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南海造岛或填岛在军事、外交、地缘政治上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回答
南海造岛和填岛活动,绝非仅仅是简单的工程建设,它牵动着军事、外交和地缘政治的多重神经,其背后意义深远且复杂。理解这些意义,需要我们深入到每个层面的细微之处。

军事层面的考量:战略支点与能力延伸

首先,从军事角度看,南海的岛礁就像是航母编队外的“弹簧板”,是能力延伸的关键。在茫茫大海上,缺乏陆地依托的舰船和飞机,其续航能力、补给能力和作战半径都受到极大限制。而通过填岛造陆,将原本分散、狭小的礁盘变成了拥有机场、码头、雷达站、导弹阵地等军事设施的实体岛屿,其意义不亚于在海上建立了一座座移动的军事基地,而且是固定不动、成本相对较低的基地。

前哨侦察与预警能力: 填岛形成的岛屿,特别是具备高地优势的,可以部署先进的雷达和声呐系统。这些系统能够大幅提升对过往舰船和飞机的侦测距离和精度,为海军和空军提供更早、更准确的预警信息。这就像是在棋盘上提前占住了关键的据点,能够洞悉对手的动向,从而在潜在冲突中占据主动。想象一下,在广阔的南海海域,一个部署了先进雷达的岛屿能够“看到”远处海面的每一艘船只和空中的每一架飞机,这将是多么强大的情报优势。

补给与维护基地: 远离本土的军事行动,补给是最大的难题之一。岛礁上的港口和机场,能够为舰船提供停靠、补给和维修的机会,也能让飞机进行起降和加油。这极大地增强了海军在南海的持续作战能力,减少了对远程补给线的依赖,使得力量投射更加灵活和高效。没有这些岛礁作为支撑,海军在南海的部署和行动将会变得非常“仓促”和“脆弱”。

导弹部署与区域拒止: 战略意义更为显著的是,这些岛礁可以成为部署地对海导弹、地对空导弹甚至弹道导弹的平台。这些导弹能够形成“区域拒止”网络,有效限制他国军舰和飞机在南海的活动范围。简单来说,就是可以在某些区域划设“禁区”,迫使对方选择更远、更危险的航线,或者干脆放弃进入这些区域。这种能力对于维护海上通道的安全以及在地区冲突中占据战略优势至关重要。例如,部署的岸舰导弹可以有效覆盖某些关键水道,使对手的航母编队轻易不敢靠近。

增强对争议海域的实际控制: 填岛造陆最直接的军事效果就是巩固了对岛礁的实际控制。通过建设军事设施,并将人员和装备部署上去,争议岛礁的归属问题在事实上得到了更强的支撑。这是一种“既成事实”的策略,在法律和外交层面都会增加其他声索国的谈判难度。

外交层面的博弈:主权宣示与国际舆论

在外交舞台上,南海造岛填岛同样是一场充满策略的较量。它不仅是军事实力的展示,更是主权宣示的有力工具,并且深刻影响着国际关系和区域稳定。

主权宣示的硬性体现: 填岛造陆的行为本身,就是对争议岛礁主权最直接、最形象的宣示。通过投入巨大人力、物力进行建设,并在此基础上部署人员和设施,无疑是在向世界宣告“这是我的地盘”。这种“可见的”存在,比单纯的外交声明或法律文件更能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并在事实层面构建“我方有效管辖”的论述。

国际法与国际规则的挑战与重塑: 填岛造陆的合法性一直备受争议,特别是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CLOS)的框架下。一些国家认为填岛活动并未创造新的领土,而是对现有地物的改良,因此不能由此产生新的领海、专属经济区或大陆架。而另一些国家则可能认为,通过填岛可以扩展主权范围。这种争议本身就在挑战和重塑现有国际海洋法体系的解释和适用,尤其是在国际法院(如海牙仲裁庭)的裁决之后,这种影响更为深远。

区域国家间的关系重塑: 对于其他声索国而言,他国的填岛行为是一种明显的威胁和挑衅。这会加剧它们对自身权益受损的担忧,并可能促使它们采取联合或单独的应对措施,例如加强自身的海上巡逻,或者与其他域外大国建立更紧密的军事合作关系。这种连锁反应,会深刻影响东盟等区域组织内部的协调和团结。例如,菲律宾在海牙仲裁庭获得有利裁决后,其在外交上对中国填岛行为的反制和联合其他国家的力量就更加凸显。

