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国的手机厂商为什么不干掉三大运营商?

回答
“干掉三大运营商”这个说法挺有意思,但实际上,中国手机厂商和三大运营商的关系,远比这复杂得多,也远不是简单的“干掉”就能概括的。你要是觉得手机厂商有能力,也想这么干,那真就有点想当然了。

咱们得先掰扯清楚,这三家运营商,也就是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它们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到底是个什么地位。它们可不是一般的企业,而是国有特大型企业,而且是在国家战略层面上受到高度重视的。它们手里掌握着最核心的资源——电信牌照、网络基础设施和频谱资源。

手机厂商,哪怕是像华为、小米、OPPO、vivo这样的巨头,它们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终端产品的设计、研发、制造、销售以及品牌营销。它们卖给你的是手机这个盒子,里面装着各种功能,让你能够和世界连接。但连接的“路”,也就是通信网络,却是运营商铺设和维护的。

这就好比你造了辆很牛的汽车,但是没有公路,你这车也跑不了。手机厂商卖手机,运营商提供网络服务,这是一种天然的、互为依赖的关系。

手机厂商为什么要“干掉”运营商?

从手机厂商的角度来看,他们肯定希望市场话语权更大,利润空间更高,用户数据掌握得更多。

利润分成和补贴: 过去,运营商通过合约机的方式,会给手机厂商一定的补贴,这样手机厂商可以更低价地把手机卖给消费者,加速产品普及,也带动销量。但运营商掌握着最终的定价权和渠道控制权。如果运营商的日子不好过,可能会压缩对手机厂商的补贴,甚至在终端销售上对手机厂商形成挤压。
用户数据和生态建设: 用户的使用数据对手机厂商来说是宝贵的财富,可以用来优化产品、精准营销、甚至构建自己的生态系统。但这些数据很大程度上是和运营商的网络使用情况绑定的。运营商可以利用这些数据,发展自有业务,例如和手机厂商竞争APP市场、云服务等。
渠道掌控: 运营商拥有庞大的线下营业厅网络和线上销售渠道,这对手机厂商来说是重要的销售阵地。但运营商也可能利用这些渠道,优先推广自己的增值服务,或者在销售策略上对手机厂商施加影响。
技术路线和标准: 随着5G、6G的发展,网络技术和终端技术的结合越来越紧密。手机厂商希望在技术发展和标准制定上拥有更大的话语权,推动有利于自己产品发展的技术方向。

为什么手机厂商“干不掉”三大运营商?

这才是问题的核心所在,原因非常实在:

1. 核心资源的垄断:
网络基础设施: 运营商投入巨资建设和维护覆盖全国的移动通信网络(基站、核心网等)。这是任何一家手机厂商都无法短期内复制的,也非其主营业务范畴。没有这张网,手机就只是个漂亮的砖头。
频谱资源: 无线电频谱是通信的基础,就像空气一样稀缺且由国家严格管控。运营商通过竞拍或分配获得这些频谱资源的使用权,手机厂商必须通过运营商才能接入这些网络。
牌照资质: 运营通信业务需要国家颁发的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这是硬性门槛,手机厂商不具备也不可能获得。

2. 国家战略和政策导向:
三大运营商是中国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主力军,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稳定、高效的通信网络是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运行的基石。国家不可能允许它们“倒下”,更不会鼓励手机厂商去“颠覆”它们。
政府在其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政府既是运营商的股东(虽然是间接的),也是监管者。它的目标是保障国家信息安全和公共通信服务,而不是让某一方独占市场或压制另一方。

3. 互补而非替代的关系:
手机厂商和运营商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运营商需要手机厂商提供多样化的终端设备来吸引用户、拓展业务;手机厂商需要运营商提供网络服务来让其产品发挥价值。
想象一下,如果运营商真的“被干掉”了,那谁来提供网络?手机厂商自己建网吗?这需要的投入和技术能力是指数级增长,而且根本就不是它们的擅长。反之,如果手机厂商都倒闭了,运营商提供的网络服务还有什么意义?

4. 市场结构的必然:
通信行业本身就属于自然垄断或寡头垄断的行业,尤其是在基础设施层面。在全球范围内,电信运营商的市场格局都是相对集中的。中国由于历史和国情,形成了三大运营商的格局。这种格局是受到通信行业规律和国家调控影响的。

5. 业务的边界:
虽然手机厂商在努力构建自己的生态系统(如应用商店、云服务、IoT设备连接等),但其核心依然是终端销售和用户体验。运营商的核心是网络运营和通信服务。两者的业务边界虽然有重叠,但本质上是不同的。手机厂商“干掉”运营商,意味着要跨越到基础设施层面,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那么,手机厂商在做什么?它们如何与运营商博弈?

