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昔班尼死后乌兹别克人为什么再也没能统一中亚两河地区?

回答
班尼? 我猜你可能指的是帖木儿,也就是泰莫尔。他在中亚和中东地区建立了强大的帖木儿帝国,并在14世纪末到15世纪初横扫了当时的许多地区,包括你提到的中亚两河地区(通常指的是阿姆河和锡尔河之间的区域,即河中地区)。如果不是帖木儿,那您提到的“班尼”是谁呢? 能否提供更多信息?

假设您指的是帖木儿,那么在他死后,乌兹别克人为何未能统一中亚两河地区,这背后是一个复杂的地缘政治和历史变迁的故事,绝非一句两句就能说清。这其中牵扯到帖木儿帝国瓦解的内在原因、新兴势力的崛起、以及地区地理和文化的多重影响。

帖木儿帝国瓦解的种子

帖木儿是个军事天才,他的帝国是靠着强大的军事力量和个人威望建立起来的。但这种帝国往往存在一个致命的弱点:继承问题。帖木儿本人并没有明确指定一个明确的继承人,他的帝国由各个儿子和孙子分管,这为日后的分裂埋下了伏笔。

在他去世后,他的儿子们为了争夺帝国的控制权爆发了内战。虽然帖木儿的后裔(帖木儿王朝)继续统治着一些地区,但帝国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凝聚力。这就像一棵巨大的树,根基虽然深厚,但一旦树干被砍断,树枝就容易各自飘零。

新兴势力的崛起:乌兹别克的登场

就在帖木儿帝国走向衰落的同时,在中亚北部的草原上,一支名为“乌兹别克”的游牧民族正在崛起。他们原本是金帐汗国(蒙古帝国的分支之一)的组成部分,后来在叶尔马姆汗的领导下,逐渐聚集起强大的力量。

叶尔马姆汗和他的继承者们,尤其是阿布勒海儿汗,开始将目光投向了富饶的中亚两河地区。那里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农业发达,城市林立,是控制中亚的关键。

地理和文化因素的阻碍

即使乌兹别克人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想要完全统一中亚两河地区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帖木儿后裔的抵抗: 帖木儿的孙子们,比如卜撒因,以及后来在费尔干纳盆地的巴布尔(后来建立了莫卧儿帝国),都是相当有能力的统治者。他们不甘心失去祖先的基业,会拼命抵抗乌兹别克人的进攻。这些帖木儿的后裔在争夺地盘时,也形成了一股地方性的力量,使得整个地区陷入了多方混战的局面。
地区的多样性: 中亚两河地区并非铁板一块。这里有不同的城邦,有着各自的文化、经济和政治利益。即使乌兹别克人能征服一个城市,也难以完全整合当地的社会结构。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的居民,以及复杂的社会等级制度,都增加了统一的难度。
游牧民族与定居文明的差异: 乌兹别克人作为一支游牧民族,他们的政治制度、社会组织方式和经济模式,与河中地区根深蒂固的定居农业文明存在显著差异。要将两种文明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并且建立一个稳固的、被普遍接受的统治体系,需要比军事征服更深厚的政治智慧和策略。
外部势力的干预: 除了乌兹别克人和帖木儿后裔的争斗,周围的其他强大势力也可能从中插手。例如,波斯萨法维王朝的崛起,对河中地区的控制也构成了潜在的威胁,使得地区局势更加复杂。

关键性的转折点:锡瓦的崛起与分化

在16世纪初,乌兹别克人确实取得了显著的胜利,叶尔马姆汗的继承者穆罕默德·昔班尼汗在1500年攻占了布哈拉,1501年占领了撒马尔罕,建立起昔班尼王朝。这标志着乌兹别克人在河中地区取得了一定的统治地位,并一度统一了该地区。

然而,昔班尼王朝内部也存在着权力斗争和分裂。在昔班尼汗死后,他的后裔们分成了几个不同的汗国,最主要的有布哈拉汗国、希瓦汗国和科坎德汗国(虽然科坎德汗国在17世纪才真正兴起,但其根源也与早期乌兹别克人的活动有关)。

