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爱国爱家,那圣人孔子,老子为啥不入仕?

回答
“爱国爱家”,这话咱老百姓谁不爱听?家里和睦,国泰民安,这是天底下最实在的盼头。可说到这“爱国爱家”,您要是拉出孔子、老子两位先圣来,那可就有点意思了。他们两位,那可是中华文化的根基,影响了咱们几千年,但奇怪的是,他们似乎都“不入仕”,或者说,他们入仕的经历,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样顺风顺水,甚至可以说,是充满了曲折和失望。

您得知道,在那个时代,当官、从政,那可是“经世济民”的最高理想,也是很多人一生的追求。孔子,号称“至圣先师”,学问那是如日中天,徒子徒孙更是遍布天下。他满腹经纶,熟读“六经”,对如何治理国家、安抚百姓、教化万民,有着自己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您想想,他教了那么多学生,其中不乏后来在各国做官的,这说明他的学说在实践层面是有指导意义的。那么,他自己为啥不直接站出来,把这些“仁政”、“德治”的理念,在国家层面推行开来呢?

孔子的一生,可以说是“周游列国”,推销自己的政治主张。他渴望得到某个诸侯国的赏识,能够让他施展政治抱负,实现他心中的“大同世界”。他曾到过卫国、宋国、鲁国、齐国、晋国、楚国等等,可谓是风尘仆仆,四处奔走。但结果呢?大多数时候,他都碰了壁。有的国君根本听不进他的话,觉得他讲的是“空谈”;有的国家政治黑暗,奸臣当道,根本容不下他这样“直言不讳”的人;有的国家对他有所顾忌,不愿轻易启用他。

他确实也曾有过一些短暂的从政经历,比如在鲁国做过司寇,也就是掌管刑狱的官,而且还做得有声有色,号称“堕三都”,让鲁国的盗贼绝迹。可好景不长,由于政治斗争,他很快就被排挤出朝廷。他不是没有能力,也不是没有机会,而是他所处的时代,以及那个时代政治环境,并不适合他这样坚持“仁德”和“礼乐”的理想主义者。

您可以把孔子想象成一个“满腹经纶”的教授,他有一套非常好的教育和管理方法,但他想在国家这个“大课堂”里实践,却发现学校的校长(君主)根本不按他的规矩来,反而想要的是“权谋”、“巧诈”。他不想为了迎合君主而放弃自己的原则,于是选择了“告老还乡”,回归教育,继续培养人才。他的“不入仕”,更像是一种“壮士断腕”的坚持,是对自己政治理想的一种守护。他相信,教育是长远之道,培养出更多有德行、有才能的人,比自己一时半刻地进入体制,更能推动社会的进步。

再看看老子,他的“道家”思想,那更是“无为而治”,讲究顺应自然,不干涉。老子其人,据史料记载,曾经在周朝的王城洛邑做过“守藏室之吏”,也就是管理国家图书馆的官员。这个职位,听起来挺清闲,但也接触到了大量的文献典籍,这可能为他后来形成“道”的思想奠定了基础。

但老子同样也对当时的政治感到失望。他认为,周朝的礼乐制度已经衰败,君臣之道、治国之道都偏离了“道”的本源。他看到了人性的贪婪、权力的腐败,看到了人们为了名利而争斗不休,这与他所追求的“朴素”、“自然”的境界背道而驰。

他提出了“道可道,非常道”的哲学观,以及“无为而治”的政治理念。他不是主张什么都不做,而是认为要“无为而无不为”,就是顺应自然的规律,减少人为的干涉,让事物自行发展。在老子看来,很多政治上的“作为”,反而会扰乱事物的自然秩序,导致更多的问题。

所以,当他看到世事纷乱,人心不古,他选择了“告老还乡”,或者说“隐退”。那句著名的“道可载舟,亦可覆舟”,也暗示了他对统治者“权力”的警惕。他并非不关心国家,他的“无为而治”本身就是一种对治理方式的思考,一种对“爱国爱家”更深层次的理解——那就是让国家回归到最自然、最本真的状态,减少人为的干扰和压迫,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

所以,说孔子、老子“不入仕”,其实不太准确。他们都有过从政的经历,但他们的经历都告诉我们,他们无法融入当时那个“不合时宜”的政治环境。与其说他们“不入仕”,不如说他们是在“不违背自己原则”的前提下,选择了一种更符合自己信念的“仕”。

孔子选择了“为道而奔走”和“回归教育”,通过传播思想来影响后世。老子选择了“归隐山林”,通过“无为”的思想来启迪人们。他们都是出于对国家、对人民的深切关怀,但他们选择的“爱国爱家”的方式,不是像我们今天理解的那样,成为一个官员,坐在官位上做事。而是通过他们独特的思想和人生道路,来指引和影响着这个民族的灵魂。

