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
乳意梗还不多啊?
前两年中国互联网上随手拈来啊……
原来世界更新换代这么快么?
那么多的乳意梗三下五除二就被忘完了么?
再说乳法不过这两年网上流行的潮流而已。
乳意可是从二战之后就开始的行为,甚至于乳意的段子可以作为传家宝,一代又一代的换下来。
所以不是没人乳意,恰恰相反,就是因为乳意都成为烂梗,没人玩了,而乳法还没成为烂梗而已。
PS:但是有一说一,乳法梗不论是境界还是水平比乳意梗烂多了,相比之下乳意梗就像是英国幽默,乳法梗就像是美国低速笑话一样……
你们真的没有看过辱意大利梗吗????
如果意大利中立,德军需要10个师防御他,如果意大利加入盟军,德军需要20个师攻克他。但意大利加入轴心国,德军需要50个师去保护他。
意大利军队声称弹药耗尽并投降,英国人接受投降后惊讶的看到阵地上堆积成山的未开封弹药箱,就问为什么,意大利人:我们没有撬棍,打不开弹药箱。
盟军在意大利大部队前10公里的地方俘虏了一支意大利侦察队,原因是他们中午准时停下来煮意面吃。而盟军要把他们押回战俘营的时候,意大利人要求先吃完意面再出发。
某盟军战俘营发生暴动,意大利战俘都跑掉了,最后看守们在另一个战俘营发现了他们,原来这些意大利人不是真的想跑,只是因为他们听说隔壁战俘营供应披萨和意面。
意大利人抓了一个英国飞行员,关在战俘营里,当晚给他送来食品,从红酒到主食到甜点应有尽有,英国飞行员以为这是最后的晚餐,不由得悲从中来放声大哭,一个意大利军官闻声而来,仔细一看,连忙道歉:抱歉这是给普通士兵的晚餐,你是有身份的绅士,我们马上安排军官的食物来。
意大利的1个师被200个美军围困了,德军出动1个班去救援,最后在意大利人的配合下,居然有180个美军顺利逃走了。
盟军在二战中从意大利人手里缴获的红酒比武器装备都多。
二战开始前,各国都在研究新式武器,而意大利人全部精力都在研究战场食物保鲜技术。
为什么意大利没有高速战斗机呢?主要是飞行员希望感受到风的气息。
意大利对德国最大的贡献是他的投降,这样德军缴获了很多意大利武器,大大补充了东线的消耗。
……
这都是N年的老梗了,辱意段子到处都是,我印象中由于早期德棍横行,国内互联网辱意比辱法还要丧病。
当然还有一个中国原创辱意段子:
意大利派出军舰想要强租三门湾,最后被大清吓跑了。
你该不会是最近几年才会上网的吧,早十年前建政圈里一堆辱意的,一口一个意呆喊得可欢了,就是烂梗玩久了玩不动了才换一家来辱的
有时候我真是不由得感慨时代变了,稍微比你年轻个几年的人,他的认知居然就和你截然不同,前些天还有人在问“菲律宾什么时候和我们敌对过?”,我真没想到信息的更迭已经频繁到十年前甚至五年前的事件都能成为尘封的秘史
当然这是个没什么太多营养的问题,一方面没有任何统计数据证明意大利“闹的笑话更多”,没有人无聊到按天看交战通讯数笑话,将来也大概不会有;另一方面,意大利笑话在流行文化里比比皆是,实在是不能说少见。这些都是非常简单明显的。
但是借题稍稍提及一点的话,除了法军历史上极高的声望和本身远要更强的军事实力以外,还有一点让40年法国的军事失败尤其震惊:那就是法国本土的直接沦陷。注意意大利战争早期的诸多失败并没有直接威胁其本土。1940年末到1941年初的这段时间里,意大利军队在北非,希腊和东非三个战区都遭到了重大军事挫败;只关注战场上的对抗,无论是面对数量占据绝对劣势的北非英军,装备较差准备不足的东非帝国军,或者是严重缺少补给的希腊军队,意大利军方似乎都没能取得决定性的胜利甚至在一些情况下屡屡遭受严重的损失。然而这些挫败并不影响其本土安全,只是扩张侵略中的失败,在最糟糕的情况下只是丢失了战前已经获得的殖民地领土,不会从根本上威胁意大利继续进行战争的能力。相比之下,法军在1940年法国战役里的战败直接摧毁了其共和国和背后的殖民帝国继续进行战争的能力。法国作为一个工业国家,其本土的人口,产能和资源已经被彻底逐出了战争甚至反而为轴心国所用。自由法军能够做到的最好情况不过是在英军的支持下开始争夺殖民地的控制权。这样就和意大利早期的失败有了根本的区别。
