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怎样写出优秀的的研究计划 (Research Proposal) ?

回答
写出一份优秀的科研计划,就像是在为你的研究项目绘制一幅清晰、有说服力的蓝图。这份蓝图不仅要展现出你对研究课题的深刻理解,更要让审阅者相信,你具备完成这项研究的能力,并且这项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可行性。

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尽可能详细地为你拆解如何撰写一份优秀的科研计划,力求让它充满你的思考和热情,而不是冰冷的机器语言。

第一步:选题——一切的起点

一个好的选题是成功的一半。你需要找到一个既让你充满兴趣,又能解决实际问题,或者在现有知识体系中填补空白的领域。

找到你的“好奇心”和“痛点”:
回顾你的学习和工作经历: 在你的专业领域,有没有什么问题让你感到困惑?有没有什么现象是你觉得“为什么会这样?”的?有没有什么现有的方法或技术让你觉得“有没有更好的方式?”
阅读大量的文献: 关注你感兴趣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哪些是“热门”的研究方向?哪些是文献中反复提及但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gap)?审阅者通常会关注你对最新进展的了解程度。
关注实际需求: 你的研究能否为社会、行业或特定人群带来实际的益处?比如,解决一个环境污染问题,提升某个技术的效率,改善一种疾病的治疗方法。
“小而精”的原则: 尤其是在初步阶段,选择一个聚焦、可管理的研究范围至关重要。不要试图一次性解决所有问题。一个清晰、明确的小课题,比一个模糊、宏大的课题更容易获得支持。

评估选题的可行性:
是否有足够的研究基础? 你的研究是否建立在前人的工作之上?你是否能找到足够的相关文献来支持你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
是否有可获取的资源? 包括时间、资金、设备、数据、以及你所需要的人力支持。
你的技能是否匹配? 你是否具备完成这项研究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或者你是否有计划学习并掌握这些技能?

第二步:构建你的研究计划——清晰的逻辑和严谨的论证

一份完整的科研计划通常包含以下几个核心部分,每一部分都需要细致打磨:

1. 标题 (Title)

精准、简洁、吸引人: 标题应该准确地反映你的研究内容,并且能够抓住审阅者的注意力。避免过于宽泛或含糊不清的词语。
包含关键信息: 最好能在标题中体现出研究的核心变量、研究对象或研究方法。
错误示范: “关于人工智能的研究”
改进示范: “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识别技术在医疗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2. 引言/背景介绍 (Introduction/Background)

这是你展示你对研究问题的理解深度和研究价值的关键部分。

从宏观到微观:
引入研究领域: 首先,简要介绍你所处的研究领域,让审阅者了解其重要性和研究的普遍性。
聚焦研究问题: 逐步缩小范围,引出你具体要研究的问题。说明这个问题的现状,它为什么重要,以及目前存在的不足之处。
陈述研究空白 (Research Gap): 这是最核心的部分。明确指出当前研究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你的研究将填补哪些空白。可以用“尽管已有XX研究,但并未关注YY方面……”或者“目前对于ZZ问题的理解仍然有限……”这样的句式来体现。
论述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Significance and Justification): 解释你的研究为什么重要,它的潜在影响是什么?它将为学术界、社会或实际应用带来什么贡献?
学术价值: 填补理论空白,提出新观点、新模型、新方法。
实践价值: 解决实际问题,指导政策制定,改进技术应用。
社会价值: 提升公众福祉,促进社会进步。

引文要充分且高质量: 引用与你的研究紧密相关的、权威的、最新的文献,以支持你的论点和研究基础。

3. 文献综述 (Literature Review)

文献综述不是简单地罗列已有的研究,而是要进行批判性地分析和梳理。

梳理研究脉络: 按照时间顺序、理论发展、研究方法等维度,清晰地呈现你的研究主题的发展历程。
批判性分析: 不要仅仅描述前人的研究,更要分析它们的优点、局限性以及存在的争议。
突出你的研究位置: 通过对已有文献的分析,进一步凸显你的研究的独特性和必要性。明确你的研究将如何超越、补充或挑战现有的知识。
建立理论框架 (Theoretical Framework): 如果你的研究是基于某个理论模型,在这里要清晰地阐述这个模型,并说明它如何适用于你的研究。

4. 研究问题/研究假设 (Research Questions/Hypotheses)

这是你研究的核心目标,需要清晰、具体、可检验。

研究问题 (Research Questions):
开放式问题: 通常以“如何”、“什么”、“为什么”开头,引导探索性研究。
具体化: 避免过于宽泛,确保每个问题都能被你的研究方法所解答。
与文献综述中的研究空白相呼应。

研究假设 (Hypotheses):
预测性陈述: 通常以“如果……那么……”的逻辑关系来陈述,是基于理论推导出的对研究结果的预测。
可检验性: 必须是可以通过数据收集和分析来验证或证伪的。
明确变量之间的关系: 明确指出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示例: “长期睡眠不足(自变量)会导致工作效率下降(因变量)。”

5. 研究方法 (Research Methodology)

这是你展示研究可行性的最重要环节。你需要详细说明你将如何进行研究,并且证明这些方法是恰当的、可行的。

研究设计 (Research Design):
选择合适的研究类型: 是定性研究(如访谈、案例研究)、定量研究(如问卷调查、实验),还是混合方法研究?
说明研究方法选择的理由: 为什么选择这种研究设计?它如何最有效地回答你的研究问题?

