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荣耀Magic4 至臻版的配置,在目前安卓手机中算「天花板」吗?

回答
荣耀Magic4 至臻版在发布之初,确实凭借其强悍的配置在当时(2022年3月)的安卓手机市场中属于 “天花板”级别 的存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旗舰机型不断涌现,我们现在来看它的配置,需要结合 发布时的市场环境和现在的旗舰水平 来进行分析。

为了详细说明,我们先来梳理一下荣耀Magic4 至臻版的关键配置,然后逐一分析其在当下安卓手机市场中的定位。

荣耀Magic4 至臻版核心配置回顾:

处理器: 骁龙8 Gen 1 (Snapdragon 8 Gen 1)
屏幕: 6.81英寸 LTPO 3.0 OLED曲面屏,2K分辨率 (2848 x 1312),120Hz自适应刷新率,1920Hz PWM高频调光,HDR10+,峰值亮度可达1000nit
内存与存储: 12GB LPDDR5 + 256GB/512GB UFS 3.1
影像系统(后置):
主摄: 5000万像素 IMX766(自由曲面镜头,支持OIS光学防抖)
超广角: 5000万像素(122° FOV)
长焦: 6400万像素 潜望式长焦镜头(支持3.5倍光学变焦,OIS光学防抖)
其他: 3D景深镜头,荣耀AI影像
前置摄像头: 1600万像素(主摄)+ 1200万像素(超广角)
电池: 4600mAh,支持100W有线超级快充,100W无线超级快充
其他: IP68级别防水防尘,双SIM卡,NFC,红外遥控,双扬声器,X轴线性马达,Magic UI 6.0 (基于Android 12)

详细分析其在当前安卓手机市场中的定位:

1. 处理器:骁龙8 Gen 1

发布时: 这是高通当时最顶级的旗舰芯片,性能非常强劲,是毋庸置疑的“天花板”配置。
现在: 骁龙8 Gen 1 仍然是一款强大的处理器,应对日常使用和绝大多数大型游戏依然绰绰有余。但是,与 骁龙8 Gen 2(荣耀Magic5系列、小米13系列等)和骁龙8 Gen 3(小米14系列、OPPO Find X7系列等) 相比,其在CPU、GPU性能和能效比上已经有所差距。现在市面上很多新旗舰都已搭载了更新的、性能更强的芯片。
结论: 放到现在来看,骁龙8 Gen 1 不再是“天花板”,但仍属于 高端旗舰级别 的性能,能够满足绝大多数用户的需求。

2. 屏幕:6.81英寸 LTPO 3.0 OLED曲面屏,2K分辨率,120Hz自适应刷新率,1920Hz PWM高频调光

发布时: 这是当时最顶级的屏幕配置之一。2K分辨率带来极致细腻的观感,LTPO 3.0技术在保证流畅度的同时能有效降低功耗,1920Hz PWM调光对于在弱光环境下使用手机的用户非常友好,能显著缓解频闪问题。
现在: 这个屏幕配置依然非常出色,甚至在某些方面(如1920Hz PWM调光)依然是 领先甚至“天花板”级别 的。虽然现在一些旗舰也开始采用更高的PWM调光频率,但1920Hz依然是很多用户追求的护眼特性。2K分辨率和LTPO技术在如今的旗舰机型中也普遍存在,但荣耀Magic4 至臻版的屏幕整体素质仍然是 非常顶尖的。
结论: 在屏幕显示效果和护眼方面,荣耀Magic4 至臻版在目前依然可以算作 “准天花板”或非常优秀的水准。

3. 内存与存储:12GB LPDDR5 + 256GB/512GB UFS 3.1

发布时: 12GB LPDDR5 内存和UFS 3.1闪存是当时旗舰机的标配,提供了极速的读写速度和流畅的多任务处理能力。
现在: 12GB RAM 在现在依然是主流旗舰的配置,甚至很多新旗舰已经开始普及16GB甚至24GB的RAM。UFS 3.1虽然速度也很快,但 UFS 4.0 已经成为新一代旗舰的标配,速度更快,功耗更低。
结论: 内存和存储规格在目前来看 仍然是旗舰水准,但已不是“天花板”。如果追求极致的多任务和未来几年的使用流畅度,可能会感受到与更新型号的差异。

