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正方形是圆,那么圆是正方形吗?

回答
这真是一个有点像“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哲学命题,而且还带点玩味。如果把问题拆开来看,然后好好聊聊,或许能发现其中的趣味和逻辑。

首先,我们得明白“如果…那么…”这个句式里隐藏的逻辑关系。它建立了一个假设,然后基于这个假设去推导结论。这里的核心在于“正方形是圆”。这本身就是一个对我们熟知概念的颠覆。

在我们通常的认知里,正方形和圆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几何图形。正方形有四条等长的边和四个直角;圆则是一系列到圆心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没有边,也没有角。它们在形状、性质、构成上都有着本质的区别。

所以,当你说“如果正方形是圆”时,你实际上是在设定一个前提,这个前提违背了我们固有的定义。这就像说“如果天空是绿色的”。既然我们已经被迫接受了这个“天空是绿色的”的前提,那么我们在这个“绿色天空”的世界里讨论问题。

那么,在这个“正方形是圆”的假设下,我们来看看“圆是正方形吗?”这个问题。

如果“正方形是圆”意味着什么?我们可以有几种解读:

解读一:属性的交换或合并。

如果我们把“正方形”这个词语,或者它所代表的几何概念,完全替换成“圆”这个词语和它代表的几何概念。也就是说,在我们的这个“假设世界”里,凡是你说到“正方形”的地方,其实我们理解的都是“圆”。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圆是正方形吗?”这个问题就有点像是在问:“如果我把‘猫’这个词改名叫‘狗’,那么‘狗’是‘猫’吗?”答案就变得非常微妙。

如果我们严格按照这个替换规则,那么:

“正方形是圆” 成立(因为我们设定了它们是同一个东西)。
我们试图问的是“圆是正方形吗?”。按照我们前面设定的替换规则,如果我们遇到的“圆”,实际上是我们原来的“正方形”,那么它就是我们原来的“正方形”。但是我们把“正方形”叫做“圆”了。

这就有点绕了。更直接地说,如果“正方形”这个标签被贴到了“圆”这个实物上,那么我们看到那个“圆”的时候,就应该叫它“正方形”。

所以,在这个解读下,“正方形是圆”就好比说:“我现在把叫做‘王五’的人,叫做‘李四’。”那么,当我说“李四”的时候,指的就是原来叫“王五”的那个人。

反过来问“圆是正方形吗?”。如果原来那个圆形的形状,现在叫做“正方形”,那么我们再看到它的时候,自然就称呼它为“正方形”了。

所以,在这个严格的定义替换下,答案倾向于“是”。因为我们已经将“正方形”的概念等同于了“圆”的概念。

解读二:逻辑推理的运用。

我们也可以从逻辑推理的角度来审视这个问题。这是一个形式逻辑的题目,而不是一个关于几何性质的题目。

在逻辑学里,一个“如果 P,那么 Q”的命题,叫做“蕴涵”或“条件命题”。它表达的是一种条件关系。

这里的命题是:“如果(正方形是圆),那么(圆是正方形)?”

我们要分析的是“正方形是圆”这个前提。

前提(P):“正方形是圆”。 这个前提是假的,在我们的真实世界里。
结论(Q):“圆是正方形”。 这个结论在我们的真实世界里也是假的。

在逻辑学中,一个“假前提推导出真结论”的命题是真的。
一个“假前提推导出假结论”的命题,也常常被认为是真的。

为什么?因为逻辑的“如果…那么…”不保证前提的真实性,只保证了在前提为真的情况下,结论也必须为真。当前提是假的时候,整个蕴涵式实际上就满足了条件,不管结论是真是假。

打个比方:“如果月亮是绿色的(假前提),那么所有会飞的都是鸟(在某些语境下是假结论)。”这个命题在逻辑上是成立的。因为那个假前提本身就使得整个句子不具备“假推出真”或者“真推出假”的条件,所以它的真假判断就比较特别。更准确地说,一个由假前提开始的蕴涵式,无论其结论是真是假,整个蕴涵式都称为“真”。

因此,如果“正方形是圆”(这是一个假的前提),那么“圆是正方形”(这也是一个假的前提),那么从逻辑上讲,“如果正方形是圆,那么圆是正方形”这个整体的命题是成立的,它是一个真命题。

但这和我们日常理解的“圆是不是正方形”的性质问题,已经完全脱钩了。我们不是在讨论图形本身的属性,而是在讨论一个逻辑结构。

解读三:对称性和可逆性。

有些人可能会从对称性或可逆性的角度来思考。如果“A是B”,是不是意味着“B是A”?

