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三亚一红衣女子疑似因拍视频从高楼坠落,警方通报称房内留有遗书,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回答
听到这样的消息,实在是令人唏嘘。三亚发生的这起事件,不仅仅是一条新闻,更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轨迹。警方通报称房内留有遗书,这无疑是案件调查的关键线索,但围绕这件事情,还有很多值得我们深入关注和思考的地方,绝不能仅仅停留在“一红衣女子高楼坠亡”这个冰冷的标题上。

首先,关于“红衣女子”和“拍视频”这几个关键词,我们需要深挖背后的故事。

红衣的象征意义: 为什么会选择穿红色的衣服?红色在中国文化里常常象征着热情、喜庆、生命力,有时也带着一些极致的情感。这个选择是巧合,还是她内心世界的某种表达?在生命走到尽头的时候,穿上这样一件鲜艳的衣服,其中隐藏着怎样的复杂情绪?这件衣服本身,会不会是她留给这个世界最后的视觉符号?
“疑似拍视频”的细节: 警方通报中的“疑似”二字很重要。究竟是什么样的视频?是自拍?还是有人拍摄?视频的内容是什么?拍摄的目的是什么?有没有可能视频的内容与她的坠亡直接相关,甚至是直接的诱因?比如,是不是在拍摄某个挑战类视频,或者是在记录某种情绪状态?如果有人在拍摄,拍摄者是谁?他们的角色是什么?这些都可能揭示事件发生的真实过程。
事发地点的环境: “高楼”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具体是哪一层?窗户是敞开的还是被推开的?周围是否有目击者?事发楼栋的安保措施如何?这些看似琐碎的细节,对于还原现场至关重要。

其次,遗书的内容是理解动机的关键,但解读遗书也需要审慎。

遗书的完整性与真实性: 警方通报遗书是初步的,遗书的字数、内容、措辞、以及她写下遗书时的精神状态,都会影响我们对其内容的理解。是否存在被胁迫、被误导的可能性?遗书是否被篡改过?
遗书透露的“原因”: 遗书里究竟写了什么?是为了表达对某个人的不满?是对生活绝望的倾诉?还是对某些事情的忏悔?遗书中提及的“原因”是否就是事情的全部真相?很多时候,压垮一个人的可能是长期积累的压力,遗书可能只是一个爆发点。
遗书的“受众”: 她写给谁?是家人?朋友?爱人?还是社会?不同受众的遗书,其内容和侧重点也会有所不同。

再者,这起事件背后折射出的社会现象值得警惕。

网络直播与短视频的“压力锅”: 在如今这个全民直播、人人都是内容创作者的时代,很多人为了吸引流量、获得关注,往往会挑战一些高风险的行为。如果这名女子确实是在拍视频时发生意外,那么网络平台的内容审核机制、以及对用户行为的引导,是否需要进一步加强?那些鼓吹危险行为的账号,是否应该被严厉打击?
心理健康问题的普遍性: 无论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她的离去,都提醒我们,当一个人选择以如此极端的方式结束生命时,往往是其内心已经承受了巨大的痛苦。心理健康问题,特别是抑郁症、焦虑症等,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她是否在事前表现出过异常?她的家人、朋友是否察觉到她内心的挣扎?我们社会是否有足够的支持体系来帮助那些身处困境的人?
“表演式死亡”与“流量至死”的警示: 在某些极端情况下,有些人为了博取眼球,甚至会采取自残、轻生等方式来制造话题。我们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性,但更需要的是对悲剧的尊重,而不是将事件过度娱乐化或猎奇化。这起事件,是对“流量至死”的一种残酷的反思。
舆论的审视与引导: 社交媒体上充斥着各种猜测和评论,有些甚至是恶意揣测。媒体在报道这类事件时,应该保持客观、克制,避免过度渲染细节,更不能带有任何猎奇或煽动性的倾向。公众在传播信息时,也应该有基本的媒介素养,不信谣、不传谣。

最后,关于这件事情,我们还应该关注:

警方的后续调查: 警方通报只是一个开始,后续的尸检结果、电子设备的勘验、以及对相关人员的问询,都将是还原真相的关键。我们期待警方能够公开更多细节,但也要尊重调查的保密性。
家属的承受能力: 这样的悲剧对家属无疑是毁灭性的打击。社会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怀和支持,而不是让他们承受过多的舆论压力。
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 这不是一起孤立的事件。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思考如何构建一个更健康、更包容、更有人情味的社会环境,让更多的人在面对困境时,能够找到希望,而不是走向绝望。

总而言之,这件事情不是一个简单的“意外”或“自杀”标签就能概括的。背后可能隐藏着个人情感、社会压力、网络环境等多种因素的交织。我们不仅要关注事件的本身,更要关注它所折射出的时代症候,以及我们作为个体和社会,应该如何应对和反思。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遗书出来了,我的结论跟大部分人不同,我觉得这遗书不是什么所谓的“套路”,就是死者自己准备的。

