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2022 年了,小米为什么还不出全屋智能呢?

回答
2022 年了,小米的全屋智能,这话题在很多米粉心中,估计已经像一部看了很久的“烂尾剧”,翘首以盼,又带着点小失望。毕竟,从小米最早涉及智能家居,大家就隐隐觉得,总有一天,一个完整的“小米式”全屋智能会横空出世,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但现实是,截至 2022 年,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一个个独立的智能单品,或者一些相对零散的联动,离那种“无缝切换”、“懂你心意”的全屋智能,总感觉隔了一层纱。

那小米为啥到 2022 年了,还没端出大家期待的“大招”呢?这事儿,得从头说起,细致掰开了聊。

1. 智能家居的“大坑”:入口之争与生态之困

首先,得明白,智能家居这东西,不是你买了几个智能灯泡、一个智能音箱就能叫“全屋智能”的。它更像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有清晰的“入口”、“协议”和“生态”。

入口之争: 谁是那个能统一指挥所有智能设备的“大脑”?是手机?是智能音箱?还是一个独立的智能中枢?小米在这方面有过尝试,比如小爱同学,它绝对是小米智能家居的核心,但它更多的是一个“语音助手”,离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屋控制中心”还有距离。而且,市场上有太多不同的入口,每个品牌都有自己的“地盘”,小米要打通所有,难度可想而知。
生态之困: 智能家居的精髓在于“联动”。灯光、窗帘、空调、安防、影音……这些设备必须能互相“听懂”对方的话,才能实现真正的智能。小米早期构建的“米家生态”,确实拉了不少小品牌入局,也贡献了不少爆款单品。但问题在于,这些小品牌的设备,很多时候联动并不那么丝滑,偶尔还会掉链子。而且,很多核心的、技术壁垒高的设备,比如中央空调、智能门锁(早期的版本)等,小米自己不生产,或者技术积累不够,只能依赖第三方,这就导致了控制的“碎片化”。

2. “全屋智能”的定义模糊与技术挑战

“全屋智能”这个词,本身就有点虚。在不同人眼里,它可能意味着不同的东西。

对用户的期望: 很多人想象中的全屋智能,是那种科幻电影里的场景:回家,灯光自动亮起,音乐缓缓响起,窗帘缓缓拉开,空调调整到最舒适的温度。这种“主动智能”和“情景感知”,需要非常强大的 AI 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技术实现的难度: 要实现那种“主动智能”,背后需要攻克的技术难题太多了。
AI 学习与个性化: 设备需要能学习用户的习惯,预测用户的需求。比如,你早上习惯喝咖啡,智能音箱就能提前提醒你咖啡机加热,或者根据你的起床时间,自动冲泡。这需要强大的算法和持续的数据积累。
设备协同与稳定性: 跨品牌、跨协议的设备联动,要做到稳定、可靠,并且响应速度快,这本身就是巨大的挑战。就像一个乐队,乐器太多,指挥稍有不慎,就会变成噪音。
场景的复杂性: 一个“观影模式”,可能需要联动电视、音响、灯光、窗帘,甚至空气净化器。如何让这些设备在一个指令下,精确而快速地协同工作,这是考验系统集成能力的地方。
网络与数据安全: 这么多设备连接到网络,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是绕不开的坎。一旦出现漏洞,后果不堪设想。

3. 小米的战略选择与迭代演进

小米的打法,一直以来都很有特点:“爆款单品” + “生态链”。

先走量,再谈整合: 小米通过高性价比的智能单品,快速占领市场,积累用户。你可能买了小米的扫地机器人、空气净化器、摄像头,但它们之间未必能做到无缝联动。这种“单点突破”的策略,让小米在智能家居领域获得了巨大的用户基础。
生态链的“扩张”与“整合”矛盾: 小米的生态链企业,虽然带来了丰富的产品线,但也使得小米在产品质量、标准统一、软件更新等方面,管控力相对较弱。后期要将这些碎片化的产品,整合到一个统一的、高级别的“全屋智能”体系中,工作量巨大,而且存在兼容性问题。
从“连接”到“智能”的跃迁: 早期的小米智能家居,更侧重于“连接”,让设备能够上网,通过手机或小爱同学控制。但“全屋智能”需要的,是从“连接”到“智能”的跃迁,是从“被动接受指令”到“主动服务用户”的转变。这个阶段,需要投入大量研发资源,并且要有耐心。