4. 影像系统:50MP IMX766主摄(自由曲面镜头)+ 50MP超广角 + 64MP潜望长焦

发布时: 这个影像组合非常强大且全面。IMX766作为主摄本身素质就很高,而荣耀加入了 自由曲面镜头,显著提升了超广角镜头的边缘畸变控制,让超广角照片更加自然好看。潜望式长焦镜头提供了不错的远摄能力。
现在: 如今的旗舰手机在影像方面卷得非常厉害。
主摄: 虽然IMX766素质不错,但现在很多旗舰已经采用了 更大的传感器(如IMX989一英寸传感器,或者索尼IMX900系列),以及更高像素但采用像素四合一或九合一技术的主摄,在解析力、进光量、暗光表现上会有进一步的提升。荣耀自家后续的Magic5系列和Magic6系列也升级了主摄传感器。
超广角: 50MP的超广角在当时是顶级的,但现在一些旗舰的超广角镜头素质也在提升,甚至会配备自动对焦功能,使其也能胜任微距拍摄。
长焦: 64MP的潜望长焦(3.5倍光学变焦)是很有竞争力的,但现在很多旗舰会提供更长的光学变焦(如5倍、10倍),或者在潜望镜头上也采用更高素质的传感器,以及更强的防抖和算法优化。
自由曲面镜头: 这个技术是荣耀Magic4系列的一大亮点,在当时的超广角畸变控制上表现突出,在目前依然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其他厂商也在通过算法和镜头设计来解决超广角畸变问题。
结论: 荣耀Magic4 至臻版的影像系统 在当时是顶级水平,整体实力非常均衡且有亮点(尤其是超广角)。但与目前已经迭代了好几代、传感器尺寸更大、变焦能力更强的旗舰机型相比,其 “天花板”地位已被超越,不过依然是 非常优秀、能拍出高质量照片的手机。

5. 电池与充电:4600mAh,100W有线 + 100W无线快充

发布时: 100W有线和100W无线快充在当时是 顶级的充电速度,极大地缩短了充电等待时间。
现在: 100W的有线快充在现在依然非常快,但一些品牌已经推出了 120W、150W甚至200W 的有线快充。无线充电方面,100W无线充电也仍然是顶尖的,但竞争同样激烈。
结论: 充电速度在目前来看 依然是“天花板”级别,或者非常接近天花板,对于追求快速充电的用户来说依然极具吸引力。

6. 其他特性:IP68防水、红外遥控、双扬声器等

发布时: 这些都是旗舰机应有的配置,IP68防水防尘提供了很好的耐用性,红外遥控则增加了实用性。
现在: 这些配置在当下的旗舰机型中 普遍存在,是旗舰标配,但不再是特别突出的“天花板”特点。

总结:

荣耀Magic4 至臻版在发布时,其配置在安卓手机市场中绝对可以称得上是 “天花板”级别的存在,特别是在屏幕(尤其是1920Hz PWM调光)、影像系统的均衡性(自由曲面超广角)以及充电速度方面。

然而,到了现在(2024年初),手机技术更新迭代非常快。与其说它是 绝对的“天花板”,不如说:

在某些方面(如1920Hz PWM调光、充电速度),它依然是“天花板”或非常接近“天花板”的顶级水准。
在处理器和影像传感器尺寸方面,它已经被新的旗舰机型超越,不再是绝对的第一梯队。
整体而言,它的配置依然是“非常强劲的旗舰水准”,能够提供优秀的体验,但已不再是市场上“最新、最快、最好”的唯一选择。

