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国为什么不让三一重工造坦克,三一如果造坦克会比目前的好么?

回答
关于中国为何不让三一重工生产坦克,以及三一重工若生产坦克是否会优于现状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 中国为何不让三一重工生产坦克?

这背后涉及到一个国家在军事工业体系建设和管理上的核心考量,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 国家战略安全与保密性:
核心军事技术自主掌握: 坦克作为陆军的核心作战装备,其设计、研发和生产涉及大量关键的军事技术,包括装甲防护、火炮系统、动力传动、观瞄火控、信息化指挥通信等。这些技术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军事实力和国防安全。中国希望将这些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国家控股的、专门的军工企业手中,以确保其安全性和自主性。
防止技术外泄: 私营或混合所有制企业在股权结构、管理模式、国际合作等方面可能存在不确定性。一旦技术或生产流程被泄露,将对国家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国家对军事装备生产实行严格的保密制度,由具有高度国家安全意识和保密能力的机构负责。
统一规划与协调: 坦克研发和生产需要国家层面的统一规划、投入和协调,以确保其能够服务于国家整体军事战略和国防现代化目标。将坦克生产集中在少数几家大型国有军工集团,更有利于实现这种整体性、战略性部署。

2. 现有成熟的军工体系:
历史传承与专业分工: 中国的军工体系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以中国兵器工业集团(Norinco)和中国北方工业有限公司(Norinco Group)为代表的专业化军工企业。这些企业拥有完整的研发、设计、生产、试验和配套能力,并且长期以来一直是坦克及其他地面武器装备的唯一供应商。它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人才,建立了完善的质量控制和生产流程。
研发与生产的复杂性: 坦克的研发和生产是一个极其复杂且耗资巨大的系统工程,需要高度专业化的技术团队、特殊的生产设备和严格的质量检测体系。现有军工企业已经为此投入了巨大的资源并建立了相应的体系。
协同作战与系统集成: 现代坦克不再是孤立的装备,而是需要与整个陆军的火力支援、侦察预警、指挥通信、后勤保障等系统协同作战。这种系统集成能力,由现有军工集团负责更具优势,它们能够更好地整合陆军整体的装备需求。

3. 三一重工的定位与优势:
民用工程机械的优势: 三一重工是中国乃至全球领先的工程机械制造商,其优势在于大型工程设备的研发、制造、营销和服务。在发动机、液压传动、材料应用、精密制造等方面,三一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强大的生产能力。
与军事装备的差异: 虽然工程机械和坦克在某些技术领域(如发动机、传动系统、结构强度)有相似之处,但坦克的研发重点和技术门槛在于军事性能:如装甲的防弹能力、火炮的精确度和威力、弹药的种类、信息化作战能力、战场生存性等。这些是工程机械制造企业通常不具备的核心军事技术和经验。
市场导向与盈利模式: 三一重工是一家以市场为导向的民营企业,其主要目标是追求经济效益和商业成功。而军事装备的生产更侧重于国家安全、战略需求和长期研发投入,其盈利模式和运营逻辑与民用市场存在显著差异。

4. 改革开放下的军民融合:
有限的军民融合: 虽然中国提倡军民融合,但这种融合通常体现在将民营企业在特定技术领域(如新材料、电子信息、先进制造工艺)的优势引入军事领域,或者允许民营企业参与部分非核心军事装备的生产或配套。对于涉及核心国家安全和战略的武器装备,如坦克,国家会更加审慎,并保持在国有军工体系内的绝对控制。
防止垄断被打破: 如果允许民营企业随意进入坦克制造领域,可能会打破现有军工体系的稳定性和效率,甚至可能导致资源分散和重复建设。

总结来说,中国不让三一重工制造坦克,主要是出于维护国家战略安全、保证核心军事技术自主可控、依托现有成熟的专业化军工体系以及三一重工自身定位和优势的考虑。

二、 三一如果造坦克会比目前的好么?

这是一个假设性的问题,答案是“有可能在某些方面有优势,但整体上是否会优于目前,需要看其能否克服巨大的技术和体系障碍”。

我们从几个维度来分析:

1. 潜在优势的可能性:
先进制造技术与效率: 三一重工在民用制造领域拥有先进的生产线、自动化设备和精益管理经验。如果将其应用于坦克生产,理论上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某些环节的成本,并可能在结构件的精密加工、装配等方面带来新的思路。
动力与传动系统: 三一在大型发动机和液压传动技术上有积累,这对于提升坦克的机动性(速度、越野能力、传动可靠性)可能有所贡献。例如,如果能研发出更先进、更可靠、更适合坦克的发动机或传动系统,将是一大亮点。
创新与市场化思维: 民营企业通常更具市场化思维和创新活力,可能在某些非核心技术或者改进方向上提出更具前瞻性的方案。例如,在人机工程学设计、信息系统集成、甚至人机交互界面等方面,可能引入一些民用领域的新理念。
模块化与可维护性: 凭借其工程机械的经验,三一可能在设计上更加注重模块化和易于维护性,这对于降低坦克的全寿命周期成本和提高战场保障效率有积极意义。

