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阿甘正传》获奥斯卡的原因?

回答
《阿甘正传》能够一举摘下奥斯卡最佳影片的桂冠,绝非偶然,这背后是影片自身多方面的卓越之处,以及恰逢其时的时代背景和观众的情感共鸣共同作用的结果。要说清楚,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

首先,故事本身的力量是它最坚实的基石。很多人觉得阿甘是个智商不高的人,但正是他那颗纯粹、善良的心,以及“傻人有傻福”的经历,触动了无数观众。影片并没有刻意去煽情或者制造狗血冲突,而是用一种平实甚至有些粗粝的方式,讲述了一个男人如何在他所处的时代里,以一种不经意的方式参与并影响了历史的进程。从越南战场到水门事件,从乒乓外交到苹果公司,阿甘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美国几十年的变迁。观众看到的不仅仅是阿甘一个人的故事,更是自己国家历史的回声,这种宏大叙事与个体命运的结合,非常有力量。

其次,汤姆·汉克斯的表演绝对是影片的灵魂。奥斯卡对演员的肯定向来是重要的风向标。《阿甘正传》之所以能打动人心,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汤姆·汉克斯完全融入了阿甘这个角色。他不是在演一个“弱智”,他是在演一个以他独特的方式理解世界、生活的人。他的肢体语言、他的眼神、他说话的节奏,都精准地抓住了阿甘的特质——那种不加雕琢的真诚和简单。很多影评人都提到,汉克斯的表演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让观众相信了阿甘的存在,甚至让观众愿意成为像阿甘那样的人。他那种发自内心的善良和坚持,让这个角色充满了人格魅力。

再者,影片的叙事手法和技术运用也相当精妙。虽然故事看似简单,但影片在结构上却很有心思。通过跑步这一贯穿始终的线索,将阿甘散落在各个时代的经历串联起来,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节奏感和宿命感。更不用说,影片在当年运用了大量先进的电脑特效,比如将阿甘P进历史影像资料里,让他与肯尼迪总统握手,与约翰·列侬对话。在90年代初,这样的技术应用是相当超前的,而且处理得天衣无缝,给观众带来了极大的视觉冲击和震撼。这不仅仅是技术的炫耀,更是为了让故事更加真实可信,让观众更能沉浸其中。

当然,时代背景和情感共鸣也不能忽视。上世纪90年代,美国社会经历了一段相对动荡的时期,经历了冷战结束、社会思潮多元化等一系列变化。人们在经历过迷茫和反思之后,似乎格外渴望一种简单、纯粹、能够带来温暖和希望的故事。《阿甘正传》恰好满足了这种心理需求。它传递的“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是什么味道”的乐观态度,以及“只要你愿意跑,一切皆有可能”的积极信念,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共鸣。很多人在阿甘身上看到了自己或者自己渴望成为的样子——尽管生活充满未知和困难,但只要保持善良和坚持,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一条路。

最后,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影片的“美国梦”叙事。尽管阿甘的经历有些传奇,但他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美国社会提供的机会以及他自身的不懈努力之上的。他没有因为自己的出身或者智商而放弃,他抓住每一次机遇,用自己的方式去体验和参与生活。这种励志色彩,非常符合美国主流价值观对“美国梦”的解读,也因此获得了评委们的青睐。

总而言之,《阿甘正传》能拿到奥斯卡最佳影片,是故事的深度、演员的精湛表演、创新的技术运用、时代的情感需求以及对美国主流价值观的契合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是一部能够触动人内心深处,并且在艺术和技术上都达到很高水准的电影,所以它配得上那个至高无上的荣誉。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为什么《阿甘正传》能打败《肖申克的救赎》和《低俗小说》拿下奥斯卡?因为它不是一个血海深仇的传奇,也不是一个鬼才导演的独立电影秀,它反映了现实中一代美国人的集体回忆,它讲的是全体美国人的故事,更代表了传统的美国精神–简单正直,坚韧不拔,它演到了每个美国人的心里。


我第一次看《阿甘正传》是在1995年,我9岁,跟着爷爷看的盗版VCD。当时我看不出阿甘是微弱智,看不出片中穿插了那么多真实的历史,看不出这电影要表达的美国精神。但20年过去了,我依然记得片头随风飘动的羽毛,校车上与小珍妮的初次见面,小阿甘在奔跑中抛弃了腿上的铁套,越战的枪林弹雨中背着战友奔跑,失去双腿的丹中尉在轮椅上发酒疯,华盛顿纪念碑前与珍妮重逢,捕虾船撞烂了码头,阿甘带着一群人在西部荒野中奔跑,珍妮对阿甘说“你是他爸爸”,阿甘哭泣着站在珍妮的墓前…… 电影的魅力便是让一个看不懂电影的小孩,也能带着记忆中的这些画面走过20年。