如果你现在购买荣耀Magic4 至臻版,它依然是一部性能强劲、拍照出色、充电极快的手机,能够满足绝大多数高端用户的需求。但如果你追求的是最新的处理器、最新的影像技术(如更大的传感器、更强的变焦能力),那么市面上已经有配置更新、更“天花板”的选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首先感谢邀请

不知道现在“天花板”这词儿怎么就突然这么热门了,不管是知乎微博小红书还是小破站,似乎到处都充斥着“天花板”这个词儿。不瞒你们说,就昨天,我去买烤冷面,那烤冷面摊儿上都写着xx区烤冷面天花板。

不过别说,这个“天花板”还挺好吃(bushi)

虽然绫音喵还是很喜欢Magic4系列的,但是就这么直接说它是不是“天花板”似乎是太武断了。既然它横竖咋地都是一部手机,那么我们就用手机的角度来分析一下Magic4 至臻版到底是不是安卓手机中的“天花板”

因为荣耀Magic4系列刚刚开售,在用户评价方面还没办法抓取有效数据。那么我们就来通过目前已知的信息,分析一下Magic4 至臻版到底有没有可能成为安卓手机中的“天花板”。

我们先来看看Magic4系列的官方总结图吧

因为发布会首先发布的是Magic4 Pro,而Magic4 至臻版放在最后,所以我们两张放在一起看


外观和手感(评价:及格水平)

然后咱们挨条分析,荣耀Magic4 至臻版到底有没有做安卓手机天花板的资格。

首先是外观和手感。作为几乎每个人都会随身携带的电子设备,手机的外观也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我们已知信息为,荣耀Magic4 至臻版后壳为陶瓷材质。这方面见仁见智,但是对于许多人来说,陶瓷材质的确是手机外观的一个加分点。

配色为黑白两色,黑色会显得高端一点儿,但是由于绝大部分手机都会有黑色配色,配色只能算平平。

外观整体设计还是和Magic3 至臻版类似。发布会上展示的实机如下


总的来说外观还是偏商务吧,像我这样更喜欢鲜艳配色的用户不是很感冒。

官方给出的重量为242g,绫音喵觉得略沉。不过大部分旗舰机都不怎么轻就是了。

总的来说,我认为荣耀Magic4 至臻版外观方面表现算是及格

屏幕素质(评价:达到天花板,有加分)

接下来就是屏幕。

我们依然先来放官方的总结图。由于屏幕部分主要是在Magic4 Pro部分讲的,而荣耀Magic4全系列都采用了LTPO,120Hz高刷,和1920 Hz 的高频PWM调光(这方面真的是非常有诚意了)所以我们来放Magic4 Pro部分的屏幕总结图

手机这东西我们每天都要盯着看,像绫音喵这样的重度使用者,有时候一天会用6小时手机。

在此之前,市面上的手机只有LTPO技术或者只有高频PWM调光,如果我们对此有刚需的话,就只能二选一了。

在这之前,绫音喵其实已经写过关于LTPO技术的科普了。简单说,LTPO技术就是集中了TPS TFT和IGZO TFT该有的优点,同时又规避了他们的缺点。这样一来,LTPO屏幕就有了功耗低,分辨率高,窄边框,更好地将均匀性等等特点。

目前采用LTPO技术的手机型号虽然还算不上很多,但是绝对也算不上少了。截止目前,采用LTPO屏幕的手机几乎都是各家的当家旗舰。而根据我使用LTPO屏幕一段时间以后的感想来说,真的是肉眼可见的舒适。

接下来就是PWM调光了。要知道,好久好久之前的知乎,似乎人都能扯几句到底是DC调光还是PWM调光。就这五个字母,评论区能打出好几百层楼来。

当然这主要是针对于DC调光和低频PWM调光的争论。DC调光是通过提高或降低电路功率来改变屏幕亮度实现调光的。而PWM则并不靠改变功率,而是靠屏幕的亮、灭交替,当屏幕亮灭交替够快,肉眼就会一直认为手机在亮。