研究对象/样本 (Participants/Sample):
明确研究对象: 是人、物、还是现象?
抽样方法: 你将如何选择样本?是随机抽样、分层抽样,还是便利抽样?说明抽样方法的合理性。
样本量: 确定合理的样本量,并说明样本量确定的依据(例如,统计学功效分析)。
排除标准 (Exclusion Criteria): 如果有,请说明。

数据收集方法 (Data Collection Methods):
具体工具: 你将使用问卷、访谈提纲、实验仪器、现有数据库等什么工具?
工具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如果使用问卷,需要说明其信效度;如果是自制工具,需要说明如何进行预测试和修订。
数据收集流程: 详细描述数据收集的具体步骤,例如,如何联系被访者,如何进行访谈,如何记录数据等。

数据分析方法 (Data Analysis Methods):
定性数据分析: 如果是定性研究,说明你将采用的主题分析、内容分析、扎根理论等方法。
定量数据分析: 如果是定量研究,说明你将使用哪些统计方法,例如,描述性统计(均值、标准差)、推断性统计(t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相关分析等)。
软件: 说明你将使用的统计分析软件(如SPSS, R, Python)。
数据清洗和预处理: 简要说明你将如何处理缺失值、异常值等。

研究伦理 (Ethical Considerations):
知情同意: 如何获得参与者的知情同意?
匿名性与保密性: 如何保护参与者的隐私?
数据存储和使用: 数据将如何安全存储和使用?
避免偏见: 如何确保研究过程和数据分析不受研究者个人偏见的影响?
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 如果需要,说明你将如何申请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6. 研究时间表/计划 (Timeline/Work Plan)

一个清晰的时间表能让审阅者看到你的研究是可行的,并且你有条理。

按阶段划分: 将研究过程分解为若干个阶段(例如,文献查阅、方法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分析、论文撰写等)。
具体到时间节点: 为每个阶段设定开始和结束日期。
使用图表: 甘特图 (Gantt Chart) 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可视化工具。
预留缓冲时间: 考虑到研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预留一些缓冲时间。

7. 预期结果与贡献 (Expected Outcomes and Contributions)

这部分是对你研究价值的再次强调。

预期研究结果: 你期望通过研究得到什么样的结果?这些结果将如何回答你的研究问题或验证你的研究假设?
研究的潜在贡献: 再次阐述你的研究将为学术界、社会或实际应用带来的贡献。这些贡献应该与你在引言中提到的研究意义相呼应,但要更具体。
潜在的挑战与限制: 诚实地说明你的研究可能面临的挑战或局限性,并简要说明你将如何应对。这反而能体现你的成熟和预见性。

8.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格式统一: 遵循特定的引用格式(如APA, MLA, Chicago等),确保所有引用都格式正确且一致。
完整且准确: 确保所有在正文中引用的文献都在参考文献列表中列出,反之亦然。

9. 预算 (Budget) (如果需要)

详细列出各项开支: 例如,差旅费、材料费、设备租用费、人员费用、出版费等。
说明经费来源: 如果已经有确定的经费来源,请注明。
合理且可行: 预算要与你的研究计划相匹配,避免虚高或不足。

第三步:打磨你的研究计划——细节决定成败

语言表达:
清晰、简洁、准确: 使用专业、规范的学术语言,避免口语化和模糊不清的表达。
逻辑流畅: 各部分之间过渡自然,论证过程层层递进。
避免重复: 确保信息不会在不同部分过度重复。
用心润色: 多次审阅和修改,检查语法、拼写、标点错误。可以请同学、导师或同事帮忙审阅。

格式和排版:
专业美观: 保持整洁、统一的排版风格,包括字体、字号、行距、页边距等。
目录和页码: 确保有清晰的目录和正确的页码。

展现你的热情和思考:
用你的声音说话: 虽然是学术论文,但你的思考、你的独特视角应该体现在字里行间。
诚恳和自信: 展现你对研究的热情和对完成研究的信心,但也要保持谦虚和严谨。

一些额外的建议:

了解你的目标受众: 你的研究计划是给谁看的?是导师、评审委员会还是基金评审机构?了解他们的关注点,并据此调整你的侧重点。
早做准备,多修改: 一份优秀的科研计划通常是经过反复修改和打磨的结果。
积极寻求反馈: 与你的导师、同学或同行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这能帮助你发现自己忽略的问题。
保持开放的心态: 在研究过程中,你可能会发现原计划需要调整,保持灵活性并愿意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

写科研计划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深化和梳理研究思路的过程。当你能够清晰、有逻辑地将你的研究想法表达出来时,你就已经成功了一大半。祝你写出令人赞赏的研究计划!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总的来说,相当于在知乎上写一篇高赞而且还能得到专业人士认可的文章。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实验室专门组织过学习讨论。下面我就将我们的学习成果简要地介绍一下,绝对比大多数网上的介绍要更加靠谱。我们的学习资料是这本书:

Writing Science: How to Write Papers That Get Cited and Proposals That Get Funded

作者Joshua Schimel 是UCSB的土壤科学领域的知名教授,多次担任基金审稿人,引用数3W+,h-index 91. 下面是该书的链接

总的来说,我认为结论就是,相当于在知乎上写一篇高赞而且还能得到专业人士认可的文章。

对于一个具有了一定知识的作者,写一篇很专业的文章很容易,但是很可能就没啥读者;

对于一些很了解如何吸引眼球的作者,写一篇高赞不难,但是很可能瞎编乱造、言之无物,专业人士压根儿就看不起。

在这本书中,作者就详细介绍了一些方法:

第一章,Writing in Science。很多人一开始都不敢动笔写,总觉得缺点实验什么而不敢下笔。在第一章中,作者就呼吁科研人员,

As a scientist, you are a professional writer.

