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p社游戏简化了一切复杂的操作,让那些成千上万人费尽心力才能做成的事,轻松而简单的变成了游戏里的+1和+2。譬如我们在玩钢铁雄心4的抗战的时候,最喜欢玩的阵营一般也就是延安和南京了。
其中南京是资源较为丰富的,建设能力也是比较强的,除了建工厂以外,还有余力建设基础建设。但是游戏里简单的“基础建设+1”,在现实社会里真的会这么简单吗?
笔者这里简单的以国民政府在西北地区的抗战前后战备建设与经济建设为例,略微介绍一下游戏里的“基础建设+1”到底有多难。
要知道,在游戏中,西北各地起始的基础建设基本也就只有1-2级,属于最低等级,基本没有什么承载军队的能力,就更不用说作为抗战大后方来支持前线了。而想要把这里建成能够支持前线的后方,就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与物力。
一、西北建设与开发之前的西北五省地区
所谓西北五省,实际上就是新疆、青海、甘肃、宁夏、陕西五省地区。这里经济衰落、自然灾害频繁、苛捐杂税严重、教育落后、鸦片横行,在北洋政府手里呆了十几年的西北地区甚至在经济和社会秩序上还不如清末时期。
在自然灾害方面,这一时期西北地区旱灾频繁,冰雹次数极多,就连地震也比往常更为频繁。譬如地震,从1912-1949年,西北五省爆发大小地震六十余次。其中最为严重的有三次,分别是1920年宁夏8.5级地震,1927年古浪8级地震,1932年玉门7.5级地震。其余小地震更是数不胜数,加之水旱灾害,西北地区显然是不宜作为后方的。
而在交通方面,西北各地就更为贫瘠了。黄仁宇曾经有一个悲怆的比喻“中国内陆到底有多落后,可以如此形容:不但血量不足,更糟的是,连血管都没有”。到1934年前,整个西北五省真正的铁路也就只有陕西省的十几公里罢了。公路的状况比铁路略好一些,但也好的有限。冯玉祥曾主政西北,修缮长潼公路200余公里,但不过两年即全部作废。杨增新曾在新疆修筑公路,但也无法真正使用起来。西北的道路仍然主要是大车路和马路,所谓的汽车路,实际上也不过是比大车路宽阔一些的土路罢了。在南京国民政府主政西北之前,甘肃仅有所谓的汽车路近6000公里,新疆有10891公里,宁夏则不到400公里。各省之间沟通极为困难,《大公报》形容此时的交通“费时远过于环游世界”。
加之苛捐杂税,西北五省的经济就更为崩溃了。须知,仅仅是1935年南京中央政府勒令陕西省废除的苛捐杂税即有61种,加之未废的类目,恐怕总计有上百之众。仅以固正一地为例,从民国初年到1930年,各类税目总额即增加了1000%之多。
经济和社会的衰落还不是唯一的表现,教育的失败更显示出长期的危机。在南京国民政府主政后,蒋介石政府一直在努力推广义务教育。至1937年,全国当年入学率已经提升到了44%,但西北五省的学生比例,尤其是中学生比例,尚且不足东部地区的10%。
灾害频发、经济衰落、苛捐杂税、教育近无,如此衰落的经济,想要发展成所谓的抗战大后方,对于此时的国民政府而言,其难度无异于登天。
二、全面抗战前国民政府的西北战备建设
其实在济南惨案以后,国民政府的许多要人就已经笃定了中日必有一战。但受限于种种因素,战备工作一直未能进行。在九一八事件爆发后,即使是国民政府的反动头目蒋介石,也已经认定“中日之间必有一战”。一旦江浙沦陷,则迁都洛阳或西安继续抗战,为此建设一个完整而健康的西北,就变得格外重要了。
在蒋介石给杨虎城的电信中, 可以看出此时的蒋介石已经有了充分的建设西北的方案与行动:“中央无论如何决不能放弃西北,中央数年以来,确认西北尤其陕西为北方国防之根据,关于开发西北与建设西北之事业,无不本于国防之见地,按照计划,尽力进行,不特国家资本,对于开发西北经济交通水利铁道等建设,不遗余力,尤奖励全国企业界大量投资,综计三年以来,合政府人民之资力,总数当在一万万元以上。而陇海线之向西延展,及其联络各线之增筑,尤为国防上既定计划,无论如何困难,断不中止进行,财政困绌如此,而不惜竭全力以图之者,诚欲使后方交通与国防要地,得有相当之规模,以为御侮复兴之根据也。”
