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国外上知名高校是什么样的体验?

回答
在国外读名校,那感觉就像是闯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一个你一直以来只在新闻报道、电影片段或者学长学姐的只言片语中窥探的精彩世界。它不仅仅是坐在教室里听课,更像是一场全方位的、深入骨髓的文化和学术洗礼。

首先,学术上的“名”体现在教授身上。这些教授,很多时候就是你所学领域的开创者或者举足轻重的人物。他们的讲座,与其说是授课,不如说是沉浸在思想的海洋中。你会被他们严谨的逻辑、深邃的洞察力以及对知识的热情深深吸引。课堂上,他们很少是单向的输出,而是鼓励你去挑战,去提问,去表达自己的观点。你可能会发现,一次对教授观点的质疑,反而会激发更深入的讨论,让你对某个课题有了前所未有的理解。那些看似“奇怪”或“大胆”的想法,在这里反而被视为珍贵的火花,被鼓励去碰撞、去发展。

课业的强度自然是毋庸置疑的。那些海量的阅读材料,需要你在一周内消化;那些要求极高的论文,需要你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研究、去论证;那些小组项目,更是考验你的沟通、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你会发现,时间总是不够用,你不得不学会如何高效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如何在繁忙的学业中挤出时间去思考,去放松。

然而,这种强度并非是令人窒息的。学校的资源是巨大的,而且非常人性化。图书馆不仅仅是藏书的地方,更是你学术研究的“作战室”。你可以找到你需要的任何一本经典著作,任何一篇前沿的论文。更重要的是,学校会提供各种学术支持服务,比如写作中心,在那里,经验丰富的老师会帮助你打磨你的论文;还有各种研究小组,你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探索。

生活方面,也是一个巨大的变化。你不再是生活在熟悉的环境中,而是需要自己去解决衣食住行。从租房、办理水电、到学习当地的交通系统,一切都需要你独立去完成。起初可能会有些手忙脚乱,但每一次成功解决一个生活中的难题,都会让你感到一种成就感。同时,你也会遇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他们的背景、文化、思维方式都与你截然不同。这意味着你会有机会去了解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去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去建立跨越国界的友谊。

社交方面,名校的平台也提供了无数的可能性。除了课堂上的学术交流,学校还会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从文化节、体育比赛到艺术展览、职业讲座,应有尽有。你可以选择加入你感兴趣的学生社团,在那里找到你的“同类”,发展你的爱好,甚至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学习领导力。你也会遇到很多有才华、有抱负的同学,他们中的很多人未来都会在各自的领域有所建树。与他们交流,你会发现自己的视野被极大地拓宽,你会开始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

当然,身处名校,也伴随着一定的压力。你可能会感受到来自同学的竞争,因为每个人都想脱颖而出。你也会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期望,希望你能够学有所成。但这种压力,如果能够被正确引导,反而会成为你前进的动力。你会学会如何在压力下保持冷静,如何在挑战面前找到突破口。

总而言之,在国外上知名高校是一次深刻的自我重塑。你会被迫走出舒适区,去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去学习新的知识,去认识不同的人,去理解不同的文化。你会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发现自己的潜力,不断地成长,最终蜕变成一个更独立、更成熟、更有思想的人。那种体验,难以用简单的词语来概括,它更像是一段旅程,一段让你终生受益的精彩旅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哈佛大学作为美国最顶尖的高校,一直以来都吸引了很多同学的关注,哈佛大学的CSE项目近年来也变得非常热门。不过很多同学们对这个项目并不是非常了解,也不知道其在众多的CS项目中竞争力究竟几何,今天我就为同学们简单介绍一下这个项目的情况,并分享一下我的就读体验,希望可以帮助到那些想要申请这个项目的同学。