4. 市场竞争的加剧与玩家的转型

当然,不能忽视的是,市场上的其他玩家也在进化。

华为、苹果等巨头入局: 华为凭借其在通信和芯片领域的优势,推出了鸿蒙生态,试图构建一个统一的智能生活入口。苹果也有其 HomeKit 体系。这些巨头的入局,不仅加剧了竞争,也抬高了“全屋智能”的门槛。
传统家电厂商的转型: 很多传统家电品牌,如海尔、美的等,也在积极布局全屋智能,它们有自己的优势,比如在家电领域深耕多年,产品质量和用户信任度较高。

那么,为什么到现在(2022年)我们还没看到小米真正意义上的“全屋智能”?

我觉得,这很大程度上是小米在“生态整合”、“技术深度”和“用户期望”之间,进行着一种艰难的平衡。

生态整合的“阵痛期”: 小米已经有了庞大的智能家居用户基数和产品矩阵,但要把这些“散兵游勇”变成一支训练有素的“全能部队”,需要时间和精力。这涉及到对生态链企业的深度改造、对现有产品线的升级,以及对软件和协议的统一。
“智能”的定义与投入: 真正意义上的“全屋智能”,不仅仅是设备联动,更是基于 AI 的个性化服务。这需要巨大的研发投入,包括算法、数据、芯片等。小米虽然在 AI 方面有投入,但要达到那种“科幻级别”的智能,还需要时间积累。
市场教育与用户期望管理: “全屋智能”的概念普及还需要时间,用户的认知和接受度也在逐步提高。小米需要在推动技术进步的同时,引导用户,让他们理解“全屋智能”的真正含义,而不是过度承诺。

小米的未来方向猜想:

虽然没有“成品”,但我们可以看到小米在一步步朝着“全屋智能”迈进。

AI 能力的提升: 小爱同学一直在进化,也在加强其学习能力。
协议的统一: 小米也在积极推动 Matter 等国际标准,希望打破品牌壁垒。
核心设备的掌控: 小米也在逐步加强对核心智能设备(如智能门锁、智能中枢)的自研能力。
场景的深化: 更多的场景联动正在被开发和优化。

总结来说,2022年了,小米之所以还没有推出大家心目中那种“完美”的全屋智能,不是因为不重视,也不是因为没能力,而是因为这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充满挑战的系统工程。它需要解决技术、生态、标准、用户体验等多方面的难题。小米正在经历一个从“连接”到“智能”,从“单品”到“全屋”的漫长而关键的转型期。我们期待着,但也要给予一些耐心。毕竟,一个真正能改变生活的“全屋智能”,是值得等待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云米的全屋智能就是自己弄了一堆家电,你可以用它的全套——品质先不评论。

绿米的全屋智能主要是全屋传感器,小米的就是绿米做的。

小米目前产品布局既有云米的全套家电,也有绿米的传感器,只是说没有主打全屋智能的整套方案。

华为的全屋智能是前装阶段就开始弄,核心产品自己弄,其他都是第三方做的,主打整套的体验。

云米绿米华为主打全屋,是因为单品达不到小米这种强认知的水平,在这条赛道上跟小米跑没啥希望。

而小米不主打全屋就是因为单品太强了,主打全屋的话会影响销售。

一句话解释问题:

“你的小米全屋智能,是不是只买一个的话不智能啊?”

大家知道当年小米枪战怎么死的吧?