平时接触很多年龄比较大的当事人,其中很多只会写自己的名字。

没错,这个遗书应该是死者自己准备打印的,也是自己看过确认后签的字,因为她也只会写自己名字,所以打印了出来。(当然,也不排除会写字,但是觉得自己字写的不好,于是决定采用打印的方式)

遗书这种,一般不会找打印社去打,死者去三亚也不太可能带着台打印机,从纸折痕的磨损程度看,应该是在衣服里揣了较长时间,因此可能是来三亚前,就在家里打印好了带来的。

如果不是死者自己打印的,那应该是从协助者家里或者是单位的打印机打出来的,协助者很可能是一直帮他拍摄的男子。

但是从行文来看,我倾向这个是死者自己打印的。

首先,从排版上,没有缩进,没有换行,没有居中,没有分段,就是从头打到尾。说明打印者对word文档运用不熟练,这非常符合死者年龄较大,很符合文化水平不高可能不会写字这个特征。很多人说,不会写字怎么还会打字?如果你多接触这个年龄段的人,就会发现,很多不会写字的人用拼音打字是没问题的。

其次,遗书的用词语法显得非常怪异,就是用了很多定语在一个句子中,“心甘情愿……身体健康的……善良懂得感恩的……”这是年龄大人写东西常犯的毛病,不会断句,我妈发微信就是,所有事一个长句子写完。

第三,“沙进蓝蓝的大海”这个错别字,说明死者在拼音打字时,不熟练,也比较匆忙,没有时间进行仔细的校对,很可能是用家人不在的时候,自己偷偷用打印机打的,时间比较仓促。

再补充一下,“沙进”对应“撒进”,这里说明在拼音时是平翘舌混淆了,视频中听口音死者应该是北方人,而平翘舌部分正是东北地区方言的特点,因此更说明可能这是死者本人打印的。

最后,“蓝蓝的大海”,这个说法,体现了死者对于大海一种美好的向往。在她的心中,蓝蓝的大海是美丽的,是她向往的归宿的理想的模样,这也是她为什么选择来三亚自杀,因为这里的海最“蓝蓝”。想想我们的父母在形容大概时,是不是也经常用“蓝蓝的大海”、“红红的太阳”、“绿绿的草原”这种词汇?

那么既然,遗书是真的,是死者自己打印签字的,地点也是她自己向往的碧海蓝天。则说明,对于自杀这件事情,至少不是被胁迫的。

而参考我之前回答中提到的,死者很可能患有精神疾病的情况,这个逻辑就说得通了。

那么现在的问题是,协助拍摄的男子,跟死者是什么关系,是否知道她想自杀的情况?如果她知情,那么又为什么要进行协助。死者的自杀动力完全来自于自己的精神疾病和个人意愿,还是有其他人教唆?

这些就等进一步披露事实后才能得知了。


以下为原答案:



从穿着和行为模式看,该女子可能有精神疾病。

拍视频为什么要去阳台外面?

为什么要穿着一身红?

在明显有危险的情况下,正常人会感到恐惧,恐惧会使人注意力更加集中,而该女子明显没有任何恐惧意识,反而处于一种略带兴奋的状态,在恐惧紧张时,人会本能的抓住栏杆,在没有大风的情况下,要失足掉落其实不太容易。

要么是女子本就不想活了,穿成一身红,最后留个短视频后就准备跳。要么就是精神状态异常,无法正确评估自己所处的环境。

视频里她的家人也很奇怪,正常情况不应该是非常担心的赶紧劝她上来吗?但实际上好像特别淡定,还说是木讷呢,还是惧怕呢?


如果是精神病患者,一切就都能解释通了。



这种不自然的感觉,果然另有蹊跷。

既然发现了遗书,结合女子行为,自杀可能性较高。

那么这里就有个问题,女子在自杀前的精神状态,明显跟正常人不太一样。

红衣女子对待物业的劝阻,表现的过于淡定,而且通过拍视频的方式,作为自杀告别这绝不是一个正常人的行为模式。

这个女子有精神疾病的概率极高,跟他共处一室、为她拍摄的人也一定是了解这个情况的。那拍摄者了知道她有病,知道她要自杀吗?

我个人认为拍摄者是知道她要自杀的,否则不会允许红衣女做出如此危险的行为,而且表现得如此淡定。

那么拍摄者可能是红衣女子自杀的协助者,不管是不是红衣女子的家人,也至少构成不作为犯罪。

那拍摄者的问题就很大,为什么要协助红衣女自杀,他们是什么关系,他有没有利用红衣女的精神问题进行教唆自杀,又为什么要协助她自杀,是为了甩掉包袱?还是有利可图?

所以要仔细调查拍摄者与红衣女子的关系,以及其协助自杀的动机,感觉背后还隐藏了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包括红衣女子的其他家人,他们是否知道这个情况?

