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在全球出货量第一的三星手机,在中国的市场占比不到 1% ?这说明了什么?

回答
三星手机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如此之低,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背后牵扯到市场环境、消费者偏好、竞争策略以及历史因素等多个层面。全球销量第一的品牌在中国却表现平平,这无疑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下面我将从几个关键维度来详细解析这个问题:

一、激烈的本土品牌竞争与用户粘性

这是三星在中国市场份额低的最核心原因。

国产手机的崛起和迭代速度: 华为(虽然受到制裁,但其品牌影响力和技术积累依然深厚)、小米、OPPO、vivo等国产手机品牌在中国市场迅速崛起,它们抓住了中国消费者对性价比、创新功能和本土化体验的需求。这些品牌不仅在技术上不断突破(如拍照、快充、屏幕技术等),更重要的是它们非常了解中国消费者的喜好。
性价比策略: 国产手机普遍采取了更具竞争力的价格策略。在同等配置下,国产手机的价格通常比三星更低,这对于价格敏感的中国消费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三星作为全球品牌,其定价策略往往更倾向于高利润,这在中国市场就显得不那么有优势。
用户生态和品牌忠诚度: 华为、小米等品牌在中国建立了强大的用户生态系统,包括系统服务、云服务、智能家居联动等。一旦用户习惯了某个品牌的生态,转向其他品牌会产生一定的“切换成本”。例如,华为的EMUI(现HarmonyOS)提供了很多针对中国用户习惯的优化和本土化服务,积累了庞大的忠实用户群。
快速的创新和功能迭代: 国产手机品牌在功能创新上非常激进,并且能够快速响应市场反馈进行迭代。例如,在快充技术、折叠屏手机的普及、高像素摄像头等方面,国产手机往往走在前面,或者将技术快速应用到中低端机型,让更多消费者享受到前沿技术。三星虽然在某些技术上是领导者,但在中国市场推出产品的时间、策略以及价格往往难以与国产竞品抗衡。

二、品牌形象与市场定位的偏差

品牌形象固化: 在中国消费者心中,三星更多的是一个“高端”、“国际化”的品牌,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意味着“昂贵”。虽然高端市场有其受众,但中国市场的大部分消费需求集中在中端和中低端。三星在中国市场的策略似乎更侧重于高端旗舰机型,而未能有效覆盖和满足广大中低端市场的需求。
本土化营销不足或策略不当: 相较于国产手机在本土化营销上的投入和效果,三星的营销策略可能显得不够接地气,或者未能精准触达年轻一代消费群体。国产手机善于利用社交媒体、KOL(关键意见领袖)营销,打造热点话题,建立情感连接,而三星在这方面的投入和效果相对逊色。
“双重标准”的质疑: 过去,一些消费者认为三星在不同市场推出的手机在配置和定价上存在“双重标准”,这在中国市场引发了一些负面情绪,影响了品牌形象。例如,在某些地区推出的国行版本手机在配置上有所阉割,但价格却不低。

三、渠道策略的适应性问题

线上线下渠道的整合与效率: 国产手机在发展初期就非常重视线上渠道,并与各大电商平台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大大降低了营销和销售成本。同时,它们也在不断优化线下渠道,尤其是在三四线城市和县城,建立了广泛的销售网络。三星虽然也有线上线下渠道,但在渠道的覆盖密度、销售人员的激励机制以及与经销商的合作深度上,可能不如本土品牌灵活和高效。
运营商渠道的依赖性下降: 过去,运营商渠道对手机销售至关重要。然而,随着市场的发展,消费者购买渠道日益多元化。三星在运营商渠道上的表现与本土品牌相比,优势逐渐减弱。

四、地缘政治和民族情绪的影响

萨德事件的长期影响: 2016年,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引发了中国民众的强烈不满。虽然三星并非韩国政府的直接代表,但作为韩国知名企业,在那段时间受到了抵制浪潮的影响,这对其在中国的品牌形象和销售造成了长期的负面冲击。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但这种负面记忆可能会在部分消费者心中存在。
民族主义情绪的抬头: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一些消费者更倾向于支持国产品牌,这种民族主义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消费者的品牌选择。在同等条件下,选择国产品牌成为了一种更受欢迎的消费行为。

五、产品策略的不足

缺乏“爆款”产品: 尽管三星有其旗舰S系列和Note系列(现已合并),但这些产品更多地是在高端市场与苹果竞争。而在中国市场更具潜力的中端和中低端市场,三星推出的产品系列和吸引力不如国产厂商。例如,在千元机和2000元档位,三星的产品线相对薄弱,或者推出的产品缺乏足够的竞争力。
对中国市场需求的理解深度: 尽管三星是全球技术领导者,但在理解和满足中国消费者日益增长的个性化、细分化需求方面,可能不如深耕中国市场的本土品牌。例如,在游戏体验、短视频拍摄、社交功能优化等方面,国产手机的定制化程度更高。

