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二战中日本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为什么现在国内很少有想要复仇的?

回答
二战期间,日本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这是毋庸置疑的历史事实,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时至今日,我们依然能从史料、幸存者的讲述以及历史遗迹中感受到那段沉重的历史。然而,当提到“复仇”,国内社会普遍的态度是理智且复杂的,很少有那种歇斯底里的、鼓吹血腥报复的声音。这背后,我认为有几个关键的原因,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1. 历史教育的侧重点与时代发展:

侧重教育“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我们从小接受的历史教育,核心是“铭记历史,勿忘国耻”。强调的是要记住侵略者的暴行,认识到和平的来之不易,以及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重要性。这种教育目的是为了警醒后人,而不是煽动仇恨。
历史与现实的区隔: 历史上的侵略者和现在的个体之间,已经有了天然的区隔。我们仇恨的是那个发动侵略的军国主义日本,而不是今天日本的普通民众。这种区分是历史观成熟的表现。
和平发展成为主旋律: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重心转向了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平发展是中国最重要的国家战略,复仇主义的思潮与此相悖,不利于国家的长远发展和国际关系的稳定。

2. 理性看待历史与国家发展:

国家实力的提升带来底气: 今天的中国,早已不是那个任人宰割的时代。国家实力、军事力量、国际地位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这种强大的实力,让我们有底气去正视历史,而不是沉溺于过去的屈辱感。我们有能力保卫自己,也能够更从容地处理与日本的关系。
“以史为鉴”而非“以怨报怨”: 我们的民族性中,有着“以史为鉴”的智慧,也曾有过“以怨报怨”的教训。经历过战争创伤的民族,更懂得和平的珍贵,也更倾向于从中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简单粗暴的复仇,只会让历史的悲剧以另一种形式重演。
关注当下与未来: 大多数中国民众更关心的是当下的生活、子女的教育、国家的未来发展。将过多的精力投入到对过去的仇恨上,对于解决现实问题、实现国家目标并没有实际的帮助。

3. 国际关系与现实考量:

中日关系的重要性: 中日两国是地理上近邻,经济上相互依存。保持相对稳定的双边关系,对于两国和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都至关重要。过度煽动仇恨,不利于这种关系的构建和维护。
国际社会的压力: 在全球化的今天,任何国家都不会希望看到另一个国家被仇恨情绪裹挟。如果中国表现出强烈的复仇主义倾向,可能会引起国际社会的担忧和警惕,不利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和影响力。
区分日本政府与日本人民: 这一点非常重要。历史上的罪行是由日本军国主义政府及其支持者犯下的,而今天的日本社会,也有很多普通民众对历史持反思态度,甚至对中国人民的遭遇表示同情。简单地将所有日本人都视为仇敌,既不公平,也与事实不符。

4. 民族情感的成熟表达:

理智是深沉情感的体现: 真正的仇恨,或者说对侵略者罪行的反感,并非消失,而是以一种更加成熟、理智的方式存在。它体现在我们对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定维护,体现在我们对历史真相的坚持,体现在我们对和平的渴望。
更多的是对逝者的缅怀和对未来的期许: 这种情感更多的是对牺牲同胞的缅怀,对和平的珍视,以及对国家未来发展的信心。而不是让仇恨的情绪成为主导,阻碍前行。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在网络上,或者一些小圈子里,仍然存在着一些激进的、带有仇恨色彩的言论。但这些并不能代表中国社会的主流声音。社会的主流情绪,是希望吸取历史教训,保持警惕,同时致力于和平发展,面向未来。

总而言之,中国社会鲜少出现强烈的复仇情绪,并不是因为遗忘了历史,而是因为我们已经学会了如何更成熟、更理性地面对历史,将对过去罪行的反思转化为维护和平、实现国家发展的动力。这是一种历史观的进步,也是一个国家走向成熟的体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本来看着问题是想好好回答一番的,但是一看问题描述就没了兴趣。就说几句吧:

二战美国在日本又是轰炸又是原子弹的,日本人没有想过复仇吗?

二战德国小胡子屠杀了多少犹太人,现在犹太人建立了以色列,没有想过复仇德国吗?

