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微波、红外线、紫外线、X 射线、伽马射线都能穿过物体,唯独可见光不能?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电磁波与物质相互作用的本质。其实,你提到的几种电磁波,包括可见光,很多时候并不能“穿透”物体。它们能不能穿透,以及穿透的程度,取决于电磁波的频率(或波长)以及物体的组成和结构。

我们来一一拆解一下:

电磁波的“穿透”是怎么一回事?

电磁波本质上是变化的电场和磁场交替传播的能量。当电磁波遇到物质时,会发生几种情况:

1. 反射 (Reflection): 电磁波撞击到物质表面,被弹开。就像一面镜子反射光一样。
2. 吸收 (Absorption): 物质的原子或分子吸收了电磁波的能量,导致电磁波的强度减弱。吸收的能量可能会转化为热能,或者引起物质内部的电子跃迁。
3. 透射 (Transmission): 电磁波穿过了物质,继续传播。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穿透”。
4. 散射 (Scattering): 电磁波在物质内部遇到粒子,改变传播方向。

“穿透”的发生,是说透射的量大于或等于被吸收和反射的量。

为什么你会觉得其他几种射线“穿透力”更强?

这是因为它们的能量更高,频率更高(波长更短),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方式和可见光有所不同。

1. 微波 (Microwaves)

能量级别: 能量比可见光低。
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微波最典型的作用就是引起水分子的剧烈振动。水分子是极性分子,有正负电荷中心。微波的电场变化会反复地拉伸和压缩水分子,让它们快速旋转并相互碰撞,产生大量的热能。这就是微波炉加热食物的原理。
穿透性:
对食物: 微波可以穿透食物的表面,但穿透深度有限,通常是几厘米。因此,食物内部较厚的部分可能加热不均匀。
对大多数塑料、玻璃、陶瓷: 这些材料对微波来说是透明的,所以微波炉的门和炉腔内壁常用这些材料。
对金属: 金属会反射微波,所以不能将金属放入微波炉。
对水: 水会强烈吸收微波,转化为热能。

2. 红外线 (Infrared Radiation)

能量级别: 能量比可见光低,比微波高。
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红外线主要引起物质的分子振动和转动。当红外线照射到物体上时,物体内的分子吸收能量,振动频率增加,导致温度升高。这就是我们感受到的“热辐射”。
穿透性:
对人体皮肤: 人体皮肤和血液中的水分子对红外线有较强的吸收,因此我们能感受到红外线的“热”。
对玻璃: 普通玻璃对可见光几乎是透明的,但对红外线(尤其是长波红外线)有一定的吸收作用,这就是为什么夏天关着车窗,车内温度会升高,部分是因为阳光中的红外线被玻璃吸收并转化为热量。
对某些材料: 某些特殊玻璃(如锗、硒化锌)对红外线非常透明,用于制造红外线望远镜和热成像仪的窗口。

3. 紫外线 (Ultraviolet Radiation)

能量级别: 能量比可见光高。
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紫外线能量较高,足以引起电子的跃迁,甚至破坏化学键。
对皮肤: 紫外线可以引起皮肤晒伤、老化,长期照射还会导致皮肤癌。这是因为紫外线破坏了皮肤细胞中的DNA。
对荧光材料: 紫外线可以激发某些物质发光(荧光),这是紫外线能够“穿透”并作用于内部的例子。
对生物体: 紫外线可以杀灭细菌和病毒,这是紫外线消毒的原理。
穿透性:
对普通玻璃: 普通玻璃对大部分紫外线(尤其是UVA和UVB)有阻挡作用。你透过普通玻璃晒太阳,皮肤感觉不到那种强烈的“晒伤”感,但UVA仍能穿透。
对石英玻璃: 石英玻璃对紫外线(包括更短波长的UVC)的穿透性比普通玻璃好得多。
对空气: 紫外线在空气中传播的距离相对较短,会被空气分子散射和吸收。

