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USB 1.x (Low Speed / Full Speed): Low Speed: 最早的USB,速度非常慢,只有1.5 Mbps,主要用于鼠标、键盘等低速输入设备。 Full Speed: 速度提升到12 Mbps,仍然是低速设备的主流,但比Low Speed快了不少。
2. USB 2.0 (High Speed): 速度提升到480 Mbps。这是我们前面提到的Micro USB和StandardB接口最普遍支持的速度标准。它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数据传输的标配,满足了绝大多数日常使用需求。
3. USB 3.x (SuperSpeed): USB 3.0 / USB 3.1 Gen 1: 速度翻倍,达到5 Gbps。通常使用蓝色插槽来区分。StandardA和StandardB的某些版本、MicroB SuperSpeed都支持这个速度。 USB 3.1 Gen 2: 速度进一步提升到10 Gbps。 USB 3.2: 这是个比较复杂的命名,它包含了Gen 1(5Gbps)和Gen 2(10Gbps)的升级,并且引入了多通道技术,使得不同速度等级的USB 3.2在TypeC接口上可以实现20 Gbps甚至更高的速度。
Micro USB 充电线,这玩意儿看着小巧,但里头也藏着点学问。想知道它怎么把电输送到你手机里的,那得先认识一下它的“五脏六腑”——那些藏在插头里的细小金属触点,也就是咱们常说的引脚。Micro USB 的“身份证”—— 5 个引脚Micro USB 插头,你仔细瞅瞅,那个梯形的小金属块,里头有五.............
在多类别分类问题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个情况,那就是各个类别的样本数量并不均衡。有些类别可能有大量的样本,而有些类别可能只有非常少的样本。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直接使用标准的 F1 分数来评估模型性能,可能会出现偏差。例如,模型可能在多数类上表现得非常好,但在少数类上表现很差,但整体的 F1 分数仍然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