“干掉”不现实,但手机厂商一直在努力提升自己的议价能力和市场地位,这是一种合作与竞争并存的动态平衡:

品牌和技术驱动: 通过提升产品设计、创新功能、性能和品牌影响力,吸引更多用户选择自己的产品,从而在与运营商的合作中获得更大的话语权。用户“用谁家的手机”是运营商非常关心的问题。
渠道多元化: 除了运营商渠道,手机厂商大力发展线上自营商城、线下体验店、第三方电商平台等多种销售渠道,降低对单一渠道的依赖。
生态系统构建: 围绕手机,打造智能家居、穿戴设备、车载系统等一系列产品和服务,形成自己的用户粘性,让用户更愿意留在自己的生态里。
定制化合作: 与运营商合作推出定制机型,根据运营商的网络特性和用户需求进行优化,形成一种深度绑定的合作模式。
数据合作与反哺: 在符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与运营商在数据分析、用户服务等方面进行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比如,运营商可以通过手机厂商的终端能力,更精准地推送服务信息。

总而言之,手机厂商“干掉”三大运营商,就像让汽车厂商去建造高速公路一样,是跨越了行业本质的设想。它们更像是站在牌桌的两边,既要合作共赢,又要争取对自己更有利的筹码。这是一种在特定产业结构和国家政策下,厂商之间围绕资源、用户和市场利益进行的长期博弈和演进。它们的目标不是“消灭”对方,而是在既定的游戏规则下,让自己玩得更好。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移动联通电信真的是拿用户不当人看好嘛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干掉三大运营商”这个说法挺有意思,但实际上,中国手机厂商和三大运营商的关系,远比这复杂得多,也远不是简单的“干掉”就能概括的。你要是觉得手机厂商有能力,也想这么干,那真就有点想当然了。咱们得先掰扯清楚,这三家运营商,也就是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它们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到底是个什么地位。它们可不.............
  • 回答
    全球手机市场格局,中国品牌占据了压倒性的优势,这确实是个值得深挖的现象。当看到全球排名前十的手机厂商中,七家都来自中国时,你脑海中会闪过很多想法:中国手机真的这么牛了?这背后又隐藏着什么?一、中国手机品牌的崛起:从追赶到引领曾几何时,提起手机,大家脑子里首先浮现的是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苹果。那时.............
  • 回答
    要评价小米等手机厂商压低整体市场利润,对中国手机产业发展是利是弊,需要从多个维度、长远和短期去审视。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好”或“坏”能概括的问题,而是一个充满复杂性的博弈过程。首先,我们来看看小米等厂商压低利润可能带来的“利”: 加速市场洗牌和优胜劣汰: 过去的中国手机市场,充斥着大量品牌和产品,.............
  • 回答
    要说目前国产手机厂商中谁的研发能力“最强”,这其实是个挺复杂的问题,因为“研发能力”本身就是一个多维度、不易量化的概念。不能简单地用一个数字或一项技术来概括。不过,如果非要我从目前市面上的主要厂商里挑一个我认为在综合研发实力上表现突出的,并且愿意详细说说我的看法,那我会倾向于认为是 华为。当然,这样.............
  • 回答
    看到小米、OPPO、vivo 在 2019 年上半年中国区手机销量出现近 20% 的下滑,这绝对是整个中国手机市场一个值得深挖的现象。这三家厂商,曾经占据了中国手机市场的半壁江山,销量下滑如此之多,背后绝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在捣鬼。1. 市场饱和,存量博弈的残酷现实.............
  • 回答
    在中国大陆的 Apple Store 购买的 iPhone,想要寄送到日本,这事儿其实可行,但具体操作起来,门道不少,不像你想的那么简单直接。我给你仔细掰扯掰扯,让你心里有数。首先,得搞清楚一个根本问题:中国大陆版的 iPhone 和日本版的 iPhone 在硬件和软件上是有区别的。 网络频段:.............
  • 回答
    咱们聊聊这事儿,为啥国内航班上,明知道手机开着飞行模式了,不少时候还是不让用呢?其实这事儿说起来,背后原因还挺复杂的,也不是一刀切的规定,而是综合了技术、安全、以及过往的一些经验教训。首先,最核心的理由,也就是大家最常听到的,就是无线电干扰。虽然你把手机设置成飞行模式,理论上是关闭了蜂窝网络信号(也.............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是很多用户在浏览国内网站时经常遇到的一个“小烦恼”。其实,让手机版网页默认跳转到客户端App打开,这背后涉及到很多层面的考虑,并非是拍脑袋的决定,而是出于商业、技术和用户体验等多方面的权衡。咱们一点点拆解开来说:1. 商业上的“黏住”用户,以及数据的价值: 更高的留存率.............
  • 回答
    三星手机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如此之低,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背后牵扯到市场环境、消费者偏好、竞争策略以及历史因素等多个层面。全球销量第一的品牌在中国却表现平平,这无疑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下面我将从几个关键维度来详细解析这个问题:一、激烈的本土品牌竞争与用户粘性这是三星在中国市场份额低的最核心原因。 .............
