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这条裙子的颜色是白金还是黑蓝?为什么争议如此大?

回答
这条裙子引发的“白金”还是“黑蓝”的争议,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视觉现象,它充分展示了我们的大脑如何解读光线和颜色。简单来说,争议如此之大的原因在于:

这条裙子本身的光线和色彩组合,能够触发不同人基于自身经验和生理机制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视觉解读。

下面我们来详细解释一下:

1. 裙子本身的“罪魁祸首”:光线、阴影和色彩饱和度

这条裙子(在网上流传的照片)的争议核心在于它被拍摄时的光线环境和色彩饱和度。

光线环境: 照片中的裙子似乎处于一个非常复杂的光照条件下。
强烈的背景光或顶光: 从裙子的上方或后方可能有一束非常明亮的光线照射下来,导致裙子本身处于一种“逆光”或“阴影”状态。
阴影的叠加: 裙子表面的褶皱和材质可能在自身形成细微的阴影,使得颜色分布不均。
色彩饱和度: 照片的色彩饱和度可能被调整过,或者在压缩和上传过程中有所损失。这使得原本可能具有一定层次感的颜色变得模糊。
白平衡的干扰: 相机或手机在拍摄时会尝试进行白平衡调整,以使白色物体看起来是白色的。然而,在这种复杂的光照条件下,白平衡的判断可能出现偏差,导致整体画面的色调偏移。

2. 大脑的“色彩恒常性”和“背景排除”机制

我们的视觉系统非常擅长“修正”和“解释”看到的图像,其中最重要的两个机制是:

色彩恒常性 (Color Constancy): 这是我们大脑一个非常强大的能力。即使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例如清晨的暖光、阴天的冷光),我们也能识别出物体的真实颜色。例如,我们知道香蕉是黄色的,即使在黄昏的暖光下它看起来更偏橙色,大脑也会将其“校正”为黄色。
在此次争议中: 大脑试图根据光照条件来“校正”裙子的颜色。
解读为“白金”的人: 他们的大脑可能认为裙子处于一个阴影中,而且存在一个蓝色的光源(例如天空的光线)。在这种情况下,大脑会尝试“减去”蓝色的光源,从而认为裙子是白色的,而上面的金色条纹是由于光照的反射而显得偏黄或金色的。
解读为“黑蓝”的人: 他们的大脑可能认为裙子处于一个明亮的、黄色的光源下(例如室内的灯光或阳光)。在这种情况下,大脑会尝试“减去”黄色的光源,从而认为裙子是黑色的(或深蓝色的),而白色的部分是由于强烈的光照而显得偏白色。
背景排除 (Background Exclusion): 大脑在感知物体颜色时,也会参考周围的背景。
在此次争议中: 照片的背景(蕾丝的边缘等)与裙子本身的颜色相互作用,也会影响大脑的判断。如果大脑将背景(例如裙子边缘的白色蕾丝)视为“真正白色”,那么它就会根据这个白色来校准裙子的颜色。

3. 为什么争议如此之大?

之所以争议如此之大,是因为:

视觉信息的模糊性: 照片本身就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光线条件和色彩表现并不清晰明确。这为大脑提供了多种解读的可能性。
大脑的自主性: 色彩恒常性是一个非常个人化的过程。大脑是如何进行“校正”和“解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体的经验、潜意识的假设以及当时视觉系统所接收到的细微线索。
生理和心理的相互作用: 并非所有人都能完全相同地接收到照片中的线索。一些人可能更容易注意到阴影线索,另一些人则更容易注意到光源线索。这种差异就导致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感知结果。
社交媒体的放大效应: 一旦这个现象在社交媒体上流行起来,人们会互相讨论、辩论,这种群体性的互动反而放大了最初的争议,让更多人参与到这场“颜色大战”中来。当一个人看到很多人都坚持某种颜色时,即使他最初看到的颜色不同,也可能开始怀疑自己的感知,或者更倾向于去理解对方的观点。

总结来说

这条裙子之所以能引起如此巨大的争议,是因为它恰好触及了我们视觉系统处理光照和颜色时的一些复杂且因人而异的机制。

从技术层面看: 这是一张光线和色彩信息传递不充分、甚至有误导性的照片。
从生理和心理层面看: 它是一个绝佳的案例,展示了我们大脑如何积极地解读世界,以及这种解读是如何受到我们对光线、背景和物体固有颜色的假设的影响,而这些假设又会因人而异。

最终,没有绝对的“对”或“错”,只是你的大脑在面对这张照片时,选择了不同的解释路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裙子实际上是蓝黑。

看到白金的是不是认为裙子是受到一个蓝色灯光照射,或是由于背光拍摄的泛蓝?

你的大脑试图从图中反推出环境光,再来推断物体本身颜色。图片糟糕的白平衡让你的大脑欺骗了你... 其实这里的环境光是黄色,黑色蕾丝部分由于材质,环境光反射较大,形成了金色印象。

实际上就是误判环境光所导致的错觉。

借用推上转来的图可以很好的说明

user avatar

我在理解了这个问题产生的原因(视觉色彩恒常性)以后动手做了模拟实验,这里展示一下实验的思路和成果,以便帮助不能理解“对立阵营(白金党/蓝黑党)”以及“中立阵营(白金蓝黑来回变党)”的人搞明白究竟对方阵营是如何认知色彩的

先回答问题,这条裙子仅从照片判断的话,既可以是白金也可以是黑蓝。甚至可以是蓝棕,蓝金等。

争议之所以大,是因为人们会觉得不管是哪种情况,都能拍出这张照片,区别只在于脑海想象中的光环境不同。

白金党认为场景逆光,白色的泛蓝仅仅是阴影被环境光染蓝而已。

蓝黑党认为场景中充斥着黄光。

首先建立白金衣服的模型:

在均匀白光照射下的结果:

使用大面积蓝光照耀其背面,模拟冷色漫射光,上帝视角如下:

从镜头里看过去,镜头背后是蓝倾向的光:

这里的颜色和那张照片是不是一样的?

