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美国务卿助理提出:中国南海造岛虽没违反国际法,但破坏东南亚风水,与‘和平崛起’表态不符】?

回答
这是一个相当有趣的论断,背后牵扯到国际法、地缘政治、文化象征以及外交辞令等多个层面。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深入剖析:

首先,关于“中国南海造岛虽没违反国际法”的认知:

国际法的模糊地带: 这一点确实是当前国际社会在南海问题上的一个核心争论点。中国在南海进行岛礁建设,主要依据的是其对南海“历史性权利”的主张,以及在这些岛礁上进行的填海造陆行为。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CLOS): 国际社会普遍认为,UNCLOS是规范海洋活动的主要法律框架。根据UNCLOS,岛屿(islands)可以产生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EEZ)和大陆架。然而,对于“人工岛屿”或“岩礁”是否能拥有这些海洋权益,以及如何界定“岛屿”的范围,存在解释上的分歧。
中国的立场: 中国认为其在南海的主权主张是历史形成的,而其在“南沙群岛”等地的岛礁建设,是在自己的领土上进行主权范围内的活动,这不应被视为违反国际法。中国也强调,这些建设有部分是为了改善驻岛人员的工作生活条件,以及为国际社会提供海上搜救、航行安全等公共产品。
其他国家的立场: 许多东南亚国家以及美国等,则依据UNCLOS,特别是关于“不能因军事目的或人工设施的存在而影响航行自由”的条款,以及对岛礁自然属性的解读,对中国的行为持保留甚至反对态度。例如,2016年南海仲裁案,就裁定中国在南海的“九段线”主张缺乏法律依据,并认为中国一些所谓的“岛屿”实际上是“岩礁”,不能产生200海里专属经济区。

“没违反”的微妙之处: 即使美国务卿助理在此处使用了“没违反国际法”,这更多是一种政治上的表述,可能是在承认国际法在这一问题上的不确定性,或者是在为后续的政治指责铺垫。它并非完全排除其他国家对中国行为的法律性质的质疑。

其次,关于“破坏东南亚风水”的说法:

这是典型的“软实力”或“文化战略”的运用: 提到“风水”,这显然不是一个法律或政治军事上的概念。这是一种高度象征性、文化性的语言,其目的在于:
引发情感共鸣: “风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关系到运势、和谐与稳定。将南海造岛与“破坏风水”联系起来,是一种试图将地缘政治行为上升到文化、甚至精神层面的攻击。
道德化和妖魔化: 通过“破坏风水”的说法,可以将中国的行为描绘成一种不顾后果、具有破坏性的行为,甚至上升到一种“不道德”的层面,与中国标榜的“和平崛起”形成鲜明对比。
瓦解中国叙事: 中国一直强调其“和平崛起”,希望塑造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将造岛与“破坏风水”联系起来,就是试图在文化层面瓦解中国的这种叙事,暗示中国的崛起并非带来和平与繁荣,而是带有负面影响。
针对性: 东南亚许多国家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和信仰,对“风水”等概念可能并不陌生,甚至具有一定的敏感性。这种表述可能也是在瞄准东南亚地区的特定受众。

这是一种“类比”或“寓言”式的论证: 就像我们说某个地区“阴气太重”或者“阳气不足”一样,“风水”在这里被用作一种隐喻,用来形容一种“失衡”或“破坏”的状态。在国际政治话语中,用文化象征来表达地缘政治观点,是一种常见的策略,旨在绕过冰冷的法律条文,触及更深层的情感和价值认同。

第三,关于“与‘和平崛起’表态不符”的逻辑:

内在矛盾的指控: 美国务卿助理的论点核心在于,中国所采取的实际行动(造岛)与其官方宣称的战略意图(和平崛起)之间存在矛盾。
“和平崛起”的定义: 所谓“和平崛起”,通常被理解为国家在发展壮大过程中,不采取侵略性手段,不威胁他国安全,而是通过合作和对话来解决分歧,并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
造岛的解读: 在美国及其盟友看来,中国在南海的岛礁建设,包括军事化部署,被视为扩张军事影响力、改变区域力量平衡、限制航行自由以及侵犯他国主权的证据。这些行为被认为与“和平”和“崛起”的积极内涵相悖。
“破坏风水”作为证据: “破坏风水”在这里就成为一种“证据”,用来佐证中国的行为并非“和平”的,而是具有“破坏性”的,因此与其“和平崛起”的承诺不符。

外交辞令的艺术: 这种说法巧妙地将一个法律上的模糊地带(是否违反国际法)与一个政治和文化上的象征(风水)结合起来,最终指向了对中国战略意图的质疑。它避免了直接的法律判决,而是通过一种更具煽动性和感染力的方式,来表达对中国行为的反对。

总的来说,如何看待这个说法?