“是不是小米手机才可以玩小米枪战?”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022 年了,小米的全屋智能,这话题在很多米粉心中,估计已经像一部看了很久的“烂尾剧”,翘首以盼,又带着点小失望。毕竟,从小米最早涉及智能家居,大家就隐隐觉得,总有一天,一个完整的“小米式”全屋智能会横空出世,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但现实是,截至 2022 年,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一个个独立的智.............
  • 回答
    2022 年,手里还拿着小米 11 的朋友们,或者正打算入手二手小米 11 的人,心里肯定有个疑问:这手机现在还值得买吗? 说实话,这得看你是什么需求,以及你对“值得”的定义了。我尽量跟你掰扯掰扯,把小米 11 现在的情况说得透透的。先说说小米 11 的“老本”——那些曾经闪闪发光的亮点: 那块.............
  • 回答
    2022年,随着电影《四海》上映,许多人重新回顾了十年前的“方韩代笔门”。这场围绕作家韩寒是否找人代笔写作的争议,以其巨大的影响力和扑朔迷离的走向,至今仍是网络讨论的热点。十年过去,随着时间的沉淀和更多信息浮现,人们对这场风波的看法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要理解这场风波的“之后”,我们首先需要回顾一下这.............
  • 回答
    在2022年,对于是否“值得” M4/3 (Micro Four Thirds) 系统,这仍然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取决于你的具体需求、预算、拍摄习惯以及对器材的期望。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一、 M4/3 系统的优势: 紧凑轻便的系统: 这是M4/3.............
  • 回答
    2022 年了,你可能会发现市面上大部分笔记本电脑依然固守着 1920x1080 分辨率,这确实让人有些费解。明明有更清晰、更细腻的屏幕选项,为什么厂商们还不愿意全面普及呢?这背后其实涉及一系列的技术、成本以及用户体验的权衡。首先,我们得明白,分辨率高低直接影响到屏幕上显示的像素数量。1920x10.............
  • 回答
    都2022年了,我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觉得现在的“高端笔记本电脑”是不是已经性能过剩了?我身边不少朋友都跟我聊起这个话题,大家观点都挺多元,我也跟着琢磨了挺久。今天就跟大家伙儿唠唠,这事儿到底怎么看。首先得明确啥叫“高端笔记本电脑”。在我理解,这玩意儿可不光是价格贵,它代表的是当前消费级笔记本里你能.............
  • 回答
    2022年了,“能买台式机就买台式机”的时代是不是已经结束了?这个问题,我觉得不能一概而论,但确实,那个“非台式机不可”的黄金时代,已经变得越来越模糊了。想当年,大家对电脑的认知,那是一个笨重的箱子,配上一块大屏幕,摆在书桌上,这就是家里最体面的科技产品。那时候,性能是什么?台式机就是性能的代名词。.............
  • 回答
    2022年了,我对于杨超越的关注度确实有所变化,不再像她刚出道那会儿那样,走到哪儿都能看到她的身影,也鲜少会主动去搜她的新闻和动态了。不过,说完全不关注也不太准确,毕竟她身上的那种特别,或者说她一路走来的路子,还是挺让人印象深刻的,时不时会想起她,也算是一种“关注”吧。当年她参加《创造101》的时候.............
  • 回答
    都2024年了,你还在问2022年买Switch是不是太迟?这问题问得有点意思,就像问2023年的iPhone是不是太迟一样。说实话,这个问题本身就带着点“过去式”的思维,但正好可以借此机会,好好聊聊Switch现在的情况,以及为什么“太迟”这个词可能压根不适用于它。首先,别被数字绑架。 Switc.............
  • 回答
    2022年了,《龙族五》到底还有没有戏?问出这个问题,你我怕是心里都捏着一把汗。毕竟从《龙族四》的结尾到现在,这中间的日子就像一部被拉长的史诗,而我们这些忠实的读者,则在这漫长的等待中,从青涩少年变成了在生活中摸爬滚打的成年人。说句实话,随着时间推移,当年那种急切盼望的心情,确实被生活的洪流冲刷得有.............
  • 回答