总而言之,三星手机在中国市场占比不到1%的现象,并非单一原因造成的,而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这说明了:

1. 市场是动态且残酷的: 即使在全球市场占据领先地位,也不能保证在中国这样的巨大且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复制成功。
2. 本土化是关键: 深刻理解并满足当地消费者的需求、文化和偏好,是任何品牌在中国市场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国产手机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
3. 价格、性能和生态是消费者选择的重要考量: 在中国市场,性价比依然是重要的驱动力,而围绕手机构建的生态系统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4. 品牌形象需要不断维护和更新: 固有的品牌形象可能成为优势,但也可能成为障碍,需要品牌不断调整策略以适应市场变化。
5. 外部环境(如地缘政治)也会对市场表现产生显著影响。

三星在中国市场的低迷表现,是一个教科书式的案例,为其他跨国企业在中国市场的运营提供了深刻的教训和警示。它提醒着企业,全球市场的成功不等于在中国市场的成功,必须以更加审慎、灵活和本土化的策略来应对挑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觉得这个问题应该反过来问:为什么全球出货量第一的三星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不足1%?这说明什么?

因为在中国市场,三星不是成不了第一,是被国产机从第一的位置上推下来了。

三星在中国的失宠,因为产品竞争力不足,尤其是国产机全面崛起的4000-价位。同时,三星在渠道上也丧失了话语权。

而其最根本的原因,是国产手机的全面崛起。

有人认为,三星是在note7爆炸门后迅速衰落。但实际上,三星的衰落始于2013年,那一年三星在中国市场依然是number1。

14年,小米异军突起:

超越三星排名第一,三星跌到第二,跌幅达到22.4%。

15年,小米保持第一,华为来到第二,苹果第三,ov分列四五。

也就是说,在中国市场,三年前三星就已经是others了。那一年,中国手机市场五强争霸的格局就正式形成。

产品上,三星衰落的根本在于,其旗舰机价位越来越高,但忽略了中端机的建设,缺乏有力的中端机。

如三星A8(2018),三星主打的中端产品,售价高达4000+:

近日DXO给出了A8的相机得分:

79分,要知道,这可是一台售价4000+的产品,它的竞争对手是华为mate10、P20、小米mix2s、OPPO R15和vivo X21。

这样一款产品是明显没有竞争力的。

世界第一的三星,在中国,其市场份额不足1%,这说明中国市场是一个充分竞争过的市场,是一个更为理性的市场。

实际上,不只是中国市场,在全球很多市场都在上演着中国市场发生过的事情,中国的手机厂商开始了对三星的绞杀。

在印度,小米把三星拉下马了,前五名中,有四家来自于中国。

在欧洲,三星一季度市场份额下跌15.4%,小米和华为则迎来了销量大涨。

在俄罗斯、在东南亚、在非洲、在南美洲,在中东,国产手机都正在进行或者即将进行着中国的故事,未来,“为什么全球出货量第一的三星在中国的份额不足1%?这说明什么?”的故事将在全球多个地区不断上演。

user avatar

说明三星很可能是下一个Nokia

Nokia虽然从1998年以来一直是全球手机业霸主,最高时候占有全球42%的份额,并且霸主地位维持了十多年。

但是Nokia始终没有搞定北美市场,最好的时候北美也就8%的份额,远低于moto和黑莓在北美的份额。

恰恰是北美这个巨大的市场孕育了iPhone和Android,等Apple和Android厂商依靠北美市场做根据地去全球攻城略地的时候,Nokia已经无力抵抗了。

当年北美是第一大手机消费市场,如今第一大手机市场猜猜看是谁?

对于全球领先的厂商,即使全球第一,但是失去第一大消费市场的占有率都可能是危机的开始。

从评论看,大量人对三星很有信心,相信三星在未来依然能统治手机行业。

那么我们来打个赌好了,我预言:

三星在五年内手机全球市场份额会被至少两家中国公司超过

三星的内存在五年内会被中国公司整体超过

三星的屏幕业务五年内会陷入亏损

三条里面对两条就算我赢。

user avatar

外国人少的真正原因找到了。

user avatar

因为三星让全世界没钱的年轻人享受到了科技的乐趣,

三星年手机出货量是3亿台左右,均价大概在1300附近,跟小米差不多,

赶不上华为、OV,比荣耀都还要低一截,

S+NOTE系列年出货6000万台,用展讯超低端芯片的500元机占了1.8亿台之多,

三星这个公司胃口不挑剔,在印度跟小米PK千元机,在非洲跟传音PK百元机。

.

李力游:半导体产业是国家主权问题 - 半导体生产 - 电子工程世界网

展讯董事长李力游:我们最大的客户实际上是三星,我们去年给三星供了1亿8000万套SoC。

三星全部手机全球出货量的40%是用展讯的芯片.

