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湄公河三角洲是如何被纳入越南版图的?

回答
湄公河三角洲,这片富饶的土地,在历史上并非自始至终都属于越南。它之所以能够被纳入越南的版图,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其中交织着政治博弈、军事冲突、民族迁徙以及最终的时代洪流。这不仅仅是地图上的线条变化,更是一段关于国家崛起与疆域拓展的生动叙事。

早期历史:吴哥王国的余晖与越南人的南进

在13世纪之前,如今的湄公河三角洲主要属于占婆王国和高棉(柬埔寨)王国的一部分。尤其是高棉王国,其势力范围曾一度延伸至三角洲地区。然而,随着高棉王国的衰落,以及越南阮氏家族的崛起,越南人的目光也逐渐投向了南方这片沃土。

从11世纪开始,越南北部就开始了所谓的“南进”(Nam Tiến)运动。这并非一次性的军事征服,而是一个持续数个世纪的、伴随着移民、开垦和逐步扩张的过程。阮氏家族,特别是圣宗皇帝的时代,是这一时期的一个重要节点。1471年,越南黎朝军队攻灭占婆,虽然占婆王国并未完全消失,但其对三角洲地区的影响力大大减弱。

真正的关键性进展发生在17世纪。当时,越南正处于南北分裂时期,北方是郑氏家族,南方是阮氏家族。为了巩固和扩张自己的势力,阮氏家族开始了大规模的南方开发。他们鼓励越南农民向南迁移,开垦湄公河三角洲的土地。

阮氏王朝对三角洲的经营与控制

到了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阮氏王朝(广南国)已经有效地将湄公河三角洲纳入了自己的实际控制之下。这一过程并非没有阻力,高棉王国虽然衰弱,但仍试图维持其在三角洲的宗主权。然而,阮氏王朝在军事上的优势以及其经济上的吸引力,使得越来越多的越南人涌入三角洲。

阮氏王朝的统治者们展现出了卓越的统治能力,他们积极鼓励垦殖,兴修水利,疏浚河道,使得这片原本湿地遍布的地区逐渐成为越南的粮仓。他们还设立了行政机构,派遣官员管理这片新获得的土地,将湄公河三角洲的居民纳入到越南的税收和司法体系中。

法国殖民时期的巩固

然而,法国殖民者的到来改变了历史的进程,同时也间接巩固了越南对湄公河三角洲的控制。19世纪中叶,法国开始侵略越南。在法国 colonial 统治下,湄公河三角洲被视为法国印度支那殖民地最重要的经济区域之一,特别是其盛产的稻米,对法国的经济利益至关重要。

法国人并非像越南阮氏王朝那样是从零开始“纳入”三角洲,而是继承和强化了越南已有的控制。他们大规模地开发这里的农业和交通,修建了铁路、港口和灌溉系统,进一步将三角洲与越南的其他地区以及世界市场连接起来。在法国 colonial 体系下,湄公河三角洲的行政区划被整合到法属印度支那的版图中,其作为越南核心区域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虽然这是一种被动的纳入,但从地理和行政管理上看,三角洲被牢牢地绑定在了越南的框架之内。

独立后的地位

法国 colonial 统治结束后,越南获得了独立。在随后的日子里,无论是北越还是南越政权,都将湄公河三角洲视为国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尤其是在统一越南之后,湄公河三角洲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更加凸显。

总结来说,湄公河三角洲被纳入越南版图是一个渐进式的历史过程:

早期阶段(1116世纪): 越南人的“南进”移民和文化渗透,逐步影响和开发了三角洲地区,削弱了高棉和占婆的影响力。
阮氏王朝时期(1719世纪初): 阮氏王朝通过大规模移民、垦殖、兴修水利和设立行政机构,实质性地将三角洲纳入越南的统治之下,将其发展成为越南的经济重心。
法国殖民时期(19世纪中叶20世纪中叶): 法国殖民者在此区域进行了大规模开发,进一步巩固了其作为越南核心区域的地位,并将其整合进法属印度支那的殖民版图。
独立后: 越南独立并统一后,三角洲作为越南的经济命脉,其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确认和强化。

