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个人和语言打交道的过程中,觉得这个问题里有一个“比分规律”。
举个例子:
我大一大二的时候去和毛子讲话,用俄语,他们会用汉语甚至英语回答我:因为他们觉得我的俄语就能打三四分,而他们的汉语或英语或许能打五六分(自己以为的,不一定符合客观实际),所以认为不用俄语可以让整个对话更为顺畅有效。
到了大三大四,情况开始改变了,我去用俄语和毛子讲话,他们用俄语回复,少数说不明白的用英语补充一下——这时候我的俄语得分开始超过他们的汉语得分了。
到了工作之后,基本上是俄语相互对话。但是,哪怕是这时候,如果遇上那种汉学家后代、从小在中国长大的、汉语能打9分以上的毛子,我就不由自主地开始说汉语了。对方还取笑我:“你在搞毛啊,你不是会俄语么?!”
所以,没有啥别的原因,就是对方的潜意识判断你的蒙语还在不是很高的阶段,觉得拿蒙语聊也深不下去,决定自己换你的语言来配合你,而没有想到你想练口语的需求。
一场双向奔赴的擦肩而过。
可能你蒙古语说的不好,对方听懂了,但他说的你不一定能懂,所以就用汉语回答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