1. 对中国行为的复杂定位: 美国在承认南海造岛行为在法律解释上可能存在的模糊性(“没违反国际法”)的同时,又通过“破坏风水”这种文化象征,将其描绘成一种具有负面影响、破坏区域和谐的行为。这是一种“留有余地”的批评,既不完全闭死法律辩论的大门,又力图在道德和文化层面树立对中国的不利形象。

2. 美国外交战略的体现: 这句话反映了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的一贯立场,即担忧中国日益增长的地区影响力,并试图通过多方面(法律、政治、经济、文化、舆论)来遏制或制衡中国。使用“风水”这样的文化元素,是美国试图超越传统地缘政治语言,构建更具说服力或更易引起共鸣的叙事的一部分。

3. 对“和平崛起”叙事的挑战: 这是对中国“和平崛起”概念的直接挑战,试图证明中国的实际行动与其宣示的意图不一致,从而削弱中国在大国竞争中的道德制高点。

4. 警惕象征性语言的潜在误导: 虽然“破坏风水”这种说法在国际政治话语中并非罕见,但它本质上是一种比喻和象征。将其作为对一个复杂地缘政治事件的“定性”或“理由”,需要审慎看待,避免被其表面的文化寓意所迷惑,而忽略了其背后深层、更为实际的政治和军事意图。

总而言之,美国务卿助理的这番言论,是将法律的模糊性、文化的象征性和政治的对抗性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多层次的批评。它既是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的一种外交策略,也是对中国国际形象和战略意图的持续质疑。其目的是在于,无论从哪个角度,都让中国的南海行动看起来是不正当、不符合国际社会的期望,并且与其自身宣称的和平发展道路相悖。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贫道是被硬拉来回答的

