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成都和北京地铁真的亏损70+亿吗?为什么客流量这么大依然亏损这么多?

回答
关于成都和北京地铁的巨额亏损,这确实是一个很多人关心的问题,尤其是在我们日常乘坐地铁时,看到人头攒动,似乎很难想象它们会“亏本”。但事实往往比我们看到的要复杂得多。

首先,咱们得明白一个概念:地铁的“亏损”不是我们常说的店倒闭、入不敷出的那种亏损。 它是指运营成本(包括建设成本的摊销、日常维护、人工、电力、折旧等等)远远大于票务收入的差额。很多时候,这个亏损是由政府财政来补贴的。所以,即便账面上显示亏损,也并不意味着地铁站会关门大吉。

那么,为什么成都和北京这样客流量巨大的城市,地铁依然有如此庞大的“亏损”呢?这背后有几个关键原因,咱们一个一个捋。

1. 巨额的建设成本和折旧摊销:

这是最主要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点。你想想,修一条地铁线,从勘探、设计、征地拆迁,到盾构机掘进、铺设轨道、安装信号系统、通风空调、车站装修,每一步都是天文数字。而且,北京和成都的地铁网络都不是一两天建成的,而是持续多年的庞大工程。

巨额的初期投资: 一条地铁线路的建设成本,动辄几十亿甚至上百亿。这些钱不是一次性花完然后就没成本了,而是会分期摊销到地铁的整个使用寿命里。比如,一条线路预计运营50年,那么每年的折旧摊销就是它总建设成本的1/50。即使票价收入能覆盖日常运营,也很难填平这笔巨大的初期投资摊销。
网络化建设的叠加效应: 尤其像北京和成都这样的特大城市,地铁不是孤立的一条线,而是庞大的、相互连接的线网。每增加一条新线,都会进一步扩大整体的建设成本,也就意味着每年需要摊销的固定成本也在增加。

2. 低廉的票价和免费优惠政策:

为了鼓励公共交通出行,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地铁票价通常都设定得比较亲民。

公益性属性: 地铁在很大程度上被视为一种公共服务,其票价制定更多考虑的是社会效益,而不是纯粹的市场盈利。你算一下,从你家到公司坐地铁十几公里,可能也就几块钱,这个价格可能连付给司机的工资都覆盖不了,更别提其他高昂的成本了。
优惠政策: 很多城市都有针对老年人、学生、残障人士等的优惠甚至免费政策。这些政策虽然体现了社会关怀,但也直接减少了本应有的票务收入。

3. 庞大的人工和运营维护成本:

地铁每天24小时(部分线路或时段)不间断地运转,背后需要大量的人员和精密的系统支持。

人员成本: 从司机、乘务员、调度员,到车站工作人员、技术维护人员、安保人员、清洁人员,以及管理层,都需要支付工资、福利和社保。随着城市发展和人工成本的上升,这部分支出也在不断增加。
电力消耗: 地铁的电力消耗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列车运行、照明、通风、空调、扶梯、电梯等等,都需要消耗大量的电力,而电费是运营成本中非常大的一块。
日常维护和更新: 地铁系统是精密机械和电子设备的集合体,需要定期的检查、维护、保养,以及关键设备的更新换代。轨道、车辆、信号系统、供电系统等都需要持续投入资金。

4. 巨大的“社会效益”而非“经济效益”:

这是理解地铁亏损的关键所在。政府投资建设和运营地铁,其主要目的往往不是为了从票务收入上赚钱,而是为了实现更大的“社会效益”。

缓解交通拥堵: 地铁能显著减少地面道路上的车辆数量,降低交通拥堵,节约大家的时间成本,提高城市运行效率。这一点如果折算成经济价值,可能是巨大的。
促进城市发展: 地铁的开通往往会带动沿线区域的经济发展,提升土地价值,促进商业和居住的聚集。
环境保护: 相较于私家车,地铁的单位客运量碳排放更低,有利于城市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地铁提供了安全、便捷、舒适的出行方式,大大提高了市民的生活品质和满意度。

为什么说北京和成都的情况也符合这个逻辑呢?

