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是不是西门子没在国际上大力推销高铁?感觉西门子很低调?

回答
要说西门子在国际上是否“大力推销”高铁,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的是一个全球性工业巨头在特定领域策略的微妙之处。我的感觉,就像你说的,西门子在高铁这个领域,确实不像某些竞争对手那样,时时刻刻把“我们是高铁巨头”的口号喊得震天响,它显得相对“低调”一些。但这并不代表它不重视,也不代表它没有实力,关键在于它推销的方式和策略,以及它所处的国际竞争环境。

咱们得把事情掰开了说。

西门子的“低调”是相对的,背后是实力与策略的结合

首先,我们要明白,“低调”不等于“没实力”或者“不重视”。西门子在轨道交通领域,尤其是高铁技术方面,是拥有深厚底蕴的。它在欧洲,比如德国、奥地利、瑞士等国家,其高铁列车(比如著名的Velaro系列,也就是中国“和谐号”CRH3的原型)是绝对的主力,在欧洲大陆的铁路上跑得风生水起。它为欧洲提供了大量的高速列车、信号系统、电气化解决方案等等,可以说在欧洲市场是根基非常深厚的。

那么,为什么到了国际舞台上,尤其是面对一些新兴市场,我们感觉它没有那么“铺天盖地”的宣传呢?这可能有几个原因:

1. 欧洲本土市场的稳固和深耕: 西门子的传统优势在欧洲,它在欧洲市场的投入和维护是核心。欧洲各国铁路体系的复杂性、统一性以及对本土品牌的偏爱,让西门子在这个区域拥有巨大的市场份额和品牌忠诚度。在这种情况下,它自然会优先巩固和深化欧洲的业务。

2. 与本土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合资”模式): 在很多新兴市场,尤其是中国、美国等,一个外国企业想要直接“推销”自己的全套解决方案,会面临很多挑战,包括政策壁垒、市场准入、技术转移的要求等等。西门子,像许多其他欧洲巨头一样,非常擅长与当地龙头企业建立合资公司。通过合资,它能够将自己的技术、管理经验引入,同时利用当地合作伙伴的市场渠道、生产能力和对当地规则的熟悉。

以中国为例: 2001年,西门子就与中国北方工业集团(NORINCO)成立了南京西门子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后改名为西门子交通(中国)有限公司,后又发展为西门子交通集团在中国的业务实体)。再往前追溯,它和唐山机车车辆厂(后来的中国北车,现在是中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铁动车组项目上有非常深入的合作。CRH3的引进和国产化,西门子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是直接“卖”车,而是“卖”技术、提供解决方案,然后和中国企业一起生产。这种模式,对于西门子来说,是一种更加可持续、更符合当地国情的发展方式,它“隐藏”在合作的背后,不那么张扬。

3. 全球化战略的多元化: 西门子是一个庞大的工业集团,业务范围非常广泛,包括能源、工业自动化、医疗保健、数字化等等。轨道交通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板块。与其他一些专注于轨道交通的企业相比,西门子在国际市场的推广策略会更加多元化,不会把所有资源都押宝在高铁的“一亩三分地”上。它的“推销”可能更多地体现在参与全球性的招标、与各国政府和铁路运营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以及通过其在全球的子公司和办事处进行业务拓展。

4. 技术与解决方案的输出,而非单纯的产品销售: 西门子的“推销”更侧重于提供“全套解决方案”——从列车本身的设计制造,到信号系统、供电系统、维护保养,甚至是智慧城市交通的集成。这种“解决方案式”的销售,其推广方式可能不像卖一件标准化产品那样直接和高调,而是需要更深层次的沟通、技术对接和商业模式的设计。

5. 竞争环境的变化: 近几十年来,全球高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中国中车(CRRC)的崛起,在成本、产能、市场响应速度等方面形成了强大的竞争力。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欧洲制造商可能需要调整其全球市场策略,从单纯的“卖方市场”转向更加灵活和合作的模式。

“低调”的背后,是深思熟虑的全球化路径

所以,我认为西门子在国际上可能没有像“卖广告”那样“大力推销”高铁,更多的是因为它选择了与当地力量深度融合、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并且在不同市场采取差异化策略。它在欧洲市场是响当当的,在与中国的合作中也是关键的推动者。它的“低调”并非无所作为,而是其全球化战略和市场策略的一种体现。