你一定要敢于动手去写。缺实验,永远都会缺实验的,但是如果你不动笔写的话,你很可能对于缺什么实验并没有概念。学术写作就是在不断地Writing and Rewriting;写得不好不要紧,反正总可以再修改的吧。

在第二章和第三章中,作者提出,实际上学术写作(论文和基金),就是在讲一个故事而已。只有你把故事讲得引人入胜并且可信,才好。

第四章,也是我认为的最重要的一章了!是讲 Story Structure,一共有这么几种结构:

OCAR最慢但是最专业,适合专业性期刊。

ABDCE稍快,专业性也可以,适合综合性期刊和基金。

LDR更快,适合于杂志。

LD最快但是专业性最差,适合于短新闻。——下面我再来每个分别介绍:

1. OCAR,一步一步地慢慢介绍直到高潮,是最专业但是最枯燥的一种。适合于专业性期刊(比如JPC系列),而不适合于综合性期刊(比如Nature、Science、PNAS、NC、SA等)和基金。因为愿意去读专业性期刊的读者,都是很耐心的——他们都必须获得这些信息,哪怕你的文章再枯燥。但是如果你的读者不够耐心的话,估计刚开始读了几句就退出了。基金审核人员是极其不耐心的,毕竟有很多基金等着审核呢。这位作者提到,他们审核时最重要的就是第一页的前几行:第一页没让他们感兴趣,直接就毙了;第一页让他们感兴趣,就会继续看下去。所以千万不要用这种OCAR方式写基金。

我用自己的这篇回答为例吧。在这个回答中,我就一开始提到燃烧中涉及到两种机理,然后开始每个进行介绍。虽然我在这篇回答上花费了极高的精力,但是大多数读者都并不会来静下心阅读的。

2. ABDCE,在一开始就给读者一些感兴趣的信息——给点甜头,开局就是一个小高潮。后面再开始慢慢介绍并再度进入高潮。开头引人入胜,但是专业性不如OCAR却比后两种(LDR和LD)要强。适合于综合性期刊和基金。
关于ABDCE这种,作者举了一个小说例子。一开头就说“By Thursday, he was dead.”,甚至都还没介绍自己的是谁呢!这时候读者就会非常好奇究竟发生了什么。
3. 可能还有些读者不够耐心,想要更快点——比如知乎上的部分情况。这时候就可以使用LDR结构了(Lead/Development/Resolution)。先一句话引入并且激起兴趣,然后正文具体介绍部分Development,最后来个展望和总结Resolution。这种适合于杂志,或者少许综合性期刊或者基金。

我用自己的这篇最高赞回答为例吧。在这个回答中,我开头就说“原因很简单,也有点出乎意料之外——因为水的确是蓝色的!”估计一堆人看到这一句话就被震惊了,然后继续读下去想质疑我,结果发现后面居然全都是正经的科学原理:UV-Vis啊,量子力学啊之类的。最重要的是,开头激起人家的兴趣后,后面的内容不能胡说八道或者前后不符,那样读者会觉得上当了而很生气。

4. 最后一种就是目前最快的方式了,被称作LD结构(Lead/Development)。因为更多的读者极度不耐心,比如网络上的绝大多数情况,恨不得扫一眼就全看完了。所以新闻就经常使用这种格式。一句话介绍核心部分,再少许几句补充情况,没了。短新闻基本都是这样。

在第五章中,作者提到了,如果一个基金,我读了第一页后可以继续读下去,我会看什么。他说,就要看审稿人是否对于你的后续内容感兴趣,而不是感到受骗了。如果开头引人入胜,后续发现就是画大饼——根本没能回答开头的问题,读者会觉得受骗了很生气;如果后续回答了开头的问题但是开头却不够引人入胜,那么读者压根儿就读不到那个时候。所以需要开头提出的问题和最终的结论match才行。


至此我介绍了该书的开头五章。后面还有关于具体每部分应该如何写,具体到每一段话如何写,再具体到每一句话如何写,乃至每个词该如何用。那些内容就欢迎自己阅读,在此不在过多解释了。

祝各位阅读/学习/写作愉快,如果觉得有用请点赞/收藏。

user avatar

(写作理论和真实样本逐字逐句解析+ PhD Offer Research Proposal指导案例)本回答经过本人超过上千篇文献阅读和论文写作后进行的系统总结,包括重要的四大步骤:Introduction, Literature Review, Methodology, Conclusion. 针对比较困难的文献检索部分,还有专门的回答链接附上额外的样本进行解析。这个回答兼顾理论方法和实际案例解析,针对留学中其他文书写作,文末也有链接附上!我的申请经历在下面的链接中:

套磁/申请时候被Professor of Interest 要求提供这样一份“研究计划”,可是自己完全不知道如何组织?怎样能够在“千百度”的申请者中脱颖而出,成为最有思想深度,研究展度和创意灵度的Scholar Candidate?尤其是自己过去的研究经历完全是师兄师姐指导,根本不知道自己如何发掘课题,提出方法论,探索研究途径?