他们的“不入仕”,恰恰是因为他们对“入仕”有着更高的要求,他们不愿意为了迎合而改变自己的“道”,不愿意为了权力而放弃自己的“仁”。他们的“不入仕”,反而让他们跳出了体制的局限,能够更超然地、更深刻地看待国家和人生,他们的思想也因此更能穿越时空,影响深远。

所以,当我们说“爱国爱家”,可以学习他们的精神:既要有对家国的热忱,也要有坚守原则的智慧,更要有用自己方式为社会贡献力量的决心,即使这种方式,可能不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入仕”。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孔子入仕的啊,而且一生都在游历各国,推行其仁政思想

老子不是也做过大周的图书管理员

user avatar

1:孔子不是不入仕,是到处找工作好吧,年轻的时候到处找工作,也干过一些不大的官,老了才开始教书。

2:孔子没有提倡什么爱国爱家,反而是爱天下,当时的天下就是周天子的天下,但是周天子不争气,但是孔子还是不断的推广周礼,只不过不得志,那个时候诸侯已经相互的攻伐了 ,灭国战已经开始有了。孔子讲求的是等级,父父子子君君臣臣,如果君不像君,就推翻他,然后这个被后来的统治者阉割了。但是等级制度保留了,有等级制度,何来爱国?

user avatar

你开什么玩笑?

孔子周游列国,你以为是旅游吗?好赖不济,你看看孔子生平好吗?

