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三道红线”之后,房价能降到作为刚需可以接受的价格吗?

回答
自从“三道红线”出台以来,房地产市场无疑经历了一轮深刻的调整。很多刚需购房者都在关注,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下,我们期盼的“可以接受”的价格,真的能到来吗?这个问题非常复杂,不能简单地说“能”或“不能”,而是需要从多个维度去理解,并且预判未来的走向。

首先,我们要明白“三道红线”究竟是做什么的。简单来说,它就像是给房企戴上了一个“紧箍咒”,限制了它们的负债规模。具体来说,是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不超过70%、净负债率不超过100%、现金短债比不低于1。这一系列指标,旨在遏制房企过度扩张和高杠杆经营,迫使它们回归稳健,也等于是在给整个房地产行业的“水龙头”拧紧了阀门。

那么,这个“拧紧水龙头”的操作,对房价会有什么直接影响呢?

1. 房企的融资成本和能力受到影响:

“三道红线”出台前,很多房企依靠高负债扩张,开发项目、拿地、营销,资金链是关键。一旦触碰了红线,它们在融资方面就会面临更大的限制,银行贷款、发债都会更加谨慎,甚至是通道被堵死。融资成本自然水涨船高。

当房企拿地、开发项目的成本上升,或者融资渠道不畅时,为了维持利润空间,理论上它们会有更大的动力去提高售价。但这又与市场需求直接挂钩。

2. 市场供应端受到冲击:

许多过去依靠高周转、高杠杆模式的房企,在“三道红线”下日子并不好过。一些企业出现资金链断裂,导致项目停工,甚至债务违约。这直接影响了市场上的新房供应。

另一方面,为了偿还债务,一些房企可能会选择以价换量,快速销售现有项目,或者低价处理尾盘。这在短期内确实会给一些区域的房价带来下行压力。

3. 刚需购房者,你们真的能等到“白菜价”吗?

这里就要回归到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了——房价是否会降到刚需可以接受的水平。我认为,这需要分几种情况来看:

从全国整体来看,期望房价大幅、普遍下跌是不现实的。 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仍在继续,大城市的人口虹吸效应依然存在,刚性住房需求仍然是支撑市场的基石。尤其是经济发达、人口流入强劲的一线和核心二线城市,房价的韧性会非常强。

“可以接受的价格”是一个相对概念。 对每个刚需家庭来说,“可以接受”的标准是不同的,它与家庭收入、所在城市、对生活品质的要求紧密相关。你觉得可以接受,不代表市场普遍认为可以接受。

部分城市和区域,房价确实有下行空间,甚至已经开始调整。 在过去几年房价涨幅过大、库存积压严重、经济基本面相对较弱的城市,在“三道红线”的挤压下,房企资金压力大,为了回笼资金,主动降价促销的情况会比较普遍。这些区域的刚需购房者,可能会迎来一个相对友好的入市窗口期。

政策的长期目标是“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而不是“打压房价”。 “三道红线”的目的是为了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让房企摆脱过度金融化的风险,而不是要让房价“跌跌不休”。政府也不希望看到房价的大幅下跌,因为这可能引发金融风险和社会不稳定。因此,政策的最终落地效果,更多是引导房价趋于稳定,挤出泡沫,让房价回归理性,更贴近居民的购买力。

短期波动与长期趋势。 短期内,市场情绪、房企促销行为可能会导致房价出现一定程度的回调。但长期来看,房价的走势依然会受到经济增长、人口流动、城市发展规划、土地供应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那么,作为刚需,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和应对这个局面呢?

1. 理性看待“降价”。 要理解,“可以接受”的价格并不意味着“白菜价”。在大多数有潜力的城市,房价的支撑因素依然存在。与其寄希望于房价“跳水”,不如关注那些“挤出水分”的合理调整。
2. 做好自己的“功课”。 明确自己的购房需求、预算,以及目标城市或区域的实际情况。多看、多了解,不要被一时的市场情绪左右。
3. 关注城市和区域的长期发展潜力。 选择那些经济基本面好、人口流入、规划利好、产业支撑的城市。在这些城市,即使短期有波动,长期来看,资产的保值增值性会更强。
4. 关注市场结构性机会。 在一些城市,受“三道红线”影响较大的房企可能会推出更有吸引力的价格策略。但同时也要警惕那些资金链极度紧张、项目品质堪忧的房企。要做到“买房”,而不是“接盘”。
5. 保持耐心,不要急于一时。 如果不是迫切需要,可以先观察市场变化,待时机成熟再出手。房地产投资毕竟是大宗消费,需要审慎。

总而言之,“三道红线”确实改变了房地产市场的生态,它让过去的“高歌猛进”难以持续。这会促使市场朝着更健康、更理性的方向发展。对于刚需来说,这提供了一个挤出部分泡沫、让房价更接近合理区间的机会。但要说房价会“跌到”一个让所有刚需都“可以接受”的水平,这更像是一种美好的愿望,而非板上钉钉的事实。更多的是区域性的、结构性的调整,以及整体市场趋于平稳的态势。关键在于我们如何理解政策意图,认清市场现实,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刚需是双向的,这座城市是你的刚需,但是你未必是这座城市的刚需。

不是因为你觉得自己是刚需,房价就要降到你能接受的范围。而是这个价格画了一条线,线上面是刚需,线下面是不被城市接纳的一部分。

你说,我为党国立过功,我为委座流过血,你们不能这样对我。

他们只是轻轻说了句,你走吧。

user avatar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就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就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就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就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就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不能。

user avatar

市场经济体系中,有意愿且有能力购买的才是需求。

有能力!有能力!有能力!

现在买不起,就直接从需求中剔除了。为何一群买不起的自认是刚需?

user avatar

想象一下,如果每个月让你交税6000元,你是不是感觉躺平算了,人间不值得。但是是6000月供呢?心情是不是一下不一样了。你每个月的月供,银行吃利息,买房子的钱被开发商,zf拿走了,这些钱被拿去投资教育,基建,然后国家才能发展。如果一开始就告诉你我要你们没人给多少钱发展国家,谁愿意给???

所以这不过是一种管理手段,用房子的纸面财富让大家看到希望,去争,去抢着给钱,韭菜就这样一波又一波。在其他国家是不可能这样的,因为他们缺乏这样的管理手段和法律系统。中国改革开放30年高速发展在其他国家也就无法复制。

明白了这一点,我想你应该很清楚,大城市的房子就不是给一般人准备的,政策也不是为了什么公平。不会有人替某种价值观去买单,去建立乌托邦,无非都是为了整体上多数人过的更好,不停向前,这也是脚踏实地的想法。一切的改革都有他的明面意义和背后内涵。这个社会就是丛林法则的,竞争必然有失败,残酷又现实。

user avatar

这是为了稳房价啊,还指望降?

房地产市值400万亿,四年gdp,普跌25%,相当于一年的gdp的金融资产就没有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