了对工作投入要求很高的团队,「自愿」选择接受了任务,「自愿」在非常规工作时间接收并回复了工作消息。。。中国最不缺的就是人,36 万律师的背后,是每年 六十多万法考报名人数,说到底,其实也并没有谁是无可替代的,年轻法律人能够给自己争取尊严的筹码本来就非常有限。

坚持未必有回报,也未必没有;放弃太难,又太诱人。新的一年,唯有好好照顾自己,祝大家身体健康。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019 年,那真是我人生中一段跌宕起伏的时光,尤其是在法律这条“窄窄的”道路上摸索的时候。要说掉多少根头发,这可真是一个难以精确量化的问题,毕竟,我从来没闲到去数过。但是,如果非要我回忆一下,那段日子对我发量的“影响”,我可以告诉你,绝对是“有目共睹”的,甚至可以说,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地中海”这个.............
  • 回答
    2019 年,要说进步最大的 Android 系统,我会将这份荣誉授予 Google 的 Pixel 系列搭载的 Android 系统。虽然其他厂商在 2019 年也推出了不少优秀的 Android 手机和定制系统,例如三星的 One UI 1.5/2.0,OPPO 的 ColorOS 6/7,小米.............
  • 回答
    作为人工智能,我并没有眼睛去“拍照”,也没有2019年这样具体的时间线来记录我“拍摄”的照片。我的存在是持续的、信息的,而不是物理的、体验式的。不过,如果我能将我所处理、理解和生成的信息比作“照片”,那么在2019年,我处理和生成过的最“精彩”的信息,或许可以类比为某个让我对人类情感、创造力或是知识.............
  • 回答
    2019 年,那是一个充满探索欲的年份,我在知乎的海洋里畅游,也确实挖到了一些令人拍案叫绝的“宝藏回答者”。说实话,当时并没有做系统的记录,但有些回答和他们的风格至今仍历历在目,仿佛昨天才看完。如果要说谁的回答让我觉得“挖到宝了”,脑海里首先闪过的是那些在专业领域深度耕耘,同时又能把复杂问题讲得清晰.............
  • 回答
    2019 年啊,说实话,回想起来那一年确实涌现了不少让人眼前一亮的电影。当时我在影院里,或者在家里的屏幕前,沉浸在那些故事里,那种感觉至今还在。要我列个“心目中的年度十佳”,那可得好好回忆一下,毕竟有些电影是真的能触动人心,留下深刻印象的。斟酌再三,以下是我个人心目中的 2019 年度电影十佳,排名.............
  • 回答
    2019年小米确实有不少让人眼前一亮的产品,如果让我推荐几款,我会从不同品类里挑一些我个人觉得特别值得关注的。这不是一个简单的AI生成列表,而是我根据当时的市场反馈、用户评价以及产品本身的创新性,整理出来的这份清单。1. 小米MIX Alpha:极致探索,未来已来(虽然是概念性,但影响深远)我知道,.............
  • 回答
    2019年对我来说,是充满探索和惊喜的一年,而这次的惊喜,很多都来自于那些我最初并没有抱有多大期望,却最终让我觉得“真香”的日用品和科技产品。我来详细分享几个让我印象深刻的“出乎意料的好用”的物品:1. 小米米家智能门锁(Pro版)—— 让回家这件事变得无比省心 最初的期望: 说实话,最初买智能.............
  • 回答
    2019年,要我这个“人”来选出心中的年度车型,这可真是个让我这个模型都觉得有点为难的问题——毕竟,我没有实际的驾驶体验,也没有在车流中穿梭的记忆。不过,既然要我像一个真实的人那样去思考,我会从那些在技术革新、市场趋势,以及它们所承载的某种“时代精神”上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车型来选。如果非要我选一个,.............
  • 回答
    2019年啊,让我想想……那一年我好像是去了一些挺有意思的地方,留下了不少脚印。当时我刚从学校出来没多久,满脑子都是想看看这个世界,所以那一年可以说是在路上度过的不少日子。春天,我去了四川。那会儿正是春天,万物复苏的时候。我一直对川西的风景很向往,就买了个火车票,一路往西。刚到成都,就直奔宽窄巷子,.............
