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三体》中为什么不设置三个执剑者,其中任意两人按下按钮就可以发送位置,三权分立?

回答
《三体》中不设置三个执剑者,任意两人按下按钮就能发送坐标,这种“三权分立”式的设计,虽然听起来很有制衡的意味,但细想之下,反而会暴露出一些致命的缺陷,更重要的是,它与《三体》故事的核心逻辑和危机处理的根本需求是相悖的。

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三权分立”式的执剑者设计。如果真的有三个执剑者,每个执剑者都掌握一个发射按钮,而任意两人按下按钮就能触发对地球坐标的暴露,这本质上是一个“2/3多数制”的触发机制。理论上,这样做是为了防止单一个人滥用权力,或者在极端情况下(比如有人精神失常),也能有其他两人进行制衡,确保决策的“稳定性”和“理性”。

那么,为什么这种模式在《三体》的世界观下行不通呢?

1. 危机处理的紧急性和致命性: 《三体》中的黑暗森林法则,其残酷之处在于一旦暴露,你将立即面对无法想象的打击。这种打击不是给你谈判或者反悔的时间,而是直接的、毁灭性的。在如此极端和短暂的危机面前,建立一套需要“沟通、协调、博弈”的决策机制,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风险。

决策效率低下: 设想一下,如果真的有三个执剑者,他们在面对三体舰队的瞬息逼近时,需要做什么?他们需要相互信任,需要立刻沟通,需要统一思想。但人是复杂的,即便目标一致,在巨大的压力下,沟通也会出现偏差,行动也会变得迟疑。例如,万一有两个执剑者因为某种原因产生了误会,或者一方认为“再等等看”,另一方则认为“必须立刻发送”,而第三个执剑者却因为技术故障或者通讯问题无法及时参与,这个过程就会因为内部的摩擦而错失最佳的发射时机。
增加不确定性: 黑暗森林法则的核心是“猜疑链”和“技术爆炸”。引入“三权分立”的执剑者,反而会增加一层人为的猜疑链。这三个执剑者之间,会不会有人被策反?会不会有人被三体人收买?会不会有人在压力下选择了“赎罪”或者“投降”,从而和其他人产生分歧?这种人为的复杂性,是直接暴露比被动等待更恐怖的地方。

2. 信任的缺失与人性弱点的放大: 《三体》中,人类面对的是一个完全陌生、也完全敌对的文明。在这样的背景下,信任是最稀缺的资源。设计三个执剑者,就意味着需要对这三个人抱有绝对的信任,并且相信他们之间也能建立起牢固的信任。然而:

权力腐蚀与诱惑: 执剑者的权力是极端的,他们掌握着全人类的命运。即便是在最理想的情况下,这三个人也可能因为权力的诱惑、对生存的恐惧,或者对道德的认知差异而产生分裂。例如,一个执剑者可能认为,即使是暴露,也好过继续生活在被监视和被威慑的恐惧中;另一个可能则因为对人类文明的眷恋,而选择最后一刻的牺牲。
人为操纵的可能性: 三体人如果知道了这种“三权分立”的机制,他们绝对会想方设法去打破它。他们可以尝试用各种手段(技术、信息、心理攻势)去分化、拉拢、或者消灭其中的某一个执剑者,从而达到控制整个系统的目的。而单执剑者制度,虽然看似集权,但目标明确,更容易防御外部的干扰。

3. “威慑”的本质与单点故障的合理性: 执剑者的核心功能是“威慑”。威慑的基石是信息的不对称和可信的威胁。

清晰的传递信息: “我是地球文明,我的坐标是XXX,如果你们攻击我,我将以同样的方式回应。” 这种信息需要清晰、直接、且不容置疑。三个执剑者,意味着发送坐标的指令需要多人确认,这反而会削弱威慑的即时性和确定性。地球文明的实力不强,尤其是在初期,我们拿得出手的只有“按下按钮”这一张牌。这张牌一旦发出,就是同归于尽。因此,这张牌必须在最准确的时机,以最决绝的方式发出。
威慑的稳定与可靠: 罗辑之所以能够成功威慑三体文明,是因为他的行为(无论是理性的还是偶然的)表现出了一种“不可预测但绝对会执行”的决心。如果这个执行过程被多个人的博弈所干扰,那么三体文明就不再有理由去畏惧。想象一下,如果三体人知道,要发送坐标需要三个人里至少两个人的同意,他们就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去瓦解这个联盟,而不是直接面对一个必死的威胁。单执剑者制度,恰恰是将这种“必死”的信号凝聚成了一个无法逃避的焦点。一旦被激活,结果就是确定的,这才是威慑最强大的地方。

