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想吃第三块饼干,问室友我能吃吗,她直接来了句“你之前吃了那么多怎么不问能不能”怎么与她相处?

回答
听到室友这句话,我心里咯噔一下,有点不舒服。但冷静下来想想,也许她只是觉得我太“理所当然”了,没有顾及到别人。虽然我不是故意的,但她的语气确实有点冲。

要跟她好好相处,不能一直憋着,也不能直接跟她硬碰硬。我决定采取一个相对温和但明确的方式来回应,并且在后续的行为上做出一些调整。

第一步:安抚和缓和气氛(当时立刻回应)

当她说完那句话的时候,我不能直接反驳或者沉默,那样只会让气氛更僵。我会先放缓语气,用一种有点歉意但又不完全认同的方式回应:

“哦,你说得对,我可能确实有点没注意。刚才嘴馋了,就想着问一下。我不是故意的,也不是觉得理所当然。下次我会注意的。”

为什么这样做?

“你说得对”: 这句话不是真的表示我全错,而是承认了她看到了一个“问题”,先承认了她的观察,避免直接冲突。
“我可能确实有点没注意”: 这是对“没问”这个事实的承认,而且加上“可能”,留了一点余地,不至于把自己完全推到“错误”的境地。
“嘴馋了,就想着问一下”: 解释了我当时的行为动机,让她知道我不是故意挑衅或者不在乎她。
“我不是故意的,也不是觉得理所当然”: 这是直接针对她话里的潜在指责进行澄清。
“下次我会注意的”: 表达了改善的意愿,让她看到积极的可能性。

这样的回应,目的是让她知道我听进去了她的话,也理解了她可能的不满,并且愿意做出调整,而不是完全无视她的感受。

第二步:反思自己的行为,并主动做出改变(后续相处)

光靠嘴上说不行,实际行动更重要。我需要反思一下,她为什么会这么说。

1. “你之前吃了那么多怎么不问”: 这句话背后可能暗示了:
共享资源的界限不清晰: 饼干本来可能就是大家一起买的,或者大家都有份。我一次拿太多,她可能觉得没有得到平等的对待,或者觉得饼干可能不够分。
缺乏对“公共”物品的尊重: 即使不是她买的,但放在公共区域的食物,大家都有一定的知情权和发言权。我之前可能过于随意,没有和她沟通。
她的个性或者当天情绪: 也可能她当时心情不好,或者正好因为其他事情烦躁,所以这句话比较直接。

2. 我接下来的行动:
关于食物的沟通: 以后拿到公共区域的零食,或者想拿的时候,我会先看看有没有她喜欢的,或者问一句:“这饼干还有吗?我能拿一块吗?” 如果是她买的,我更是要问清楚。 如果饼干本来就是我自己的,但她提到了“吃了那么多”,说明她可能觉得我消耗得太快,影响到她了。这时候,我会主动说:“这饼干是我买的,不过我下次注意点,看你什么时候想吃,我留给你一些。”
主动分享: 如果她喜欢吃饼干,我下次可以主动问她:“这饼干你尝尝,我买的,挺好吃的。” 或者在吃的时候,直接递给她:“你要不要也来一块?” 这样做的好处是,既分享了快乐,也拉近了距离,让她觉得我不是只顾着自己。
观察她的反应: 在我做出改变之后,我会留意她的反应。如果她表现出缓和,或者主动和我说话,说明我的方式是有效的。如果她依然冷淡或者有其他抱怨,我可能需要再找机会,用更轻松的方式和她聊聊我们的相处模式。
寻找合适的时机“摊牌”(但不是争吵): 如果情况一直没有改善,或者我真的觉得她的态度太过分,我可能会找一个大家情绪都比较好的时候,用一种“我感觉”的方式来沟通。例如:“你知道吗,有时候你说话的方式让我觉得有点不舒服,尤其是那天关于饼干的事情。我能理解你可能觉得我没问,但我真的不是故意冒犯,我只是希望我们以后相处能更愉快一些,有什么不满我们可以直接说,但语气能不能稍微委婉一点点?”