当然,在此时此刻进军西北,也包含了遏制中共发展,及消灭和压缩地方军阀力量的目的。但总体上,仍然是以战备为主要目的的。针对西北地区农业衰败、交通断绝、治安混乱、教育不足的情况,蒋介石政府针对性的提出了建设方案。
首先是交通,为了弥补铁路不足的缺点,国民政府筹资约2500万元,修筑了潼西铁路和宝西铁路,总长度304公里。为了弥补公路不足的特点,国民政府将全国的干线与支线重新按照标准计算,核定全国公路达标者为29000余公里。经过对传统道路的修复和兴建新式道路,国民政府在1933年重新统计道路,达标干线已有68619公里(其中建设完成五万余公里),其中西北五省即增加3900公里。而在支线上,西北五省则增加了超过3000公里(不含新疆)。对此,国民政府极为自豪,自称“凡铁路、航路经行不及之重要地点,皆有公路可通。”到抗战前夕,西北五省已有17200公里道路,占全国道路比例达15%,可以说是有了很大改观。
其次是是农业,为了缓解旱灾,西北五省的农业建设重点即水利建设。而西北五省的建设重点,则是陕西省。对此,国民政府正式制定了所谓“关中八惠”计划,准备彻底整备关中灌溉农业。1931年起,国民政府西北地方正式开始泾惠渠建设工程。至1937年,泾惠渠基本修筑完成,可以灌溉66万亩耕地。对于这条200多公里的水渠,“当地人民欣喜若狂”。
在泾惠渠修筑以后,紧接着便是关中八惠的其余河渠修筑。第二条即渭惠渠,该渠一期灌溉即6万余亩。而第三条,梅惠渠及其他大渠则在抗战前未能全部完工。除了修筑大型工程以外,陕西南部还修筑大小河渠灌溉工程十余个,增加了灌溉面积总计也有近百万亩之多。
在甘肃地区,则修筑了临洮洮惠渠、天水通惠渠等大小水渠,给甘肃地区增加灌溉面积超过40万亩。另外在抗战前,还有20-30万亩地的灌溉水利工程正在修建之中。
在宁夏地区,由于地方平缓、水网密布,因此河渠修理难度不高,加之中央频频拨款,当地的河渠修筑情况也较好。到1939年,当地统计的干渠、支渠总计已经超过6000公里,可灌溉面积超过250万亩。
青海新疆地区,由于农业基础较差,而且多为沙漠和高原,农业发展情况不佳。
为了补充西北的劳动力,国民政府还制定了《全国垦务计划大纲》,通过边区建设兵垦与内地人口迁徙相结合的方式,给西北补充劳动力,以增强经济建设工作。至抗战爆发前,西北地区已经增加新垦荒地数十万亩。
在工业上,西北各省则新建大小企业数十个,但主要产业以草药、面粉等轻工业为主。而且很难试行工人保护法律,陕西的41家企业中,仅有10家能执行《工厂法》。
三、全面抗战期间的国民政府西北战备建设
在进入抗战以后,很快战线就被拉到了河南一线,因而迁都洛阳战备的方案实际上就已经无法执行了。但由于河南-陕西一线拉锯战频繁,因此仍然急需大量的军需物资。因此,加强西部的建设又成为了新的重中之重。让西北能够生产物资,并且将这些物资运输到前线,对于此时风雨飘摇的国民政府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任务。
首先第一个目标即是交通,如果交通不通达,西北生产出再多的粮食棉花,也不能运输到前线去支持抗日将士。因此继续扩建铁路公路网络,就成了重要任务。首先是急需扩建铁路,将铁路从宝鸡延长到天水地区。只不过这一地区地形复杂,实际上这一段一百多公里的铁路一直到1945年才修筑完成。不过其中包含大小桥梁128座,涵洞354个,隧道126座,其中隧道总距离超过20公里,占全道路的八分之一,仅一条铁路的隧道就超过了关内铁路隧道的总和。为了给陇海线的铁路运输煤炭,国民政府又在西北地区修筑了三条运煤专线,总计300余公里。