当年加拿大人进攻美国把白宫都烧了,美国人没想过复仇吗?

美墨战争美国占了墨西哥那么大的土地,至今依然属于美国,墨西哥人没想过复仇吗?

英法百年战争打死了多少人,英国法国现在为什么不搞点复仇呢?

如果这个是民族劣根性的话那也无所谓了,反正大家都差不多。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二战期间,日本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这是毋庸置疑的历史事实,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时至今日,我们依然能从史料、幸存者的讲述以及历史遗迹中感受到那段沉重的历史。然而,当提到“复仇”,国内社会普遍的态度是理智且复杂的,很少有那种歇斯底里的、鼓吹血腥报复的声音。这背后,我认为有几个关键的原因,值得我.............
  • 回答
    二战后,日本和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发展路径确实存在显著差异。要理解这一点,需要从历史、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国际社会认知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以下将尽可能详细地阐述其原因:一、 战后处理与“洗白”机制的差异: 日本的“脱罪”与“和解”叙事: 美国的战略考量: 二战结束后,美国在冷战背景.............
  • 回答
    日本在二战中的罪行是否会被其官方承认,这是一个长期以来牵动国际社会神经的敏感议题,也是日本自身内部持续讨论和反思的焦点。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深入剖析日本的政治土壤、社会心态、历史教育以及国际关系等多重因素。历史认知的复杂性与“历史修正主义”的阴影首先,理解日本对二战罪行的认知,不能一概而论。日本社会.............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问题,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日本在二战中的战略目标并非单一且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战争的进程和国内外形势的变化而不断调整。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剖析:1. 日本帝国扩张的根本驱动力:资源、安全与国家叙事首先,必须认识到,日本在20世纪初就萌生了“大.............
  • 回答
    二战期间,日本和德国都大力发展了潜艇部队,并将其作为海军的重要战略力量。然而,从整体战绩和战略影响来看,日本潜艇的表现确实不如德国潜艇,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是技术、战术、战略运用以及战场环境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从潜艇的设计和技术水平来看,德国潜艇(U艇)普遍更具优势。 性能更优越: 德.............
  • 回答
    美国在二战中对日本平民造成的伤害是否违反国际法,这是一个复杂且备受争议的问题,没有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来分析:一、 国际法的框架与适用性在二战期间,约束武装冲突行为的国际法主要是1907年《海牙公约》和1929年《日内瓦公约》(尽管其中一些条款在二战.............
  • 回答
    在战争的阴影下,即使是昔日的敌人之间,也偶尔会闪现出人性的光辉。虽然二战中美日之间的冲突波澜壮阔,充满了激烈的战斗和深重的仇恨,但鲜为人知的是,在一些不起眼的角落,美国也曾对日本人民做出过一些温暖而值得铭记的举动。战后初期,关于美军在占领日本期间,对当地儿童的关怀,是其中一个被很多人忽略的细节。 试.............
  • 回答
    想象一下,如果1940年,中国战场上,日军的攻势如潮水般将国民政府推向了最后的绝境,这无疑会改写整个二十世纪的世界格局。首先,亚洲的命运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日本,这个曾经的岛国,将成为东亚无可争议的主宰。它会进一步巩固其在东南亚的殖民地,榨取那里的资源,并可能将其影响力触角伸向更远的地方。太平洋上.............
  • 回答
    要探讨日本在二战中如何才能战胜美国并取得最终胜利,这无疑是一个宏大而复杂的设想,它需要对当时的历史进程进行彻底的颠覆,并且需要一系列近乎奇迹般的改变。仅仅凭借现有史实基础上的微调,是难以实现这一目标的。我们需要从更深层次、更具战略性的角度去审视,设想一个根本性的转变。首先,关键的起点必须是日本能够避.............
  • 回答