当然,如果详细来看,40年末意大利的诸多军事失败更容易被谅解也是情有可原;阿尔巴尼亚一线的山区内本身就不适合技术兵器展开,尤其是希腊军队在一定时间内甚至掌握了数量优势,这和日后德军从保加利亚和南斯拉夫一线达成突破后快速南下是有区别的。在这种情况下双方反复争夺某些高地或者城镇是任何军队无法避免的。北非的战役失败则是准备不足的大兵团面对少量机动性更强的部队时无法快速反应的体现,英军不但准备更充分,对沙漠作战策划更久,技术装备也能够支持这样的机动。同样状况下处于防御的英军和帝国军步兵在马来亚战役里面对IJA表现得并不更好。东非战役的意大利/埃塞尔比亚几十万守备队则压根无法得到任何本土的补给和增援,这种情况下部队本身就是镇压力量而不是整建制的大规模野战兵团,当机动力量的技术兵器耗尽,无法维持早期的攻势是自然而然的··· ···各种各样角度上各种各样的研究者和爱好者会写各种各样的文章,分析这样那样的原因,但是应该承认这些战斗本身就不是公平的战斗,地形,政治决策和各种各样其他的要素本来就限制了军事上的选项。这些借口在法国战役里都很难使用,法军的战败是部署失误和对战术发展没有及时适应的结果,军方的责任比重要更大。
最后应该提到的一点是当今世界仍然是英语世界,而法国战败对英国本土带来的重大影响是无法忽视的。法国沦陷将比斯开湾和海峡的海岸线直接交给了德军,进一步限制了英军支援挪威的可能,让挪威的海岸线之后也落入了德军手中。如果观察法国战役前后U艇击沉商船的位置,很容易发现在法国战役后,本来被不列颠群岛保护在身后的西部航线如今直接向潜艇敞开了。如果观察袭击舰的部署,挪威的港口则提供了更安全的北上航路,来突破进入大西洋或者日后威胁北方航线。如果观察德军布雷行动和E艇的部署,夏尔堡这样的海峡港口也给德军的E艇和布雷行动提供了直接袭击南英格兰港口的机会,德军快艇可以直接航行到港口附近利用速度优势击沉大量商船,然后在海军能够反应之前撤离。这三种威胁在几乎是一夜之间提出了完全不同的护航要求,而且造成了相当的损失。战争爆发时德军已经有超过60艘E艇,而英军只有9艘ML/MTB/MGB。早期护航舰航速相对较低,而且主要考虑沿岸护航;如今开始袭击大洋中段航路的潜艇必须用大航程的护航舰来对抗,而海峡的快艇需要高航速的护航舰来反制,北方主力舰突破的威胁需要高速主力舰时刻留在斯卡帕湾准备起航;此时的海上形势比起战争爆发时已经有本质区别了,所以大概可以理解为什么英语文化里会对法国战败如此耿耿于怀。
最近一直在看Douglas Austin的那本马耳他战略,所以稍微多说一点。Austin在第六章里总结了一些地中海战区的军事史作品里的观点:意大利军方缺乏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性。这个说法有一定的道理。当然“创造性”这种非常主观的说法是受制于可观经济投入的,但是这种总结本身确确实实体现出来了一些能动性的问题。实际上,无论从什么出版物什么角度来看,大多数研究都会提到这样的细节:意大利军队并不缺乏勇气。意大利空军执行了中地中海轴心国大概一半的航空任务,而且损失并不非常惨重。意大利陆军也被反复夸赞英勇顽强,有能力在优势盟军面前固守阵地。意大利现代轰炸机的速度尚佳,拦截难度并不小。他们的战舰设计有许多可圈可点的地方,在质量上明显压倒英军能够拿出来的小型巡洋舰/驱逐舰或者老式战列舰。这并不是一只不思进取,装备设计保守,毫无战斗意志的部队。