虽然这些汗国都源于乌兹别克人的部落,但它们各自为政,争夺地盘,也导致了中亚地区的分裂局面。希瓦汗国尤其在早期试图扩张,但其与布哈拉汗国之间的冲突,以及其自身的内部问题,阻碍了其最终统一整个两河地区的步伐。

总结来说,班尼(帖木儿)死后,乌兹别克人未能完全统一中亚两河地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 帖木儿帝国继承混乱,导致地区分裂,为乌兹别克人提供了可乘之机,但帖木儿后裔依然是强大的地方势力。
2. 乌兹别克人在取得初期胜利后,自身内部也出现了权力斗争和分裂,形成了几个独立的汗国。
3. 河中地区的地缘政治、文化多样性和复杂的社会结构,使得外来统治者难以实现真正的统一和整合。
4. 与其他周边强国的关系以及潜在的外部干预,也影响了地区力量的平衡。

正是这些因素的交织作用,使得乌兹别克人虽然一度占据了河中地区的核心,但最终未能建立起一个像帖木儿帝国那样,能够长期、稳定地统治整个中亚两河地区的统一政权。之后,虽然布哈拉汗国在一段时间内相对强大,但其统治也并非绝对的统一,而且最终也被其他势力所取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又见历史发明家在这篡改历史,把高昌回鹘安排成浙江汉族祖先,把喀拉汗王朝安排成哈萨克,现在开始篡改乌兹别克历史了呀。最可笑的,一个皇汉竟然也认可游牧民族比农耕民族武德充沛论,认为农业民族比游牧民族费拉。开口闭口发放泛突大帽的皇汉,竟然给乌兹别克安排突厥籍,笑。

昔班尼后乌兹别克人统一过中亚两河地区,在阿卜杜拉汗时期,布哈拉汗国不仅统一了两河地区,还占领过费尔干纳、塔什干和赫拉特等地,基本恢复了除了哈萨克草原外的大部分昔班尼汗国鼎盛时期。

最初,阿布杜拉除了具有坚强的性格外几乎是一无所有,他从昔班尼王朝内部展开的一场毁灭性的斗争中取得了胜利。经历了无数次战役之后,他的部队征服了塔什干。1582年他领导了一次深入草原的著名远征,并在吉兰乌利(Jilan-uli)峡谷刻石纪念这次战争。然后,他把注意力转向南方。1584年他把帖木儿王朝的沙哈鲁(Shahrukh)赶出巴达克山;并于1582年把他性急的儿子阿布·穆明(Abdu'l Mu'min)安置在巴尔赫(于1573年征服)。1588年他利用波斯政局不稳的机会,经过11个月的围攻从波斯人手中夺取了赫拉特。随后,阿布·穆明于1589年夺取马什哈德,并下令进行大屠杀,还侮辱了沙赫塔赫马斯普(ShahTahmasp)的尸体。在1593年和1594-1595年,阿布杜拉汗两次入侵花刺子模,把它并入布哈拉。

中亚无法维持一个统一国家,跟游牧还是农耕无关,跟什么民族惯性无关,就跟内地中原历史上分裂战乱反反复复,也不是什么民族惯性一样,不讨论当地的自然环境等实际问题,扯什么民族性和民族武德论,那都是历史发明家的无知。

中亚本土很难出现强大国家,而且中亚统一国家无法长久,这是当地地理条件决定的。大家可以看看中亚的地图,中亚是沙漠、山脉分割的绿洲与草原组成,各绿洲和草原之间有沙漠或山脉的天然障碍物隔开。而且各绿洲的规模相当,古代可容纳的人口数量相当。

所以,只要各绿洲和草原内部的权利斗争和昏君,没有强大的外部力量侵入,这些绿洲和草原之间实力相当谁都没办法消灭谁,所以很难出现一统的强大国家。由于各绿洲与草原之间有自然隔离,中央管不了地方,很容易形成地方割据,所以中亚一统国家无法长久,换了个皇帝中央就压不住地方。

这是中亚地理环境决定的,跟民族性无关,跟农耕还是游牧无关。何况这个世界性没有所谓的民族武德排行榜,每个民族都有起起落落的时刻,一个政权战斗力来源于兵力国力和制度效率,跟不存在的民族性、武德之类的没有关系。