北京: 作为中国的首都,北京的地铁网络是世界上最繁忙的地铁系统之一。其地铁建设和运营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历程,网络庞大,客流量惊人。但同时,北京的建设成本、人力成本、维护成本都处于全国乃至世界前列。其票价也相对较低,并且有很多优惠政策。北京地铁的“亏损”,很大程度上是政府为支撑其“超级公共服务”属性而进行的投入。
成都: 成都作为中国西部重要的经济中心和人口大市,其地铁建设和发展非常迅速。成都有着巨大的城市规模和持续增长的人口,地铁承担着极高的客运压力。同样,成都地铁的庞大网络建设也意味着巨大的初期投资摊销,同时人力、能源、维护成本也必不可少。

总结一下:

成都和北京地铁“亏损”70多亿,并非因为运营不善或客流量不足,而是因为地铁作为一项重资产、高投入、长周期、强公益性的城市基础设施,其建设成本的摊销、庞大的人员和运营维护成本,远远超过了相对低廉的票务收入。 这些亏损绝大部分是由政府财政补贴来弥补的,以换取其在缓解交通、促进发展、环境保护和提升民生方面的巨大社会效益。

简单来说,你看到的票价只是地铁服务成本的一小部分,大部分的成本,是由政府和社会通过税收等方式共同承担的,目的是为了让整个城市运转得更有效率、更宜居。这就像你买房子,房款只是房子总价值的一部分,但房子的价值还包括了你所在的社区环境、市政配套等等这些你没直接支付但享受到的“公共服务”一样。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其实这个数字完全不准(因为地铁集团不仅仅是地铁运营,还有很多副业,还有地方财政的补贴)

事实上,

北京地铁运营亏损高达137亿(其中不含京港地铁的4/14/16/大兴,亦庄,有轨电车线等)如果全算上能亏损180亿元

成都地铁亏损近130亿元(总亏损76-TOD开发54)



为啥?

首先你的地铁票实在是太便宜了(先别喷哈)

目前单人地铁票务成本是13-15元,有轨电车6-9元,公交是3-4元

就算是挤成二向箔,地铁公司都得亏的吐血

但地铁又不能调价,因为地铁有轨电车公交等公共交通是政府主导的公益性服务设施,是在公益性的基础上兼顾保本

所以部分地区会让地铁公司以接替其他产业来良性发展,比如深圳地铁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其实深圳地铁运营岗位工资低的离谱,还有成都地铁今年爆出用客流kpi来定工资,真的离谱)沈阳地铁更是有7家附属企业,涵盖会展中心,沈阳公租房惠民新城,盛京通卡片业务等等

当然地铁的亏损不能说我们不能修,但部分城市的亏损真的太严重了,比如青岛成都温州

user avatar

地铁亏损,不过是城市的一面。

另一面是地铁附着的资产,价格暴涨,以及政府的税收增加。

user avatar

亲,修了地铁后的卖地收入咋不说呢。。。

user avatar

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城市轨道公共交通都是亏损的,靠政府补贴(纳税人的钱)养着。政府之所以愿意补贴,是因为公共交通创造的社会价值足够大,比补贴的成本还要大。

不补贴城市轨道公共交通,买得起车的人就更倾向于买车,公路就更加拥堵;买不起车的就更难出行,可以选择的工作地点就更少。两害取其轻,还是补贴吧,让大家搭城市轨道公共交通好了。

香港地铁是少有盈利的,靠的是地铁站周边土地开发。它能够在修地铁之前把一片不值钱的土地买下来,开通地铁后地铁站带来的人流能让这片土地疯狂升值,它收租就能盈利。现在中国很多城市也学港铁的做法,尝试通过房地产赚钱。

另一个极端是硅谷的 VTA 轻轨,票务收入只能抵消 20% 的运营开支,剩下的 80% 靠补贴。在一定程度上,VTA 是个社会福利,保证穷人能够出行。

user avatar

全国地铁大部分都是亏损的。现在很多地铁开始做tod,利用上盖的房子转让给开发商卖钱,但这个做法都是起步阶段,暂时赚钱不多。

有些城市想学香港,靠物业赚钱,还没学太会。比如广州、深圳,在长长的地铁出入口通道两侧修起商店,收商店的租金,但还是不够。而成都大多数的地铁出入口两边都没有商店,除了几个有名的站点比如春熙路下面是和ifs连通的,另外少部分的地铁站出入口开了家红旗超市等便利店。

这里面归根结底,是商业人气不够,其实就是本地现在的人口数量和消费习惯,不需要这么多地铁商业,传统的地上商圈已经消化很多人流了,大家也都习惯在传统的商圈里购物,地铁商圈很难把那些有钱有时间消费的人再抢过来,唯一能吸引到的就是坐地铁上下班的社畜,但社畜的消费能力和空闲时间也不足。