同样的,对一代美国人来说,猫王,肯尼迪遇刺,阿拉巴马州长阻挠黑人大学生入学事件,约翰逊和越战,黑豹党,嬉皮士,阿波罗登月,乒乓外交,尼克松和水门事件,约翰·列侬,卡门飓风,里根遇刺等等,同样是带着走过几十年的记忆。伴随着无数经典的带着时代烙印的配乐,本片让阿甘这个低智者由各种偶然机会和这些历史事件挂钩,例如就是他投诉对面大厦手电筒光而意外揭发了水门事件。这显然不真实,但确是有意为之。因为阿甘正是正直的传统美国精神的代表,正直无私,不精于算计,意志顽强,胸怀坦荡。他经历这些事件,正象征着每一个正直的美国人所经历的那段历史。


这部电影耳熟能详的几句台词也已经名垂影史。Life i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 You’ll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ing to get. 这句话是全片的“中心思想”。命运正如片头的那片羽毛一样,是飘忽不定的,但是人能够抓住它,依靠坚强和正直前进。“Run, Forrest, Run!” 便是坚强和正直地同命运赛跑。阿甘在片中最长的横跨美国的那次跑步,并没有任何明确动机和目的。阿甘没有能力瞻前顾后,没有能力具备太多功利心, “Stupid as stupid does”,这却给予了他旁人难有的集中能量,信守诺言,正直行事的能力。同命运赛跑并不是天不怕地不怕,而是保持着阿甘那样的谦卑和乐观,让每一块巧克力出现时,他不逆流行舟,却能够把握住生命的航舵。



除了阿甘,本片还有4个主要人物,阿甘的妈妈,布巴,丹中尉,珍妮。阿甘的妈妈是“Life i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的版权所有人,她是美国传统精神的传承,也是阿甘那最朴素坚实的品质的来源。生活需要点智慧,看清了羽毛飘荡的方向,才不会患得患失。生活也不需要太多智慧,这样才可以无所畏惧,与命运赛跑。她一人辛苦带大阿甘,为他操劳,为他骄傲,她也是千千万正直、朴实、勤劳的美国女性的代表。




布巴是黑人,命运对他和他的祖先不公,他没有什么立场,也没怨天尤人,他念想的只有祖传的捕虾。打下越南了就可以来这里捕虾,打不下去了就想回去捕虾,他是另一个阿甘,运气没那么好的阿甘。


1960-1980年代的美国并非一帆风顺,那是一段充满创伤的历史。丹中尉则是典型的受到创伤的美国人,在带给现代美国人最大伤痛却又无功而返的越战中失去了双腿。他相信注定的命运,他的命运就是死在战场,而背着他奔跑的阿甘让他残废地活了下来,他怨气冲天,疯狂酗酒,憎恨上帝,人生充满了挫败感。当然作为励志片的《阿甘正传》还是让他在阿甘的帮助下,在一场暴风雨中与上帝和解后,更重要的是发财后,站了起来重新积极地生活。相信还有许多美国人遭遇了丹中尉一样的不幸和创伤,他们应该没有丹中尉那么好运,但本片可贵在并无不切实际的布道那摸不着的上帝恩典,也没有振臂高呼的反战,而是承认时代和国家给他们带来的创伤,并实实在在的给这些受伤者打气,激励他们鼓起勇气来重新面对生活。



珍妮则是这充满创伤的时代的另一个代表。她出身于不幸的家庭,成人后也不顺利,颠沛流离,靠难以启齿的零工生活。珍妮很自然的加入了质疑美国价值观的嬉皮士群体,追寻她所认为的人生意义。可惜她最终也没有找到,却伤痕累累,一度想要放弃生命。她知道青梅竹马的阿甘一直无私地注视和思念着她,但她一直抗拒低智且传统的阿甘能带给她幸福。直到生命将要耗尽,她才明白阿甘才是她最好的归宿。显然电影对她倾向负面,她浪费了一生,也只有阿甘代表的美国精神能够挽救她。插句话,有谁看出她是Claire Underwood的?