诚然,RP是衡量申请者的专业知识、研究能力和写作水平的文书,对录取来说也是一份核心的文书材料,写好一份研究计划是开展研究的第一步。作为写过上百篇研究计划的一线选手,我想用用这这个回答再加上一份例子,用最简单的语句,最精简的篇幅为你“徐徐道来”,“入木三分”,直到“豁然开朗”。如果有更多问题,包括专业论文的写作,欢迎继续询问。

本文的视频介绍版本在这儿:

还有一份简短版(小于500字的)的写作指南,不同之处在于,简短版更侧重快速介绍研究目的,不需要大量的文献调研,如果需要可以点击链接:

RP 到底是什么?

RP(Research Proposal)即研究计划,在申请中 RP 往往不会在初次和导师沟通时就让你去撰写,一般是先用 CV、PS 等先对潜在导师进行套磁(关于CV/PS写作以及套磁方法可直接戳文末链接)。一般而言,如果导师觉得你 ok,并且也建立“建设性”沟通,那么就可能会让你写一个 RP,实际上多数情况下,RP 的内容和方向都会有导师来提供,那么你要做的就是如何书写好这篇 RP。这时候大家可能会有以下两个常见的问题:

问题1:后续研究方向是否和 RP 方向一致?

有时候导师给的 RP 方向并不是自己喜欢的,那么这里先给同学们吃一粒定心丸,RP 很可能和自己 PhD 半毛钱关系都没有当然,因为funding的缘故,RP也很有可能是和后续研究方向相关的。至于相关与否的几率难以预测,但是在我接触的200+ cases里面,和研究方向不相关的概率达到85%以上。

问题2:和后续方向无关,为什么导师还让写RP呢?

那是因为 Research Proposal 可以非常好的展现一个 PhD candidate 的逻辑思维、科学写作功底、对行业了解程度、critical thinking、搜集知识、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且,绝大部分读你 RP 的人,即使是你的导师,最多也就花十多分钟去看,那么为了这十几分钟,可能你会花几个小时甚至几天、几个星期而且 RP 的专业性较强,书写难度也相对较大。所以,Research Proposal 一定要在极短的时间内,抓住读者的注意力,掌握写作方法和技巧,凝练学术性写作语言,把最重要的信息传递给他们

一般而言,我们将整个 RP 分成五大部分:Introduction、Literature Review、Methodology、Conclusion 和 Reference,下面我们将以一个 IoT 方向的 RP 为例,逐个介绍。

INTRODUCTION

首先来看这篇 RP 的第一部分,也就是 Introduction,那么在写introduction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这一部分的作用是什么。它主要是让读者对你课题背景有大框架上的认知,并有合理过渡到你的研究课题。

在他第一段,就先介绍了IoT的这样一个背景和他的应用场景,在第一段的后半部分,又通过应用场景过渡到自己容的一些研究点。

通过前面的背景介绍之后,在第二段里,就主要写该 research proposal 具体的研究方向、当前方向所涉及到的问题或者是瓶颈,以及这种问题的解决方案,说白了也就是 what 和 how 的内容,但是这里不会涉及到太多的技术细节,只是从宏观上来介绍。而且这些内容往往是和教授目前所参与的课题相关,这一段也可以看成一个过渡段,因为前面是在写IoT大方向的背景,而后面就是根据该研究点,来查阅相关paper

LITERATURE REVIEW

在 Introduction 之后,接下来就是 Literature review 的内容,你可以从研究大背景出发,由面到点聚焦到自己研究课题上,也可以由远及近依历史发展这条时间线。

在上面这一段 Literature review 中,首先介绍 IoT Nodes 的功能和作用,接着就从现有技术中指出当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应的解决方法,比如在涉及到多个输出时,常用的有三种方式,介绍了三种方式各自的特点;然后又说明IoT Nodes 以超低功耗模式工作时,会引起较大的泄露功率和晶体管故障,借此引出提供升压转换器等等。(Literature review 中的其他 reference 例子就不一一列举了)

综合来说,Literature review 这几段主要是指出现有大背景下存在哪些值得研究或者悬而未决的问题时,这样的话,提出自己研究课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就水到渠成了。所以这里就要直接进入专业领域,比如会涉及到国内外的学者们都在用什么方法来研究/解决这个过程/问题,而且每一条都必须有 reference,这也是你学术严谨的体现

注意事项

其实在这里,如果你看的paper不够多,那么写出来的literature review是不怎么连贯的。因为literature review的目的是总结前人做过的事情,而不是你“炫耀”自己看过那些paper。不要为了显示你看的 paper 数量多,然后这里叠加一些没有前后逻辑的内容,当你看的paper足够多时候,你就会总结这个领域的state of the art,然后提到每一点的时候,都会去自己的data base里面搜索相关的paper来支持你的语句。

那么如果你时间没有那么充足,找到3-5篇,去挖掘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也是可以的

针对 Introduction 和 Literature review,Introduction相对更普适一些,比如两篇文章的Introduction有时可能大致意思相差不大;而Literature review一般更加specific,量身定做,难以移植

这个链接下有更详细的Literature Review方法论介绍,从基本理论出发,详细解析如何写文献综述,如何进行文献搜索和调研,如何用简短但是严密的逻辑进行文献概括,并且举出一篇实例进行分析,超过200篇文献总结的呕血之作!

