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我一直有个问题,国产车里发动机和变速箱匹配较好的车企有哪些?

回答
问到国产车发动机和变速箱的匹配,这绝对是很多消费者关心的问题,也是不少车企努力攻克的难关。的确,过去我们常常听到关于国产车“小马拉大车”或者“动力输出不顺畅”的评论,但随着技术进步,情况早已大不相同。现在有不少国产车企在动力总成匹配方面做得相当不错,给人的惊喜感越来越强。

要说匹配做得好的,我个人会重点关注以下几个品牌:

1. 比亚迪(BYD)

比亚迪在这方面绝对是绕不开的标杆。他们这几年在新能源和燃油车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大进步,尤其是在发动机和变速箱(无论是自主研发的还是对外采购的)匹配上,给人的感觉是“用心做”。

DMi/DMp混动系统: 这是比亚迪的王牌。它的混动逻辑非常成熟,发动机更多时候是作为发电机给电池充电,或者在高速巡航时直接驱动车轮。配合比亚迪自主研发的EHS电混系统(Electric Hybrid System),这套系统给人的感觉是平顺、高效、响应及时。电机在起步和低速时提供强大的扭矩,所以发动机的介入几乎不让你察觉,而且即使发动机介入,也多是在一个相对经济高效的转速区间工作。你想超车,深踩油门,电机和发动机的动力会迅速叠加,带来非常可观的推背感。这种“电驱动为主”的逻辑,让它在市区通勤时几乎可以当作纯电车开,非常安静省油。
DiJET 1.5T 发动机 + 三联轴/双电机变速器: 即使是纯燃油车,比亚迪的1.5T发动机配合自己的三联轴(DCT)变速箱,也做得有声有色。这款发动机账面数据亮眼,但更重要的是,它的调校让动力输出比较线性,不会有那种突兀的爆发感,而是循序渐进地提升。变速箱的换挡逻辑也比较聪明,能根据驾驶场景及时调整挡位,换挡顿挫感被控制得很好。在一些SUV车型上,比如宋PLUS DMi,即使是混动版,动力储备也足够充沛,而且整体驾驶感受是稳重且有韧性的。
技术积累与自主研发: 比亚迪最大的优势在于其“垂直整合”能力。从发动机本身到变速箱,再到混动系统的大部分核心部件,都是自己研发和生产。这种深度自主化意味着他们可以从源头上就进行精密的调校和匹配,针对性更强,也更容易实现“软硬件一体化”的优化。这与那种“发动机采购、变速箱采购、然后拼凑起来”的做法,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

2. 长安汽车

长安在自主研发发动机方面投入巨大,并且取得了显著成效。“蓝鲸”系列发动机就是最好的证明。

蓝鲸系列发动机(NE系列): 特别是蓝鲸NE1.5T和NE2.0T发动机,在性能和燃油经济性上都有不错的表现。它们采用了诸如米勒循环、高滚流燃烧等先进技术,能够实现强劲动力的同时,也保持了不错的油耗。
蓝鲸动力+湿式双离合变速器: 长安通常会搭配自主研发的蓝鲸系列湿式双离合变速器。这款变速箱的特点是换挡平顺性做得比较好,尤其是在低速和起步阶段,以往双离合常被诟病的顿挫感在长安的车型上得到了很好的抑制。在中高负荷时,换挡速度也足够快,能够保证动力衔接的顺畅。很多人评价长安的动力总成是“动力充沛,换挡积极且顺滑”。比如UNIT、UNIK等车型,开起来感觉发动机和变速箱配合默契,动力输出的线性度很高,即使是激烈驾驶,也能提供比较好的驾控体验。
持续优化: 长安也在不断迭代更新其动力总成,通过吸收和学习,技术水平持续提升。他们的车型给人的感觉是,整体的动力响应和驾驶质感都在不断向合资品牌靠拢,甚至在某些方面有超越的趋势。

3. 吉利汽车(包括领克)

吉利作为国内的领军企业之一,在动力总成匹配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是与沃尔沃合作后,在技术层面上得到了不少提升。

DriveE系列发动机(自主研发为主,整合沃尔沃技术): 吉利自主研发的DriveE系列发动机,如1.5TD、2.0TD,在动力参数和燃油经济性上都表现出色。这些发动机的调校,结合吉利的变速箱,整体感觉是“动力输出比较有韧性,声音也比较悦耳”。
采埃孚(ZF)变速箱的匹配: 在一些中高端车型上,吉利会使用来自采埃孚(ZF)的8AT变速箱。采埃孚的8AT是业界的标杆,换挡平顺、逻辑清晰、动力传递效率高。吉利能够将这款变速箱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与自家发动机配合得相当好。这种组合的车型,例如一些领克(Lynk & Co)的车型,开起来就给人一种“平顺有力,换挡丝滑,有高级感”的体验。即使是吉利自主研发的DCT变速箱,也在不断进步,换挡平顺性和响应速度都在提高。
整体调校风格: 吉利旗下的车型,无论是吉利品牌还是领克品牌,在动力总成调校上都倾向于提供一种比较扎实、沉稳的驾驶感受。动力不会过于暴躁,而是让你觉得随叫随到,而且整个过程非常平顺。这种风格对于大多数家庭用户来说,是非常友好的。