大国地缘政治博弈的焦点: 南海问题牵扯到多个大国在地缘政治上的利益。填岛造陆的行为,不仅是为了维护自身在南海的权益,也是在向域外大国展示其在该区域的决心和能力。这使得南海成为大国博弈的一个前沿阵地,任何一方的动作都可能引起其他方的强烈反应。美国等国家对中国在南海的填岛表示关切,并采取“航行自由”行动来回应,正是这种地缘政治博弈的体现。

地缘政治的版图重塑:战略通道与地区权力平衡

从地缘政治的宏观视角来看,南海造岛填岛的意义在于重塑区域的权力平衡和控制关键的战略通道。

控制战略通道的地理优势: 南海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是全球最繁忙的航运通道之一,也是石油和天然气等战略物资运输的重要枢纽。控制南海意味着掌握了这一“海上生命线”。通过填岛建设,可以在这些关键通道上拥有更强的存在感和影响力,甚至在理论上可以限制或影响他国的通航自由,尽管这会引起广泛的国际反对。

改变地区力量对比: 长期以来,南海的战略地位虽然重要,但由于岛礁的狭小和分散,各国的影响力投射受到限制。填岛造陆大幅改变了这一局面。拥有更大、更坚固岛礁的国家,将在地区拥有更强的军事和政治存在感,这无疑会改变地区的力量对比和权力格局。它使得原本处于相对弱势的国家,可以通过工程手段来弥补其海军力量上的不足,从而提升其在区域事务中的话语权。

“岛链”理论的延伸与挑战: 在军事战略上,南海的岛礁构成了“岛链”理论的重要环节。填岛造陆并部署军事设施,可以视为对原有岛链的延伸和强化,也可能被视为试图打破某些既有的战略围堵。这种举动在地缘政治上具有“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意义,能够更有效地保护自身沿海地区,并对潜在对手形成战略压力。

“事实上的控制”与长期战略布局: 填岛造陆的另一层地缘政治意义在于其“长期性”和“渐进性”。这是一种耐心而持续的战略布局,旨在逐步改变现有状况,通过不断叠加的事实来固化其在该区域的权益和影响力。与其他国家可能采取的“机会主义”策略不同,填岛造陆是一种“系统性”的建设,意在长远上获得地缘政治的优势。

总而言之,南海的造岛填岛,不仅仅是工程上的扩张,更是一场集军事实力展示、外交策略博弈和地缘政治版图重塑于一体的复杂行动。它在军事上提供了战略支点和能力延伸,在外交上是主权宣示和国际规则的试金石,在地缘政治上则关乎地区权力平衡和关键战略通道的控制。理解这些层面的意义,才能真正把握南海问题复杂而敏感的本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南海填岛当然是为了改善驻守人员生活条件、为往来船只提供便利、方便开展海上人道救援,以及进一步保障南海航行自由咯。

user avatar

原来回答过一个关于南海的问题,小半年过去了,关于地缘意义可以看得更清楚。

题主的问题一共分为两个方面,即南海填岛在军事和地缘政治方面各有什么意义。其中在军事方面提出了一个疑问,这些岛会不会成为靶子。

先简单说说南海的战略意义。南海是连接欧洲、中东和东亚国家的通道,外贸、能源运输的咽喉,同时也是东亚及部分东南亚国家出入印度洋的必经之地。中国如果控制南海,就深深地插入了东南亚国家的内部,不仅对邻近国家形成战略威慑,还能扼制美国、日本在亚洲范围的利益。除此之外南海还有巨大的能源储备资源,意义不言自明。

那么,南海,尤其是南沙群岛的局势如何呢?我们先放这么一张图:

来源见图片右下角,如原作者对图片的使用有异议请联系我。

这张图是南沙群岛的全图。左边绿色的陆地是越南,右侧是菲律宾,下方是马来西亚和文莱、印尼。其中,红橙色岛礁目前被中国控制,一共7个岛礁(太平岛原是南沙群岛最大的岛屿,在台湾方面控制之下)。美济礁的下方仁爱礁仍在僵持,菲律宾派船只非法搁浅坐滩,但被中方控制和监视。传说中的我国领土的最南端,就是图片下方白字标示的曾母暗沙,呃,处于水下17.5米处终年不出海面。