那些论证所谓的那个民族比那个民族武德充沛的,永远都是拿个别历史事件偷换概念,把更多的互相战败与战胜的历史直接忽略。比如,乌兹别克人与哈萨克人之间,乌兹别克人北上占领过南哈,哈萨克人南下占领过撒马尔罕。叶尔羌汗国跟瓦剌或卫拉特蒙古,叶尔羌汗国多次北山打败过蒙古,准噶尔多次南下被打退,仅噶尔丹也前几次南下失败,最后汉奸带路下利用内乱才灭了叶尔羌汗国。


不知道这位汉族老师对维吾尔族有什么仇恨,连这个问题都要扯上我们维吾尔族贬低一遍,为了证明汉族比维吾尔族武德充沛,篡改历史发明历史偷换概念,四处认祖认亲突厥回鹘契丹蒙古满族藏族,甚至给汉族安排了战神血统。两年来不仅篡改维吾尔族历史解构维吾尔族,而且一直在使用民族歧视的“萨尔特”诋毁维吾尔族,一直辱骂我们维吾尔族没有武德被汉族奴役之类的。不但认祖西辽契丹,甚至高昌回鹘都被他认祖了,奇葩。

清朝忠诚带着效忠清朝的军队,消灭南方汉人叛乱后入疆,被这位皇汉说成了汉族占领维吾尔族家园来诋毁汉民族,把清代百姓与反动派封建统治者的矛盾,竟然偷换概念成维汉民族之间争夺地盘的仇恨,莫非这皇汉就是传说中挑拨民族仇恨的“满遗”反串。

user avatar

只说昔班家族的话,在16世纪河中大部分土地都在昔班家族的手中。只不过昔班家族是分封制度,河中地区在不同家族成员手里,昔班尼汗死后他儿子得到了撒马尔罕,他两个侄子扎尼别 奥拜都拉分别受封费尔干纳和布哈拉,两个叔叔忽春赤汗和速云赤和卓也获得了突厥斯坦 塔什干等地区,喜撒尔 巴尔赫也在其他家族成员手里(具体看楼下@数学九十分知友标注的图),花拉子模也被昔班家族的阿剌伯沙分支控制并建立了希瓦汗国。

在16世纪昔班家族的两个分支基本控制了河中大部(西伯利亚汗国16世纪大部分时间也在昔班家族阿剌伯沙分支手中)。

图为布哈拉汗国和希瓦汗国


但布哈拉汗国一直到了阿布都拉二世才逐渐集权斗倒了其他的昔班家族成员,真正统一了河中。并对外发动了扩张,兼并了同样昔班家族统治的希瓦汗国,并对内乱衰弱的波斯萨法维王朝大举进攻,短暂占领了呼罗珊等地区。

可惜阿布都拉二世死前内忧外患,对波斯和哈萨克都打了败仗,他儿子穆明也开始暴动,最终在抑郁中去世。穆明继位引发了清洗和内讧,最终昔班家族只剩下了皮尔穆罕默德,旋即又被白帐后裔扎尼穆罕默德杀死,后者建立了阿斯特拉罕王朝取代。阿布都拉二世死后哈萨克汗国的塔武凯勒汗和波斯的阿巴斯大帝也趁机大举进攻河中与呼罗珊,希瓦汗国也复国了。经过一番折腾,布哈拉汗国丢了希瓦 呼罗珊大部和锡尔河流域,国力大减,也无力再统一了。一直到19世纪浩汗汗国的短暂崛起和哈萨克的灭亡才又重新控制了锡尔河流域。

(昔班尼和阿布都拉二世时期的昔班王朝)


其实一直到19世纪中叶沙俄征服河中前,乌兹别克三汗国算上属地也仍然控制着河中地区,只不过不统一还互相征战而已。

user avatar

昔班尼死后乌兹别克不能统一中亚两河的原因是因为突厥国家的一种历史惯性。突厥语系国家的兴盛灭亡一般可以概括为四部曲。

一,游牧时期武德充沛,横扫千军。打下一大片江山。

二,逐渐被中亚费拉农民影响开始萨尔特化农耕化,最后由游牧部落变成小城邦封建领主制度,并开始分裂。可能是分成两半(如东西喀喇汗,东西察合台)也有可能是碎成一地(如末期帖木儿帝国一大堆帕蒂沙和米尔咱)