在铁路以外是公路,在抗战期间西北地区的公路修建极为重要。因为除了明面上日寇对华的侵略外,暗地里英国和苏联也在不断地渗透新疆西藏地区。为了对抗英国人,加强对青藏地区的控制,国民政府修筑了青藏线和康青线两条公路,总长度1500余公里。其中青藏线长797公里,为了对抗抗战期间英国对西藏的渗透,国民政府选择在财政极为困难的1943年6月底开工,次年9月完工,一路穿越大小山脉19座,河流15条,给国民政府本已紧张的财政造成了雪上加霜的影响。为了加强对新疆的控制,则修建了南疆公路700余公里。
此外,西北各地也新建了许多道路,各省新修公路数千公里,加之对传统道路的改造工程,大量马车路大车路已经可通行汽车。到1945年时,西北的可通汽车的公路总里程已经超过2万公里,相较于旧日马车、大车、汽车路合计才有17000公里的情况大为改观。
在改造了西北交通,让物资足以运输到前线后,便可以正式整顿西北农业了。而抗战期间西北地区的农业建设,也以水利建设为主。
首先是继续坚持关中八惠建设方案,为了避免战争破坏,以渭惠渠为首的重要灌溉水渠,均尽量以钢筋混凝土为材料,其中渭惠渠的比重最高。因其建筑最早,国民政府尚且有足够的建筑物资。这一河渠总长300余公里,灌溉了60余万亩土地。为了方面,这里就将陕西地区的水利工程进行展示:
除了修筑新水渠外,疏浚原有旧水渠以及打井灌溉也是重要工作。在抗战期间,国民政府先后疏浚陕西水渠1147处,保证了150万亩的土地灌溉工作。加之“每年万井”计划,又新增井水灌溉土地数十万亩。
甘肃省则是另一个水利建设重点,国民政府为此组建甘肃水利林牧公司,先后注资6000万元,以改善西北灌溉工程。而甘肃的水利建设,主要分为河东河西两大区域,其中重点经营河西地区,而河东地区地形不佳,因此七处水渠建设方案仅有三处彻底完工。原计划三十余万亩的灌溉地仅有十万亩多一些得到灌溉。而河西地区是国民政府指定的西北产粮重地,除了支援前线,还可以以此为基地向西北进军。因而河西地区大小河渠修复改造60余处,受益灌溉土地100余万亩。此外还修筑了以鸳鸯池水库为代表的大小水库若干,其中鸳鸯池水库最为著名。该水库先后建设42个月,到解放战争期间才真正修建完工。该水库长7公里,宽500米,有一220米宽30米高的蓄水水坝,总计耗资16亿元。
除水渠修筑外,修复水利、打井、兴建水车等工作也需要进行。抗战期间甘肃各类小水利修筑覆盖面积81个县次,为了维护这些水利,又组建了196个合作社。总体而言,这些工程使70万亩耕地得以灌溉,农业产量大大增加。至抗战胜利前夕,河西地区耕地已达500万亩以上,成为了未来向西部进军的重要根据地。
宁夏属于战前水利建设的重要地区,战争期间主要以持续维护和小幅度扩张为主。青海新疆地区资金有限,技术难度也较大,因此这三地水利工程建设相对较少。至抗战胜利前夕,宁夏有灌溉地270余万亩,另有20余万亩地可供开垦。青海虽然建设规模较小,但较受重视,抗战期间先后修建小型灌溉工程数十个,灌溉土地超过60万亩。新疆先后受盛世才和国民党中央控制,为了加强对边境的控制,国民党中央在新疆水利的投资方面也是不吝啬的。在大量资金注入下,八年抗战期间,新疆地区增加耕地400余万亩,这也为42年国民政府进入新疆,并且最终推翻盛世才的统治提供了基础。
在垦荒方面,受内地灾荒影响,国民政府先后组织了数十万人进入西北各省垦荒,增加垦殖面积上百万亩,其中近宁夏一地即增加垦荒面积五十余万亩。为了充分使用垦区人力,在垦区开始建设之初,即有意识的组建生产社、合作社、销售社、医务所、国民小学等组织。譬如黎平垦区,1944年有垦民5021人,耕地44000-46000亩,国民小学2所、医务所1所、生产社26所、消费社2所、合作联社1所等。这样一旦人口迁徙完成,就可以利用当地人力保证军队兵源供给。
在保证了粮食生产、社会稳定、交通建设后,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困扰着国民政府,那就是粮食和棉花还不能直接供应前线,需要变成面粉和军装。因此,国民政府需要在陕西建设大量的轻工业工厂,以保证把小麦磨成粉,把棉花做成布。
