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小东西身上装备着昭和进步青年三件套:
ゲバ棒(武斗棒,就是那根木棍)、火炎瓶以及写着自身派别的工地头盔(ゲバヘル)。
在昭和后期安保斗争中,广大进步青年身着三件套与伪政府、日共以及左派异端们展开了横跨全日本的惊心动魄而又波澜壮阔的斗争。
ゲバ棒效果图:
火炎瓶效果图:
头盔脑门上写派系是日左特色:
昭和不仅是大佐们的昭和,更是广大左翼中二的昭和。左翼中二的武器自然也是昭和美学多神圣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带刺刀的96、99式轻机枪
如果都轮到机枪手拼刺刀了,那这个步兵分队已经可以宣告全灭了
馬 鹿 爆 弾
如果把时代锁定为昭和前期(因为讲武器,那么昭和后期和武器无关吧?),那么最能反映昭和前期精神的武器(武器定义是用来伤害或攻击他人的兵器或者设施),那当然是这个咯。
甲基苯丙胺,俗称冰毒。1893年,日本的药学博士长井长义在研究治疗咳喘病的药成分麻黄素时,意外发现的由于高精度的呈冰状结晶体。由于持续服用甲基苯丙胺的人会明显地提高自信心、爱冒险、精神集中,同时,饥渴、疼痛等感觉也会减弱,甚至可以几天不想睡觉。苯丙胺类药瓶很快被日本军方大量制造成军需药品运用。有了这些兴奋剂毒品,日军持久战斗力和好战狂热性被大大激发,比如日军中这种药物被首先供给陆航和海航的飞行员,因为他们需要长途或夜间飞行,磕了药后长途飞不累,夜间飞不困,高频作战也不觉得恐惧疲劳,于是陆航和海航的飞行员们给它起了个绰号——“突击锭”。同时日军陷入持久战以后,为了抵消士兵的厌战情绪。这些药物也被大量应用到日本陆军士兵身上,这些毒品被士兵称作“行军丸”,据一本缴获的日军笔记记录,日军吃了这种行军丸后,可以4天4夜长途跋涉不睡觉并投入战斗。而在战后直到1952年,日本还有10%的国民在使用甲基苯丙胺,其中出现精神障碍的就有20万人。
对干出南京大屠杀,731细菌部队,偷袭珍珠港,一亿玉碎这些事情的昭和前期。在我心中的形象也一直是群魔乱舞,全民疯癫,毫无理性,不可理喻的狂热时代,和冰毒也算是相得益彰。
不过精神小昭和是不是疯了,从这种答案都可以看出来我是精日真tmd服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