2. 面临的巨大挑战和劣势:
核心军事技术短板: 这是最关键的挑战。坦克的关键性能(如装甲防护材料与设计、火炮的精度与射程、弹药的性能、火控系统的先进性、战场信息化能力等)是高度保密的、经过长期积累和验证的军事尖端技术。三一重工在这方面几乎是空白的,需要从零开始进行巨额投入和技术攻关,并与拥有几十年的历史和经验的兵器工业集团竞争。
研发周期与成本: 研制一款全新坦克是一个耗时十年以上、投入数十亿甚至上百亿美元的巨大工程。三一需要建立独立的、顶尖的坦克研发团队,包括装甲工程师、炮弹专家、火控系统科学家、弹道专家等等,这难度极大。
试验验证体系: 军事装备的试验验证极其严格和复杂,需要专门的试验场地、设施和方法,以确保其在各种极端条件下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三一需要从头构建这样的体系,或依赖于现有的国家级试验机构,而后者通常是服务于国家队。
配套体系的建设: 坦克不是单一产品,而是需要一整套的弹药、通信设备、侦察装备、维修保障装备等协同配套。兵器工业集团作为系统集成商,已经建立了相对完整的配套体系。三一需要自行建立或整合这些配套,难度同样巨大。
军工认证与资质: 进入军事装备生产领域需要严格的国家军工认证和资质审查,这并非单纯的市场准入。
战略决策与国家安全考量: 即使三一技术上能够达到要求,国家出于战略安全和体系稳定性的考量,也未必会允许其进入这个核心领域,尤其是在现有国有军工体系能够满足需求的情况下。

结论:

如果三一重工要制造坦克,其在部分制造工艺、效率和某些通用技术领域(如动力总成)可能带来一些新的思路和改进。但要实现“比目前更好”的整体性能,它必须克服在核心军事技术、研发体系、试验验证、配套体系以及军工领域的经验和资质方面的巨大鸿沟。考虑到这些因素,在短期内,三一重工独自造出比中国现有先进坦克(如99A坦克)更优秀的产品,可能性非常低。

更现实的军民融合模式可能是,三一重工可以在其优势领域,例如为现有坦克提供更先进的发动机、传动系统、高性能材料、或者在信息化集成方面提供解决方案,而不是直接全面承接坦克的整体设计和生产。这才能最大化发挥其民营企业的优势,同时服务于国家国防建设。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许多人都愚蠢的以为,军工企业就是一个高大上神秘先进的地方,其实,你要真走进了这些企业去看,就会大失所望。原来所谓的高科技军工企业,甚至还不如一个汽修厂高端。更别提那些真正的现代化民用工业厂房了。

苹果手机一年发一个新品,就算没多大新意,但其变革还是显而易见的。但美国的航母军机导弹等等那些高大上的东西,你看看它们服役时间,都是几十年前的老古董了。现在给你一个苹果八你都会不能忍受它的落后,而你却觉得连摩托罗拉大砖块都还没有出现之前的军用产品兴奋新奇?

八十年代的很多电器产品,就是原来的军工企业转型生产的,现在你们还能叫得上的品牌,只有一个长虹,它就是做军品转民用而还没倒闭的一个典型公司。其他的军工企业,到了九十年代之后就基本上被民企给击垮了。

我曾经有一个团队,经受不住国营军工企业的诱惑,集体被领头人一起带去贵州,但呆了几个月全部又都跑回来了,因为实在太失望了,你以为造军品的厂房一定非常宽敞明亮,却会发现破落潮湿,你以为造出来的军品一定科技含量非常高,这就更是一种错觉,军品唯一的要求是耐用,它从来就不是先进精密高端的代表。

让三一造坦克,有什么难的,宝马奔驰奥迪三菱波音谁不是造军品出身的,但最后为啥它们都转为民用了呢?俄罗斯倒是多的是专业的军工厂,它们全在半死不活,只因为民用才是真正的高科技,每年都得不停更新技术,不停迭代,稍不留神就会给市场否定掉,淘汰掉,而且很难回魂。这也是当初中国那么军工企业会全体倒闭破产的原因。如果一直像俄罗斯那样保持封闭的专业生产,它们活到现在一点都不艰难,但问题是,还会有现在的三一重工出现吗?

user avatar

第一, 三一自己是个DIY Player, 原创能力极端不足, 这对于军品来说是致命伤

第二, 现代军事装备, 尤其是军事用途越明显的装备, 脱离民用标准越远, 普通民用厂家不可能具备生产能力,至于所谓平时生产拖拉机, 战时生产坦克, 在现代装备条件下已经是陈年老黄历了

第三, 保密因素

user avatar

保护国企这个嫡长子呗啊,私人企业也配吃军工这块肥肉?