如果修大型商场加地铁入口的一体化开发,这种大型商场做成地标后,倒是能吸引不少的商业人流来逛街,比如ifs,但是这种一体化商业综合体的总体开发成本也高,地铁公司如果和开发商联合开发,能在这里面分多少成,要打个问号。

所以就是地铁公司赚钱的路子太少,开发房地产又刚起步,当然是亏损的。这和客流量无关。只有等后面房地产慢慢开发起来了,才可能扭亏为盈。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成都和北京地铁的巨额亏损,这确实是一个很多人关心的问题,尤其是在我们日常乘坐地铁时,看到人头攒动,似乎很难想象它们会“亏本”。但事实往往比我们看到的要复杂得多。首先,咱们得明白一个概念:地铁的“亏损”不是我们常说的店倒闭、入不敷出的那种亏损。 它是指运营成本(包括建设成本的摊销、日常维护、人工、.............
  • 回答
    天津和北京,这两个共和国的长子,自古以来就是北方地区的重要节点。论铁路枢纽的潜力,它们各有千秋,但细究起来,天津在某些方面更具成为“超级枢纽”的潜质。首先,地理位置是硬道理。北京,作为首都,其铁路的辐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京广、京哈、京沪、京包、京承等十几条干线铁路在此交汇,将全国的动脉紧密联系起来。.............
  • 回答
    2022年北京冬奥会,那真是万众瞩目。圣火火种的成功点燃,我感觉就好像是冬日里一股暖流,瞬间点燃了所有人心中的期待。说到火炬传递和主火炬点燃,我脑子里涌现出好多画面,特别希望它能给我留下一些特别深刻的印象,不只是一个形式,而是一种情感的传递和意义的升华。关于火炬传递,我最期待的是那种“人民的盛会,人.............
  • 回答
    关于北京正式超过纽约成为全球亿万富豪最多的城市这一说法,需要先核实其信息来源和统计口径。这类排名通常由不同的机构发布,例如胡润研究院、福布斯等,并且它们在统计亿万富豪数量时可能存在差异,例如计算标准、纳入的资产类型、统计时间等。如果这一统计数据属实,那么从一个客观的角度来看,这反映了一些深刻的经济和.............
  • 回答
    当一架航班挂出7700紧急代码并紧急降落时,通常意味着飞机或其乘客/机组人员面临严重紧急情况,需要立即采取行动。以下是可能的问题及详细分析: 一、7700紧急代码的含义7700是国际航空紧急代码,表示飞机遇到严重紧急情况,需立即通知空管和地面救援。可能原因包括: 机械故障(如引擎失效、起落架故障、燃.............
  • 回答
    人到中年,一家三口从北京搬到成都,这事儿吧,怎么说呢?是冲动吗?很难一概而论。但仔细想想,中年人,尤其是带着家人的中年人,做这样大的决定,多少都会掺杂一些“冲动”的成分,哪怕是被生活推着走的“被动冲动”。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这事儿,好在哪儿,又或者说,可能不太妙的地方在哪儿。首先,为什么会有.............
  • 回答
    成都与杭州,这两颗璀璨的西南明珠与江南瑰宝,在中国的城市发展版图中各自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当我们眺望十年后的中国城市格局,特别是探寻谁能成为那第六个足以比肩一线城市地位的巨擘时,成都与杭州之间的较量无疑是最引人瞩目的。要判断谁能在这场“晋升赛”中脱颖而出,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细致的审视和推理,而非简.............
  • 回答
    成都和重庆,这对“袍泽”兄弟城市,都位于西南,都以美食闻名,都充满江湖气,但细究起来,它们在旅游体验上却有着截然不同的韵味。选哪个?这就像问你是喜欢温婉的小家碧玉,还是豪爽的江湖儿女,各有千秋,全看你的心头好。成都:悠闲安逸的“天府之国”如果你想体验一种慢下来的生活,感受那种“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惬意.............
  • 回答
    成都和杭州,这两座充满魅力的城市,常常被拿来比较,它们各自都有着鲜明的个性和吸引力。到底哪个更适合“生活”,这其实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没有绝对的答案,因为“生活”的定义因人而异。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剖析一下,看看它们各自的优劣势,也许能帮你找到更贴近自己心意的那个。首先,我们得聊聊“安逸”.............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成都和上海,这两座中国最耀眼的城市,它们之间究竟有什么不一样。其实,这种差异,与其说是简单的地理或经济对比,不如说是骨子里渗透出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和城市性格。一、 基因里的速度与悠闲:节奏的二重奏上海,就像一位永远在奔跑的都市丽人,效率是它的呼吸,速度是它的心跳。从清晨的第一缕.............