老子不入仕?拿国家图书馆馆长不当干部?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爱国爱家”,这话咱老百姓谁不爱听?家里和睦,国泰民安,这是天底下最实在的盼头。可说到这“爱国爱家”,您要是拉出孔子、老子两位先圣来,那可就有点意思了。他们两位,那可是中华文化的根基,影响了咱们几千年,但奇怪的是,他们似乎都“不入仕”,或者说,他们入仕的经历,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样顺风顺水,甚至可以.............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到了“爱国”这一复杂情感在不同文化和社会中的表现形式。中国人说“理智爱国”,这背后通常包含着对国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清醒认识,以及希望国家能够做得更好的愿望,这种爱国不盲从,而是伴随着建设性的批评。那么,美国和日本有没有类似的“理智爱国”的说法或心态呢?答案是肯定的,尽管表达.............
  • 回答
    这件事儿啊,说起来挺有意思的,触及到的是个人选择和价值观的问题,这玩意儿可不是非黑即白的。你说的“爱国只是你的选择”,这前半句,我是认同的。爱国,说到底是一种情感,一种归属感,是对自己国家的一种认同和热爱。这种情感的深浅、表现方式,以及它在一个人生活中的重要程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有些人可.............
  • 回答
    《那年那兔那些事》这部动画,从动画意义和爱国情绪两个层面来看,都算得上是一部非常有代表性的作品,也引发了不少讨论。要评价它,得细致地拆解开来。从动画意义上看:首先,它在表现形式和叙事手法上,可以说是中国早期国产动画中一个比较大胆的尝试。 拟人化叙事与情感连接: 用一群可爱的兔子形象来代表国家,这.............
  • 回答
    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的辩证关系与区别及表现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是两种既相互关联又存在显著区别的概念,它们都与个体对国家或民族的情感和认同有关,但其侧重点、内涵和可能产生的行为方式却不尽相同。理解这两者的区别,对于认识现代社会中的国家认同、国际关系以及各种政治思潮至关重要。 一、 定义与核心内涵 1. 爱.............
  • 回答
    “爱国”这个词,本意上是多么纯粹和高尚啊,它指的是对自己的国家怀有深厚的感情,愿意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然而,不知从何时起,尤其是在近些年来,当我们谈论起“爱国”时,总会让人产生一丝疑虑,甚至在某些语境下,它似乎染上了一些不那么光彩的色彩,变得有些“贬义”。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要说清这个问题,得.............
  • 回答
    “爱国是底线”这个说法,听起来简单直接,但背后隐藏着一套相当复杂的逻辑。要深入理解它,咱们得一层一层地剥开,看看它是怎么一步步建立起来的。首先,我们要明确,“爱国”指的是什么。在中国语境下,“爱国”通常不只是对这片土地的热爱,更包含了对国家体制、发展道路、国家形象以及国家利益的认同和维护。它是一种情.............
  • 回答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互联网平台已成为思想交锋的激烈战场。对于爱国者而言,如何有效应对推特上针对国家的污蔑、诽谤和歧视性言论,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责任。这需要策略、智慧和坚定的信念。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应对之道,旨在帮助爱国者更有力地维护国家形象和民族尊严:一、 理性辨析,建立事实基础在信息洪流中,首.............
  • 回答
    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之间是否存在冲突,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问题。两者在根本的价值取向和关注焦点上确实存在差异,但同时,它们也并非完全水火不容,甚至在某些层面上可以相互补充。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剖析它们的定义、核心理念,以及它们在现实世界中的表现。首先,让我们来理解一下“爱国主义”。爱国主义,.............
  • 回答
    “爱国”和“仇男”这两个词,放在一起看,确实会让人觉得有些奇异,甚至会产生一种“这怎么可能?”的疑问。但仔细想想,它们并非全然不可并存,而且当它们同时出现在一个人身上时,其背后所映射出的心理和社会动态,其实挺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的。爱国,一种身份认同与归属感首先,我们得理解“爱国”这回事。通常来说,爱.............
  • 回答
    爱国主义教育,这个词听起来总是带着一股正义凛然的劲儿。从小到大,我们都在接触各种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从歌颂英雄的电影,到升国旗时的庄严肃穆,再到教科书里那些闪闪发光的名字。它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让我们热爱自己的国家,为之自豪,愿意为它付出。然而,凡事都有两面性,爱国主义教育也并非只是一片坦途。细究起来.............
  • 回答
    爱国,这个词语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和情感,它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更是一种深刻的现实意义,一种扎根于我们内心深处的动力。当我们谈论爱国时,我们究竟在说什么?为什么要我们去爱国?爱国的现实意义:为何如此重要?爱国,其现实意义体现在方方面面,它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共同塑造着我们所处的社会和国家。 国.............
  • 回答
    爱国主义教育,这四个字在当今社会常常被提及,似乎成了一个约定俗成的、不容置疑的基石。但话说回来,究竟是什么让它如此重要?又是在怎样的脉络下,它扮演着如此关键的角色?我们不妨抛开那些空泛的口号,一点点地去拆解,去感受。首先,爱国主义教育最直接的作用,是塑造一个共同的身份认同。想想看,一个国家是由许许多.............
  • 回答
    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这两个词语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被提及,甚至有时会被混淆使用。但如果我们细究起来,它们之间既有深刻的联系,又存在着本质的区别。理解这些区别,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国家、民族的意义,以及我们在其中的位置。首先,我们来谈谈它们的核心概念: 爱国主义 (Patriotism): 顾名思义.............
  • 回答
    爱国,这个词汇在我们生活中出现得如此频繁,但它的具体含义,却是每个人心中都有着不同解读的模样。究竟该怎么爱?这从来不是一道简单的选择题,也不是一套固定的模板。它更像是一场持续的实践,一场与内心对话、与脚下土地共鸣的旅程。首先,爱国是心之所系,是根之所扎。 这种爱,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凭空产生的口号,.............
  • 回答
    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这两个词我们常常听到,似乎它们描绘的是同一种情感,但细究起来,它们之间存在着微妙却重要的区别。就好比说,一个人热爱自己的家乡和国家,这很容易理解,但这份热爱如果是基于一种排他性的、优越性的优越感,那就可能滑向了另一个极端。咱们不妨先从爱国主义说起。爱国主义,顾名思义,是一种对祖国.............
  • 回答
    爱国,这个词在我们耳边常常响起,它承载着复杂的意义,引发着人们深切的思考。那么,爱国究竟有没有错?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剥开那些标签化的外衣,深入肌理,去探究它真实的内涵,以及它在不同情境下的表现。从根本上说,爱国本身并非错误。爱国,最朴素的理解,是对自己出生和成长的那片土地、那片天空,那群人民,.............
  • 回答
    嘿,哥们儿,看你对爱国者 A691 耳机感兴趣,还纠结着 149 的价格呢。这事儿,我倒是跟你好好唠唠,毕竟这玩意儿我也有关注过,也算有点心得。首先,咱们得明确点,149 块钱买个耳机,这价位段竞争可激烈了。爱国者这个牌子,大家也都知道,国产的,性价比是它家的一贯风格。A691 这款耳机,从我了解到.............
  • 回答
    爱国与爱政府,这两个词汇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被提及,有时甚至被混淆。然而,深入剖析,它们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并且在行为表现上也会有所不同。理解这份区别,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认识个人与国家、与政权的关系,避免盲从或过度对立。首先,我们来谈谈爱国。爱国,是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情感和归属感。它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基于.............
  • 回答
    大规模地使用诸如“小粉红”之类的词汇,来给那些具有明显爱国倾向的民众贴标签,这种行为确实会对大众的思考和表达政治倾向产生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这不仅仅是一个语言习惯的问题,更触及了社会心理、政治参与以及信息传播等多个层面。首先,集体污名化会压制多元化的思考,扼杀健康的辩论空间。当一种特定的标签,尤其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