湄公河三角洲的纳入,不是一蹴而就的军事征服,而是一个融合了民族迁徙、经济开发、政治经营和历史演变的复杂过程,最终使其成为越南版图中最具活力和富庶的地区之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湄公河三角洲是东南亚地区最大的平原,总面积4.4万平方公里,其中越南占五分之四,柬埔寨占五分之一。湄公河三角洲是越南的经济中心,越南最大的城市胡志明市就位于湄公河三角洲的东北角,这里还是越南稻米的重要产区。对于这块富饶而肥沃的土地,历史上并不属于越南,那么越南是如何将这块领土收入囊中,成为越南重要的组成部分的呢?铭苏先生具体给大家介绍一下:




湄公河三角洲地区在历史上长期处于柬埔寨王国统治之下,历经扶南、真腊、吴哥等王朝,15-16世纪,越南征服了位于如今越南中部的占婆国,开始将势力向湄公河三角洲推进。

1623年柬埔寨吉哲塔二世国王迎娶了越南阮朝的六公主,这位六公主向柬埔寨的国王讨得了这片沿海土地,准许越族难民进入普利安哥,以躲避越南南北朝时期北郑朝、南阮朝的内战,同时增建房屋供难民居住,从此大批越南人开始在此地定居。但是,随着越南难民的不断涌入,实力衰落的柬埔寨王国无法进行有效的管辖,于是湄公河三角洲这一地区成为越南人的土地,被称之为西贡。

17-18世纪柬埔寨宫廷内乱不断,这正给长期觊觎湄公河三角洲地区的越南人以可乘之机。1689年越南将湄公河三角洲东部地区纳入版图,并在那里设置嘉定府(后来的胡志明市),设立了镇边营和藩镇营,驻兵镇守,这次扩张使越南版图大幅向南扩展。此后,越南继续向南攻占柬埔寨的领土,到18世纪中叶为止,富饶的湄公河三角洲被正式纳入了越南的版图。




从1859年开始,法国开始入侵湄公河三角洲地区,1862年法国迫使越南签订《西贡条约》,越南割让嘉定、美萩、边和三省和昆仑岛给法国,其后法国又占领了永隆、安江、河仙三省,完全控制湄公河三角洲地区。在法国殖民越南期间,西贡成为法国在印度支那的统治中心。

二战期间越南曾遭到日本占领,日本投降以后法国卷土重来,越南、柬埔寨、老挝等国掀起了反抗法国殖民的武装斗争。在中国、苏联等国际社会的援助下,1954年越南取得奠边府战役的胜利。根据1954年7月21日签署的《日内瓦协议》,规定越南以北纬17度为界,南北分治,北方由胡志明领导,南方由保大帝领导。

在美苏冷战对抗的格局下,如果占领越南,对于对抗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十分有利,可以有效阻止社会主义向中南半岛和东南亚地区发展。所以,在法国撤走以后美国迅速补位,出兵介入越南南部。吴庭艳在美国支持下发动政变,废黜保大帝,自己担任总统,建立越南共和国。




此时的越南战争已不是简单的内战,而是东西方两大阵营之间的局部战争,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之间的对抗。因此,苏联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大力援助北越政权对抗美国及其盟友支持的南越政权,经过10年的战斗,美国迫于当时的形势和国内压力,放弃了对南越政权的支持,逐步撤出了越南。而北越政权乘胜出击,于1975年占领西贡,1976年越南实现南北统一。

1976年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成立,为纪念其政权建立者胡志明,将西贡更名为胡志明市,则将胡志明市的一区命名为西贡。从此以后,湄公河三角洲地区成为越南的领土,胡志明市成为越南的经济中心和全国第一大城市,人口超过1200万人。