先介绍一下形成这样的局势的历史背景。1858年起,法国逐步获得越南、柬埔寨、老挝的主权,并成立了法属印度支那。1933年,法国军舰占领了南沙群岛中太平、中业、南威等几个比较大的岛屿,并划入了法属印度支那,但二战期间被日本占领。日本战败之后,1946年10月,法军趁日军撤退,捷足先登宣誓主权。民国政府当即提出抗议,随后也派出军舰宣誓主权,并登上了太平岛和中业岛。法国和民国政府决定谈判解决问题。但随后南越北越之间的第一次印支战争爆发,法国忙于战事,自动放弃了谈判,于是民国政府拥有了太平岛和中业岛。随后民国政府开启“自古以来”的祖传技能,提出了九段线的beta版:十一段线。1956年,法国放弃了南沙群岛的主权,移交给南越政府。彼时北越是我们的社会主义好兄弟,于是公开声明中国拥有西沙南沙的主权,不承认南越的主权。南北越统一以后,中苏交恶,越南一边倒站在了苏联一边。于是推翻了之前自己的声明,全权接收了原南越政府控制的南沙各岛。

菲律宾方面则是1956年派出了一支探险队,登上了几个岛礁,并开始宣誓主权。70年-80年,菲律宾陆续占领了8个岛。其中1974年,台湾政府“因台风”暂时撤离了中业岛上的国军(一说是国军换防),菲律宾趁势占领。于是台湾方面就只剩下太平岛一个岛了(奈何菲军太狡猾)。

马来西亚是从70年代开始在南海进行油气勘探。1977年在曾母暗沙以北建成了第一口井。1983年和1986年,马来西亚进行了两次“军事演习”,并占领了包括弹丸礁在内的三个礁。1999年,马来西亚趁北约轰炸南联盟大使馆之际,料定中国无暇顾及南海,就迅速又占领了簸箕礁和浪口礁。

虽然中国政府一直声称对南沙群岛享有主权,但一直没有实际控制的岛屿。1987年,仗着联合国五常的地位以及当时正在和美国卿卿我我度蜜月,中国拉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起,要为全球人民建设5个海洋观测站。88年2月基建兔把建材运上永暑礁,开始和越南抢岛。双方采用朝对方撒尿、吐口水、怪叫、挑刺刀等各种作死挑衅行为,希望对方先开第一枪。后来大家终于等到越南开了一枪,欣喜若狂,高高兴兴地在50分钟内打翻越南两艘军舰,占领了6个岛礁。1995年,菲律宾脑子一抽开启作死模式,组织了几十名各国媒体,要去美济礁采访。中方借势驱赶,并于98年彻底控制美济礁。至此,中方共控制南沙群岛7个岛礁。

那么填岛前在南沙的力量对比又如何呢?我们虽然占了7个礁,但是一个个都非常小,只能修筑一些高脚平台和小碉堡来作为永久建筑和防御工事。没填岛的时候,小礁上的高脚平台都长这样(按顺序依次为赤瓜礁、东门礁和永暑礁):

其中永暑礁略大,有200人驻守,有联合国的那个海洋观测站(本体不能丢)、一栋两层小楼,还有500平米的蔬菜大棚(看,中华民族的毕生事业)。而越、菲、马以及台湾方面都占领有较大的岛屿,都在南沙有机场。菲律宾有多个空军和海军基地。有了机场不仅后勤保障和补给更加方便,实施军事打击和增兵也更有保障。菲律宾和马来西亚在南沙群岛的军队总数和中国相差不大,都在100~200人左右。越南在南沙岛礁众多,大约驻军2200人,对中国有人数优势。各位从地图上也能看出来,越南对中国的数个岛礁呈现包围的态势。而南沙距离海南省最南的军用机场也有1000公里左右,如有战事战机从海南起飞不仅时间上耽误,作战的机动性也大打折扣,等军舰来就更慢了。因此我们在南海既无法好好利用这些岛礁,也没能形成军事威慑和军力优势,情况还是比较被动的。