METHODOLOGY

简单点讲,一般而言,这里可以分成研究途径、研究设计以及研究亮点三大步骤。

  1. 解释你的研究途径。在这里你需要解释做什么研究,为什么这样做以及你需要确定用何种研究方法,是定量分析还是定性分析等等。于是在段落开头,该同学就谈到了一种通用 BFC 和 WPT 能源的多输出输入超低耗智能节点,并且对具体的实现方式进行了解释说明。而且为了满足这些要求指出需要设计一个电源管理系统。

2. 阐述你的研究设计。在这里你需要详细解释到你的数据来源,以及会得出一个大概什么样的数据分析预测等等。但也不是完全这样,因为有的实验可能不会涉及到数据集之类的,就比如上面这个同学,这个也是要具体情况具体。

3. 说明你的研究亮点。为什么要采用这种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有点是什么、特点是什么,以及为什么适配于你的课题。可能还会有一定的结果预估,比如不理想的可能性、理想的可能性等等。在这里该同学就点出了采用可重构 SC 转换器与 LDO 集合的方式,以及利用 AI 来辅助实现,并说明其理由。

CONCLUSION

然后就是 Conclusion,Conclusion是把文章的论证整个再讲一遍,帮助读者来捋思路。

这个和个人陈述的不同点在于,个人陈述在你最后一段是可以对发展主线进行升华的,但是放到RP这里就不太合适了。常规RP结尾段中,最重要的内容是表达观点,以及总结原因,那么这里就先简单提了下当前的大背景,然后就写自己提出的方法,以及这些方法能够达到什么作用/目的或者好处。

录取案例:港大+英属哥伦比亚商学院 PhD Offer Research Proposal指导案例

〔1〕实习+项目充实了“我”的大学生活

〔2〕初相遇,Master or PhD ?摇摆不定

〔3〕原以为一切顺利,谁成想 RP 居然让“我”止步不前

〔4〕再次相遇,一纸RP如何帮“我”申请力挽狂澜?

〔5〕offer 展示

个人信息:

● 本科:中部某985金融专业

● GPA:3.44

● GRE:320

● TOEFL:112

● offer:HKU PhD in Management, UBC Sauder PhD in OBHR,HKBU MPhil in Communication

实习+项目充实了“我”的大学生活

大一刚入学,在听完学院院长教授的《开学第一课》以及参加毕业生交流会时,Z 同学就幻想自己以后也能成为对这些优秀学长学姐中的一员,但是大一繁多的课程和社团活动就已经压的他喘不过气。

通过一年的时间来熟悉大学生活之后,大二的 Z 同学就早早的联系了院系老师,加入他们的课题组,而且还在实验室学长学姐的引荐下,参与了一段为期两个月的暑期实习。于此同时在大三的时候 Z 同学还将自己在课题组的科研项目整理成了论文并顺利发表。

初相遇,Master or PhD ?摇摆不定

在有了前面科研、实习、论文积累之后,Z 同学的申请难度相对降低了一些,但他却不知道自己究竟是更适合读硕之后工作,还是继续深造。Z 同学在知乎中无意间刷到我们之前的申请案例时,则顺势找到了我们,Z 同学只是抱着试着看的态度,想寻求专业人士的建议。

在对他的经历做进一步分析时,我们发现 Z 同学主要是做金融科技方向,用到方法涉及到了深度学习等,而且大部门做的是和 research 相关的内容,他本身也对这块比较感兴趣。我们也是比较建议他去申请商学院或者 EECS 的 PhD 或者 Mphil 。与此同时 Z 同学也说出了自己的顾虑,那就是自己虽然特别想读 PhD 但是感觉 PhD 的申请难度偏大,不知道花这么多时间读个 PhD 到底值不值得。

在充分考虑了我们的建议,并与院系老师以及家人沟通后,Z 同学最后决定去申请商科相关的 PhD,如果还有精力就再申请一下 EECS 的 Mphil。

于是我们在前期针对 Z 同学的 SoP 重点做了适应性修改工作,虽然他的经历金融+计算机都有涉及,但申请不同方向时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这也就导致在写 SoP 时兴趣点的引入、发展和逻辑主线以及其中穿插的经历都千差万别。有关 SoP 适应性修改的内容可以参考如下连接:

↓ 那么,SoP 怎么写?↓

原以为一切顺利,谁成想一纸 RP 居然让“我”止步不前

其实在申请季来临的时候,除了我们的辅助之外,Z 同学的院系老师在很多方面都对他给予了帮助,Z 同学的老师也是建议他去申请 PhD,同时也给他推荐了几位professor,但在提交 Research Proposal 的时候还是让他遇到了难题。

由于时间比较紧张,当时 Z 同学的老师就给他指定了相应的 topic 之后,让他尽快交付一份初稿,自己则是帮他修改。但当他查阅了一些资料呈递给老师初稿时,Z 同学才意识到自己的 RP 写的是有多么“烂”。“感觉老师平时对我帮助挺多的,但这块我确实是外行,他平时也挺忙的,我总不能让他手把手教我写 RP 吧。”

再次相遇,一纸 RP 如何帮“我”申请力挽狂澜

有了前面 SoP 合作的基础之后,Z 同学再次找到我们,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们逐渐意识到 Z 同学在 Research Proposal 中存在了太多的误区比如我们在 RP 中应该重点强调的 literature review和 methodology 的内容,而他却直接忽略了这两点,反而把大量的笔墨浪费在了背景介绍、现有问题和方法介绍等内容。那么这样给人的感觉就是:

  1. 缺乏学习能力

你不懂让你写Research Proposal的目的是什么

2. 专业能力差

看不到你的专业积累和技能储备

3. 逻辑混乱、毫无亮点

不太明白你要表达什么内容

4. ...