在工业方面,西北地区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承接东部地区迁徙而来的厂矿企业,譬如山东迁徙至陕西的成丰面粉厂、从开封到西安的华峰面粉厂等,这些大厂每个每日均能生产面粉千袋以上,足以在保证市民面粉供应的同时,向前线输送大量军粉。在迁徙工厂以外,还要建立大量的新式面粉厂,以下即是陕西的部分新建的面粉厂状况。
在庞大的面粉厂建设起来之后,西北五省的粮食终于可以源源不断的变成面粉增援前线。据估计,如果陕西各地的面粉厂全力开工,每年即可生产面粉接近3亿斤,给前线和本地城市供应了大量军用面粉。
除了面粉产业外,到1943年,陕西即已有工厂343家,其中1938年以后迁入和新建立的厂有252家,总资产6000万元以上。其行业涉及冶金、电力、面粉、纺织等35个行业,基本上以陕西为中心建成了一个轻工业加工中心。
总结
通过加强道路建设、开垦荒地、修建水利工程、组建轻工业中心、强化社会组织结构等一系列手段,西北五省初步建立起了一个生产粮棉——运输原料——磨粉织布——运抵前线的经济流程,并且可以给前线补充兵力,增强后勤。仅是1938年,从陇海线抵达前线的兵力即有100万以上,另有12万吨军需物资抵达前线。
在这种建设基础之上,国民政府才有了在陕豫晋一线与日军进行拉锯战的条件。虽然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也不免会产生相当的错误,但总体算是维持住了前线的兵力规模,保证了国军有条件用人数优势勉强在日军的火力优势面前维持住阵地。
如此庞大规模的西北建设,调度了如此规模庞大的人力物力,兴建扩建道路上万公里,垦荒灌溉田亩上千万亩,每年均可增产粮食数亿斤,这样才保证了前线兵力的最基本后勤供应。而在游戏里,这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几个地块“基建+1”而已。
游戏简化的东西实在太多太多,如果真的把繁琐而复杂的历史放在你面前,你还会觉得征服世界会这么简单?恐怕一个个微操的时候以为自己是太祖,实操的时候别说常凯申了,朱由检都比不上。
p社老玩家都知道,真让你上台,什么稳定度啊,什么正统性啊,什么自治度啊,这些数字通通不存在。甚至连人力都会是一个区间值,因为会有人逃兵役或移民。
此外,你需要处理复杂的权力斗争,p社不可能还原这些,甚至复杂的革命过程仅仅只是一个政治家然后不断点点数。
你的每一步鼠标的点击,在现实中可能都得不到任何响应,甚至还会把你的政策走歪。地方官可能草菅人命,你偶尔走一下杀掉几个劣绅豪吏,但丝毫没有效果。
领国的态度不会以数值出现,你会发现你的领国态度非常难以捉摸,表面上的合作伙伴甚至还会暗地里资瓷你的反对势力,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渗透你的国家。你对他们束手无策。
p民们的态度你也看不到的,你只看到顾问说“民心所向”,不一会就传来消息一支起义军在xx地起义了,你不知道他们的行踪,只能让军队与地方官去处理。过了几个月,你会吊死在后山的老歪脖子树上。
科技点数也不存在,你不知道什么时候科技会研发出来,甚至在这中间你会遭遇瓶颈,科学家告诉你,我们办不到,你无可奈何,因为你对此一窍不通。
思潮传播也不会告诉你在什么时候出现,你甚至不会知道反对君权神授或者崇尚理性与自由的一种思维悄然出现,当这种思潮被你认识到时,它已经转化为一股强大的革命力量了。
你无法知道你的殖民地究竟有多少忠诚,你派去的总督很可能遭遇当地反感,你对当地的民族主义运动束手无策,没有一个明确的游戏数值告诉你殖民地还有多久独立,可能砰地一下,殖民地就独了。
即使是你征服了一个地区,此起彼伏的民族主义浪潮将持续上百年时间,更致命的是你没有一套合理办法实现文化同化,而这种文化将成为你的国家一个持续的困扰。