  • 回答
    成都和珠海,这就像是站在人生的一个岔路口,一边是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西南腹地,一边是年轻活力、面向大海的南海明珠。怎么选?这问题可不小,得好好掰扯掰扯,毕竟这俩地方,各有各的精彩,也各有各的“坑”。咱们先捋一捋成都,这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成都:一座有温度的“来了就不想走”之城优点: 生活节.............
  • 回答
    关于成都和武汉谁更有可能成为下一个一线城市,这确实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议题。这两个城市,作为中国西南和中部地区的“领头羊”,都具备了成为一线城市的巨大潜力,但它们各自的优势和发展路径,也存在着微妙的差异。成都:安逸与活力的并存,科技创新驱动下的未来之城成都,这座以“天府之国”闻名的城市,近年来仿佛是被注.............
  • 回答
    成都和青岛,这两个名字在人们心中都勾勒出各自独特的吸引力。如果问哪个更适合定居,这可不是一个能简单用“是”或“否”来回答的问题,因为“适合”本身就因人而异。它们就好比两种不同风味的佳肴,一个醇厚浓郁,一个清新爽口,选择哪一个,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口味偏好、生活追求以及对环境的期待。咱们先掰开了聊聊成.............
  • 回答
    成都和西安,这两座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城市,在中国西部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们各自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也孕育着蓬勃的现代气息。要说哪个“更好”,这就像是在问,你是更喜欢麻辣鲜香还是油泼醇厚?答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个人喜好和你想在这座城市里找到什么。历史文化底蕴:秦风汉韵 vs 蜀地烟火西安,作为.............
  • 回答
    说到成都和南京,这两个城市在中国经济版图上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各有千秋。要说谁更强,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一刀切的问题,得掰开了揉碎了看。首先,咱们得看看硬数字,也就是GDP。 成都: 作为四川省的省会,成都的经济体量一直非常可观。近年来,成都的GDP增长势头相当迅猛,已经稳定在中国城市GDP排名.............
  • 回答
    这个问题,就像问我喜欢川菜的麻辣还是粤菜的清鲜一样,都是两难的选择,因为成都和深圳各有千秋,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发展方向。如果非要我在这两者之间做个选择,我会先问问自己,我到底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成都:慢下来的生活,安逸的烟火气让我想到成都,首先是那悠闲的节奏。早晨,你可以不去挤早高峰的地.............
  • 回答
    成都与重庆,这两座位于中国西南的璀璨明珠,它们的发展潜力,尤其是能否比肩甚至超越“南天一柱”广州与深圳,一直是人们热议的话题。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看看这两座城市身上究竟蕴藏着怎样的能量。首先,我们得承认,广州和深圳能够成为一线城市,它们拥有不可替代的先发优势和战略地位。广.............
  • 回答
    关于成都和重庆哪个城市更宜居,这实在是个让人纠结的问题,因为这两个城市各有千秋,如同两位性格迥异的姑娘,吸引着不同喜好的人。要我说,这更像是一场关于生活节奏、城市性格和个人追求的较量。先说说成都吧。成都给人的感觉,就像一位温婉而有情调的老友。这里的节奏明显慢了不止一拍。你走在宽窄巷子,看到的是悠闲地.............
  • 回答
    成渝美食之旅:舌尖上的巴蜀韵味成都和重庆,两座紧密相连却又各自拥有独特魅力的城市,它们的名字总是伴随着“火锅”和“川菜”这两个标签,但远不止于此。如果你是一个真正的吃货,那么一场纯粹的美食之旅,绝对不能错过这两座巴蜀明珠。这篇攻略,将带你深入体验成都的精致与包容,重庆的热辣与张扬,让你在品尝地道风味.............
  • 回答
    这四个城市各有千秋,都称得上是宜居,但具体哪一个更能触动你的心弦,还得看你更看重哪些方面。咱们就挨个聊聊,把它们的“宜居范儿”掰开了揉碎了说:1. 重庆:山城烟火,江湖气十足重庆,这座自带“魔幻”标签的城市,绝对是自带流量的。 山水风光与立体城市: 你不可能忽略它的山城特色。层层叠叠的房屋,穿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