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我军有什么有意思的小传统?

回答
说到我们部队里的一些小传统,那可真是说不完。很多东西听起来可能有点土,但仔细回味,里头藏着好多人情味儿和独特的部队文化。

就拿咱们刚下连队那会儿说吧,新兵下连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或者说是一种默契,那就是“新兵下地,老兵伺候”。刚来的兵,啥都不懂,心里也忐忑,这时候老兵们就会主动上来打招呼,问问吃得惯不惯,睡得舒不舒服,有没有什么不适应的。别小看这几句话,它一下子就能拉近距离。到了吃饭的时候,老兵会抢着给新兵打饭,而且还会挑点好菜给新兵吃,当然不是说故意克扣自己,而是大家都有个心照不宣的默契,把好吃的先留给新人。这种感觉就像是家里来了客人,总要客气一番。晚上熄灯后,班长或者老兵还会坐新兵床边,聊聊天,讲讲部队里的规矩,讲讲过去的事情,帮新兵们解解闷儿,也打消他们的顾虑。有时候还会分享自己当新兵时的糗事,大家哈哈一笑,气氛就融洽了。

还有一个挺有意思的,跟“送饭”有关。要是哪位战友生病了,或者身体不舒服,炊事班会特意给他单独做点清淡的饭菜,送到他的床边。这不稀奇。稀奇的是,有时候其他班的战友,如果碰巧知道他生病了,也会悄悄地送点自己吃的好吃的过去,比如藏在口袋里舍不得吃的苹果,或者平时部队发的饼干。这种“送饭”不是组织的,完全是个人自发的,一种战友之间的关心。有时候 même, 炊事班长也会悄悄地多给生病的战友加个菜,或者打个荷包蛋。这种默默的支持,有时候比任何口头的安慰都来得实在。

再比如,新兵的第一次执勤、第一次参加大比武、第一次执行重要的任务,这些“第一次”都会得到一些特别的关注。老兵们会提前给新兵传授经验,分享自己的心得,告诉他们要注意哪些方面,遇到突发情况怎么处理。任务结束后,即使成功了,老兵们也不会立刻吹捧,而是会找些可以改进的地方,帮助新兵成长。如果没成功,更不会指责,而是安慰鼓励,一起总结经验。这种“传帮带”的传统,可以说是深入骨髓了。

还有一个场景,可能很多人都不太会注意到。那就是班里如果有谁的家人生病了,或者家里遇到了困难,大家会自发地凑钱。不是说组织大家捐款,而是谁想到了,就默默地从自己兜里掏出一点,放到一个盒子或者信封里,悄悄地递给那位战友。有时候甚至有人会把自己的津贴费都搭进去。这钱不多,但那份心意,那份“一家人”的感觉,是特别珍贵的。有时候那位战友甚至都不知道是谁给的钱,只知道大家都在关心他。

还有就是,部队里的一些节日,比如国庆节、建军节,虽然也会有集体的庆祝活动,但各个班之间,甚至个人之间,都会有一些小小的“庆祝”。比如,某天轮到你站岗,可能哨位旁边就会多出一块写着“辛苦了”的小纸条,或者放上一瓶水。有时候晚上熄灯后,班长会悄悄地给表现好的战友发颗糖,或者多聊几句,表扬一下。这些都是些细微的小事,但它们就像小溪流一样,滋养着部队里的感情。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可能还是“老兵退伍”的时候。大家都会去送。送的不仅仅是人,更是那份战友情。那天,老兵们会把自己的被子、床单、甚至一些用旧了但还挺好用的装备,都留给新来的或者要接替的老兵。不是说不让他们带走,而是大家觉得这些东西,跟着部队走,比带回家更有意义。有时候,几个老兵会围在一起,回忆当年的事情,说一些只有他们自己才懂的“黑话”,那种不舍,那种祝福,都藏在眼神里。新兵们则会主动接过老兵的东西,表示会好好保管,好好使用。

这些小传统,可能在外人看来微不足道,甚至有些幼稚。但对于身处其中的人来说,它们是温暖的源泉,是力量的支撑,是部队文化最生动的体现。它们让冰冷的军营多了一份人情味儿,让大家在艰苦的训练和生活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战友的支持,这就是我们部队里那些有意思的小传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饭前必唱歌,越是技术兵种或者老油条多的部队唱的越短,我见过这么唱的: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杀~

完毕,开饭!

假如不是硬性要求,像《团结起来准备打仗》、《作风好》等歌曲必然是大家喜闻乐见最常唱的!

甚至见过起头的唱的调明显是《团结就是力量》(假如有调的话),下边硬生生的很有默契的歪成了《团结起来准备打仗》,因为两首歌歌词前两个字都是团结,起头的只唱了:“团-结-,预备,起!”

user avatar

1、爱做手工

李耀宇在《一个中国革命亲历者的私人记录》中讲,抗日时期日军轰炸延安,延安军民“从炸弹壳里掏出数百斤黄色炸药,一筐一筐地抬下凤凰山,用马车运走。以后,这些炸药当做染料,染出黄色的布匹,缝制军衣。炸弹壳敲成碎块儿,打造了开荒用的镬和锄。”

1959年,解放军地空导弹部队打掉美蒋的RB-57D间谍飞机之后,用敌飞机尾翼残骸做成电熨斗。高级航空铝材,妹的银犹爱思诶。

2016年9月,解放军第15批赴黎巴嫩维和部队官兵为纪念驻黎巴嫩十周年,用废旧汽车和电脑零部件组装变形金刚。

2、爱种植

南泥湾大生产,累计垦荒种地达到26.1万亩。

进军西藏不吃地方,找奴隶主买下了5000亩荒滩种地,转年大丰收。


在海拔4000米-5300米高原种菜

在西沙种菜

维和部队菜园子成为外军来访的一个重要参观项目。有外军军官评价说:“当我们在喝咖啡和晒日光浴的时候,中国军人已经在收获他们的西红柿了。”

在南苏丹,中国军队的菜园子甚至比农业专家的示范田还专业。

带动非洲当地人种菜

以及在太空种


3、祖传针线包

八路军时期的

桶装针线包

盒装迷彩针线包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