你不知道经济发展具体是怎样,即使你知道了生产状况,但是你也不明白复杂的经济运行机制,你只得把经济工作交给经济顾问或财政部长去处理,直到经济危机来的那一刻,你才怒斥你的部长,他只会告诉你我们已经尽力了。
国策必须要按照社会发展的实际来,事实上有时候不是你去点国策而是国策带你走,国内民粹主义势力以及极端排外的思潮产生后,你会选择某种方法去解决它,但是又会多出新问题来,你又要调整……现实中的国策树是不存在的,你每走一步,都只会出现一步的国策。
你无法直接操纵军队,因为你不会战术,甚至拉线的工作也不是你来做,你会惊讶地发现自己的精锐部队被敌军的民兵困扰,被恶劣的气候阻拦,前线战报:“补给不够,缺少火炮,步枪”,你无法得出确切的伤亡情况,也不知道缺了多少物资,你只能交给你的司令去处理。然后你会发现敌军极其顽强,大优势成了劣势,国内民怨四起,你看不到稳定度与战争支持率,你也看不到这个将领究竟能对战局产生什么样的具体影响,你只能在地堡里大发雷霆。
事实上,当你成为一个国家首脑,你要面临的是一大堆涉及所有社会体系的各个方面排山倒海的事务,你只能交给下属处理,但你又要保证你得掌握全局,无论你是什么政体的国家,你需要听民意,但又要保证不能被民意裹挟,同时也要保证国家不能失序。你要审慎处理与地方的关系,你如何保证你能够掌握地方,通过何种手段去掌握是一个困扰人类数千年的问题。你身边的人有忠臣有内奸,你要审慎用人并且搞好内部的权利斗争防止你自己死于刺杀或者锒铛入狱。你要妥善处理对外关系,因为即使是一个极其羸弱的国家,也可能把你揍出屎来或者成为某些强国包抄你的借口。这一切都建立在你只有一个质性分析基础上,所有量化工作都是一个区间并且只有你的顾问熟悉这一切,但你要保证顾问都站在你这边而不会提供虚假信息产生误导。
那么至于一个宇宙社会呢?对不起群星的世界观是科幻架构。事实上你的文明与国家会卡死在地球上,顶多派几个探测器探索周边行星,你的人民对星际殖民毫无兴趣,他们更喜欢在虚拟世界中获得满足感以及沉浸在消费的乐土中,科技在星际飞行上的投入回报只是你诸多科技产出的一个部分,都不会是主要内容。你会发现就算是地球,你都管不过来。就算是你让民营企业造出了最厉害的火箭,最帅气的宇航服,你发现这个新闻的价值还没有污蔑大洋彼岸一个新兴国家来的高……
p社的铁人模式玩的再溜,然而事实上县级事务管理都是比这个高出好几个难度等级。与其说p社玩家当首脑,不如先定一个小目标,先当市长(确信)。p社铁人不够铁,真铁人应该把绝大部分数值全部隐藏起来。你的行为甚至可能导致相反的结果。
现实更残酷的是,你没有砸瓦鲁多,你没有办法存档,一切行动,必须足够果断,且无法重来。
因为厉害的不是云玩家,而是游戏的体系
假如你是1643年的崇祯
你打开奏折,发现国库空了 导致军队一直在低维护,你大笔一挥,从江南的资本家手里借走了2000万两银子,让军队重获新生。然后你发现李登万和张登万就要在西部这几个地方爆出来,于是你把军队迅速送到附近的省份。叛军还没占领任何一个地区便被明军全歼。
这时 大嘴巴的皇太极派快马通知你他要进攻大明,抢你的天命。吴三桂听闻决定投降清朝 但他的士兵完全听命于你因此无动于衷。你和四名大将率领几十万明军披甲出击,靠人海战术将清军一一击破。皇太极表示愿意割出大量你没有占领的领土,并制定长达数年的合约。
现在大明附近的国家全都费拉不堪,毫无威胁,于是你大笔一挥,贵族豪绅把大片领土拱手让出,你看着额外的5%专制度和赋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然后你解散了部分军队,国家收入蒸蒸日上。你死后你的太子会继承你的全部意志,征服世界也就几百年的事…太子费拉不堪?换了就完事了
第二年,皇太极关外迎来了大饥荒,而且发现明军数量大减,于是决定入关抢劫。但谋士告诉他如果这时宣战,国内稳定会大减,百姓就会揭竿而起 让皇上死无葬身之地,吊死在老歪脖子树上。皇太极只好作罢。
2021.8.15
卧槽知乎小透明第一次这么多赞,谢谢各位!