手机均价榜:苹果5822元第一,华为2557元第三,小米1412元第七!

三星手机虽然在全球市场的均价很低,然而在中国国内的均价还是很高的,因为中低端机没人买。

user avatar

说明大多数国家在政策上对中国的手机不友好,对我国手机进入市场设置了障碍,要是这些国家开放市场,华为,小米,蓝绿大厂,分分钟教三星手机在全球范围内怎么重新做人。

□□□□□□□□□□

若干年前,华为在美国发生了“国家安全风波”,随后淡出美国市场,主要把精力放在了欧洲。但是面对去年底手机销量下滑,华为在2018年重返了美国,但是却遭遇了重大挫折。

AT&T、Verizon等运营商证实在美国政界人士压力下,放弃销售华为旗舰手机。最近,美国最大的消费电子零售商百思买也停止了和华为的合作。

在美国,在缺乏运营商销售渠道和优秀第三方零售伙伴合作的背景下,华为手机所面临的难度可想而知。不过近日,华为手机业务高管放言称,不会放弃美国市场。

ps:类似的新闻,随便一搜就是大把,各国对中国手机厂商,都是照死里弄……特么这些新闻是我拍脑袋拍出来的?

你们特么的脑子呢?不看新闻的吗?看了新闻,还哔哔大多数国家咋就限制国产手机了,是不是脑子磕了?

好多国产手机,就是拿不到外国市场的销售资格,能拿到的都是极其艰难……

ps:上次编辑的时候,还是2019年2月……2019年华为在美国的遭遇,真不用说啥了吧?真不是有啥预言能力,就只是……觉得美国不会打压中国手机的人们,你们真的就是蠢货啊!

user avatar

说明地球不是以中国为中心的,缺了谁都能转。有些人提到中国的应用环境居然是一种迷之优越感。不知道他脑子怎么想的,中二病?一个能拿大陆媒体新闻稿件来说事的人说别人中二病?

三星确实在很多地方有先发的优势,进入市场早。但是在产品上 s6789四年几代产品,还是有说服力的。在屏幕素质,拍照,工业设计,这几个方面展现了真正的巨头实力,也是国产最难追赶的核心部分。放到今年的s9,全球安卓旗舰第一销量是实力的体现,不是别人施舍来的

user avatar

没有人看到,三星在中国的策略已经改变了吗?至少是:三星手机在中国市场的策略已经改变了。

boom7事件,极大地降低了三星的品牌力,三星发现其在中国手机市场怎么说怎么错,已经陷入塔西托陷阱。降价促销也许能抢回销量,但这样品牌的“高端"属性就毁了。

三星手机现在,在中国零售市场,基本上就是干脆标个高价,收割信仰税,因为爱三星的人本就无需维系。

真正发力的,是元器件市场,三星本部估计已经把自己在中国的角色,定位为组件提供商了。因为这里的手机市场早已是红海,与其惨烈搏杀,不如轻盈地转身,在元器件市场愉快地收割利润。

所以,你看到了题目中描述的现象。

user avatar

作为一个手机控,关注手机的业余爱好者,来做个比喻吧。

中国的手机市场,是一个超充分竞争的行业,岂止是白热化。

那实际上,这就像一个坑,每个品牌都像坑里一条狗。一开始坑还在慢慢变大,每条狗只要不懒都还能刨点吃的。慢慢的,坑不在长大了,有的狗掌握了一定的技能,捕猎收获越来越大,吃的越多长的越强壮,而有些狗不是跑的慢就是牙齿烂,能找到的吃的越来越少。

坑里的竞争刺刀见红,我多吃一口你就要少吃一口。竞争的手段都不是跑的快长的好了,什么ai了,什么徕卡了,什么大底了,什么生态链,什么底层技术了,能上的都上,竞争层面已经超越营销套路id设计还有渠道这些容易复制的东西。

三星这条狗家大业大,品种优良颜值高,一开始在坑里还牛逼哄哄的,后来吃相难看了还假装自己很正经,等到后来眼看吃不到东西了,转眼就瘦骨嶙峋,苟延残喘。不过没关系,三星是集群狗,他在中国这个坑里吃不到,在别的坑里和苹果这条狗彬彬有礼的吃呢。

即便在手机这个坑里吃不到,还能吃内存啊显示器芯片代工坑里的。

回头再看中国这个坑,体弱多病的狗眼看都要被撕碎清场,剩下了华为小米ov这几条大狗谁也动不了谁,咋办呢,抬头一跳,卧槽,发现坑外有坑啊,走,抢食去。什么印度欧洲美国南美非洲,能去的都去。

三星撒在印度欧洲美国的狗,恐怕以后也难以躺着吃肉了,因为中国田园大土狗已经长成半大老虎,虽然看起来还没那么壮硕,但牙齿已经很锋利了。

发生在中国的事,会大概率发生在印度欧洲,甚至美国吧,谁知道呢。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