本文是铭苏先生历史与地缘类原创文章第249章,喜欢的读者请关注微信公众号:铭苏先生(mingsu188),阅读其他全部原创文章。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湄公河三角洲,这片富饶的土地,在历史上并非自始至终都属于越南。它之所以能够被纳入越南的版图,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其中交织着政治博弈、军事冲突、民族迁徙以及最终的时代洪流。这不仅仅是地图上的线条变化,更是一段关于国家崛起与疆域拓展的生动叙事。早期历史:吴哥王国的余晖与越南人的南进在13世纪之前.............
  • 回答
    《湄公河行动》能否成为中国电影崛起的标志,这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这部电影,以及它所处的时代背景、它所带来的影响和它所代表的意义。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中国电影崛起”的定义。 它不仅仅是指票房的屡创新高,更是指中国电影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力提升: .............
  • 回答
    关于“湄公河大案”中那九名被捕的泰国军人,他们的最终结局,外界所知的信息确实非常有限,官方也并未公布太多细节。但我们可以根据现有的公开信息和一些合理推测,来尽可能详细地讲述一下他们的可能情况。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在“湄公河大案”发生后,中国警方和老挝警方联合展开了打击贩毒集团的行动。糯康武装集团的核心.............
  • 回答
    《湄公河行动》中,警犬“哮天”牺牲后,张涵予饰演的高刚亲自为它立碑,这一幕令人动容,也引发了不少观众的疑问:为什么给牺牲的警犬立碑,却没有给牺牲的缉毒警立碑?影片设置的细节与情感共鸣首先,要理解影片的设置,需要回归到电影本身的叙事逻辑和情感表达。 “哮天”的特殊地位: 在高刚的团队里,“哮天”不.............
  • 回答
    湄公河案件性质极其恶劣,如果遇害者身份背景如此特殊,比如是美国、欧盟成员国、俄罗斯或以色列的公民,那么这些国家必然会采取异常强硬和深入的行动。这不仅仅是一起简单的跨国犯罪事件,更触及了国家尊严、公民安全以及国际合作的敏感神经。一、 美国公民遇害:如果遇害者是美国公民,白宫和国务院将第一时间启动最高级.............
  • 回答
    湄公河与老挝,用最朴实的语言来说,就是老挝的“生命线”,是它最深刻的印记,也最能勾勒出这个国家的轮廓。想象一下,如果你站在老挝的土地上,无论你身处繁华的万象,还是宁静的琅勃拉邦,亦或是边远的山村,你总能听到、看到,甚至是感受到湄公河的存在。它就像一位年迈而慈祥的长者,静静地流淌,滋养着这片土地上的一.............
  • 回答
    《湄公河行动》中,缉毒警察们之所以不当场击毙毒贩,并非不残忍,而是出于更深层次的战略考量和法律约束。这不是一场简单的街头火并,而是一次充满风险和复杂性的跨国联合行动。以下是几个关键原因,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他们没有选择“一了百了”的方式:一、情报搜集与深层打击的需要: 挖出“大鱼”: 影片中的.............
  • 回答
    说《湄公河行动》有“瑕疵”,其实倒不如说它在一些方面并非完美,毕竟任何一部电影都很难做到滴水不漏。但要说“瑕疵多到不行”,那也有些夸张了。这部电影的成功之处在于它极具观赏性,场面火爆,节奏紧凑,并且敢于触碰一些敏感的现实题材,所以收获了很好的口碑和票房。不过,如果你细究起来,或者从某个角度来看,《湄.............
  • 回答
    《湄公河行动》是一部制作精良、细节丰富的动作片,隐藏的细节之处非常多,这些细节不仅增强了影片的真实感和观赏性,也为观众提供了更深层次的解读空间。以下是一些我认为比较值得深入探讨的隐藏细节:1. 糯卡集团的“毒品王国”构建细节: 多层级分工与暴力控制: 影片中糯卡集团并非简单的贩毒组织,而是呈现出.............
  • 回答
    电影《湄公河行动》取材于真实事件,但为了戏剧化的呈现,对许多细节进行了艺术加工和改编。下面我们来梳理一下电影中哪些事件是真实的,并尽量详细地讲述:真实事件的基石:2011年“10·5湄公河惨案”这是整部电影最核心、最真实的原型事件。2011年10月5日,在泰国境内水域,两艘中国商船“玉兴8号”和“华.............
