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979年,就有灵(可)魂(爱)画(学)师(者)研究了猫咪在不同紧张程度、警觉与攻击状态下的表情[1],第一行左至右的方向上警惕性逐渐增强,第一列上至下的方向上恐惧感逐渐增强,左上至左下战斗欲增强。简言之,左上角的猫咪最平静、右上角的猫咪最警惕、左下角的猫咪最惊惧、右下角的猫咪做好了随时发动攻击的准备。从面部表情上看,耳朵下撇或后转、瞳孔放大的猫咪更具有攻击性[2],是翻脸的前兆。
有必要提一嘴,这里说的“下撇”是向下动的“平耳”。越平耳的猫咪越惊惧,一直到把自的脑袋怂成一只猫球。
前后维度上,耳朵越靠前猫咪越放松/感兴趣,越向后(我们常说的飞机耳Airplane Ears)猫咪越是进入战斗状态。
依然参考Leyhausen P.的文章,如下[1]。
美国防止虐待动物协会(ASPCA[3])也给出了一版更直观的图片[4],我直接搬运了过来~
炸毛、垂尾、夹尾或立尾、尾巴大幅度颤动、弓背、伸出爪子都是明确的攻击讯号[5][6][7],此时不要招惹小猫咪就对了。
低吼、咆哮、哈人都是很明显的攻击征兆[8],之于饲主很是少见。这种情况下我们稍微试探一下都有可能给自己的手上留下几道鲜红的印字。
抚摸性攻击[9]:这大概是最典型的“翻脸”了,常见就是前一秒还在铲屎官怀里打着呼噜享受爱抚,下一秒就对人又抓又咬。抚摸性攻击是猫咪攻击行为中发生量第2高的[7],成因尚未有定论,但很多学者认为是人类的互动超过了猫咪能忍受的极限。及时停止与猫咪的互动猫咪就会自己跑开,不要惩罚它也不必过分担心,平时抚摸与互动时力度与时间都不要太过。
玩耍性攻击:压低身体潜伏到目标附近,突然发起攻击后逃离。这种攻击多出现在幼年、青年猫咪和没做好社会化的成年猫咪身上,是猎食本能的体现。奶猫时期大家会有互相的玩耍性攻击但随着别的猫咪/自己被咬疼后逐渐掌握力度[6]。打小就被与父母和兄弟姐妹隔离的猫咪很难掌握好玩耍的度,非常容易对铲屎官和家中其他生物造成伤害。这类攻击行为很难矫正,为猫咪购买足够多的玩具可以分散它的注意力,建议第一次养猫的朋友选择有完整幼年(自然断奶、与兄弟姐妹共同生活[10])的猫咪饲养。如果你家猫咪一直在攻击其他动物,最后的最后唯有隔离这条路可走。
改向行为:一只猫受了来自A的刺激后攻击了B,这就是一种很典型的改向行为(Redirected Behavior)[11]。这种行为是很神经质的,但刺激源(声音、物体、场景或情境等)有迹可循,在日常生活中铲屎官可以多关注一下猫咪何时会出现改向行为,及时排除刺激源。
应激性攻击:俗称被吓到,胆量大小因猫而异,尽量不要让猫咪被吓到就好[12],提供一些可供猫咪躲避的空间也能减少这种情况的出现。对于产生持续性焦虑症状的猫咪(脱毛、斑秃、始终重复某个行为),需要就医并服用抗焦虑药物。费利威FELIWAY经典版也是常用的实效安抚单猫用品,有关应激反应的产生与对策可以参考我的文章
领地与竞争性攻击:一只猫咪会潜伏到另一只猫背后突然发起攻击。猫咪会在意自己能掌握到的领地与资源[13],多猫家庭中越是早到的猫咪越能掌握更多的领地和食物等资源,好在猫咪不介意与其他猫咪分享自己额外的资源[14],但是冲突在所难免,频繁出现领地与竞争性攻击的多猫家庭最简单有效的办法是使用猫用费洛蒙[15][16],目前最成熟的产品是大名鼎鼎的费利威FELIWAY朋友版,建议多猫家庭中常备一套。
保证家中水粮充足[17]、备上额外的猫砂盆和玩具、对打架猫咪进行隔离也能降低家中猫咪的互殴频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