可以说,军事意义上面,填岛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改变这种被动的局面。从填海现状来看,赤瓜、华阳、南薰、东门更加侧重于后勤补给。拿建设最完善的赤瓜礁(咦?叫礁真心大丈夫?)为例,图在下方:

岛上盖了一栋赤瓜大厦,边角的塔楼和雷达防御设施已经到位,岛中部包括植物在内的有一个物资区。大厦右侧一排一排略有反光的是太阳能板。最近越南发布的照片显示,岛上已经上了风电设备。(国民了解南海填岛最新进展还多亏越南菲律宾辛勤照相)

从这些岛的照片可以看出,这几个岛屿将建成有大量物资和能源储备,能够利用各种新能源自给(这点航母做不到),有更强的防御功能,为驻岛官兵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和设施,当然也能容纳更多的守岛战士。

而著名的填岛标杆永暑岛现在长这样:

可以看出,右上角有一个大型的港池,还有挖深的航道,能够接纳吨位比较大的船只入港。左侧的飞机跑道和滑翔道已经清晰可见,航站楼也已经动工。整个岛的规模接近3个平方公里,远超台湾控制的太平岛。虽然仍在建设中,但是可以看出,这里将是空军的基地,飞机跑道可以接纳现在空军服役的各种机型起降。军港也可能有常驻军舰。岛上有更大的空间安置各类武器,以及更多的官兵。可以肯定的是,整个岛的作战能力以及防御能力远远超过了之前的岛礁平台。你可以说之前的蔬菜大棚是放在南海的靶子,防御和打击的能力非常弱,大陆的支援也不可能及时到达。但现在,这就是南海中心的作战基地。和周边岛屿作战,战机和战舰可以本岛起飞,本岛出港。航母不是靠移动而避免当作靶子的,而是靠多只军舰和战机组成的航母战斗群。这个作战基地在作战能力上并不弱于航母,跑道够长,起飞还更加方便。

我在年初的时候回答过另一个南海问题。当时我说永暑岛二点多平方公里的规模是南海的第一大岛。而后发现被大自然花式打脸。下面祭出渚碧岛和美济岛:

渚碧岛已经有接近4个平方公里的面积,而美济岛据测算已经有5.66平方公里。原来南沙最大的太平岛分分钟挤出前三。有消息称渚碧岛下半部分是军事基地和军港,左侧的长线将建设军民两用机场,上半部分将实现民用。居委会机构终于可以在三沙市进一步拓展了。如果美济岛将来也建设机场,那么我国在南沙群岛的永暑、渚碧、美济三个机场将控制三个端点,形成犄角之势,将负责后勤的4个岛屿围在三个大型海空军基地之间,也包围了越菲几个岛礁。即使一个机场在作战之时陷入瘫痪,其他两个机场依然可以起降。飞机起降能力和海军舰艇肯定有绝对优势。

所以上面基本回答了军事上的意义,以及是否是活生生的靶子。下面说说地缘政治因素。美国在摆脱伊拉克泥潭之后,发现911之后的十年中国外交和政治上搭便车,经济上快速起飞。于是观海同志提出了要重返亚太。趁美国重返亚太地区一系列措施尚未落地,这个时候加快填岛基本是最后的时间窗口了。中国的一路一带和美国的重返亚太在亚洲形成了盟友争夺的暗战格局。西南方面,巴基斯坦和缅甸是中国陆路直接寻找印度洋出海口的关键国家,这两个位置建设输油管道也可以拉近运输距离,提高能源保障的安全性。美国也在努力拉拢两国,包括美国一向制裁的缅甸军政府。中美两国在缅甸都在两面下注,同时拉拢吴登盛和昂山素季,不论缅甸即将的大选局势如何,都希望能继续保持在缅甸的利益。而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安全保障前哨就是南海。中国依靠南海建设来加强,美国则开始与越南合作。美国军方刚刚也与越南有过交流。再加上菲律宾一直以来都是美国的盟友,对南海会形成夹击之势。再加上亲美的新加坡,美国希望控制东亚生命线上的各处咽喉。所以加强自己南海基地建设非常重要。不仅要在法理上坐实,军事上加强,还要在岛上居民方面有突破,强化南海主权。我想这大概就是地缘政治的因素。

然而一切还是要拜谢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