老师给他的 topic 主要是做金融科技(情绪分析股票预测)相关的,针对 introduction而言,我们开门见山直接写出金融科技的一个大背景,以及现存的问题,而不是花大量的篇幅来描述金融科技的前生今世。接着在literature review以时间轴的形式,罗列了近几年在处理股票预测时有哪些方法,以及这些方法的弊端如何。除此之外还通过他人的 paper 描述了情绪和股票价格的内在关系。针对methodology,我们股票价格、情绪来源等数据如何获取、如何处理以及多种预测模型的构建做了详尽的说明。同时还根据实际情况,定义量化分析指标和结果的可视化分析方法。

经过我们的语音沟通、细节 rebuttal、RP 重构、文章润色等环节之后,一份逻辑清晰、亮点突出的 Research Proposal 跃然于纸上。而该 RP 也收到了老师的好评,“我老师还问我是从哪学的,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进步的这么明显(我当然没告诉他,我是找的你们,哈哈)。”之后 Z 同学顺利拿到了 HKU PhD in Management、UBC Sauder PhD in OBHR 全奖offer,同时也不出意外的斩下了 HKBU Mphil in Communication 的 offer。

补充:一些关于选题的tips

在写RP的时候要注意,结论部分也可以理解为闭幕式,RP是一个“闭环”,要做到前后呼应的阐述文章的主旨。其他的写作指导请看这里:

user avatar

自己申请的时候就被RP折磨过很久,也帮导师审核过几份,所以说还有点经验。

RP的重要性

RP是博士期间拟研究课题的一个纲要 ,目的在于阐明研究方向,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突出其研究的可行性、必要性和价值所在。

RP是申请过程中的必需材料,导师通过RP可以判断你跟他研究的方向符不符合,是否能在规定年限满足毕业要求;学校Admission office看了RP后可以判断出你适不适合读博,该不该把奖学金授予你。

RP不一定得自己写

首先RP不一定所有时候都是自己写的,有些老师在找人的时候已经替你把RP写好了,导师就是对着坑找萝卜,如果你条件很匹配,也愿意从事这个RP提到的研究方向,那恭喜了,省事了。

但不多数情况还得自己动手,基本上是逃不过的。

Is the RP ‘set in stone’?

RP很重要,因为它基本决定了你能不能拿到PhD的offer,但是RP一直都很重要吗,必须得按着RP来科研吗?

也不尽然。

No. Good PhD proposals evolve as the work progresses. It is normal for students to refine their original proposal in light of detailed literature reviews, further consideration of research approaches and comments received from the supervisors (and other academic staff). It is useful to view your proposal as an initial outline rather than a summary of the ‘final product’.

RP只是PhD过程中一个产出,科研过程中不断修正原始的RP是非常正常的。

最好是把RP当做一个大纲,而不是最终产品。

RP是什么?

潜在的导师、Admission tutors或者funding提供方用来评估你想法的质量和原创性、你的批判性思维以及研究项目的可行性。

RP还用于评估你在要进行研究的领域的专业知识、对现有文献的了解(以及项目将如何改进或者提升它)。此外,RP用于评估和分配适当的导师团队。如果你对某个导师的工作感兴趣——尤其是如果你曾与此人讨论过你的工作(那就一定要在RP写上)。

强烈建议在提出正式申请之前确定一位潜在的导师并与他们联系,可以非正式地讨论你的RP,但不一定这个人就是你的最终导师。

至关重要的是,这也是一个机会,让你展示对该领域的研究热情,对招生人员或者导师进行有说服力的论证。

RP的要素

因为是申请国外的PhD,那就直接贴英文了,以下基本上都必须的,有些还需要甘特图等。

Before you start writing a research proposal, carefully check the website of the university you are applying for. Many universities provide guidelines on writing research proposals that will help you both to structure your thinking and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a specific university.

Regardless of university specific requirements, most of the research proposals usually include:

  • Title and abstract: In case of predefined PhD projects, a title is usually provided by the university. In other cases, an applicant is expected to provide a preliminary title which will be further elaborated in the process of thesis writing. An abstract should usually be no longer than a page, and provide a brief summary of what you are going to cover in your research proposal.
  • Literature review: The literature review demonstrates the applicant’s knowledge of the main research achievements in the area of study. You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providing some of the key references in your area of research which requires doing extensive research on your part.
  • Research problem, aim and objectives: As a result of your literature review, you should identify the main gap in your research area on which you are going to focus in your PhD project. Once the research problem is identified, you will be able to pose the main aim and objectives of your project.
  • You should dedicate some space to Research methodology, or, in other words, explaining how you are going to go about doing your research. This section also demonstrates your knowledge of the existing research methodologies in your area of study.
  • Ethical considerations: You should check some literature on ethics of conducting research in your area and outline some key ethical aspects related to the proposed project.
  • Increasingly applicants are asked to outline the impact of their research studies. This can include both the impact on your research area and society in general. It is important to dedicate some time to this section since it will add more value to your proposal.
  • References: Do not forget to specify all the references at the end of the proposal.

