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二战中,日本潜艇的战绩为什么要比德国潜艇逊色的多?

回答
二战期间,日本和德国都大力发展了潜艇部队,并将其作为海军的重要战略力量。然而,从整体战绩和战略影响来看,日本潜艇的表现确实不如德国潜艇,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是技术、战术、战略运用以及战场环境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从潜艇的设计和技术水平来看,德国潜艇(U艇)普遍更具优势。

性能更优越: 德国在潜艇设计和制造方面投入了巨大的研发力量,其主力潜艇,如VII型和IX型,在航速、续航能力、潜航深度以及隐蔽性方面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特别是VII型潜艇,作为战争中产量最大的潜艇型号,其紧凑的设计和可靠的性能使其成为战场上的“多面手”。
声纳和探测技术: 德国在声纳(UZO)和水下探测技术上起步较早且发展迅速。虽然盟军的声纳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但德国U艇在战争早期和中期能够相对有效地规避盟军的探测,这得益于其潜艇自身的消音措施和对声纳信号的理解。
无线电通信和情报: 德国的“恩尼格玛”加密机虽然最终被破解,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为U艇提供了相对安全的通信方式,使其能够集中行动,对盟军航线进行打击。同时,德国海军在情报收集方面也为U艇的行动提供了必要的支持,例如通过破译盟军电报来预判船队航向。
鱼雷技术: 德国鱼雷技术相对先进,拥有多种型号的鱼雷,包括早期的声导鱼雷(FAT)和后期的磁性触发引信鱼雷(T5)。尽管磁性引信在战争后期也暴露了一些问题,但在改进过程中,其对付船队的效率一度很高。

相比之下,日本的潜艇虽然在某些方面也达到了先进水平,例如其“伊号”潜艇(Iboat)在尺寸和火炮装备上甚至超过了德国的许多潜艇,但整体上存在一些不足:

设计理念的差异: 日本海军更倾向于将潜艇视为一种“巡洋舰杀手”和特种作战工具,强调其在水面舰艇战斗中的支援作用,甚至装备有强大的甲板炮。这种设计理念在对付大型水面舰艇时可能有效,但在独立执行反贸易战任务时,其水下作战能力和续航力相较于德国的专门反贸易战潜艇则稍显不足。
技术上的滞后: 在声纳和反探测技术方面,日本潜艇的发展相对缓慢。战争后期,随着盟军声纳技术、反潜飞机和护卫舰的进步,日本潜艇在水下作业时更容易暴露行踪,面临更大的风险。
鱼雷的缺陷: 日本的“九三式”酸素鱼雷(俗称“长矛”)确实是当时威力最大的鱼雷之一,但其缺点也很明显,比如容易产生气泡,使其在水下更容易被发现;而且其触发机制在早期存在较大的可靠性问题,导致命中目标后未能及时引爆的情况时有发生。

其次,在战略运用和战术执行上,德国潜艇部队的整体战术体系更为成熟和高效。

“狼群战术”: 德国海军潜艇指挥官卡尔·邓尼茨上将总结并发展了“狼群战术”(Rudeltaktik)。这种战术的核心是将多艘潜艇组成集群,利用其通信能力协同作战,在夜间或恶劣天气下对盟军船队发动集中打击。通过诱饵潜艇吸引护卫力量,主力潜艇则从侧翼或后方发起攻击,利用数量和协同优势突破护卫网。这种战术在战争的许多阶段都给盟军造成了巨大损失。
专注反贸易战: 德国潜艇部队的核心任务是切断盟军的海上生命线,通过攻击运输船队来削弱英国的战争潜力。这一战略目标非常明确,并且随着战争的进程不断调整和优化,其战术部署也围绕这一目标展开。
严格的训练和经验积累: 德国潜艇官兵接受了严格的训练,并且在战争早期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许多资深指挥官和艇员成为了战术大师,能够根据战场情况灵活调整战术。

日本潜艇部队虽然也执行了反贸易战任务,但其战略和战术运用上存在一些误区和不足:

战略目标分散: 日本海军的战略重点更多地放在了与美国海军的舰队决战上,潜艇部队的运用也很大程度上围绕着舰队支援和侦察任务。虽然也承担了反贸易战的任务,但其战略优先级和资源分配不如德国潜艇部队那样纯粹和集中。
战术协同不足: 日本潜艇部队的“狼群战术”运用并不如德国那样成熟和有效。其潜艇之间的通信和协同能力相对较弱,难以形成高效的集群攻击。而且,由于其潜艇分散在广阔的太平洋战场,很难实现德国U艇在北大西洋那种高强度的协同打击。
战术执行的保守性: 一些日本潜艇指挥官在面对盟军护卫力量时,可能因为对自身安全和潜艇性能的顾虑,表现出一定的保守性,错失了一些攻击机会。