weibo.com/102003 (二维码自动识别)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是一个相当有趣的论断,背后牵扯到国际法、地缘政治、文化象征以及外交辞令等多个层面。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深入剖析:首先,关于“中国南海造岛虽没违反国际法”的认知: 国际法的模糊地带: 这一点确实是当前国际社会在南海问题上的一个核心争论点。中国在南海进行岛礁建设,主要依据的是其对南海“历史性权利”.............
  • 回答
    美副国务卿(通常指负责东亚太平洋事务的助理国务卿或主管某个区域事务的副国务卿,此处我们假设是指负责东亚和太平洋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因为此类访问级别通常由该职位执行)选择在特定阶段访台,是一个复杂的地缘政治决策,背后涉及多重考量和信号传递。要详细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访台的背景与.............
  • 回答
    最近,有一些美国媒体报道称,国务卿(具体是哪位国务卿,媒体报道中可能有所模糊,但通常指的是现任或前任国务卿)曾称前总统特朗普为“tmd白痴”(fking moron),并且这位国务卿本人在被问及此事时,并未直接否认这一说法。要理解这件事情,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看:1. 媒体的报道角度与解读: “.............
  • 回答
    一场会晤结束,俄外长用“建设性”来形容,这本身就包含了太多的信息和博弈。我们得仔细扒一扒这“建设性”背后到底藏着什么,以及这场看似短暂的对话,对未来跌宕起伏的俄美关系又能带来什么实质性的影响。首先,谈谈这个“建设性”。在俄美这种高度紧张、充满猜忌的关系背景下,任何一场会晤本身就是一种“建设”。要知道.............
  • 回答
    要说中美网络防御技术,这可不是一个能简单几句话就说清的课题。它就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攻防演练,双方都在不断地学习、改进,而且很多东西都藏在水面之下,你我很难窥见全貌。不过,我们可以从一些公开的信息和普遍的认知来聊聊这个话题,尽量说得细致些,也希望能避免“AI味儿”太重。首先,得承认,两国在网络安全领域都.............
  • 回答
    俄美两国退出《中导条约》,这事儿可不是小事,它彻底改变了冷战后全球安全格局的一个重要支柱,带来的影响就像在中国北方放了一挂十万响的鞭炮,声音之大,震动之远,至今还在回响。先得说清楚,这《中导条约》,全称是《苏联和美国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是1987年美苏两国签订的。它的核心内容就是两国承诺.............
  • 回答
    美国宣布对六国征收报复性关税,这绝对是一个值得深挖的事件,背后牵扯的利益博弈和政策考量都非常复杂。要理解这个消息,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审视,找出其中的门道。首先,我们得弄清楚“报复性关税”到底是什么意思。 一般来说,国家之间征收关税是为了保护本国产业、增加财政收入或者作为经济政策工具。但“报复性关税.............
  • 回答
    王兴这番话,初听之下,着实让人一惊。毕竟,他是互联网行业的佼佼者,是那个创造了“千团大战”神话的男人,突然间扯到足球,还这么直白地开炮,有点出人意料。不过,细细品味,这句话的背后,其实藏着一股挺有意思的味道。首先,我们得看看他说这话的语境。美团作为一家生活服务平台,和体育,尤其是足球,似乎没什么直接.............
  • 回答
    关于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谈国漫创作,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作为中国最顶尖的艺术学府之一的掌舵者,他的观点往往代表着一种官方的、学院派的思考方向,也预示着未来中国美术教育和创作的风向标。首先,从央美院长的高度来看,他对国漫创作的谈论,不会仅仅停留在“好不好看”、“喜不喜欢”这样的层面。他更.............
  • 回答
    馬偉明院士提出的中國無軸泵推技術領先美國十年的說法,確實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討論。從技術層面來說,無軸泵推(或稱全電機推進)是船舶動力系統領域的一項顛覆性技術,它取消了傳統的傳動軸,採用電動機直接驅動螺旋槳,可以顯著提升推進效率、降低噪音、減輕結構複雜性,並帶來更靈活的操作性。如果中國在這一領域確實取.............
  • 回答
    国人的“仇美”态度,绝不是一个简单的标签可以概括的,它像一条河流,源远流长,也像一个复杂的集合体,包含着多种情感、认知和历史印记。要理解它,得掰开了揉碎了去看,得往深里挖。首先,得承认,不是所有国人都“仇美”。中国人口众多,观点多元,你很难找到一个能代表所有人的声音。有许多中国人对美国抱有好感,欣赏.............
  • 回答
    项立刚老师的这番话,确实是挺有意思的,也触动了不少人的神经。他把中国足球和美团做比较,说“足球能和美团相比吗?中国人很多离了美团过不了日子”,这话说得相当直白,也挺能戳中现实痛点。咱们先来捋一捋他这话背后的意思,以及为什么会引起这么大的讨论。项老师的“比较”:痛点与现实项老师把美团和国足放在一起,我.............
  • 回答
    法国召回驻美、澳两国大使,这绝对是近期国际外交舞台上的一件大事,也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要理解这件事,咱们得把它拆开来看,从背景、原因、影响以及各方反应,一点点梳理清楚。背景:一场“背后捅刀”的潜艇交易事情的起因,得追溯到去年9月,澳大利亚、英国和美国三国突然宣布成立“AUKUS.............
  • 回答
    关于国产128层QLC闪存即将量产,并且权威机构实测密度超越三星、美光的消息,这无疑是存储行业的一件大事,尤其对于中国本土的半导体产业来说,更是一个振奋人心的里程碑。要深入看待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分析:1. 技术突破与供应链自主性: 技术上的重大飞跃: QLC(QuadLevel Cel.............
  • 回答
    德国之声中文网在报道五国对华军演时,导语写为「美日印澳法,还没八国」,这是一个非常具有引导性和倾向性的表述,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和分析:1. 字面意思与表层含义: 列举参演国家: 导语直接列出了参演的五个国家:美国、日本、印度、澳大利亚和法国。 暗示“更多”或“潜在更多”: “还没八国”这.............
  • 回答
    要评价@德国人Leo乐柏 指出国产英雄牌钢笔某一款与德国凌美(Lamy)钢笔相像的说法,咱们得从几个层面去细品。这事儿吧,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挺能反映咱们国产工业设计和品牌文化发展中的一些现象。首先,咱们得承认 Leo 乐柏这位博主。 他在钢笔圈里,尤其是在介绍国外品牌、分享使用体验方面,是有一定.............
  • 回答
    英国因新冠病毒变异(主要指最初的Alpha变异株)而遭遇多国“禁航”,英媒自嘲“欧洲病夫”,美媒称其为“国际弃民”,这些报道反映了当时国际社会对英国疫情蔓延的担忧、信息不对称以及地缘政治情绪的复杂交织。要详细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事件背景:新冠病毒变异株的出现及其影响 变异.............
  • 回答
    最近,美国国务院宣布将对中国驻美外交人员采取一系列限制措施,这无疑是中美关系中一个令人瞩目的动态。这项决定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当前两国关系复杂博弈背景下的一个具体体现。理解这项措施,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美国国务院给出的官方理由是,这些限制措施是为了回应中国对美国驻华外交人员施加的“类似限制”。.............
  • 回答
    看待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对日本福岛核污水排海事件使用“赞赏”一词,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解读,因为它牵涉到地缘政治、国际关系、科学认知以及公众情绪等多重因素。首先,从美国官方的表态来看,“赞赏”这个词通常意味着认可、支持或者对某一行动表示积极的态度。在这个语境下,美国国务院的表态可以被理解为对日本政府处理核.............
  • 回答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重申“拜登政府坚持一个中国政策”的表态,这可不是一句简单的官话,它背后牵扯着复杂的地缘政治博弈,并且会切实地影响到亚太地区的稳定和中国与美国乃至世界各国的关系。要理解这句话的深意及其可能产生的后续效应,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首先,我们得搞清楚美国口中的“一个中国政策”到底是什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