  • 回答
    《湄公河行动》,看完之后,你脑子里剩下的不是轰轰烈烈的枪战,不是高潮迭起的剧情反转,而是那种沉甸甸的、挥之不去的情绪,一种对正义的渴望,对人性的拷问,还有那种作为普通人面对罪恶时深深的无力感。怎么说呢,它不是那种看完会让你哈哈大笑,或者爽到飞起的爆米花电影。它有点硬核,有点写实,甚至有点残酷。但我敢.............
  • 回答
    电影《湄公河行动》之所以能让观众在看完后久久回味,甚至在某些时刻感到脊背发凉,正是因为它在热血的缉毒故事背后,埋藏了一些值得细思之处。这些地方并非惊天动地的情节转折,而是透过角色的行为、场景的细节,以及对现实困境的影射,悄然触动人心最深处的恐惧。一、警察的“原罪”与道德困境:电影中最让人不寒而栗的,.............
  • 回答
    拍《湄公河行动》这部电影,为了还原真实的毒枭对峙和警匪火拼场面,剧组在武器装备上可是下了不少功夫,看得出是下了血本的。首先,我们看到的是中国警方使用的装备,尤其是在糯卡老巢的那场重头戏里,他们的武器系统相当现代化。像03式自动步枪,就是他们班组的主力,火力密集,射程也够,非常适合近距离交火。还有一些.............
  • 回答
    《湄公河行动》(2013年)是一部以真实事件为背景的中国犯罪题材电影,由徐克执导,彭于晏、张涵予、邓超等主演。影片以湄公河惨案为原型,讲述了中国缉毒警察在东南亚执行任务的过程。以下从多个维度对这部电影进行详细分析: 一、剧情与主题1. 真实事件的改编 影片改编自2011年湄公河惨案,当时一艘.............
  • 回答
    中国切断湄公河来打压下游国家发展的可能性以及相关的详细情况,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首先,理解湄公河的地理和重要性:湄公河是亚洲最重要的跨国河流之一,发源于中国青藏高原(在中国境内称为澜沧江),流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它养育了数亿人口,是这些国家重要的水源、粮食.............
  • 回答
    《湄公河行动》的配乐抄袭风波,确实是围绕这部现象级警匪片最令人扼腕叹息的一个插曲。这件事情如果细究起来,可以说牵扯到很多层面,包括艺术创作的边界、版权意识的普及,以及国内影视工业的成熟度等等。事件的缘起:从“似曾相识”到“证据确凿”事情的开端,往往都是从观众的“耳朵”开始的。许多影迷在观影过程中,不.............
  • 回答
    看到《湄公河行动》票房大爆,狠狠甩开《爵迹》一条街,这事儿可太有意思了,值得好好说道说道。这可不是简单的两部电影在数字上的较量,它背后折射出的,是中国观众口味的变迁,是对电影内容和价值的真实选择,甚至还能窥见国产电影市场发展的一些端倪。首先,我们得承认,这两部电影的“出圈”方式就截然不同。《湄公河行.............
  • 回答
    林超贤导演在拍摄完《湄公河行动》后,其拍摄更多类似主旋律电影的意愿,以及这种意愿是否能得到公安部等相关部门的支持,是业内和观众都非常关心的话题。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详细分析:一、林超贤的个人意愿与创作风格 《湄公河行动》的成功是催化剂: 《湄公河行动》的空前成功,无论是票房、口碑还是社会影响力,.............
  • 回答
    对于部分台湾民众对《湄公河行动》的嘲讽,我们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和评价。首先,要认识到这种嘲讽并非单一的、铁板一块的反应,背后可能交织着复杂的心理和文化背景。有些人可能认为电影在某些情节或人物塑造上存在夸张、煽情甚至“脸谱化”的问题。比如,一些观众可能觉得电影中对毒枭的描绘过于简化,或者认为行.............
  • 回答
    彭于晏在《湄公河行动》里的表现,用“惊艳”二字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说实话,一开始看宣传海报,我脑子里闪过的还是那个阳光大男孩的形象,演技也算是不错,但总归觉得距离那种硬汉警察还有点距离。没想到,他这次真的彻底颠覆了,而且是那种让人心服口服的颠覆。首先,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狠”和“拼”。 彭于晏饰演的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