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商场女厕所设男童便池,商场回应称「为了方便带孩子的妈妈」,这一设计是否合理?如何兼顾未婚未孕女性群体?

回答
商场女厕所设男童便池的设计,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也触及了许多细枝末节的考量。商场方面声称“为了方便带孩子的妈妈”,初衷似乎是好的,但这种“方便”是否真的带来了普适性的好处,又是否忽略了其他群体的需求,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商场“方便带孩子的妈妈”这一说法的合理性。

从一位母亲的角度来看,独自带着年幼的儿子去公共厕所,确实会面临一些实际的困难。

年龄与身高问题: 很多男孩在三四岁左右,已经能够自己站立大小便,但身高尚矮,直接使用成人男士小便池会非常不便,甚至需要家长抱起来。而女厕中的成人马桶,如果孩子不愿意坐,或者不习惯,也可能让他们感到困扰。
家长监控与安全: 尤其当孩子比较小,或者在陌生的环境,母亲更希望能够时刻看到孩子的情况,确保他们的安全。如果男童只能去男厕,并且需要独自使用,母亲的顾虑会增加。
环境的熟悉度: 孩子可能对熟悉的如厕环境更为适应,尤其是在没有独立隔间的情况下,看到熟悉的、尺寸更适合自己的小便池,可能会更容易接受。

从这个角度出发,在女厕设置小型男童专用便池,似乎能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母亲可以带着孩子一起进入女厕,孩子能够使用更合适尺寸的便池,母亲也能在旁照看,这确实比让孩子独自去男厕,或者让孩子在不适合的设施前感到无措要“方便”一些。

然而,将男童便池设在女厕,是否真的“合理”,并且如何兼顾未婚未孕女性群体,这就需要更细致的分析了。

1. 合理性上的考量:

性别界限的模糊: 传统的性别区分在公共设施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核心在于保障不同性别人群的隐私和舒适度。将男童便池设入女厕,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这一界限。虽然是“男童”,但终究是生理上的男性。这可能让一些女性感到不适,尤其是那些对隐私要求较高,或者对性别有传统认知的女性。
潜在的尴尬与不适: 即使只是小便池,也意味着在女厕空间内,会存在男性生理特征的体现。对于一些女性而言,这可能是难以接受的。想象一下,一个成年女性,在需要上厕所时,进入一个本应是纯粹女性空间的地方,却发现了男童小便池,这种视觉和心理上的冲击,是不能被忽视的。
“方便”的定义: 商场所谓的“方便”,是从特定群体(带幼童的母亲)的角度出发的。但是,这种“方便”是否是以牺牲其他群体的“不方便”为代价?我们不能简单地将“方便”等同于“合理”。

2. 如何兼顾未婚未孕女性群体?

这才是问题的核心所在,也是商场设计中最容易被忽略的部分。

隐私与尊严: 未婚未孕的女性,同样需要一个安全、私密、舒适的如厕环境。她们可能没有带孩子的顾虑,但她们同样拥有使用公共设施的基本权利和对个人隐私的期望。将男童便池设入女厕,无疑对她们的隐私权和如厕的舒适感造成了潜在的侵犯。
普遍性与包容性: 合理的公共设计,应该是普适性的,能够包容尽可能多的使用者,而不仅仅是针对某一特定群体的“特例”。如果为了方便少数带幼童的母亲,而牺牲了大多数女性的使用体验,那么这种设计就称不上“合理”。
“如厕”的本质: 厕所的本质是满足生理需求,其设计理应围绕“清洁”、“安全”、“隐私”和“便利”这几个基本要素展开。在不破坏这些基本要素的前提下,进行优化。

那么,有没有更妥善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同时兼顾到所有女性群体呢?