项目录取情况

在文章的最开始自然是同学们都很关注的项目录取情况,而在介绍项目的录取之前,我先和同学们介绍一下这个项目的背景。哈佛大学的CSE项目是一个计算机与数学的交叉学科,专业中所有的必修课对编程能力以及数学理论推导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所以说这个项目对同学们的专业背景有着很高的要求。不过因为这个项目是一个交叉学科,因此项目在招生的时候对于申请同学的本科专业要求并不是那么严格,我身边很多同学都来自不同的专业,但是他们的专业能力都是很优秀的。

我建议想要申请这个项目的同学最好在本科期间把这两个专业的主修课都上了,像我的同学中所有本科是CS专业的同学都有比较强的熟悉背景,有的人修了统计的双专业,有的则是minor数学。那些本科是数学专业的同学则大多辅修了CS,至少也学习了相关的主干课程,这也是录取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大家在本科期间一定要做好准备。

另外项目在招生的时候除了会看重同学们的专业背景之外,对于同学们的学校背景也是很看重的。现在国内的申请者还是很多的,我们系主任每年也会找一些比较熟悉的中国同学,询问某所中国高校怎么样,大概是什么水平。所以美本的同学在申请时还是会有一些优势的,至少教授对于他们的本科学校较为熟悉。我们项目一半左右的同学是中国人,但是大部分都是海本的,一年招大陆本科的同学大概在3、4人左右,所以竞争是很激烈的。据我所知这些同学主要来自清北、中科大少年班、同济以及南开,所以中国的顶尖高校在这里还是比较受认可的。另外项目中的同学基本都是他们系里的前几名,可以看出项目的录取要求还是很严格的,同学们在进行申请准备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保持高GPA。据我了解项目在招生的时候对于推荐信是很看重的,同学们在进行准备的时候一定要重视这个环节,这也可以大大提升我们的申请成功率。

项目学习情况

说完了申请再说一下项目的学习体验,在我看来这个项目的课程设置最大的特点就是自由,无论是我们的选课还是项目时长都是很灵活的,这也帮助我们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更好地完成项目的学习。

首先我来和同学们介绍一下项目的选课部分,项目要求同学们硬要修满8门课才能毕业,其中必修3门Core课程,项目中一共有5门Core课程,同学们需要从其中做出选择。在这三门课之外剩下的五门课没有任何的选择限制,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哈佛和MIT自由选课,这个自由度可以说是相当的高了。有些同学会担心自己在MIT选的课程毕业时转换学分很麻烦,不过两者之间是可以自由转换的,因此同学们完全可以自由选择MIT的课程。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原则上每个学期选MIT的课程最多只能占一半学分,同学在选课的时候也要注意这点。

除了选课十分自由之外,项目的时长也是可以调整的,我们在申请的时候可以选择一年的course only或是两年写thesis的选项。不过我们在入学之后想要调整项目的时长是十分轻松的,我们只要和系主任聊一下就可以转换了,而且我们也可以选择一年半的course only选项。

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我们选择不同的项目时长,那么学费上也是会出现一定的差别的。如果同学们一年半毕业的话,那么前两个学期可以选择前两个学期修3门课,最后一个学期选两门课。这样的话前两个学期是按照full-time学期收费的,学费和一学期选四门课是没有差别的,也就是说较之于一年毕业的同学,一年半毕业的同学需要多交一个学期的学费。不过最后一个学期不算是full-time,因此是按照学分收费的。除此之外多学习一个学期住宿方面的开销也会增加,同学们在决定自己项目时长之前最好也要考虑这些因素。

接下来说一下项目平时的学习情况,在我看来这个项目的学习压力还是比较大的。这边的授课型master的课程和本科差别不是很大,不过课程的内容会麻烦一些。哈佛的课程难度还是有的,我之前的专业背景并不是很强,所以来到这边之后学习是比较吃力的,基本每天都在写作业。这也和哈佛的授课模式有关,这边的教授平时上课的时候不会讲全部的内容,一般只是会给同学们讲一下知识的基本框架,剩下的内容都需要我们自己课下学习填充。而且老师给的作业很多都是探索性的内容,因此同学们课下的学习任务也增加了不少,提升了学习的难度。