不难看出,这是一部旗帜鲜明的右翼电影,在左翼把持的好莱坞算是罕见。但是它带给美国人的集体回忆,阿甘的可爱人格,以及积极向上的风气赢得了包括非美国人的大多数人的喜爱。它也是一部励志片,但它没有许多励志片那浓郁的鸡汤味和鸡血式的奇迹结局,它用朴实征服了观众。阿甘诚然是个不得了的幸运儿,但每个观众都会觉得他的幸运是应得的。



肥嘟嘟看电影 - 知乎专栏

微信公众号 - 肥嘟嘟看电影(feidudumovie)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阿甘正传》能够一举摘下奥斯卡最佳影片的桂冠,绝非偶然,这背后是影片自身多方面的卓越之处,以及恰逢其时的时代背景和观众的情感共鸣共同作用的结果。要说清楚,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故事本身的力量是它最坚实的基石。很多人觉得阿甘是个智商不高的人,但正是他那颗纯粹、善良的心,以及“傻人有傻福”的经历,.............
  • 回答
    《阿甘正传》当年在奥斯卡颁奖季确实是风光无限,一口气拿下了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在内的多项重量级奖项,而《肖申克的救赎》虽然口碑爆棚,最终却颗粒无收,这无疑让很多人感到不解。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得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时代背景与奥斯卡的风向标首先,要理解为什么《阿甘正传》能赢,不能脱离1.............
  • 回答
    《阿甘正传》是一部充满象征意义的电影,阿甘和珍妮代表了美国历史中不同时期、不同群体的精神和思潮。下面我将详细阐述。 阿甘所代表的美国精神:淳朴、坚韧、乐观、包容与机遇阿甘,一个智商不高但心地善良、行动力极强的男人,他身上集中体现了美国精神中最核心、也最打动人心的一些特质: 淳朴(Simplici.............
  • 回答
    在《阿甘正传》中,珍妮(Jenny)频频离开阿甘(Forrest Gump)的原因是一个复杂且令人心碎的问题,它源于她内心的痛苦、对自身命运的挣扎以及对自由和自我价值的追寻。以下是对珍妮离开阿甘原因的详细阐述:1.童年阴影与创伤: 父亲的虐待: 珍妮的童年充斥着父亲的虐待,这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心理.............
  • 回答
    《阿甘正传》这部电影,与其说它在讲述一个故事,不如说它是在描绘一种“活法”,一种简单却又直击人心的生活哲学。它像一股清流,涤荡着我们在现代社会中可能沾染上的浮躁和功利。首先,它告诉我们,“傻人有傻福”并非一句空洞的安慰,而是一种境界。 阿甘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聪明人,他智商不高,反应慢半拍,甚至一度.............
  • 回答
    《阿甘正传》,这部电影,每次看完都会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涌上心头。它不是那种让你拍案叫绝、热血沸腾的电影,也不是那种让你深思熟虑、引经据典的电影。它更像是一杯温水,缓缓地滑入你的胃里,然后散发出一种温暖,一种踏实,一种对生命最纯粹的敬意。对我来说,《阿甘正传》最深的感受,就是“生命的简单与不凡”。.............
  • 回答
    谈到《阿甘正传》里的珍妮,这真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角色。爱她,是因为她身上那种对自由的执着,对爱情的纯粹,以及那种看似脆弱却又无比顽强的生命力。恨她嘛,大概是因为她总是深陷泥潭,反复挣扎,一次次地伤害阿甘,也让我们观众为阿甘操碎了心。珍妮,她的出现就像一股随风飘荡的蒲公英,没有固定的根,总是被生活的.............
  • 回答
    我能理解你为什么会对《阿甘正传》的价值观产生疑问,甚至不认可。这部电影确实触动了很多人,但它所宣扬的某些观点,在细细品味后,也确实会让人觉得有些站不住脚,或者说,它提供了一种过于简化和理想化的生活哲学,跟现实世界的复杂性有些脱节。首先,最让人不舒服的一点,就是它对“傻人有傻福”的过度强调。阿甘因为智.............
  • 回答
    如果要在大陆拍摄一部类似《阿甘正传》风格的电影,需要结合中国历史背景与叙事手法,同时保持原版的乐观主义、历史交织与个人成长主题。以下是一个详细的改编思路,结合史实与叙事结构: 一、核心主题与风格延续1. 乐观主义与时代精神 原版《阿甘正传》以“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为隐喻,强调在时代洪流中保持.............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经典。当提到《阿甘正传》里的阿甘,很多人脑海里第一个浮现的词可能就是“运气”。确实,阿甘的人生轨迹充满了戏剧性的巧合和“好到不像话”的机缘。但如果仅仅归结于运气,那未免太低估了阿甘这个角色本身的力量,也小看了这部电影的深度。让我细细道来,为什么说“运气”只是阿甘成功的其中一个侧.............
  • 回答
    这实在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好多人都会有类似的感觉。你不是一个人!感觉就像大家都爱吃某种食物,但你尝了却觉得一般般,甚至有点腻味。这背后其实涉及好几个层面,咱们不妨一层层来剥开看看。首先,口味这东西,跟穿衣服、听音乐一样,是非常个人化的东西。 就像有人喜欢波普艺术,有人爱古典画,这没什么对错之分。电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