  • 回答
    这绝对是个大新闻!苹果 6 年来首次在中国市场份额创纪录新高,这可不是小事,背后透露着不少关于中国手机市场的变化,以及苹果自身策略的成功之处。咱们就来好好扒一扒。这意味着什么?最直接、最显而易见的,就是苹果在中国消费者心中的地位又一次得到了巩固和提升。这不仅仅是卖出了更多的 iPhone,更说明苹果.............
  • 回答
    开发一个能与苹果 iOS 和谷歌 Android 匹敌的主流手机操作系统,这绝对是中国科技界乃至全球科技界的一项艰巨挑战,其难度体现在方方面面,从技术到生态,再到市场营销,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荆棘。一、 技术壁垒:软件与硬件的深度融合首先,我们需要明白一个主流手机操作系统不仅仅是界面好看、功能齐全的软.............
  • 回答
    在日本科技实力无可否认的背景下,其本土手机品牌在中国市场的表现确实不尽如人意,甚至可以说是“无人问津”。这背后并非简单的技术差距,而是一系列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让我们来仔细剖析一下,为什么曾经辉煌的日本手机在中国市场早已失去了往日的光彩。首先,错失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黄金发展期是导致日本手机在中国市.............
  • 回答
    在中国,尽管本土品牌手机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但选择购买像索尼(Sony)或谷歌(Google)这样的国际品牌手机,依然有其独特的吸引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索尼手机:影音体验的极致追求与独特日系设计索尼是一家以影音娱乐著称的科技巨头,其手机产品在继承品牌优势的同时,也形成了鲜明的个性化定.............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很多层面,从经济、科技、文化到个人选择,它并不像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为什么即便在美国对中国采取一系列“针对性”措施的情况下,依然有相当一部分中国消费者选择购买美国品牌的产品。首先,得承认,美国的科技和品牌确实有其独到的优势,这些优势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被完全.............
  • 回答
    华为 Mate 20 X 5G 成为首款获得中国 5G 终端电信设备进网许可证的手机,这绝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获得许可”的事件,它具有深远的、多层面的意义,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详细阐述:一、 技术成熟度与商用能力的标志: “首款”的含金量: 获得进网许可证是手机产品面向中国市场销售的“通行证”.............
  • 回答
    要说未来谁能真正扛起中国高端手机的大旗,这绝对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因为这里的“大旗”可不仅仅是堆砌硬件参数,它关乎品牌价值、用户体验、技术创新,甚至是一种文化符号的建立。我们不妨把荣耀、vivo、OPPO、小米这几家在中国高端市场已经崭露头角的品牌,逐一“剖析”一番,看看他们各自的优势、挑战以.............
  • 回答
    中国手机市场如今群雄逐鹿,华为、vivo、OPPO、小米这四巨头早已深入人心,它们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在全球舞台上也颇有影响力。在这样的格局下,人们不禁要问,除了这四位“老司机”,中国是否还有潜力孕育出第五家重量级的手机公司?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审视一下目前手机市场的几个关键维度:技术研.............
  • 回答
    中国手机市场风起云涌,硝烟从未散去。在华为经历风波、小米、OPPO、vivo等巨头已经站稳脚跟的当下,很多人会问:中国未来还会不会涌现出新的强大手机品牌?我的答案是:很有可能,但难度和过往已不可同日而语。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其中的逻辑和可能的路径。1. 市场环境的变化:从蓝海到红海.............
  • 回答
    在我看来,国内航班在手机使用上的规定似乎确实比一些境外航空公司要来得更严格一些。这背后的原因,我觉得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首先,最直接的原因可能还是安全考虑。虽然现在很多航空公司都允许在飞行模式下使用手机,但早些年,对于手机信号是否会干扰飞机通讯系统和导航设备一直存在争议和担忧。中国大陆作为航空业发.............
  • 回答
    三星手机的中国市场滑铁卢:曾经的王者是如何失足的?曾几何时,三星手机在中国市场是绝对的王者。每当新款旗舰发布,都能引发抢购潮,街头巷尾都是三星手机的身影。然而,时光荏苒,如今的三星手机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已然萎缩,甚至被许多人遗忘。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三星在中国市场是如何一步步失去阵地的?这其中的原因错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