4. X 射线 (Xrays)

能量级别: 能量远高于紫外线。
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X 射线的能量足以电离原子,即能够将原子中的电子踢出。它们可以穿过原子,与原子内部的电子云相互作用,或者被原子核附近轨道的电子吸收。
穿透性:
对软组织: X射线对人体软组织(如皮肤、肌肉、脂肪)的穿透力很强,因为这些组织的原子密度较低,电子束缚较弱。
对硬组织: X射线在穿过骨骼、金属等原子序数高、密度大的物质时,会被强烈吸收。这就是为什么X光片能显示出骨骼的影像——骨骼吸收了更多的X射线,没有穿透到胶片(或探测器)上。
穿透深度: X射线的穿透深度与其能量和物质的原子序数/密度密切相关。高能X射线能穿透更厚的物质。

5. 伽马射线 (Gamma Rays)

能量级别: 能量是电磁波谱中最高的。
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伽马射线的能量非常高,可以与原子核内的粒子相互作用,或者与原子中的电子发生康普顿散射(将能量传递给电子并改变方向)和光电效应(将能量完全传递给电子,将其踢出)。它们能够直接作用于物质的原子核。
穿透性:
极强的穿透力: 伽马射线可以穿透大多数材料,包括较厚的金属(如铅)和混凝土。
防护: 需要非常致密的材料,如厚铅板或厚水层,才能有效阻挡伽马射线。
应用: 用于癌症治疗(放疗)中的放射治疗,因为它们可以杀死癌细胞。

那么,为什么我们会觉得可见光“不能穿透”?

这其实是一个相对的说法,而且是对大多数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不透明物体的观察。

能量级别: 可见光(波长约400700纳米)的能量介于红外线和紫外线之间。它的能量恰好能被许多物质的外层电子所吸收,或者与分子振动模式相匹配。
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对大多数固体(如墙壁、木头、衣服): 这些材料的原子结构和电子能级,恰好会吸收可见光光谱中的大部分光子。当光子被吸收时,能量传递给物质,通常转化为热能,或者引起电子在原子或分子内的激发态跃迁(但这种激发态通常不够不稳定,不会像X射线那样引起电离)。
对不透明物体: 我们之所以看到一个物体是“红色”的,是因为它吸收了大部分可见光,但反射了红光。看到它“黑色”,是因为它吸收了几乎所有可见光。
透射的例子:
玻璃、水、空气: 这些都是我们熟知的“透明”物质。可见光可以相对容易地穿过它们,所以我们能看见玻璃后面的东西。
薄的彩色塑料片: 它们会吸收一部分光,但允许另一部分通过,所以我们能看到透过的颜色。
有些晶体: 某些晶体的结构允许可见光穿透。

总结一下关键区别:

1. 能量与相互作用:
微波、红外线: 主要引起分子振动、转动,能量不足以破坏化学键或电离原子。
紫外线: 能量更高,可以引起电子跃迁,甚至破坏化学键,对生物体有伤害。
X射线、伽马射线: 能量极高,可以电离原子,破坏分子结构,甚至作用于原子核。

2. 物质的“透明度”是相对的:
微波对水分子来说不透明,对金属不透明。
红外线对普通玻璃而言,穿透性不如可见光。
紫外线被普通玻璃吸收。
X射线对骨骼不透明,对软组织相对透明。
伽马射线的穿透力最强,但也不是绝对的,厚重的铅可以阻挡它。

为什么是可见光“看起来”不能穿透大多数东西?

这是因为我们日常接触的大多数固体材料,它们的电子结构恰好能高效地吸收可见光光谱内的能量。这些能量足够让它们的电子在能级之间跃迁,但又不足以让它们逃离原子(电离)。吸收了可见光能量的物质,最终会将这些能量以热能或其他形式释放,而不是让光继续传播。

所以,可见光并不是“不能”穿透物体,而是它遇到了我们周围绝大多数不透明物体时,被吸收或反射的比例远大于被透射的比例。 而X射线、伽马射线能量太高,它们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方式(如电离)使得它们更容易“闯过”很多物质的“防线”。

你可以把这想象成一个“能量门槛”。可见光恰好位于一个“尴尬”的位置,它的能量刚刚好,既不足以轻易电离原子(X射线、伽马射线那样),又可以被很多普通物质的电子轻易吸收。而微波和红外线能量更低,引起的振动效应也更温和,更多的是引起分子的“摆动”,而X射线和伽马射线能量则高到可以直接“轰碎”原子的结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玻璃:???