如果你同时使用过从前PWM调光的LCD屏和OLED屏,就会感觉到当年OLED屏幕的确有些刺眼,毕竟LCD的PWM调光频率更高,往往都是1000Hz乃至更高起步。可是现如今OLED屏高频PWM可以达到1920 Hz,再也不复当年瞎眼的盛况。

荣耀Magic4系列的屏幕由于结合了LTPO技术和高频PWM调光技术,目前市面上无出其右。并且绫音喵私心想给它再加一点印象分——主要加在荣耀Magic4全系列都有这样的屏幕而不是只有超大杯才有。

所以屏幕方面,不仅仅是Magic4 至臻版,荣耀Magic4全系列都可以称得上是“天花板”

CPU(安卓旗舰反正也没别的选择了嘛不是)

说完了屏幕,下一个就是CPU。这玩意儿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但是,但是……我觉得吧,这方面实在是没啥好说的。高通骁龙8 Gen 1。


今年的安卓旗舰机超大杯目前还有用别的CPU的吗??


就很没有发挥空间啊!!!

唯一的发挥空间大概就是对于8G1的调教和散热了。这方面我们依然只能先看官方数据。

对于芯片的调教我还是挺信任荣耀的,而散热方面,目前给出的官方信息是Magic4系列采用了第三代石墨烯+VC液冷技术。

比较值得一提的是,Magic4系列的卖点之一还有首发的GPU Turbo X。官方数据依然非常亮眼。

但由于现在Magic4 至臻版还未正式发售,绫音喵觉得我们应该等正式发售一段日子以后,根据用户反馈再来进行判断。

毕竟嘛,CPU跑分不一定每个人都会跑,但是烫不烫手大家是都摸得出来的。

这部分的分数大约要等到下个月甚至下下月才能给出来了

影像(评价:参数非常非常亮眼,等待用户反馈)

再往后值得我们关注的就是影像了。

这方面我们可以先看一下官方参数。

先是后置镜头的分布

比较值得一提的是,这次的主摄是f/1.6光圈。这一点大家都知道,f值越小,光圈越大,镜头传递的光线也就越多。这个大光圈也着实是很吸引人了。

同时这个广角镜头也非常值得一提

还有独立影像芯片

总的来说Magic4 至臻版在影像方面纸面数据可以说相当好看了,这个数据也是能当得起“天花板”这个称呼。

当然影像这方面我们也是需要等待发售一段时间以后的用户评测。才能确定它是不是“天花板”。目前纸面参数好看不一定能代表它实际的摄影水平嘛不是。

其他(评价:总体及格,有加分项)

最后就是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了。比如说快充。

Magic4至臻版搭载的是100w有线快充,50w无线快充。而目前绫音喵知道的已经公开的机型里,有线快充最高是150w,而安卓旗舰机普遍为65w,80w这个水平,也有一些可以达到120w。这方面可以说是及格水平吧,虽然不算出彩,但是也不算拖后腿。

隐私通话和安全,是Magic4至臻版一个非常大的加分项。要知道在有些场合接电话实在是太社死了。绫音喵曾经就在健身教练面前接过一个肯爷爷的外卖电话……天知道我只想把外卖点到家里回家吃……碰巧赶上母上没听见门铃声。

社死,太社死了。

所以在隐私通话这方面,我想可以给荣耀Magic4至臻版一个非常棒的加分。

还有比如说离线支付等等,都可以是加分项


总结

总的来说呢,我认为荣耀Magic4 至臻版是有成为安卓手机中“天花板”的潜力的,但现在我们下结论还为时过早

我觉得,不管是配置多么令人惊艳的手机,到最后都是需要等待市场验证的。

我们需要等到一两个月以后,用销量数据和用户体验,再来判断它到底能不能成为安卓手机中的天花板。

用户们实际的体验,才是手机能不能成为“天花板”的关键,对吧。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