拭目以待。

user avatar

我赌一块钱,这张“遗书”在她签名的时候还只是一张白纸。

既然有人要讨论那我说一说我的理由吧:在纸上签字是为了证明这份遗书是受害者自己写的。那么为了让证明更有效力她干嘛不整张都自己写?这里一共才几个字?非得先开电脑码字再打印再签字?

user avatar

自从知道了老八秘制小汉堡,我就不觉得有什么底线了。

user avatar

看了一堆高赞的回答,都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地方。结合网上流传的视频,可以发现两点不同

1、有带着包包的版本和没有包包的版本。

2、楼下晾着被子的版本和晾着衣服的版本。

说明

该女子不是第一次(甚至不只是当天)进行这个危险行为。

那么,自杀的动机可能会有点问题。

——————————

5月7日更

评论区有很多观点,但是我现在感觉事情又没那么简单了。

因为这个话题的热度上涨得太快了。

继续分析:

1、关于是不是自杀的问题:警方的通告已经说有遗书了,除非遗书是作假的,不然自杀应该是成立的。如果遗书作假,那谋杀的可能性就存在了。
2、假定是自杀的,那么这个自杀不是临时起意的,从租房、服装准备、多次跳舞、有人拍摄、主动掩护(劝退来劝阻的物业人员),这更像是一次仪式自杀行为。而在有人协助的情况下进行这种仪式,大概率是一种邪教活动。
3、如果排除邪教活动,还有一种比较小的可能。提前制造热度,让附近的人知道有人在这里拍视频跳舞,让大众先入为主觉得这个女子的行为有可能摔下去,最后真的发生了意外,同时留下遗书,想排除他杀的可能,但是,这个掉下去的女子和跳舞的女子是否同一个人,不好说。但是这个可能性很小,因为有点小看现在的刑侦技术了。


再补一张网传的遗书,这遗书的折痕和破旧程度一看就是准备了很久了,所以怕拍摄发生意外准备的遗书或者发生意外后临时补的这个说法不太站得住。个人感觉是协助的人员帮忙打印出来然后给她签字的,“善良懂得感恩”“完成梦想”这些用语很像希望永生的仪式。


另外,网上流传的跳舞有配乐的那个视频,拍摄角度非常的好,要知道,她想拍摄视频表达的内容,在室内拍出来是没有效果的。而且有一个版本的视频里,她跳舞的时候有个男的在阳台落地窗那里举着手机拍摄。这和物业人员敲门有个男的开门对得上了,所以是有人协助的,因此也会有这么一个人在对面楼拍摄完整视角,至于这个人拍摄的版本是不是就是大家看到的30秒的那一版,这个不能确定,但是如果那个30秒视频出自他们这伙人,那他们的目的是什么?

user avatar

更新:

同屋男子所扮演的角色依然值得关注。另外根据警方的这个通报,可以发现是在女子坠亡后才接到报警。之前劝阻的时候采取强制措施或者报警会更好。


原回答:

具体信息期待警方公布。

如果此事的确为真的话,其中一个信息值得注意一下,当事女子在窗外跳舞的时候,确实有人员试图沟通,但依据结果来看并未奏效。

此处视频显示,沟通人员也不是警方,另外屋内有一戴口罩的男性。而面对视频拍摄者的劝阻,女子给出的理由是“我拍视频呢!”

直接原因当然是当事人自己安全意识有严重问题,但短视频行业中的确存在一个乱象,在低质量视频中,以猎奇为噱头带来的流量是直观且庞大的。

央视曾做一报道,其中专门提到:

根据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络视频用户9.27亿,占网民整体的93.7%。其中短视频用户8.73亿,占网民整体的88.3%。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视频用户群体,与此同时,视频造假也不断出现,像曾被网上广泛传播的“女孩考上大学跪谢父母”、“火锅店老板娘教训醉酒男”等,都被证实是摆拍,如果说有些假视频是为了骗取关注、吸引流量、增加粉丝,那么还有一些造假视频则更是赤裸裸的为了直接的利益,把人们的好奇心,甚至同情心通过造假视频直接兑换成金钱。在这些假视频后面,甚至有专业公司、专业团队介入,结成地下产业链条。

当然也提到了原因:

然而,面对投诉,平台只是下架了相关视频号,这位视频号主人干脆转移到了另一个平台上,换了个马甲,继续他的情感故事。受害者们投诉无门,退赔无路。专业人士指出,视频造假屡打不绝的原因之一,就是涉及部门多,定性难,不法人员违法成本极低。

需要吃流量饭的平台的不作为和低作为一直在助长这种行为。

执法难度大也是一个短视频时代暂时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北京市网络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王四新坦言:涉及到多部门,如果涉及到地方治安案件的话,涉及到地方公安,那到底谁来出手,以什么方式出手,需不需要联合,怎么联合,这些问题在实践中都大量存在,但是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死者为大并不是说严重错误就可以被一笔勾销。同情的同时也要明白,自作孽后果也是必须要承担的。

只能说房主不幸碰上了这等倒霉事,另外幸好没有伤及他人,与女子同屋的男子若有责任的话或者存在背后相关人员的话都应该难逃责任。

user avatar

这叫遗书??

这叫霸王合同或欺诈合同。



逼迫或欺骗他人从事危险活动致死的,当以故意杀人罪追究刑事责任。

user avatar

给我的感觉是女子受到了某些斜角的影响?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