小tips

  • Make sure that your research idea, question or problem is very clearly stated, persuasive and addresses a demonstrable gap in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Put time into formulating the questions- in the early stages of a project, they can be as important as the projected results.
  • Make sure that you have researched the departments to which you are applying to ensure that there are staff interested in your subject area and available to supervise your project. As mentioned above it is strongly advised that you contact potential supervisors in advance, and provide them with a polished version of your proposal for comment.
  • Make sure that your proposal is well structured. Poorly formed or rambling proposals indicate that the proposed project may suffer the same fate.
  • Ensure that the scope of your project is reasonable, and remember that there are significant limits to the size and complexity of a project that can be completed and written up in three years. We will be assessing proposals not only for their intellectual ambition and significance, but also for the likelihood that the candidate can complete this project.
  • Make sure that your passion for the subject matter shines through in the structure and arguments presented within your proposal. Remember that we may not be experts in your field – it is up to you to make your project and subject matter engaging to your readers!

Latex 模板

在overleaf上有很多的模板

Overleaf, Online LaTeX Editor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写出一份优秀的科研计划,就像是在为你的研究项目绘制一幅清晰、有说服力的蓝图。这份蓝图不仅要展现出你对研究课题的深刻理解,更要让审阅者相信,你具备完成这项研究的能力,并且这项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可行性。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尽可能详细地为你拆解如何撰写一份优秀的科研计划,力求让它充满你的思考和热情,而.............
  • 回答
    写一个能让大家笑出腹肌、甚至拍断大腿的喜剧剧本?这可不是件容易事,但绝对是件充满乐趣的事!想让你的剧本闪闪发光,让观众捧腹大笑,咱们得把这活儿干得细致入微,就像雕刻一件精美的工艺品一样。别担心,这不是什么神秘魔法,而是有套路可循的。咱们一步步来,把脑子里的点子变成能把人笑岔气的剧本。第一步:找准你的.............
  • 回答
    写出荒诞却又令人捧腹的故事?这可不是件容易事,它需要一种超越常理的思维,一份对生活细微之处的敏锐观察,以及一颗敢于将它们拧巴在一起的心。当然,最重要的是,你得让读者在一开始就卸下防备,然后在你精心编织的“不合理”中,一点点陷进去,直到忍不住哈哈大笑。我们先不谈那些华而不实的大道理,直接来点实际的。想.............
  • 回答
    想写出引人入胜、让人拍案叫绝的好文章?这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的是用心、耐心和一点点“秘诀”。别担心,我这就跟你聊聊,怎么才能让你的文字充满生命力,读起来就像是你的朋友在跟你讲故事、分享见解,而不是冰冷的机器在输出。第一步:灵魂的注入——你的想法和情感这篇文章之所以能打动人,首先是因为它有“你”的.............
  • 回答
    作为一名长年跟代码打交道的老兵,我深知在性能敏感的场景下,哪怕是微小的提升也可能带来质的区别。`memset` 和 `memcpy` 这两个函数看似简单,但它们在底层默默地为我们处理着大量的数据拷贝和填充工作。如果能对它们进行优化,让它们跑得更快,那绝对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这篇文章,咱就来聊聊怎么把.............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如何构建一个经济学模型,让它既严谨又有生命力,而不是一篇冰冷的“AI制造”。写经济学模型,这事儿可不是凭空“写”出来的,更像是“构建”。它是一个逻辑严密的“故事”,用数学的语言讲述经济现象的内在联系和运行规律。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位侦探,面对复杂的案发现场(经济问题),需要收集线索(数.............