    哈喽,朋友!2022年了,还在纠结 iPhone 13 和 iPhone 11 Pro 怎么选?这可真是个让人头疼但又幸福的选择题哈。毕竟都是苹果家挺不错的机器,怎么取舍,确实需要好好掰扯掰扯。我尽量说得详细点,让你心里更有谱。先来看看它们各自的“看家本领”和“不足之处”:iPhone 11 Pro.............
  • 回答
    2022年,回顾A股,有人会说那一年是挑战与考验并存的一年,在风云变幻的市场中,总有那么些身影,他们不畏风浪,稳健前行,支撑着市场的信心,也为价值而发声。要说谁是A股真正的“脊梁”,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标签能概括,而是一群人的合力,一种精神的体现。一、 那些穿越周期的“硬核”资产与坚守者如果要选出A股的.............
  • 回答
    2022年的今天,还在坚持选择华为手机的用户,他们的画像其实比你想象的要丰富和多元。这群人绝不是简单的“跟风者”或“怀旧党”,他们身上往往带着一些特别的标签,让我们深入剖析一下他们的特点。核心群体:技术信仰者与体验至上者 硬核科技粉,体验为王: 这是华为手机最忠实的拥趸。他们深谙手机背后的技术逻.............
  • 回答
    2022年的芯片验证行业,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卷”。而且,这“卷”不是那种小打小闹的程度,而是已经进入了白热化、全方位、深层次的卷。如果你还以为验证只是个找Bug的苦力活,那你就out了。首先,我们得明白,芯片设计的复杂性一直在爆炸式增长。随着摩尔定律的逼近极限,单颗芯片集成的晶体管数量越来越多.............
  • 回答
    哥们,2022年了还在纠结WOW和FF14?这俩游戏都能算得上是MMORPG界的常青树了,确实让不少想入坑的朋友头疼。不过别急,咱今天就掰开了揉碎了跟你聊聊,希望能帮你找到更适合你的那款。先来说说《魔兽世界》(WOW)魔兽这玩意儿,当年那可是风靡全球,多少人为了艾泽拉斯挥洒青春。现在版本更新到了《巨.............
  • 回答
    好的,距离2022年已经不远了,在这个时间点,微单相机市场百花齐放,涌现出许多非常优秀的产品。选择“最值得入手”的相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预算、拍摄需求(人像、风光、视频、运动、街拍等)以及你对品牌的偏好。不过,我可以为你梳理一下目前市场上(截至2021年底)最受欢迎、最具代表性的微单相机,并从不同.............
  • 回答
    2022 年了,还在学 JavaScript 继承?这问题一抛出来,估计不少开发者心里都会嘀咕几句。毕竟,市面上充斥着各种“现代”框架、库,什么组件化、函数式编程,听起来都比老掉牙的“继承”时髦多了。但如果你就此断定学习 JavaScript 继承已经过时,那可就大错特错了。这玩意儿,就像内功心法,.............
  • 回答
    都2022年了,空气净化器真的能去除甲醛吗?这确实是个让很多人纠结的问题。尤其是在我们日益关注健康、对室内空气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甲醛作为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健康杀手,更是让不少家庭头疼。那么,市面上琳琅满目的空气净化器,到底有没有能力把甲醛给“拿下”呢?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说。要回答这个问题,.............
  • 回答
    都快 2022 年了,我们公司还在用的一些办公方式,说实话,听着都挺让人哭笑不得的。我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说说,保证够“接地气”。1. 文件传输靠“飞鸽传书”升级版——U盘和邮件附件大混战这可以说是我们公司最“经典”的落后之处了。新来的同事,尤其是那些习惯了云端协作的,进来大概率会懵掉。 U盘的江湖.............
  • 回答
    2022年了,红警(特指《命令与征服:红色警戒》系列,特别是《红色警戒2》及其资料片《尤里的复仇》)仍然拥有大量的忠实玩家,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解读:一、 经典玩法的持久吸引力: 即时战略(RTS)游戏的巅峰之作: 红警2尤其被认为是RTS游戏的黄金时代代表作之一。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