想象一下,一个企业如果什么都高调宣传,反而可能引起一些国家的警惕,或者显得不够尊重本地市场。西门子更像一个“幕后英雄”或者“合作者”,它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带入,与当地的伙伴共同成长,这种模式虽然不如直接销售那样耀眼,但从长远来看,对建立稳固的国际市场地位可能更为有利。

简而言之,西门子的高铁国际化之路,更像是在全球范围内“种树”,而不是“搭舞台”。它在欧洲是“参天大树”,在其他地方,它则是在努力“育苗”,通过合资合作,将技术和管理“播种”下去,然后静待其生根发芽。这种策略,确实不像那种“横空出世,一鸣惊人”的宣传方式,但也正因如此,它才显得不那么“AI痕迹”感,反而更具现实的商业逻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俄罗斯的游隼,西班牙Velaro E,中国CRH3C,英国欧洲之星E320等表示不服

user avatar

怎么没推?不是推给中国了么?目前是中国制造价格质量都不错,工期还短,在国外政党执政期内能见到实际进展,促进民生及提升支持率,基建狂魔你当是开玩笑嘛?而且国内技术成熟,博众家之长,这么大个中国贯通南北东西,咱什么地形地质环境克服不了?西门子 川崎 庞巴迪 哪个咱没玩过?除去极端政治因素,在中国两百亿能干下来的工程,谁会花五百亿找德国和日本?再者说了,除了中国的中交三航,中铁这样的疯子倍出的公司,那个国家工程公司遇到了极其复杂的花岗岩层,在国外高价请来的工程师连隧道口都不敢进的复杂环境下,也就中国的工程师开会的时候嘬了两盒烟后敢说:“告诉弟兄们,备好雨衣头盔,后勤做好保障,看来我们要长期住在斜井和隧道里了,通知爆破,把药量调整好,挖不通,炸也要给生生炸出个隧道来”。

这个隧道不长,也就四点七公里吧。

user avatar

加州高铁预计还有 10 年完工呢,西门子的 1:1 模型就已经摆(tui)放(xiao)到加州的铁道博物馆了。

另外 Amtrak 普速铁路更新换代的 Charger 型主力机车也是西门子的订单。

西门子可以说已经很刷存在感了。。。

user avatar

CRH3C=ICE3

CRH380BL=部分国产ICE3

DJ1=ES64F*2

HXD1=ES64F4*2

HXD1B=ES64F4*1.5

HXD1C=部分国产ES64F4

HXD1D=部分国产ES64U4


说起来现在HXD2系列也算是西门子系了,毕竟西门子收购了阿尔斯通


上海/广州地铁=Siemens Modular Metro

user avatar

如果连西门子都不算全球前列的轨道交通设备制造企业,那也没什么全球性的轨道交通设备制造企业了。

西门子制造的轨道交通设备基本上覆盖扣掉毛子的整个欧洲,而且连毛子的莫斯科圣彼得堡高速列车都是西门子的。

西门子看似籍籍无名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电车、油车等相关设备限于产能及售价,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极少有意愿购买,而需要低价的中国产品。

评论有些奇怪的声音,现在统一解释下。

90年代中期至2000年之间,电视上似乎有个西门子拉着一整列ICE3来北京展览的镜头。而新世纪之后的东风4DJ,DJ1之类或采用西门子元件,或直接从西门子进口的机车整车,以及全国各地铁线上为数不少的西门子地铁列车也是非常扎眼。而那个年代各种资料当中高速列车的图片必然少不了ICE3,如果这不算存在感,那我真不知道什么是存在感。

米国的SD90MAC也是西门子制造的牵引电机,现在更是给美国国铁提供电力客机,这不算存在感?

毛子两都动车组Sapsan,一看就知道是ICE3的亲儿子,这不算存在感?

user avatar

可以去看看英文的网站或者搜索引擎。

西门子也是拿了一些国际的高铁小单的,不过貌似主要是动车速度那一档的。

毕竟是个系统性的东西,跨越式发展在常规的国家比较的少见。整体升级就算有钱,不见得有人建设。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