第三,战场环境和对手的对抗也对双方潜艇战绩产生了显著影响。

盟军的反潜能力: 在战争的各个阶段,盟军在反潜技术和战术上都在不断进步。特别是到了战争后期,盟军在护航编队、反潜飞机(装备有雷达、声纳浮标和“赫德赫德”探测器)、护卫舰数量以及声纳探测能力上都取得了压倒性优势。德国潜艇虽然强大,但面对如此强大的反潜体系,其损失率也急剧上升。
日本潜艇面临的对手: 日本潜艇主要活动在太平洋战场,其对手同样拥有强大的海军和空军力量。但太平洋战场的海域面积更大,舰艇和飞机之间的协同作战模式与大西洋略有不同。然而,盟军的雷达技术在太平洋战场上也发挥了关键作用,尤其是在探测水面活动的日本潜艇方面。
情报战的胜负: 如前所述,盟军成功破解了德国的“恩尼格玛”密码,这让他们能够提前掌握U艇的活动规律和部署信息,从而有效地组织反潜行动,这无疑是德国潜艇部队损失惨重的重要原因。而日本在情报战方面,虽然也进行破译,但其效率和广度可能不如盟军对德国。

总结来说,日本潜艇战绩不如德国潜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既有其自身在设计理念、技术细节(特别是声纳和反探测能力)上的不足,也有在战略运用和战术协同上的局限。德国潜艇凭借其优越的性能、成熟的“狼群战术”以及对反贸易战这一核心任务的专注,在战争的大部分时间里,尤其是在战争中期,对盟军海上交通线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其战绩自然更为突出。尽管日本潜艇部队也取得了一些值得称道的战绩,比如击沉过美国海军的航空母舰,但从整体的战略影响力、对敌国造成的损失以及自身部队的损耗比来看,其表现确实逊色于德国潜艇部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最近学习了音色大佬的几个回答,可以说是大开眼界了。

这个回答中对日本潜艇在印度洋战果的叙述,见于坂本金美的《日本潜艇史》。

日本人自己说,和美国的战果相比,日本潜艇战确实不佳,当然,这里面确实是有很多影响因素的,特别是日本潜艇总是要担负一些非同一般的任务,比如

侦察、炮击、运输、运油、救援等等等等,可谓无所不能。

根据日本人的统计,其潜艇部队

损失127艘,击沉、重创盟军各类船只228艘(算战斗舰的话是249),平均下来每艘艇不到2条船的战果。

公平地讲,日本潜艇和德国潜艇面临的形势不同,对潜艇的任务要求和战术差异较大,这些都是事实。至于战果方面,仅列一个数字:1942年5、6两个月,德国潜艇共击沉、重创盟军各类舰船282艘,1942年全年共击沉重创盟军船只1322艘