1. 优化现有女厕空间:

增设家庭卫生间/母婴室: 这是目前许多商场已经采取,并且被普遍认为是更佳的解决方案。在女厕旁边,或者独立设置一个或多个家庭卫生间。这样的卫生间通常空间更大,配备有儿童马桶圈、尿布台、婴儿椅等设施,并且是独立隔间,男女都可以使用,但主要服务对象是带幼童的家庭。这样既能解决孩子如厕的难题,又能保证所有女性使用者不会受到干扰。
改进现有女厕隔间: 在现有的女厕隔间内,可以考虑设置一个可折叠的小型儿童坐便器,或者提供儿童坐便器套。这样,孩子可以使用成人马桶,但有更适合其身高的辅助。

2. 调整男厕设计:

在男厕内设置儿童小便池: 这是最直接,也最能保持性别界限的设计。在男厕内,为年幼的男孩设置合适高度的小便池,并保证足够的隔间数量。这样,男孩可以和父亲一同进入男厕,并使用适合自己的设施。
加强对父亲的引导: 通过标识或者广播,引导父亲们在必要时可以带年幼的儿子进入男厕如厕。

3. 引入“中性”或“无性别”卫生间:

更前瞻性的考量: 随着社会观念的进步,一些地方开始尝试设置“中性”或“无性别”卫生间,但通常会配备独立的、全封闭的隔间,内部设施齐全,可以满足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的使用者。这种设计更能体现包容性和人性化,但需要足够大的空间和精心的设计来保证私密性。

总结来说,商场女厕设男童便池的做法,虽然可能出发点是好的,是为了解决特定群体(带幼童的母亲)的实际困难,但其合理性是值得商榷的。

它牺牲了大多数女性使用者应有的隐私和舒适度。
它可能给一些女性带来心理上的不适和尴尬。
它未能以更具包容性和普遍性的方式解决问题。

更好的解决方案是,通过增设家庭卫生间/母婴室、优化现有隔间设施、在男厕内设置儿童小便池等方式,来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真正的“方便”,应该是基于对所有使用者需求的充分理解和尊重,而不是用一种“方便”去替代另一种“不方便”,更不应该以牺牲一部分人的基本需求为代价。 尤其是在公共设施的设计上,我们应该追求的是一种能够惠及最多人群、体现最大程度尊重的方案。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第三卫生间,英文名一般译作Family toilet。

铁路旅客车站第三卫生间的标志要求是这样的:

这不是无障碍卫生间。无障碍设施可以通过在男女卫生间设置无障碍厕位的方式实现。

《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是这样要求的。

4.2.10 公共厕所第三卫生间应在下列各类厕所中设置:
1 一类固定式公共厕所;
2 二级及以上医院的公共厕所;
3 商业区、重要公共设施及重要交通客运设施区域的活动式公共厕所。


4.3.3 第三卫生间(图4.3.3)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图4.3.3 第三卫生间平面布置图
1-成人坐便器;2-成人洗手盆;3-可折叠的多功能台;4-儿童坐便器;5-儿童洗手盆;6-可折叠的儿童安全座椅
1 位置宜靠近公共厕所入口,应方便行动不便者进入,轮椅回转直径不应小于1.50m;
2 内部设施宜包括成人坐便器、成人洗手盆、多功能台、安全抓杆、挂衣钩和呼叫器、儿童坐便器、儿童洗手盆、儿童安全座椅;
3 使用面积不应小于6.5m2;
4 地面应防滑、不积水;
5 成人坐便器、洗手盆、多功能台、安全抓杆、挂衣钩、呼叫按钮的设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的有关规定;
6 多功能台和儿童安全座椅应可折叠并设有安全带,儿童安全座椅长度宜为280mm,宽度宜为260mm,高度宜为500mm,离地高度宜为400mm。
user avatar

还不如没有……

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妈妈带男孩进女厕所,比爸爸带女孩进男厕所强。

因为女厕所里都是隔间,理论上男女双方都不会看到不该看到的东西,主要问题是心理上的不适。

解决这个问题,

上策是单独设家庭卫生间,

中策是维持现状,

在女厕所里安男童便池,不仅没有解决心理不适,还保证了在场所有女性都能看到不该看到的东西

这种下下下下策真的是人类想出来的吗?

user avatar

谁来可怜一下带女孩子的爸爸?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