总是有p社玩家以为自己当上了国家首脑就能统一世界(×)
总是有云梗小鬼以为自己当上了国家首脑就能统一世界(√)
——————分割线——————
既然题目改了,答案也改一下吧
P蛇玩家:
自己当上了国家首脑就能统一世界(×)
自己当上了国家首脑就能过劳死(√)
vic2特色:计划经济、手动建厂、统制贸易(bushi
如果我能做到
在一个人出生时就能看到他这辈子的属性;
知道国内省份会在什么时候出现多少叛军;
所有军队令行禁止,数据透明,悍不畏死;
点几下鼠标能让不同党派支持率上升下降;
看到任意刁民的身份和一个月的运动轨迹;
从基层到中央的信息传递没有延迟与隐瞒;
控制时间暂停与倒退(空格/存档/读档);
做每个选择都能知道会有什么影响;
朕即国家,国家不灭,我即永生;
那么我相信成为元首我就能统一世界。什么?现实中没有这些?莫要害我!快去请云玩家!
p社游戏里面那个科技树你知道不?
你以为科技树是这样的(这里用文明的科技树是因为文明的科技树更清晰):
打开科技树,算算科技点,进度条左右拉一下看看想出什么奇观,得嘞,点上!
现实的科技树是这样的:
纲要近3.5w字,只描述了上述科技树的这样一部分:
那么这一份纲要是怎么出的呢?
首先有一个部门叫做科技部
这个部门管理了大概1/3的国家级科研经费,管理或者参与管理了大量的科研工程和项目,通过联系兄弟部门和其他社会部门获得了大量报告和资料,最后形成了上述纲要。
能说的具体一点么?
科技部旁边有个研究所年复一年的对科研情况进行汇总、整理、统计和报告:
为了画出科技树的既往部分:
据2017年7月中信所官网显示,国家工程技术图书馆主要收集国内外期刊、会议文献、科技报告、科技丛书、学协会出版物、学位论文、检索和参考工具书等类型的科技文献,设有院士著作馆,文献收藏量超过500万册,以参考性强、价值高的灰色文献为馆藏特色。同时,采购40余种国内外知名的文摘数据库和全文数据库。
图书馆收藏的文献以英文为主,占到文献总量的95%,同时兼顾少量的日文、德文、俄文和法文文献。收藏文献的载体类型主要包括印刷版、电子版(光盘版和网络版)、缩微版(缩微平片和缩微胶卷)以及少量的声像资料。
图书馆中文期刊从1977年开始收集,年收藏量4000余种,覆盖了中国内地出版的所有科技期刊;外文科技期刊从1968年开始收集,年收藏量4200余种,几乎覆盖所有中国以外工程技术类核心期刊。中文会议文献从1982年开始收集,累计收藏近5万册,年增量近3000册;外文会议文献从1968年开始收集,累计收藏10万余册,年增量3000余册,几乎覆盖世界上所有科技类重要学协会出版的会议文献。中文学位论文从1963年开始收藏,是中国自然科学领域硕士以上学位论文法定收藏单位,累计收藏学位论文114万余册,年增量20万余册;国外学位论文从1983年开始收集,累计收藏11.4万余册,年增量1万余册。美国政府科技报告从1958年开始收集,累计收藏近200万份,每年新增2万余份,是全国收藏年代最早的机构。收藏两院院士学术专著3300余部。
为了画出科技树的未来部分:
据2017年7月中信所官网显示,中信所下设7个职能处室、8个公益部门和3企业集团、4个学会团体;拥有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
管理了《情报学报》《高技术通讯》《全球科技经济瞭望》《中国软科学》《中国科技资源导刊》《数字图书馆论坛》《情报工程》几个刊物。
能再具体一点么?
covid-19疫情来了,你要快速点一下防疫科技,于是从你的办公室里面下达了一个任务。
任务经过科技部分解(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1、成立若干个科技研究重大专项并配置资金
2、梳理国内情报,要求相关研究专家和团队给出方案
3、梳理国外情报,对标国际研究方向,整理经验教训和长处
4、多方专家评审各个研究团队的科研方案
5、上述过程反复若干次
6、开始研究!
6.1、有的开始做实验
6.2 有的开始写代码
6.3 有的上抗疫一线去了解情况
6.4 有的上面都干不了,就整理当前国内外各种信息和资料供大佬们选用
6.5 还有好多人好多机构好多钱……
7、研究了好长时间花了好多钱
7.1如果研究顺利
7.2如果不顺利
远看像要饭的,近看搞科研的
7.3反复进行上述过程,这个过程中,你说:向科技要创新战斗力。
中国几亿收入一千块钱的老百姓眼巴巴的看着你。
你只能回头对科研人员说:同志们辛苦了。
……
……
……
但是算了,自己的项目含着泪也要做完
毕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