空气:???

水:???


题中提到的

微波,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伽马射线,可见光

都属于电磁波。首先看一下电磁波频谱图:

可见光是完整电磁波的一部分,不同种类的光线对应着不同的波长(频率)段,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伽马射线对应的电磁波波长依次降低,不同颜色的光对应的也是不同的波长,一般来说,从紫色到红色,其波长大约从 400nm到750nm左右。 关于可见光的一些性质可以参考下面这个视频:

那么为什么有的物质透明,有的不透明呢?这件事还要从量子力学说起。

用最简单的氢原子来说明:氢原子由原子核和一个核外电子构成。与宏观不同的是,原子中的核外电子只能稳定处在一些列离散的状态上,每一个状态都有着确定的能量。电子可以在不同的能级之间跃迁,这个过程就会吸收或者发射光子。

比如说电子处在能量为 状态上,则有可能自发地跃迁到能量较低的 状态上,并释放出能量为 的光子。而不同能量的光子就对应着不同的颜色/种类。

当然,处在能量较低的 状态的电子,如果恰好吸收了一个能量为 的光子,则会被激发到能量为 状态上。

而由于核外电子能稳定存在的状态是离散的,因此,只能放射/吸收特定能量的光子,或者说,特定颜色/种类的光。而对于其它光子则完全置之不理,换句话说,其它能量/波段的光子能毫无阻碍的穿过去。

比如说,氢原子的发射吸收光谱为:

可以看到,氢原子只会发射特定颜色的光(下图),或者吸收特定颜色的光(上图),这两者是完全对应的。

对于一个原子是这样,由大量原子构成的物质虽然复杂了许多,但是也具有类似的性质:

宏观物质往往会对特定能量段的电磁波具有强烈的吸收,而对其它能量段的电磁波几乎毫无阻碍。

这其实就是量子效应的宏观体现。

我们知道玻璃往往都是透明的,这是因为玻璃恰好(几乎)不吸收可见光波段的电磁波。下图是玻璃对电磁波波谱的透过情况[1]

可以看到,在可见光波段0.4um-0.75um,玻璃对可见光的透过率几乎是100%,而对更短波长(更高频)的电磁波则透过率持续减小,也就是说,如果用X光或者gamma射线来看,那么玻璃其实并不是透明的。

而当电磁波波长大于1.5um的时候,这块玻璃的透过率也开始下降了。这属于红外线的波段,也就是说,这块玻璃对红外线也不是完全透明的。

所以,玻璃是不是透明,也要看对应的电磁波波长是多少。

当然,其它的物质也有类似的特点。

微波就无法透过金属,但有很强的反射,因此可以用金属做导管,制成波导:

而金属网,往往能够屏蔽电磁信号,也就是无线电、射频等波长(频率)较可见光长(低)的电磁波,也就是说,金属网对相应的电磁波是不透明的,但是金属网对可见光却是透明的。

回到题主的问题:

为什么微波,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伽马射线都能穿过物体,唯独可见光不能?

题主的这个问题本身并不严格成立。电磁波能不能穿过物体,跟电磁波的波长/频率以及物体的性质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需要多说一句的是,能不能透过也跟物体的厚度有关系的。玻璃也会吸收可见光。如果玻璃做的非常厚,那么也有可能导致玻璃透不过去可见光。对应其它物体与波段的电磁波也是类似的道理。


我的上一个回答 (●ˇ∀ˇ●) 我的下一个回答

参考

  1. ^ https://refractiveindex.info/?shelf=glass&book=BK7&page=SCHOTT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