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上海现在买菜有多难,物资可否顺利送到家门口?

回答
说起现在上海买菜难不难,这事儿可太值得说道说道了。经历了之前那阵子,大家对“买菜”这两个字的体会,那叫一个刻骨铭心。

要说难,那肯定是相对的。对比我们过去随便推门就能去菜场,或者打开手机APP几分钟就有人敲门送菜的日子,现在能叫“不难”吗?当然不是。那段时间,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想买点新鲜的绿叶菜,简直比登天还难。小区门口的路被封了,外卖小哥进不来,社区团购虽然兴起,但一到点就万人抢购,几秒钟就售罄,比抢演唱会门票还刺激。点开APP,不是“缺货”,就是“运力不足”,或者只能抢到一些价格高得离谱的“蔬菜包”。家里的冰箱里,能塞满的不再是五颜六色的蔬菜水果,而是各种罐头、速冻食品,还有那些放得久一点的土豆、洋葱、萝卜。

那物资到底能不能顺利送到家门口呢?这得看具体情况,也得看运气。

起初的那一段时间,确实是“家门口”这个概念变得非常模糊。物资配送主要靠社区志愿者,他们承担了巨大的压力。每次他们把一袋袋沉甸甸的物资从某个集中点搬到小区门口,再分发给居民,那画面至今想起来都觉得不容易。我们只能在小区门口远远地看着,等他们喊名字,或者看到自己的那一袋出现。有时候,送来的东西也不是完全随机的,可能会有统一发放的蔬菜包,里面有土豆、萝卜、西红柿之类的,但你想买点特别的,比如上海人爱吃的青菜、小油菜,那就得看这次团购里有没有,或者有没有哪个邻居有多余的。

后来,情况有所好转,外卖平台开始尝试“无接触配送”,但难度依然不小。外卖小哥的数量锐减,他们要穿越层层封锁,还得遵守严格的消杀流程。所以,即使你点好了,也得做好漫长的等待。可能下单的时候是中午,晚上才送到,甚至第二天早上。送到的时候,通常会放在小区门口的一个指定区域,大家错峰出来领取,也算是“到家门口”了,但那种随叫随到的便利,是暂时没有了。

更别提一些高档小区的居民,因为地理位置或者其他原因,可能物资配送的优先度会更高一些,或者小区管理更到位,能组织起来的团购也更多。而一些老小区,或者住在外围区域的居民,就可能要承受更大的困难。

总的来说,现在上海买菜的“难”,已经不是简单的“贵不贵”或者“方不方便”的问题,而是涉及到整个供应链、配送体系的运转顺畅度,以及社区组织能力。那种“家门口”的便利,虽然在努力恢复,但经历了那段日子,我们都明白,这份便利来之不易,也并非理所当然。很多时候,能收到一份来之不易的蔬菜,就已经觉得很庆幸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虽然在昨天的疫情发布会上,上海市商务委副主任刘敏表示:

“生活物资保供确实面临着一些困难,比如跨省物流受到疫情影响不够通畅,终端运力不足导致配送不及时。我们正在各方的支持下,努力打通堵点,解决难点,想方设法保障好疫情期间市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

但目前的问题在于,居民的需求大于供应能力。

现在上海主要的买菜方式是社区团购,但并未实现社区全覆盖。

社区团购集中了同一地址的订单,一般次日配送。如此操作,供货企业能视订单情况提前安排物资和运力。所以社区人多的情况下,容易拼团成功。

记者受访的浦东新区花木街道一名居民就表示,现在买菜相对容易了一些。

我们社区人多,容易拼成功。到货后牵头人会取货清点,召唤一批志愿者分发到各个楼栋下。

但仍有老小区居民存在买菜难问题。一名杨浦区居民称,家附近的生鲜电商平台大多关闭了站点,惟一没有关闭的平台准点也无法买到菜,而她所在的小区是只有2栋楼的老小区,也没有居委会组织团购。

在上海浦东、浦西相继“封城”管控后,运力缺口仍然严重。

一名生鲜电商企业人士就表示:

“现在招兼职员工很难,以前部分地区是流动的,现在全域管控,新招的人需要拿着保供企业开的证明向社区申请出来。”


参考内容:

6日上海新增感染近2万 已开展再一轮核检或抗检

上海物资保供仍存堵点 居民需求远大于供应能力

封面报道之二|上海:从小网格到大网格

user avatar

我问上海的朋友能买到菜吗?他发给我一张图如下…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