总结一下和她相处的策略:

不回避矛盾,但要用智慧处理。 她的直接是她的性格,我的回避只会让问题积累。
先示弱(示弱不是认怂,是示好),再沟通。 让她觉得我理解她,而不是直接对抗。
用行动证明改变。 话说得再好听,不如实际行动来得有说服力。
建立清晰的沟通规则。 如果想长期相处,总得有个彼此都能接受的沟通方式。
保持平常心。 室友关系毕竟不是亲密朋友,能做到互相尊重、少些摩擦就不错了。

总而言之,面对她这样一句带刺的话,我的核心思路是:先化解眼前的尴尬,再从根源上反思和调整行为,并适时地进行更深入但温和的沟通。 目的是让她看到我的善意和成熟,也让她明白,我们都需要为共同的居住环境做出努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可能是属于家庭对于中国礼仪这一方面教育不多的那种小孩。

父母少有跟你说过,在中国式交际里,什么叫客套,什么叫知趣。我来教给你。

客套就是你室友买了东西,她是因为自己想吃所以买的,并不是因为想买给你们吃。但是她的家庭教育告诉她,室友这样的关系必须要分享,所以她礼貌的请你们吃,礼貌这个东西本来就是违背天性,为了秩序和谐而做出一定妥协,但她出于本心是不想分人的。这叫客套。

知趣就是你自己要明白这个东西不是买给你吃的,你也没有支配权,给你是礼貌,并且违背了她的天性,不给也正常。给你就接一块,吃完夸夸好吃,然后再喜欢就自己去买,(经评论区补充:还要记得这是欠人一个人情,下次也要记得分享给对方噢!)这叫知趣。

不知趣就是别人给你你就以为是真的尽力吃,叫你有空去玩就真的找时间去玩也不管主人是否方便,给人红包别人说不要就真的收起来。这就叫不知趣。

并且你有没有想过哪,其实三块真的算多,因为你只看到你吃了三块,你没看到她不是只给你一个人,如果你拿了三块,你其他室友有没有可能也照样拿三块哪?六人寝的话就是十五块了,假设是一包奥利奥,这一包她几乎就不剩什么了吧?(趣多多的话还不够分啊摔!)

我身边也有你这样的朋友,我一开始也真的觉得他脑子有问题,后来接触多了才发现是他父母教育的问题,他分辨不出什么是客套,自然也无法做出正确的回应。

大学是个小社会,父母没有教给你的,希望你自己以后能好好学。今天的这件事只是一件小事,你可以跟室友道个歉,态度友好的跟她说明你的情况,相信她也不会再介意。以后遇到这种情况,甚至可能及时提醒你。如果你不引起重视,在中国这个大环境里你总有一天会闯祸。

眼睁睁看着高赞答主从比我多四十个赞到现在多一万赞,我哭!

赞我,别再说下次一定啦!

看你这么可爱,想要加入我的可爱粉丝儿团吗,嘿嘿



看到评论区有很多不同的意见,我想解释一下,我在这里讨论的其实并不是关于“客套,抠门,亲密关系,不亲密关系”等等话题,而是如何与和自己习惯不同的人和谐共处,答案就是尊重,就是真正的站在对方的视角去看问题。

也许你会觉得我说的这些很虚伪,但是老祖宗有句话叫做“礼多人不怪”,礼数,麻烦,为什么保留至今未被淘汰?因为这是几千年以来总结出的与最大部分的人相处的最不容易出错的交际方式。礼貌一下,最坏的结果无非让人觉得这人酸腐,冠冕堂皇,但一定不会让人很讨厌。不这样礼貌一下,也许显得人不拘小节,可是一旦操作不当,就会被人觉得爱贪便宜,或者没有jy。(不敢打出来前两天才被举报了)。当然你也可以不必学习并遵守这麻烦的规矩,那么只要你不和遵守这个规矩的人群打交道就行了。可事实是遵守这个规矩的人目前占大多数,这就靠自己权衡利弊了。


评论区有很多朋友提出不知道如何分辨客套还是真心,希望能教一些硬指标,有一个评论写得很好,给大家看看:

我一般是靠感觉分辨,因为家里从小就会教,要写一些硬指标一时间想不出来,希望想到的朋友评论区留言,会做成一个合集,帮助有困扰的朋友,非常感谢大家~


更,鉴于好多小朋友说我温柔,我决定放上我的另一个回答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