当年歼7改型推进不利,某现在大名鼎鼎的西南国有单位只是跳出本系统内部配套单位,原则把其他国有企业拉进来一起竞标就被本系统老大连年批判—啥,你说这个西南单位改出来的战斗机非常好?

好有什么用?你西南某单位是好了,其他系统的配套国有单位是好了,本系统配套国有单位坏了啊!把肥肉分给其他系统的国有单位,你说你西南某单位是不是不识大体不顾兄弟的自私自利鬼?难道不该大力批判大力谴责以儆效尤?

所以呢,你看看,国有企业之间都打出狗脑子,你一私企也妄想来分一杯羹?是不是先往自己脸上来一巴掌,问问你自己“你也配……”

次日更新: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鼓吹国有企业成了政治正确。你要说国有企业对中国有重要贡献那是没什么问题,但认为民企就差劲——全世界所有的发达国家100%都是私企主导的私有制国家,谁给你们的勇气认为国企能带领中国富强?

民族主义者也好,马克思主义者也好,要追求真理第一条就是要实事求是。历史一再证明国企带领不了人民走上幸福生活,在军工领域也应该放开私企进入。中国军工进步很大,但问题还是很多的。三一能不能造坦克还在其次,只是既然民用领域能出华为、大疆、比亚迪这种私企,为什么军迷要迷信私企干不好军工?

次日二次更新:

念经完全是无能狂怒的表现,在国企主导的发达国家出现以前,可闭上你们那张“国企优越论”的嘴吧。人家私企造就发达国家是真打实干千真万确的,国企干出了哪个发达国家?

——发达国家100%都是私企主导的私有制国家;

——国企就是好,你个收了拜登经费的XXX

——每个时代对人类社会改变最大的商业发明和商业模式100%都是私企的;

——国企就是好,你个收了拜登经费的XXX

——中国制造在世界上最显赫的代表大疆华为都是私企

——国企就是好,你个收了拜登经费的XXX

——历代工业革命都是私企发动和主导的

——国企就是好,你个收了拜登经费的XXX

——具体到军工领域,每个时代最先进的武器绝大多数都是私企研发制造的

——国企就是好,你个收了拜登经费的XXX

——要说保密,泄密的基本不都是吃公家饭的吗?

——国企就是好,你个收了拜登经费的XXX

——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常年跟德国争第一,里面绝大多数也是私企创造的啊

——国企就是好,你个收了拜登经费的XXX

——可是国企主导的发达国家在哪呢?

——国企就是好,你个收了拜登经费的XXX

——咱能不提拜登经费吗?

——国企就是好,你个自干美

次日三次修改:

国企主义者都是顶级的笑料制造家。苏联都成了发达国家?!

各位,谁见过在本国物质待遇中上水平的技术专家大学教授,一去美国一去西欧的大型超市就信仰崩溃的“发达国家”?咱是没见过。

苏联那些个特殊商店被当成反面特权黑成碳,结果里面供应的除了顶级鱼子酱这种苏联特产,基本都是美国底特律汽车工人家里司空见惯的西方大路货。这么low的“发达国家”,咱是没见过。

总有国企主义者狡辩说,国企主导的国家不行是底子差发展晚。我寻思着,同样是从沙俄出来的芬兰人民生活水平高了苏联人民十万八千里;日本韩国近代开端底子差了俄罗斯捷克十万八千里,然后嘛……

次日四次修改:

我就奇了怪了,国企主义者一边大肆吹嘘国有军工企业吊打私有,一边却不敢开放门庭跟私企公平竞争——您都天下无敌了,为啥连个公平竞争的机会都不给人家呢?



次日五更:

干啥啥不行,瞎话第一名。国企主义者除了念那条“私企主导国家能发达全靠掠夺别人”的经文外,并没有别的本事。

那么,芬兰新加坡韩国二战后的西德和日本抢了谁呢成就的发达国家呢?

第三日更新:

我真的很奇怪,国企主义者都是历史发明家怎么着?我上一个更新都没看到?

