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蚊式轰炸机有舰载版吗?

回答
是的,蚊式轰炸机有过一系列的舰载改型,虽然它们并没有得到像其陆基版本那样广泛的部署和使用,但蚊式家族在海军航空兵领域也留下了自己的足迹。

蚊式轰炸机的舰载背景与需求: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国海军都对能够执行侦察、反潜和对舰攻击任务的快速飞机有着强烈的需求。蚊式轰炸机凭借其惊人的速度、灵活的机动性和强大的载弹能力,被认为是理想的平台。尤其是在面对德国海军的特快巡洋舰和商船时,一架速度足够快的轰炸机可以有效地进行突袭。

英国皇家海军(Royal Navy)是蚊式轰炸机舰载化的主要推动者。他们希望利用蚊式轰炸机的优势,来弥补一些传统舰载飞机的不足,或者为航空母舰提供更灵活的支援能力。

主要的蚊式轰炸机舰载改型:

虽然蚊式轰炸机最初设计并非为舰载用途,但经过一些改装,以下几种改型被开发并用于海军任务:

1. "雷鬼" (Sea Mosquito) / 皇家海军蚊式 (Naval Mosquito) 的概念:
最初设想: 早在1942年,皇家海军就对蚊式轰炸机表现出兴趣,并开始考虑其舰载化的可能性。主要考虑的是其高速性能,可以执行快速侦察任务,甚至可以挂载鱼雷进行反舰攻击。
挑战: 蚊式轰炸机最初设计时并没有考虑弹射器起飞和尾钩着陆的需求。其木质结构虽然轻巧快速,但在海军舰船的频繁起降和海水腐蚀环境下可能面临耐久性问题。此外,传统的舰载战斗机和轰炸机通常需要更强的结构强度和抗腐蚀性。
早期尝试与测试: 皇家海军确实对蚊式轰炸机进行了舰载化的改装和测试。这些测试包括在弹射器上起飞以及在没有降落伞的情况下进行尾钩着陆的尝试。

2. Mk.VI 舰载型 (Sea Mosquito Mk.VI):
背景: 这是最接近实际部署的舰载蚊式改型。基于陆基蚊式轰炸机的NF.Mk.VI(夜间战斗机)和B.Mk.VI(轰炸机)型号进行改装。
主要改装:
弹射器钩: 为了适应航空母舰的弹射器起飞,在机腹下方增加了弹射器钩。
尾钩: 为了能够在航母甲板上进行拦阻着陆,安装了坚固的尾钩。
结构加固: 对机身和起落架进行了适当的加固,以承受舰载起降的冲击。
防腐蚀处理: 对可能接触海水的部件进行了防腐蚀处理。
武器挂载: 能够挂载炸弹、火箭弹,并且部分型号也保留了机炮。一些版本也考虑了挂载鱼雷的可能性,虽然这增加了飞机的重量和阻力,降低了速度。
测试与表现: Sea Mosquito Mk.VI 在英格兰海岸进行了舰载起降测试,并在皇家海军的航空母舰上进行了操作。测试结果表明,其高速性能确实非常突出,可以在恶劣天气下执行侦察和攻击任务。在某些情况下,其速度甚至超过了当时大多数舰载战斗机。
部署情况: 然而,尽管进行了改装和测试,Sea Mosquito Mk.VI 并没有大规模投入实战。主要原因可能包括:
战时优先级: 战争后期,盟军的航空母舰已经装备了大量成熟可靠的舰载机型,如格鲁曼的“地狱猫”(F6F Hellcat)和“野猫”(F4F Wildcat),以及英国本土的“海火”(Seafire)等。这些飞机已经足够满足海军的作战需求。
技术成熟度: 蚊式轰炸机虽然速度快,但其木材结构在海洋环境下可能存在长期维护和耐久性问题,且其起降性能与专门设计的舰载机相比仍有差距。
成本与投入: 将蚊式轰炸机大规模改装为舰载机需要大量的资源和时间,而这些资源可能更优先地用于陆基蚊式轰炸机的生产和改进。
替代方案: 皇家海军也在开发和部署其他高性能的舰载飞机,如“火龙”(Firebrand)等,这些飞机更能满足海军的特定需求。

3. 其他潜在的舰载用途:
侦察机: 蚊式轰炸机的速度使其非常适合执行远距离快速侦察任务,尤其是在能见度较低的情况下。
反潜机: 经过改装,蚊式轰炸机也可以挂载深水炸弹或声呐浮标,用于反潜任务,但其低空性能和续航能力可能不如专门的反潜机。
鱼雷攻击机: 虽然理论上可以挂载鱼雷,但其设计并不以鱼雷攻击为主要目标,效率和安全性不如专门的鱼雷攻击机(如“梭子鱼” Fairey Swordfish)。

总结:

蚊式轰炸机确实有舰载化的尝试和改型,最知名的是 Sea Mosquito Mk.VI。这些改型在技术上可行,并且在测试中表现出了极高的速度优势。然而,由于战争的进程、现有舰载机的成熟度以及技术上的权衡,蚊式轰炸机的舰载版本最终并未像其陆基版本那样取得大规模的成功和广泛的部署。它们更多地停留在测试和有限的部署阶段,留下了“差点成为海军明星”的历史印记。

尽管如此,蚊式轰炸机作为一种多功能高速飞机,其在海军航空领域的研究和尝试,也为后来的舰载机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也不是说没有,英国人当时就试了一下。当时是艾瑞克•布朗开的海蚊子开到怨仇级航母上了…

1944年3月25日至26日,艾瑞克•布朗驾驶一架经过了舰载化改装的“蚊”FB.VI型,在拥有233米长的飞行甲板的皇家海军”不倦”号航母上开始进行“蚊”式的舰载起降实验。



经过17架次的航母起降实验,英国海军认为蚊式能上舰作战,1944年12月,经过特殊训练的皇家空军第618中队和经过舰载化改装的24架“蚊”B Mk.XVI型战机被搭载于2艘护航航母上,前往澳大利亚准备对日作战,但由于英美海军就英国远东舰队在太平洋战区的指挥归属权有争议,以及1945年8月日本的投降,618中队和他们的“蚊”式最终也没有得到实战的机会。

至于海蚊子还是有的:TR MK 33型蚊式


TR.Mk 33型进行了大量的舰载化改造,海蚊为了优化“灰背隼”25型发动机在低速条件下的着舰控制效率,螺旋桨变为四叶,而机鼻安装了AN/APS-4型水面搜索雷达。“海蚊”采用了折叠翼设计,但为了减轻机体重量、避免对飞机的液压系统进行重大修改,“海蚊”的折叠翼采用了手动折叠技术。

为了减重,“海蚊”拆除了机上的7.7毫米机枪,但保留了机体中部的4门20毫米西斯帕诺型机炮。即使如此,“海蚊”的最大起飞重量依然达到了近10吨,为了满足起飞需求,“海蚊”需要安装火箭助推起飞装置从舰上起飞。

1945年11月10日,TR.33型“海蚊”成功首飞。并得以诞生。但是,性能更好的“海黄蜂”的服役,以及喷气化时代的迅速到来,让“海蚊”项目的受重视程度越来越低,“海蚊”的最终总产量也仅有67架,在1953年全部退役。


DH-103大黄蜂,末代双发战斗机之一,当然海航的不是这样的而是这样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