正因为如此我觉得每天学习10个小时才能比较好地跟上学习的进度,当时我也是除了上课基本都泡在图书馆里。不过在考试的时候想要拿A+是很困难的,但是如果我们平时花够了时间的话拿个A或者A-还是比较轻松的,像B这样的成绩就是没怎么学好或是考试发挥失常才会出现。

因为这个项目的规模是比较小的,教授人也都很nice,因此同学们平时还是比较容易和教授取得联系的。假如同学对科研有兴趣的话,可以主动去联系教授,我们有idea的话也是可以reach out的,因此想要做科研的同学也可以申请这个项目。

项目就业情况

在说完了项目的学习情况之后,下面我来和同学们介绍一下项目的就业情况,这也是很多同学最为关注的部分。首先我觉得哈佛本身对于同学的就业是比较重视的,学校的平台对同学们就业也是可以提供很大的帮助的。

首先学校的career fair是比较给力的,哈佛每年都会有多次不同主题的career fair,各行各业的公司都会来这边,工作的机会还是很多的。另外哈佛平时还会有一些不定期的校友晚餐或是小型宣讲会来进行招聘,只要同学们积

极参与这些活动并进行networking,还是可以得到不少机会的。另外我建议大家可以选MIT的课程,之后蹭那边的career fair,这也可以帮助我们得到更多的就业机会,对我们的帮助还是很大的。

据我了解项目的同学在求职的时候还是比较有竞争力的,也基本不会出现简历被拒的情况,不过面试能否通过就和学校的项目没有什么关系了,大家也要自己做好面试的准备。据我所知国内同学的就业情况还是很理想的,只要大家想要找工作都可以顺利找到fulltime工作,我们这一届也只有一个人第一年暑假没有找到实习。因为哈佛的career fair9月份就开,然后每年FB每年都会来招很多的人,有些同学更是在开学两周之后就拿到FB的实习,所以就业前景很光明。

同学们就业的去向也是很多的,喜欢做金融的同学难一点的去hedge fund做trading,相对普通的可以去投行做quant。喜欢做tech的话几家大公司都有去的,基本上是SDE和data science一半一半。

生活状态

在介绍了项目的情况之后,最后我来和同学们分享一下我在这边的生活情况,希望可以为同学们更好地提供参考。在这边生活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自由,在这边时间我们都是可以自由支配的,平时我们可以结合自己的需要来平衡学习、生活以及求职的时间分配,这和在国内还是有比较大的区别的。不过我因为自己的能力比较差,所以几乎将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学习之上,没有太多的时间去进行其他的活动,这也是我的一大遗憾。我建议同学们如果有时间的话,最好多多参加各类活动体验不同的文化氛围,同时还要积极进行networking,这些对于我们未来的发展也是很有帮助的。

这个项目国人的比例不是很高,也就是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样子,不过如果大家喜欢social的话完全可以和身边的美国朋友达成一片,像我的同学就在本科做TA的过程中认识了很多美国的朋友。

接下来是大家很关心的语言问题,我当时来到美国之前托福成绩是98分,当时我在上课的时候不是很能听懂,分不清哪些内容是真正的知识点,哪些是扯淡的闲聊,所以还是比较痛苦的。后来在来到这边的第二年和第三年我忽然开窍了,在英语交流上也没有什么障碍了,所以我觉得英语提高没有什么窍门,还是得靠平时的积累。

在这边的生活整体感觉还是很不错的,不过哈佛的研究生食堂我真的很难接受,不过瑕不掩瑜,我觉得这个项目还是很不错的,我也很建议同学们申请哈佛的CSE项目,最后我希望今天我分享的内容可以帮助到想要申请这个项目的同学,我也祝愿同学们在申请季都可以收获一个让自己满意的结果。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