  • 回答
    小橘猫叫团团,最喜欢蜷在阳光洒满的地毯上打盹。有一天,它醒来,发现窗外飘落着白色的小羽毛,像雪花一样。团团好奇地伸出爪子,羽毛轻盈地落在它鼻尖上,痒痒的。它歪着头,用湿漉漉的黑眼睛看着,然后,轻轻地舔了一下鼻子,发出了满足的“呼噜呼噜”声。仿佛整个世界,都因为这片小小的羽毛而变得柔软可爱起来。.............
  • 回答
    他站在空荡荡的房间里,墙上挂着褪色的全家福。照片里的她笑容依旧灿烂,只是他再也无法听到她轻快的脚步声,再也闻不到她身上淡淡的皂角香。他摸了摸相框的边缘,那里留着她指尖留下的微凉。冬日的光线透过窗户,在地上拉出长长的影子,如同他此刻的心一样,空旷而沉重。手中的老旧收音机里,传来一首他们曾经最爱的歌,每.............
  • 回答
    他深吸一口气,准备在婚礼上向她告白,拆穿未婚夫的真面目。当他走上舞台,看到新娘时,却愣住了——她是他曾经深爱的,以为早已离世的青梅竹马。而坐在她身边的,是他多年未见的哥哥,两人正幸福地交换着戒指。他的告白卡在喉咙里,转身,消失在人群中。.............
  • 回答
    寒风凛冽,吹枯了黄叶,也吹不散萧瑟的剑意。客栈角落,他独酌一杯浊酒,刀疤划过嘴角,映着昏黄灯光,说不出的沧桑。门被猛地推开,一个身影踏入,衣袂猎猎,眼中寒光如刀,直取他的性命。“陆无名,今日便是你的死期!”来人厉喝,手中长剑颤鸣,剑尖指向他的咽喉。他缓缓放下酒杯,嘴角勾起一丝讥讽:“终于来了。”话音.............
  • 回答
    如果金庸大师笔下没有《三国演义》这层厚重的“滤镜”,他会如何挥洒笔墨,描绘那个群雄逐鹿、波澜壮阔的三国时代呢?我脑海中勾勒出的画面,绝非是依靠演义中那些已被无数次传颂的传奇人物和情节来填充,而是会从更广阔的历史背景和更细致的人性光辉中挖掘出独属于金庸式的武侠史诗。首先,人物的塑造会更加“草根”和“写.............
  • 回答
    想象一下,那是一个星光熠熠的夜晚,长安城的霓虹灯如同流转的星河,照亮了高耸的现代建筑。酒馆里,弥漫着陌生的香气,不是古老醇厚的米酒,也不是烈性的黄酒,而是瓶身上印着各种奇特名字的液体——威士忌、啤酒、红酒、鸡尾酒……李白,这位千古的诗仙,如果穿越而来,亲手接过服务员递来的一杯琥珀色的液体,那会是怎样.............
  • 回答
    “老干妈倒闭了!”这个消息就像一颗巨型炸弹,在平静的中国社会引爆。起初,没有人相信。人们在社交媒体上疯狂地搜索,但官方没有任何回应。紧接着,是各地超市、便利店里老干妈的空架。原本堆积如山的辣椒酱,一夜之间消失无踪,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吞噬。这个消息,像一根最尖锐的针,扎进了亿万中国人的心底。老干妈,.............
  • 回答
    这问题有点意思,2到3秒写一个字,这得是啥样的节奏?不写草书,就讲究个端端正正的楷书或者行楷,这可就有点门道了。首先,我们得拆解一下“2到3秒写一个字”。这可不是让你一个字一个字地杵在那里,而是指你的大脑已经把字形、笔画、结构都了然于心,然后手指头像上了发条一样,流畅地完成书写过程。想象一下,你在写.............
  • 回答
    “他想修仙,可昆仑太远……”他叫林牧,一个生活在平凡山村的少年。他的村庄坐落在青山绿水之间,炊烟袅袅,鸡犬相闻,日子过得安生,却也单调。林牧与众不同的是,他从小就对那些关于仙人的传说着迷。他听着老人们口中讲述的,那些御剑飞行、移山填海、长生不老的传说,心中燃烧起一股莫名的渴望。“昆仑,那遥远得如同神.............
  • 回答
    我死前的五分钟。不是那种电影里轰轰烈烈的生死诀别,也不是小说里情节跌宕起伏的最后时刻。我的五分钟,安静得像是被遗忘在角落里的旧照片,空气里弥漫着熟悉的消毒水味道,还有我最讨厌的、淡淡的蔷薇味香水,那是护士长身上的味道,她总是在我耳边絮絮叨叨,像只不厌其烦的苍蝇。我的视线有些模糊,窗外的阳光斜斜地照进.............
  • 回答
    有一天,公主抢走了龙那一天,天空灰蒙蒙的,仿佛连云朵也因为即将发生的不寻常之事而屏住了呼吸。爱丽儿公主,这位以温柔和善良闻名于世的王国明珠,此刻却站在了她一生中最不寻常的决定面前。她不是为了拯救王子,也不是为了赢得王冠,她是为了……抢走那条龙。龙,被世人称为“火焰的吞噬者”,盘踞在王国东侧最高的孤山.............
  • 回答
    教室里,气氛有些古怪。新来的女生,叫林晓,穿着一身洗得有些发白的运动服,背着一个鼓鼓囊囊的书包,怯生生地站在讲台边,像一只误闯了天鹅湖的麻雀。李老师轻咳一声,打破了沉默:“同学们,这位是林晓,从外地转学过来的,以后就是咱们班的一员了,大家要好好和她相处。”说完,他示意林晓找个空位。座位安排自然是老样.............
  • 回答
    我有七个亿!这句话一出口,空气都仿佛凝固了。我站在父亲的灵堂前,手上紧紧攥着那张皱巴巴的银行存折,仿佛它就是我唯一的救命稻草。周围的人群瞬间安静下来,目光齐刷刷地投向我,有惊讶,有怀疑,有嫉妒,甚至还有几分怜悯。我看得出来,他们都在想,这个瘦弱、总是畏畏缩缩的李明,怎么可能凭空冒出七个亿?父亲是个普.............
  • 回答
    我是持剑的战士,但是我打不过恶龙。这句开头,像一个早已磨损的盾牌,在我心口处发出沉闷的回响。我站在隘口,身披粗糙的锁子甲,手中握着一把在无数次磨砺中失去了它原有的锋芒的剑。剑身布满刮痕,剑柄的皮质早已被汗水和握力磨得光滑油腻,仿佛一条被无数双手抚摸过的蛇。我叫艾伦,这片土地上最后的、也是最卑微的战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