但是,在面对出现的问题的时候,意军缺乏解决困难的能力。比如,在盟军一侧,如果意军的规模更大,那么如何在北非战场取胜?答案是尽量利用沙漠进行机动,并且根据这一思想训练机动部队。如果舰队无法在一对一战斗中找到压倒对手的机会,那就更多地利用夜战并且进行相关的训练。如果在山区战斗难以继续,那就在敌军防线后方进行两栖登陆。马耳他缺乏战斗机,商船无法抵达,那就用航母在半程放飞空军战机——而意军受限于并不充分的战争准备,更多时候处于追赶而不是主动领航的位置。陆军缺乏足够的火炮和坦克,师级编制较小师属火力不足,那就必须加紧调动,征召,等待装备抵达;海军补给不足,舰队维修能力无法跟上战争的需求,也没有舰载航空兵,那就自然而然无法大胆地使用舰艇。英美军队可以反复在意大利战区登陆,但是希腊战役时的意大利舰队却没有能力在希腊海岸进行同等规模的两栖攻势。
Austin在写马耳他和地中海战略的时候引用了很多意方的分析,而意大利军方看起来现实地不能更现实了。他们反复高估对手的兵力,并且对己方军事理论有非常悲观的现实主义预计。反过来英军时常表现出不切实际地自信。1939年末外交部指出“意大利正在正确的路线上行走。”当然,墨索里尼实际上正在被不正确的路线上狂奔。人可能会以为和《是,首相》一样大家都清楚外交部在胡作非为,但是海军部完全没有表现出足够的坚决的反对。实际上,1940年2月的PRO CAB 83/4 (MC Memorandum 40)“殖民地防卫”里面指出地中海舰队可以在3周内重建,也就是1个月的时间。我不怀疑一个月的时间足够让各舰队抽调足够的兵力回到亚历山大,考虑到水手的集合,召回,舰艇调度的时间,一个月可能不是非常离谱的预期。但是这里的前提是在意大利参战的一个月前舰队就可以准确预计战争的爆发。现实远没有这么稳妥,而IJN/IJA式的猛扑或许就会铸就灾难。意大利军方没有这样有点盲目自信,他们不会用声望这样的薄皮6炮战巡去追击对方的主力舰。这样避免了很多可能的灾难,也无可厚非地失去了很多机会,马后炮或许可以以此稍加评判。
流行文化喜欢嘲笑意大利军方在战争中的表现大概没什么问题。流行文化总要嘲笑点什么,不然才不正常。我天天嘲笑迈耶,有时候并不公平。但是应该注意的是,这种说法有一些误导性的问题:首先,意大利军队并不是“对战争毫无准备和认识”就被墨尼扔进绞肉机里的白莲花。这是那支入侵了埃塞尔比亚,占领了阿尔巴尼亚的军队。当然英法军队,他们的帝国盟友,大多数欧洲盟国和红军,都难称完美无瑕,但是这只是“whataboutism”,好像有人作恶=作恶无罪一样。笑话容易让人忘记战争的本质;这不是一支去沙漠里煮意大利面的军队,这是一支法西斯侵略军。其次,反过来,意大利笑话也很容易让人产生“这些不过是法西斯的玩具士兵”的想法,仿佛这些士兵是没有个人思想,个人感受的克隆人。意大利军方中不乏对局势认识清晰,不希望草率进入血腥战争的人士,普通士兵在战争中的苦难也不应该被一笔勾销,许多人并没有军国主义思想,甚至一些人不一定认可帝国主义压迫。许多人怀揣着朴实地忠诚感勇敢作战,不应该被如此戏谑。核心是,笑话是好的,但是笑话只是笑话。只可惜你永远不知道在笑的人里,谁傻到当了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