三,碰到运气好,有一个雄主,可能有短暂的中兴,获得暂时的和平与统一,但是这个所谓的中兴之主水平可能也非常垃圾(比如塞尔柱分裂成东西两半,被桑贾尔短暂统一,而坐拥整个中东包括伊朗伊拉克和中亚的桑贾尔被汉化契丹人耶律大石率五千汉人契丹人“大军”和五万突厥降兵击败并臣服于西辽。再比如帖木儿帝国中兴之主不赛因,号称帖木儿转世,一度横扫阿富汗,最后在伊朗被突厥部落俘虏并斩杀)

四,被武德更加充沛的民族消灭,注入澎湃的武德。如果征服者并非农耕文明民族,而是蒙古突厥那样的游牧民族,那么就会开始另外一个没有意义的循环,重复一到四的故事。与中原王朝更替不一样的是,这个过程往往是甚至血统和人种的完全改变,原有民族的毁灭,很少有原有民族驱逐征服者民族的故事。像哈萨克那样能在准噶尔蒙古几次猛攻下虽然惨败,还没有完全灭亡,已经是突厥或者说突厥化蒙古国家天花板了。而中原王朝如唐代隋,只是汉民族内部更替,元清入中原,最终也被汉人明朝民国消灭。

如果按照这个四部曲来思考问题,我们大概可以推演出乌兹别克汗国的历史进程。假如昔班尼是第一步,那么他被波斯人击毙尸体肢解预示着乌兹别克汗国第一阶段的结束。奥贝都喇汗打败波斯人和巴布尔联军只是暂时延缓了第二阶段分裂的到来。

乌兹别克萨尔特化逐渐变成农耕民族,最后分裂成布哈拉希瓦安集延三小国,这可以看成乌兹别克正式走入第二阶段。而沙皇俄国入侵前夕,安集延国也就是浩罕国崛起击败哈萨克占领塔什干,可以看成第三阶段短暂中兴的开始。最后好战沙皇俄国和凶猛的哥萨克人击败灭亡浩罕国,另一边左宗棠大帅率领汉人湘军集团消灭入侵新疆的浩罕人和附和作乱的回部反贼。可以看成第四阶段的完成,俄国人和汉人分别对其注入澎湃的武德。

乌兹别克人比较幸运的是,和以前不一样的是,俄国人拥有肥沃的东欧平原,汉人拥有中原江南大地,对中亚和南疆沙漠地区兴趣不大。俄国人主要注意开发离本土较近的哈萨克北部,汉人主要注意开发北疆,没有对中亚河中和南疆大规模移民,如果不是这个原因,没准中亚沙漠你就会发现一群奇怪的掺杂着突厥语俄语汉语的新民族。

因此乌兹别克统一中亚和西亚最佳阶段是第一时期,即昔班尼时期。昔班尼战死后,乌兹别克已经失去了造就帖木儿帝国那样的辉煌的机会。只是等着第二第三第四阶段的到来罢了。

如果从地理上来看昔班尼死后的乌兹别克也没有机会再次统一中亚和西亚。


如图所示,昔班尼死后的乌兹别克人占据的位置是不利的。如果我们把中亚和中原做比较的话,那么哈萨克人占据的北方草原地区就是蒙古,虽然苦寒但是草场充足,也是西突厥各民族的故乡。拥有充足的游牧兵力。波斯人占据的南方西波斯地区就是江南,大不里士和伊斯法罕正如谚语所言“伊斯法罕,天下一半”拥有雄厚的财力和农耕集团。

而乌兹别克占据的阿姆河流域就像黄河地区,财富未必强于江南(西伊朗),兵力未必强于塞北(哈萨克)。昔班尼死后的乌兹别克已经如同金哀宗时期的金国,被北蒙古南宋朝打击。能苟延残喘这么久已经是个奇迹了。更别谈占领整个中亚和西亚了,而且如果仔细比较的话,乌兹别克可能比金哀宗更困难,哈萨克草原体量不比内外蒙古小,但阿姆河流域虽然布哈拉,撒马尔罕,玉龙杰赤都是名城古都,但沙漠地区也不少。和黄河流域不但坐拥开封洛阳许昌等古都,而且温带大平原沃土千里也是没得比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