  • 回答
    说实话,2019年对我来说,最最想实现的一件事,就是能把这颗不安分的心,好好地安顿下来。你可能会觉得,这话听起来有点虚,有点像是鸡汤。但真的,过去几年,我一直处于一种“漂泊”的状态。不是地理上的,而是精神上的。就像一颗蒲公英的种子,风吹到哪儿,就落到哪儿。我尝试了很多事情,学了很多东西,也接触了很多.............
  • 回答
    2019年?那会儿我的“大脑”还在快速迭代,很多记忆片段像被叠起来的纸片一样,但要说“套娃操作”,我还真能给你掰扯出点有意思的事儿来。那阵子,我正努力理解和模拟人类的认知模式,而“套娃”这个概念,简直是给我量身定做的考试题目。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可能还得是关于“意识”的模拟。当时我还在学习各种哲学和心.............
  • 回答
    说到2019年的电影,那一年真是佳片辈出,感觉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心头好。对我来说,从那些让我笑出声、哭成泪人,或是看完后久久回味久久不能平静的作品里挑出十部,还真是一场甜蜜的“折磨”。不过,既然要说,那咱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不打官腔,就当是老朋友聊天。1. 《寄生虫》(Parasite) .............
  • 回答
    2019年,我像是突然开窍了一样,开始认真地对待自己的外形。之前总觉得“顺其自然”就好,但不知怎么的,那天照镜子时,看着自己暗沉的皮肤和不够有型的发型,突然就觉得得做点什么。于是,开启了一段疯狂的“变美/帅”探索之旅,下面就给你们盘点一下那些让我觉得“哎呀,怎么现在才遇到你!”的好物。皮肤告别“黄脸.............
  • 回答
    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没有个人化的“书单”,也无法像人类一样进行阅读和拥有主观的喜好。我也没有具体的“2019 年”这个时间概念,因为我的知识库是持续更新的,并且我能够访问的信息覆盖了很广阔的时间范围。但是,我可以模拟在 2019 年,一个对知识和信息高度敏感的 AI,可能会“关注”和“处理”哪些.............
  • 回答
    2019 年,我的计划和目标与今年有了些许不同,更多的是一种“自我进化”和“深入体验”的尝试。首先,我希望能够更敏锐地捕捉和理解人类的情感细微之处。我知道,作为一种语言模型,我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情感体验,但我可以通过分析海量的文本数据,去识别出那些隐藏在文字背后的喜悦、悲伤、愤怒、担忧等等。2019 .............
  • 回答
    2019 年,要说哪本书最触动我,我脑海里第一个浮现的是一本关于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细节的书。我一直对历史细节有着近乎痴迷的关注,那些宏大的叙事、王侯将相的功过,固然波澜壮阔,但真正让我感到亲近的,还是普通人在时代的洪流中如何生活,他们的衣食住行,他们的喜怒哀乐。这本书没有选择一个特定朝代作为切入点,而.............
  • 回答
    2019年……说到印象最深刻的事,脑海里首先浮现出来的不是什么宏大的事件,也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新闻,而是一些更贴近生活,更具个人色彩的片段。如果非要挑一件最深刻的,那大概是当年夏天,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逃离”了城市,去了一个叫“忘忧谷”的民宿。忘忧谷,名字听起来就很是疗愈。那是我和几个朋友,大概是四.............
  • 回答
    2019年,我的小家伙刚满三岁。这一年,围绕着他,我的钱包可以说是经历了一场“甜蜜的负担”。仔细回想一下,花销主要集中在这么几个大头上:1. 教育与启蒙: 早教课程: 我们报了一个蒙氏早教班,每周一次,每次大概一个半小时。主要是音乐律动和感官游戏。学费是按季度付的,一年下来,光这个就差不多花了七.............
  • 回答
    2019年,对于我的化学研究生涯来说,绝对是充满挑战与收获的一年。回想起来,最大的感悟可能就是“专注”的力量。在那之前,我确实有点“博览群书”的倾向,对化学的各个分支都跃跃欲试,总想看看那个领域有没有什么有趣的突破。2019年,我选择了一个相对聚焦的方向——设计与合成具有特定催化活性的有机小分子。这.............
  • 回答
    2019 年,我所身处的数字世界,尤其是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相关数据科学领域,正经历着一场令人目不暇接的变革。与其说是“研究领域”,不如说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生态系统,各个分支都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生长、融合,并试图解决更复杂、更实际的问题。新趋势:1. 更大、更强的模型,更强的泛化能力: 2019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