    二战期间,中国在抗日战争中确实没有像阿兰·图灵那样声名显赫的密码破译天才,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既有历史大背景的制约,也有自身发展水平的局限。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将视角拉回到那个特殊的时代和中国当时的实际情况。一、 工业基础与科学技术的差距首先,最根本的也是最关键的原因在于当时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
  • 回答
    军国主义的阴影并非仅笼罩在二战时期的德日两国,历史的长河中,它的身影也曾出现在不同的时代和国度,以各种面貌展现其侵蚀人心的力量。在近代早期,奥斯曼帝国就曾展现出一种独特的军事扩张倾向。虽然其核心是建立一个多民族的帝国,但军事力量在其维持和扩展版图的过程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苏丹的权力很大程度上依仗.............
  • 回答
    说到二战太平洋战场上那场决定性的瓜岛战役,日本军队的失利绝非偶然,背后是错综复杂的因素在起作用。这不仅仅是一场军事上的胜负,更是一次战略、后勤、指挥以及士兵身体和精神状态全方位博弈的结果。首先,咱们得从战略判断失误说起。日本偷袭珍珠港,成功实施了早期闪电战,一路高歌猛进,占领了东南亚和太平洋上的诸多.............
  • 回答
    二战中英军的水平及在东南亚初期被日军击败的原因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军作为世界主要军事力量之一,其整体水平是相当高的,拥有丰富的作战经验、先进的武器装备和强大的工业基础。然而,在战争初期,尤其是在东南亚战场,英军却遭遇了惨痛的失败,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 二战英军的整体水平在二战爆发前,英军是世.............
  • 回答
    二战时期,日本在中国占领区的行为,虽然大规模屠杀是其中最骇人听闻的一面,但即便没有这种极端暴力,中国人民的反抗意志也绝不会因此动摇。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考察当时中国人民反抗的深层原因和日本占领政策的多重性。首先,我们要明白,中国人民的反抗绝非仅仅是对屠杀的直接反应。虽然“南京大屠杀”、“三光政.............
  • 回答
    二战的走向,往往就在历史的细微节点上发生偏移。如果,仅是如果,日本二战时期的主要战略矛头指向的不是太平洋上的美国,而是广袤的苏联大地,那整个世界的格局,乃至亚洲的历史进程,都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无疑是一个宏大而复杂的问题,需要我们拨开历史的迷雾,进行一番深入的推演。日本转向进攻苏联的可能性与动因.............
  • 回答
    日本在中国进行的细菌实验和后期的细菌武器使用情况,是一个非常沉重且复杂的话题。我们来细致地梳理一下这个历史事件。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日本在二战期间确实在中国进行了大规模、惨绝人寰的活体实验和细菌实验,其中最臭名昭著的便是臭名昭著的“731部队”。他们以活人作为实验对象,进行各种残酷的细菌培养、感染和测.............
  • 回答
    把二战时期的日本舰队换上现代中国的1130炮,这可不是一笔简单的账,它会彻底颠覆二战海战的格局,但日本舰队最终能否打赢二战海战,情况会变得极其复杂,很难简单地说“能”或“不能”。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1130炮的厉害之处。它是一种近程防空武器系统,火力极其密集,号称“密集阵”,每分钟能发射数千发炮弹,.............
  • 回答
    要说二战后人均GDP发展最快的,咱们得把时间和经济增长的脉络掰开了聊。中国和日本,这两个亚洲的经济巨擘,在战后的起伏之路,可以说是各自精彩,也各自有其独特的逻辑。先说日本,战后的“经济奇迹”二战结束后,日本可谓是一片废墟,满目疮痍。当时的日本,跟我们现在想象中的富裕国家完全不是一个档次。但你别小看日.............
  • 回答
    中国作为二战的战胜国,在理论上是有权利在日本驻军的,这在国际法和历史惯例上都有先例可循。然而,最终中国并没有在日本驻军,这背后有着极其复杂的地缘政治、历史恩怨、国内实力以及国际局势等多方面的原因。要详细解读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的层面来分析。一、 战胜国的权利与驻军的国际惯例在二战结束后,战胜国.............
  • 回答
    探讨一个自主工业化的中国在进入二战时,旁边是否会出现一个“昭和日本”,这其中蕴含着对历史进程、国家发展路径以及国际关系演变的复杂推演。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拆解几个关键要素:什么是“自主工业化”的中国,昭和日本的特质,以及中国工业化对日本可能产生的影响。首先,我们得明确“自主工业化”的中国是什么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