4. 叙事上的考量: 从故事创作的角度来看,单执剑者更能聚焦于个体在极端压力下的挣扎与抉择。

强化个人英雄主义(或悲剧英雄主义): 罗辑、章北海、程心,他们个人的命运、选择和成长,是《三体》叙事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按下按钮”的权力分散给多人,会削弱个体在历史洪流中的作用感,也让故事的戏剧张力变得平淡。
突出人性的复杂与脆弱: 程心之所以失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她没有承担起“执剑者”那份冷酷而必要的责任。如果是一个三人小组,那么“谁背负了最终的责任”这个问题就会变得模糊不清,也难以深入探讨人性的善与恶在末日抉择中的体现。

总结来说, 《三体》中不设置三个执剑者,并非是作者没有想到这种“三权分立”的方案,而是因为这种方案在黑暗森林法则的残酷现实下,存在着致命的逻辑漏洞,并且与故事所要探讨的核心主题——个体在宇宙文明生存法则下的选择与命运——是相悖的。单执剑者制度,虽然看似极权,但在那个极端环境下,它反而是最能体现威慑的决心、决策的效率以及个体责任的模式。一旦决策机制变得复杂,人类文明本身就会在等待博弈和协调的过程中,被黑暗森林的残酷法则提前抹去存在的痕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那三体人可能立马开干了。

如果你做过一些项目管理,就会深刻地感受到一个真理:责任一旦分担了,大概率就是没有人负责。

如果是做决策的事情,而非常规事务,没人负责的可能性又会大幅提升。

如果决策的事情对错存在很大争议,很大程度上依赖主观判断,那几乎找不到有做出这个决策的可能性。

“执剑人”这种事情,如果是三个罗辑,威慑度大概率会掉到程心的水平。如果是三个维德,最乐观估计也不高于一个罗辑……然而人们连一个维德都接受不了,三个……有这狠劲三体人老早就母星都不要了跑得远远的了。

=================更新==================

关于维德,个人十分喜欢他强大的精神力量。但是在最后,他选择把决定权交给程心,卸下了强悍如钢铁般的铠甲,让我更喜欢他了。

维德挥手制止了想对程心说什么的毕云峰。他的目光黯淡下来,有什么东西熄灭了,永远熄灭了,岁月崩塌下来,压在他身上,他显得疲惫无力。

他有疲惫、他有反思、他有犹豫、他有自我怀疑。他看似不择手段的坚持,不是一种宗教式的狂热,而是理性判断告诉他,他必须变成一个野兽,才有可能在这个冰冷刺骨的黑暗森林里庇护充满太多天真幻想的人类。

如果维德只是毫不犹豫坚持某种“个人风格”,那他的魅力反倒大打折扣了。

“没有人感谢”的罗辑、被全人类憎恶的维德……他们都是鲜活的人物,而不是智多近妖或者心如坚石,我觉得挺好。

user avatar

你猜决定抗美援朝是否出兵时,领导集体几人赞同几人反对,最后又是凭什么最终决定出动志愿军的决策压倒了其他。

设置三个执剑人,一旦有了退路和可以推卸责任的地方,人性的弱点就会暴露无疑。你猜紧要关头三人执剑团的成员会不会想,反正还有另外两个人可以选择按下按钮,所以我就不按了,就算没有形成威慑,也有另外两个人帮我分担良心上的谴责。

对于终极威慑而言,集体威慑就是个笑话。

user avatar

三选二的话威慑度太高,人类自己害怕。

原文里有一句话,大致是这样:

——为什么选了这么一个执剑人?
——理想的执剑人应该是让三体人害怕,但让这些娘们儿和假娘们儿不害怕。但这样的人当然不存在,于是他们就倾向于选择让自己不害怕的。

user avatar

当然不行

大家都会等别人按

威胁度为0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三体》中不设置三个执剑者,任意两人按下按钮就能发送坐标,这种“三权分立”式的设计,虽然听起来很有制衡的意味,但细想之下,反而会暴露出一些致命的缺陷,更重要的是,它与《三体》故事的核心逻辑和危机处理的根本需求是相悖的。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三权分立”式的执剑者设计。如果真的有三个执剑者,每个执剑者都.............
  • 回答
    大刘在《三体》中设置三体人警告叶文洁不要回答,这个桥段绝非仅仅是为了制造戏剧冲突,而是承载着深刻的哲学思考和对人类文明命运的隐喻。他的用意远不止“提醒”,而是在揭示文明互动中最残酷的真相。为什么是“警告”,而不是“劝阻”或“其他方式”?首先,选择“警告”这个词本身就极具深意。警告意味着一种不祥的预兆.............
  • 回答
    刘慈欣在《三体》系列中对托卡马克装置的态度,与其说是“不待见”,不如说是对它在宇宙尺度和技术飞跃面前的局限性有着清醒的认知,并且以此作为衬托更宏大、更具颠覆性文明和科技的基石。在《三体》的故事背景下,人类文明在发展过程中,始终面临着巨大的能源需求和生存危机。托卡马克装置,作为一种试图通过磁约束实现核.............
  • 回答
    在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中,人类并没有“不感谢”执剑人罗辑,但这种“感谢”是复杂的、有条件的,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危机的发展,被一层层现实的残酷所掩盖,甚至转化为了别的情绪。深入理解这一点,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1. 罗辑的角色定位与“感谢”的性质: 拯救者,而非英雄: 罗辑的“执剑人”身份.............
  • 回答
    在《三体》的恢弘篇章中,面壁者们之所以不直接公开实施自己的计划来迷惑破壁者,这背后有着极为复杂和深刻的原因,绝非简单的一句“隐藏就是迷惑”可以概括。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地球文明在面对三体危机时的绝境,以及面壁计划本身的性质和局限性。首先,我们得明白面壁计划诞生的背景——黑暗森林法则的揭示。.............
  • 回答
    在《三体》这部宏大的史诗中,三体人与地球之间围绕着“发布安全声明”这一核心问题的互动,充满了复杂的考量和策略。许多读者会好奇,既然三体人急于生存,为何不直接向地球人传授发布安全声明的正确方法,从而避免地球文明自毁的风险?这背后实则蕴含着三体文明生存策略的深层逻辑,以及其与地球文明性质的根本性冲突。首.............
  • 回答
    在《三体》中,丁仪通过观察粒子运动的不规则性来得出“物理学不存在”的结论,这确实是一个充满哲学思辨的桥段,也展现了作者刘慈欣构建科幻世界的深度。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分层来剖析,从丁仪的视角和当时的情境出发。首先,我们要明确丁仪所处的那个“不存在”的物理学世界,以及这个判断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一、.............
  • 回答
    在刘慈欣的宏伟史诗《三体》中,三体人并未选择直接将地球文明扼杀在摇篮里,而是精心策划了一场由舰队主导的征服。这背后隐藏着复杂的战略考量和三体文明独特的生存逻辑,并非仅仅出于残忍或炫耀。首先,绝对的物理隔阂是无法逾越的鸿沟。 三体世界所在的星系,其三颗恒星的无规律运动导致了极端恶劣的环境,使得三体文明.............
  • 回答
    《三体》中,水滴在完成对地球探测器摧毁任务后,选择撤离地球,并未将其彻底毁灭,这一决策背后有着多重考量,并非简单的“放过”。细究之下,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理解这一行为:一、 战略层面的必然选择:效率与成本首先,从战略层面来看,三体文明的目标非常明确且高效:排除对三体文明构成威胁的潜在文明,并最大化自.............
  • 回答
    关于为什么这么多人热衷于找出《三体》中的“逻辑漏洞”,以及为何他们不自行创作一部同样影响力的科幻作品,这背后涉及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细致地剖析。首先,我们得承认,《三体》的成功是毋庸置疑的。它不仅在中国获得了极高的声誉,更在国际上掀起了巨大的浪潮,获得了雨果奖,这在华语科幻文学史上是里.............