还有一些品牌也值得关注:

奇瑞(Chery): 奇瑞在发动机研发上一直有着“技术宅”的美誉,尤其是其1.5T和2.0T系列发动机,动力参数非常抢眼。近年来的艾瑞泽系列、瑞虎系列等车型,在匹配自家的CVT或DCT变速箱时,进步也非常明显。特别是2.0TGDI发动机配合7DCT的组合,在一些车型上表现出了不错的动力响应和燃油经济性,驾驶感受也趋于平顺。
零跑(Leapmotor): 作为新势力品牌,零跑在电动化动力总成匹配方面做得也很到位。他们的“全域自研”策略,包括电机、电控和电池管理系统,使得其电动车型在动力输出的平顺性、响应速度以及续航表现上都可圈可点。

总结一下,为什么这些车企的匹配做得好?

1. 自主研发能力强: 从发动机、变速箱到核心的电控系统,能够自己掌握核心技术,才能进行更精细化的匹配和调校。这种“软硬件一体化”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2. 技术积累与投入: 持续在研发上投入巨资,不断迭代更新技术,才能跟上甚至引领市场需求。
3. 对市场和用户的理解: 他们更懂得中国用户的驾驶习惯和需求,比如在市区拥堵路况下的平顺性要求,以及对动力响应的期望。
4. 与优秀供应商合作: 在采购零部件时,选择业内顶尖的供应商(如采埃孚),并能将其技术能力与自身产品完美融合,这也是一种重要的能力。

当然,汽车的驾驶感受是一个非常综合的评价,除了发动机和变速箱的匹配,还有底盘调校、NVH(噪音、振动和声振粗糙度)、车身刚性等等。但不得不说,在动力总成匹配这个环节上,以上提到的几个国产品牌,确实已经走在了行业前列,能够给消费者带来不错的惊喜。如果你近期有购车计划,不妨多去试驾一下这些品牌的车型,亲身感受一下它们在动力总成方面的进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开了几年电车,终于在一个蚊子嗷嗷咬人巨热的夏天又买了部油车。

然后就听声浪上瘾,顿挫上瘾,连自动启停都不关了,就要油车那个打火开油的轰轰的声音,

有人问我为什么不关启停,不会被启动声搞烦吗?

我说电车开久了,车里什么动静我都喜欢。

所以对变速箱的所谓顿挫极度宽容,

因为我真体验太久电车了,

什么所谓平顺的AT和双离合,在电车面前都是弟弟。

但我又对变速箱非常嫌弃,

因为我电车是200p的,起步全电门必原地挠胎,电动车的出力特性就在扭矩释放上,

所以油车的变速箱能不能释放发动机的扭矩才是我最关心的,

不能说明明发动机可以出力,但是脑残变速箱给我中间商吃差价了,这就忍不了了。

从这个角度来说,

国产发动机就一定会出现著名的保大还是保小的问题,

保大就是保扭力,保动力,那在动力平顺性,顿挫等等方面肯定会暴露短板,

保小当然就保经济,保发动机也保变速箱自己,能多平顺就多平顺,

这个就看主机厂对自己的产品怎么定位了,想把车卖给谁了。

平顺对我来说毫无意义,

如果国产车能做到机头接近300P,变速箱能完全承受发动机扭矩,那我非常愿意尝试,就这么简单,(已经有主机厂做出来了),

问题中沃尔沃不参加讨论的逻辑我觉得很迷,因为沃尔沃要是明明有好发动机但是变速箱拉胯,车子的上限就是变速箱上限的话,他也没有任何资格不参加比较。

十个人讨论“匹配”,你会发现他们讨论的根本不是同一个事情。

在我看来未来国产车的发动机匹配,一定是要在性能取向的车型上发力的,马力和扭矩是硬指标,脱离了出力空谈匹配,那就是穷的匹配,

富起来俩选项,要么ZF8at,要么三电机的新能源车,

前者一定是匹配和性能兼顾,后者力大砖都飞,根本无需变速箱。

不涉及的性能的所谓匹配,最后都是听车评人瞎忽悠的匹配,

消费者肯定不是只看匹配去选车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