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有很多朋友去伊拉克工作,回国后跟我喝酒。我说伊拉克不是很危险吗?他们表示从没经历过汽车炸弹。
他们说的没错,我说的也没错。只是。。。。
经历了汽车炸弹的人是不会回来跟我喝酒的。
2, 知乎上很多人留学欧美或旅游,回来纷纷表示美帝落后了,中国崛起了,中国人比他们富裕得多。
他们的见闻也没错,只是贫穷的中国人没钱去欧美留学或旅游。
有6亿人月收入不到1000块,就是160美元,他们才是主流。而他们不会去美国,也不会比较。
3,古埃及真伪的问题,很多人说,怎么那么巧,偏偏有一个写着双语的石碑被发现了,然后翻译出了古埃及文字?
假如没有的话,我们就不会讨论这个问题。路边的一块普通的石头,也许原本也是石碑,只是已经完全破碎了,你不把它当成石碑。
你看到的,都是你看得到的,你没看到的,使你不知道。
你没嫁的,可能真的器大活好,有可能不是。但是你嫁的,肯定器不大活不好。
比如有一幢别墅,大家都说别墅里有一个瘦子,你只要去那幢别墅他就会热情的款待你。
你屁颠屁颠去了,结果没看到瘦子,只有一个胖子。
胖子拿起手边的斧子把你劈两半。
这个时候你想明白了,别墅里可能有两个人,一个瘦子一个胖子,瘦子会招待你,胖子会杀人。
如果人很倒霉碰到胖子,就会被一斧子劈开。
如果人碰到瘦子,就会被热情款待,并开心地离开。
所以有关于别墅里面的故事,都是碰到瘦子的“幸存者”讲的,那么大家听到的都是瘦子的故事。
为什么没人说胖子会杀人?因为碰到过胖子的都被杀了,没机会说。
这就是幸存者偏差。
有的时候我们的研究对象是错误的,就会得出一个错误的答案,就比如经典的在火车上问大家买没买到火车票。
在生活当中它往往就是:
你感觉身边炒股的人都发财了——因为发财的会四处去说,亏钱的不会到处炫耀。
学生时代的混混都飞黄腾达了——飞黄腾达的才会出现在你的同学会上,泯于人海甚至干脆被人扔到海里的你想不起来。
总之就是,你能研究到的样本,都指向结果A,但是出于某些原因,你研究不到其他样本,而那些你研究不到的样本,指向结果B。
所以其实本来不一定结果是A,但是你只能研究到结果是A的样本,你就会以为结果是A。
一位记者在火车上询问大家是否都买到了火车票,结果就是所有被采访的人都买到了。
那么可以得出火车票很好买的结论么?不能。因为在火车上的人基本都是买到票的(有可能有逃票的,但概率很小),那些没有买到票的人,连火车都上不去,怎么被采访,怎么被取样呢?
你虽然拿到了统计数据,显示无论男女老幼,无论肤色性别,无论宗教信仰,他们100%都买到了票。可是你的统计数据是无效的,不能代表任何信息和价值。因为你的统计中天然排除了买不到票的人。
这就是幸存者偏差,你想要探究的是买票情况,但是你又天然地不去考虑没买到票的人,那么你自然得不到合理的结论,你的结论因此产生了偏差。
只要推向极端就会发现里面的概念。
你发起了一个调查问卷,问题只有一个,就是问你是活人还是死人——最后你看到问卷答案,没有人回答是死人。所以你的问卷百分之百都是活人。通过这个问卷,你得出了一个结论——人是不会死的,因为死人不存在。
以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