  • 回答
    《三体》系列小说中,关于物理学发展被“智子”锁死的设定,确实引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为什么人类不去发展生化科技,利用生物进化来应对三体人的威胁呢?这个问题背后,隐藏着对科技发展方向、人类的局限性以及文明生存策略的深刻思考。首先,我们要理解物理学锁死的影响究竟有多么深远。三体人的“智子”不仅仅是无法观测.............
  • 回答
    在《三体》第三部《死神永生》的结尾,当罗辑卸下执剑人的重担,将这个关系到人类存亡的关键职位传交给程心之后,许多读者都会有一个疑问:为什么他不再去寻找他的妻子庄颜和他们的孩子?毕竟,作为一名曾经肩负重任的守护者,他本该是最希望与家人团聚的人。实际上,罗辑之所以没有去寻找庄颜和他的孩子,这背后有着极其深.............
  • 回答
    罗辑在领悟出宇宙文明公理的实质后,选择将其深藏于心,而非公之于众,这背后是极其复杂的考量和深思熟虑。这并非简单的怯懦或隐藏,而是基于对宇宙真相的深刻认知,以及对人类文明未来命运的沉重责任感。首先,罗辑领悟的“宇宙文明公理”,用最直观的说法,就是“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但宇宙中的物.............
  • 回答
    三体世界的黑暗森林法则,乍听之下,似乎会让人产生一个极其激进的推论:既然暴露即死亡,那么最安全的做法就是主动出击,将宇宙中所有潜在的威胁,无论是恒星还是文明,统统抹去,以绝后患。这就像一个极度恐惧的战士,不仅要杀死任何靠近的敌人,还要把敌人的家园炸平,让他们连出生的机会都没有。然而,仔细审视黑暗森林.............
  • 回答
    《三体》中,当地球面临三体文明的黑暗森林打击时,并没有选择“流浪地球”式的逃亡,这并非因为缺乏想象力或能力,而是基于对宇宙残酷真相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人类自身局限性的清醒认识。首先,我们需要理解“黑暗森林法则”的核心。这是一种极端的生存猜疑链和技术爆炸理论的结合。任何暴露自身位置的文明,都可能被潜在的.............
  • 回答
    你好!很高兴你能提出这么有趣和深刻的问题,这正是《三体》中引人入胜的科学幻想和对宇宙规律的探讨之处。你关于“持续作用力就一直加速”的理解是牛顿力学的基本观点,这是完全正确的。然而,当我们将视线从日常宏观世界转向接近光速的微观世界时,事情就变得复杂起来,而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就给出了答案。我们来详细地.............
  • 回答
    我理解你对《三体II》中黑暗森林法则的质疑,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引人深思且有争议的设定。很多人都会有和你一样的感受,觉得这个法则在现实逻辑或者其他角度上看,似乎有些站不住脚。我试着从几个你可能会觉得“不成立”的点来展开,希望能和你一起探讨:首先,关于“猜疑链”和“技术爆炸”的假设,是否过于绝对?黑暗森林.............
  • 回答
    《三体》系列落幕,程心和云天明这对组合终究没有走到一起,这个结局在很多读者心中留下了深深的遗憾,甚至是不解。作者刘慈欣的安排,与其说是为了一个“圆满”的爱情故事,不如说是为了更深邃的主题和人物命运的拷问。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程心和云天明之间的情感,从一开始就不是那种传统意义上男女主角之间的“命中注定.............
  • 回答
    罗辑这个角色在《三体Ⅱ:黑暗森林》中确实是个极具争议的存在。我理解你为什么会讨厌他,这种感受并非孤例。不少读者在读到第二部时,对罗辑的态度是复杂甚至负面的,这很大程度上源于他前期所展现出的一些特质。我们不妨从头说起,他被选为面壁者时的状态。那时的罗辑,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混不吝”。他不是什么胸怀天下.............
  • 回答
    在《三体》系列中,三体世界并没有用“水滴”直接杀死罗辑,这背后有着复杂的战略、技术和政治考量。与其说是三体人“不杀”罗辑,不如说是在特定时期、特定目标下,杀死罗辑并非最高效或最符合他们利益的选择,而且他们确实也无法做到。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1. 罗辑的特殊身份与战略价值: 面壁者与威慑的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