还在说国企主导国家生活水平低国家不发达是因为发达国家抢了别人的?还“世界上没有一个国有经济主导的发达国家,这些发达国家一百年前就是列强”?!!!

我上个更新已经说了,芬兰韩国新加坡是哪门子列强?!!抢了谁的?

再次更新:

我就说了嘛,国企主义者不是历史发明家就是不学无术。

第三日更新:

所以我说,国企主义者不是顶级的笑料制造家,就是不学无术。把私有军工企业=军工复合体,你要说军工复合体绑架国家,全世界谁能跟斯大林开始的苏联比啊!

所以根据这些不学无术者的高论,要么斯大林开始苏联就是私有制国家;要么,国企才是军工复合体绑架国家的罪魁祸首。就请不学无术者们二选一吧。

多日后更新:

国企主义者都疯了吧?一机厂的99A坦克是国之重器,私企华为的通讯技术就不是国之重器?

user avatar

你以为不能么?只是还不需要而已。

我参观(具体不说了,保密)某国有大型机械装备厂(三一的竞争对手之一,三一全国有六七个竞争对手呢)时,和带我参观的人聊起了这个问题,我就感兴趣,挖掘机,起重机也是流水线装配,工作台脉动式成组最后下线,生产坦克呢。

那个老工程师扶扶眼镜,笑眯眯说“你以为我们不能么。只要上面一声令下,整个产线很快就能转产完毕”。然后他又补充道“不过前提是配件得跟得上。”他聊到,发动机,轴承,负重轮,履带等等基础的东西,这些组装厂是不生产的,都靠外包,真正生产的时候,无数零配件犹如涓涓细流汇集到生产线上,在工人的扳手,电焊器等等工具下变成一台台成型的机器。

我边走边想,的确,你得把炮管,炮塔,各种传感器运到这,才能生产吧,不然你这不难为这帮大佬爷们么。所以,能不能生产真的不是三一这样的企业说的算的,配套得到位啊。

user avatar

额。据我的一个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朋友说:

因为国外机床的加工工艺水平往往比较好。而国防工业的武器零件,却不能购买这种国外机床进行加工。

因此上有一个折中的办法,就是把一个武器零件外包给某个私人企业。之后交给国家的总装车间装起来。

当然具体情况我一点也不知道。别问我。

user avatar

本人军工企业上班,明确告诉你不行。

不是说民企技术不行、能力不行,而是民企和军工的行为方式完全不同。

军工企业优先为政治服务,比如设计思路、生产进度、质量管控、行政管理、企业文化,民企做这个就得大换血。

至于质量、可靠性,军中注重的是全范围质量稳定性、可靠性。比如一般的民用产品在正常条件下,性能很好,但是在极端条件下就会变差。我们生产的电子产品,常温、高温60℃、低温-40℃性能全都是一样。比如说这个产品寿命10年,前8年都用在广东,啥事没有,第9年冷不丁拉到东北,气温零下30℃,要求不能掉链子,军品的适用范围要求适应全国范围内的所有使用条件。很多特殊条件在整个生命周期可能都碰不到,但是设计、生产的时候都要考虑到。

民企和军工的差别,有点像顺丰和邮政的区别。顺丰很好用,但是偏僻农村不送、重要物品不送;邮政倒是慢,但是全国必达,费用便宜,而且送大件,有保证。

user avatar

中国还没有总动员,即使要总动员估计也是针对美国,中美隔海,先打通海路才有陆军发挥空间,所以造常规武器时候也优先造军舰、飞机、导弹,海战基本定型以后才轮到陆军。

不搞总动员的情况下,无故爆坦克产能,生产和维护费用非常高昂,又没有足够军人驾驶。造完坦克你不打仗,技术升级了,旧坦克淘汰之后还难以回炉利用(特殊合金钢太难加工熔炼了)。

总动员情况下三一被国家征用了,经过生产调整是可以爆坦克。但目前不需要三一重工造坦克。现有坦克厂生产线都不能满功率运转。

user avatar

目前坦克是由包头的北方重工生产制造的,估摸着这一块的产量可以满足军队需求,暂时还不需要民用工厂转产,否则保密管理之类的问题也会比较麻烦。

至于质量问题,也得看是哪一块。比如这些重工厂可以制造整个底盘、炮塔,但是柴油发动机、减速机、火控就要外采。如果装甲是特殊合金,那么材料也需要专门的公司提供。要是发动机故障,不得怪重工厂。

user avatar

武汉疫情来了以后,私立医院各种逃避责任,各种不收治新冠患者,最后还是靠公立医院挑大梁,民营企业在关键时刻,很难有国企央企靠谱。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