在数学和逻辑中,并不是所有关系都是对称的。例如:

“如果一个人是他的父亲的儿子,那么他的父亲是他的儿子。” 这个明显是假的。父亲不可能是儿子的儿子。
“如果一个数是偶数,那么它是可以被2整除的。” 这是真的。
“如果一个数可以被2整除,那么它是偶数。” 这也是真的。

在“是”这个关系上,有时候是可逆的,有时候不是。
“正方形”和“圆”在我们的现实世界里是两个互斥的概念,一个东西不可能是同时是正方形又是圆(除非我们谈论的是高维度的概念或者抽象的集合论)。

如果“正方形是圆”仅仅是一种比喻或者一个特殊的设定,比如我们发明了一种叫做“圆方”的图形,它既有圆的属性又有方的属性,或者说“正方形”这个名字被赋予了“圆”的特质。

如果我们把“正方形”看作是“圆”的一个特殊属性或实例。比如,我们说:“所有狮子都是哺乳动物。”那么我们可以问:“所有哺乳动物都是狮子吗?”显然不是。很多哺乳动物不是狮子。

所以,如果“正方形”被定义为“圆”的一种特定类型或者属性,那么“圆是正方形”不一定成立,除非“正方形”恰好是“圆”的唯一一种表现形式,或者它们是同一个事物的两个名字。

总结一下:

1. 从字面意义和概念替换的角度: 如果我们仅仅是将“正方形”这个标签和它所代表的几何概念,在设定条件下,强行等同于“圆”这个标签和它所代表的几何概念。那么,在这个被改变了定义的世界里,当提到“圆”时,我们实际上是指我们原本称之为“正方形”的东西,或者反之。在这种非常规的定义下,可以认为它们是相互包含或等价的,所以“圆是正方形”在某种程度上是成立的(取决于你如何精确定义这个“是”)。但这就像是修改了字典,不再反映现实。

2. 从形式逻辑的角度: 这是一个“假前提推假结论”的蕴涵式。在这种逻辑框架下,“如果正方形是圆,那么圆是正方形”这个整体的陈述是真的。这是因为逻辑的真假判断机制,而不是因为几何图形本身发生了什么。

3. 从属性和关系的角度: 如果“正方形是圆”不是全称等同,而是例如“某些正方形是圆”(即使在现实中不存在),或者“正方形是圆的一种特定存在方式”,那么不能简单地推导出“圆是正方形”。这个关系不是必然对称的。

所以,当你问“如果正方形是圆,那么圆是正方形吗?”,最有趣的点在于打破了我们固有的认知。如果真的发生这种“正方形是圆”的情况,那一定是在一个我们重新定义规则的游戏里。在这个游戏里,如果规则是“正方形”和“圆”可以互换使用或者它们代表的是同一事物,那么答案就是肯定的。但如果这个设定只是一个奇特的比喻,那它就不能反过来推导出它们在性质上的必然等价。

可以说,这是一个关于定义、逻辑和现实世界之间关系的有趣思考。通常情况下,它是一个非对称的、逻辑上也更倾向于“假前提下蕴涵式为真”的问题,但它也邀请你去想象一个规则被改写的世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些答主大概是没有学过数理逻辑吧。

首先,「正方形是圆」是一个假命题;

其次,根据逻辑学原理,假命题蕴含任何命题是永真的。即对于任意假命题p与任意命题q,命题「p蕴含q」永真。

所以,在此前提下圆是正方形。

当然 真实情况不是如此。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