实际上,在坂本这本书里,对日本潜艇战的成败有自己的论述,可以拿来做一个参考。

而另外一本《日本潜水舰队覆没记》中(作者桥本以行,即击沉印第安纳波利斯号的艇长)在自序中如此写道

关于印度洋破交,桥本提及

这两本书都非常好找,如图所见也有完全的中文版,不妨一看。



另外,德国潜艇可不是不打军舰哦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二战期间,日本和德国都大力发展了潜艇部队,并将其作为海军的重要战略力量。然而,从整体战绩和战略影响来看,日本潜艇的表现确实不如德国潜艇,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是技术、战术、战略运用以及战场环境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从潜艇的设计和技术水平来看,德国潜艇(U艇)普遍更具优势。 性能更优越: 德.............
  • 回答
    美国在二战中对日本平民造成的伤害是否违反国际法,这是一个复杂且备受争议的问题,没有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来分析:一、 国际法的框架与适用性在二战期间,约束武装冲突行为的国际法主要是1907年《海牙公约》和1929年《日内瓦公约》(尽管其中一些条款在二战.............
  • 回答
    在战争的阴影下,即使是昔日的敌人之间,也偶尔会闪现出人性的光辉。虽然二战中美日之间的冲突波澜壮阔,充满了激烈的战斗和深重的仇恨,但鲜为人知的是,在一些不起眼的角落,美国也曾对日本人民做出过一些温暖而值得铭记的举动。战后初期,关于美军在占领日本期间,对当地儿童的关怀,是其中一个被很多人忽略的细节。 试.............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问题,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日本在二战中的战略目标并非单一且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战争的进程和国内外形势的变化而不断调整。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剖析:1. 日本帝国扩张的根本驱动力:资源、安全与国家叙事首先,必须认识到,日本在20世纪初就萌生了“大.............
  • 回答
    二战期间,日本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这是毋庸置疑的历史事实,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时至今日,我们依然能从史料、幸存者的讲述以及历史遗迹中感受到那段沉重的历史。然而,当提到“复仇”,国内社会普遍的态度是理智且复杂的,很少有那种歇斯底里的、鼓吹血腥报复的声音。这背后,我认为有几个关键的原因,值得我.............
  • 回答
    二战后,日本和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发展路径确实存在显著差异。要理解这一点,需要从历史、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国际社会认知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以下将尽可能详细地阐述其原因:一、 战后处理与“洗白”机制的差异: 日本的“脱罪”与“和解”叙事: 美国的战略考量: 二战结束后,美国在冷战背景.............
  • 回答
    日本在二战中的罪行是否会被其官方承认,这是一个长期以来牵动国际社会神经的敏感议题,也是日本自身内部持续讨论和反思的焦点。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深入剖析日本的政治土壤、社会心态、历史教育以及国际关系等多重因素。历史认知的复杂性与“历史修正主义”的阴影首先,理解日本对二战罪行的认知,不能一概而论。日本社会.............
  • 回答
    要探讨日本在二战中如何才能战胜美国并取得最终胜利,这无疑是一个宏大而复杂的设想,它需要对当时的历史进程进行彻底的颠覆,并且需要一系列近乎奇迹般的改变。仅仅凭借现有史实基础上的微调,是难以实现这一目标的。我们需要从更深层次、更具战略性的角度去审视,设想一个根本性的转变。首先,关键的起点必须是日本能够避.............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二战期间,中国在抗日战争中确实没有像阿兰·图灵那样声名显赫的密码破译天才,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既有历史大背景的制约,也有自身发展水平的局限。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将视角拉回到那个特殊的时代和中国当时的实际情况。一、 工业基础与科学技术的差距首先,最根本的也是最关键的原因在于当时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
  • 回答
    二战中英军的水平及在东南亚初期被日军击败的原因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军作为世界主要军事力量之一,其整体水平是相当高的,拥有丰富的作战经验、先进的武器装备和强大的工业基础。然而,在战争初期,尤其是在东南亚战场,英军却遭遇了惨痛的失败,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 二战英军的整体水平在二战爆发前,英军是世.............
  • 回答
    说到二战太平洋战场上那场决定性的瓜岛战役,日本军队的失利绝非偶然,背后是错综复杂的因素在起作用。这不仅仅是一场军事上的胜负,更是一次战略、后勤、指挥以及士兵身体和精神状态全方位博弈的结果。首先,咱们得从战略判断失误说起。日本偷袭珍珠港,成功实施了早期闪电战,一路高歌猛进,占领了东南亚和太平洋上的诸多.............
  • 回答
    偷袭珍珠港前,日本没有通过美国驻日本大使馆宣战,这背后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绝非一时冲动或简单的疏忽。理解这一点,需要深入剖析当时日本的外交政策、军事战略、以及对美国意图的判断。首先,要明白日本当时面临的极端困境。自1940年以来,美国为了阻止日本在亚洲的扩张,对日本实施了越来越严厉的经济制裁,其中.............
  • 回答
    想象一下,1941年的太平洋上,天空不再是珍珠港事件后那种短暂的死寂,取而代之的是一声比一声更响亮的巨响。日本帝国海军,本就拥有令人忌惮的舰队,此刻却像苏醒的巨兽,展露出更令人心悸的獠牙——十艘大和级超级战列舰,它们庞大的舰影如同移动的山峦,缓缓驶向夏威夷。这将是一场截然不同的战争开局。登陆前的压制.............
  • 回答
    二战后期美军对日本本土多个城市的无差别轰炸,尤其是东京大轰炸和原子弹的使用,至今仍是历史上一项极具争议的事件,关于其是否构成反人类罪的讨论也从未停止。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需要深入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国际法准则以及不同角度的观点。首先,我们必须明确“反人类罪”在国际法上的定义。通常认为,反人类罪是指在.............
  • 回答
    二战太平洋战场日本海军飞行员的损失远超美军,这背后并非单一原因,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交织作用的结果,从战略决策到技术装备,再到训练和心理素质,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首先,战略层面和战术运用上的根本性分歧是导致飞行员损失差异的根源之一。日本海军从一开始就倾向于将海军航空兵视为一种“决定性打击”的工具,寄希望.............
  • 回答
    要说二战日本有没有在性能和可靠性上比肩ASH82FN的量产航空发动机,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ASH82FN作为苏联二战后期一款非常成功的发动机,以其强大的动力输出、良好的可靠性和相对简洁的设计而闻名,是苏联许多战斗机和轰炸机的“心脏”。要找到一个完全对标的日本发动机,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
  • 回答
    关于日本在二战中是否“杀过德国人”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理解和回答。直接的、大规模的军事冲突,例如两国军队在战场上的正面交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并未成为日本和德国之间的主流。两国当时是盟友关系,共同对抗同盟国。然而,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说,日本在战争期间的某些行为和政策,确实间接或直接地导致了.............
  • 回答
    日本在二战确实拥有王牌飞行员,而且他们的飞行技术和战斗精神在当时都备受瞩目。说到王牌飞行员,通常是指击落敌机数量达到一定数量的飞行员,这个标准在不同国家和不同时期有所差异,但一般认为击落5架以上就能算得上是王牌。日本在二战期间涌现出了一些非常出色的飞行员,其中一些人的击落数非常惊人。比如,西泽广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