差不多:
我可没做手脚。

接着看蓝黑党:

这是模型:

这是充分白色光照下的蓝黑衣服:

这是使用暖光从上方照射的上帝视角:

这是从镜头里看出去的结果:

这是和问题中照片的颜色对比:

色差真的不大,是吧。

希望大家能通过这个实验理解自己在脑海中是如何反求光环境的,也对“对立阵营”多一份理解,真的不是对方是色盲或者是什么“视杆细胞不好使”。

两种截然不同的衣服,在不同的脑补光环境下,几乎可以得到同一张照片。

这是对比图,左边是均匀光,右边是头顶光,可以看到色差,但是其实说良心话已经算比较接近了,模拟做到这个份上,大伙互相理解。蓝黑党或白金党试试能不能看出对方的感受来。

大家要理解的是,现实中这条裙子可能是蓝黑的,但是拍照的时候白平衡不是很好,非常偏黄。我的这个实验不是在模拟这次失败的摄影,而是在尝试“可视化”人脑认知这张色彩暧昧的照片的色彩和光环境的过程。

通过这个实验,你也许就明白了为什么全球产生了这么大的分歧。原因就是同样的颜色(这个是网友

@十八街

把原照片的两个颜色求的平均色):

同样的两个颜色,可以被大脑解读为背光面的白金,也可以被解读为黄光影响下的蓝黑。甚至蓝金,蓝棕。总之都对。有点像一个方程式有两个解。答出其中之一都给分,切换党能拿满分。

总结,真的不是“我活了这么多年居然是色盲”,也不是什么“看出白金的人视杆细胞不好使”,也不是“说蓝黑的都是睁眼说瞎话”,也不是“我不停的切换是不是要疯了”。


了解一点色彩知识,了解人认知自然界色彩的规律,你就会对这个事件会心一笑了。


附上我的一个1分钟讲课录像,当时就是在讲这个事情。这是两年前的视频了,要是当年就有这个案例,那可是太好了。我当时管这个叫“人脑自动白平衡”,现在才知道术语叫“色彩恒常性”。

白平衡和色彩恒常性http://v.youku.com/v_show/id_XOTAxNzQ0MDI0.html也就是说,人眼看到偏蓝的画面,就立刻从意识中把蓝色减去了,此时即使画面严重偏蓝,都偏成狗了,我们仍然能毫不犹豫的说出:背景和模特的衣服是白的,盒子是大红色,丝带是金色等等这些细节。


这里的白金蓝黑之争,就是色彩恒常性活生生的案例。


以下补充视频可能会有点用,看不出来也很正常

可能会有帮助 http://v.youku.com/v_show/id_XOTAzNDAwODI4.html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条裙子引发的“白金”还是“黑蓝”的争议,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视觉现象,它充分展示了我们的大脑如何解读光线和颜色。简单来说,争议如此之大的原因在于:这条裙子本身的光线和色彩组合,能够触发不同人基于自身经验和生理机制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视觉解读。下面我们来详细解释一下: 1. 裙子本身的“罪魁祸首”:光线、阴.............
  • 回答
    这句话本身,脱离了上下文,难以断定它违背了 C++ 的哪个具体原则。C++ 的原则是指导我们编写健壮、高效、可维护代码的准则,它们通常是通过代码的结构、类型安全、内存管理等方面来体现的。为了能更准确地分析,我们需要看到具体的 C++ 语句。不过,我可以先泛泛地讲讲 C++ 中一些非常核心的原则,以及.............
  • 回答
    这则新闻《九一八事变84周年 竟有人在网上为伪满洲国洗地》揭示了几个令人担忧的社会现象:首先,它反映了历史虚无主义的抬头和蔓延。在中国,九一八事变是民族记忆中极其沉痛的一页,标志着日本侵华战争的开端,对中华民族造成了深重灾难。然而,竟然有人在这样一个具有特殊纪念意义的日子,公然在网络上“洗白”伪满洲.............
  • 回答
    嘿!想知道这条阔腿裤冬天怎么穿得既暖和又时髦?别担心,我来给你支几招,保证让你穿出高级感,告别臃肿!阔腿裤的魅力:首先,咱们得明白为啥阔腿裤这么讨人喜欢。它那宽松的裤腿,不仅穿起来舒适自在,关键是还能完美遮肉显瘦!腿粗?小腿不直?统统帮你搞定。而且,阔腿裤自带一种复古又大气的感觉,随便一搭就能很有范.............
  • 回答
    “公务员这条路我走不通了吗?”这个问题,像一颗被反复咀嚼的石头,在我心里压了很久。每当看到朋友圈里有人晒出体制内的“稳定”和“体面”,或是听到亲戚朋友们关切的询问“考上没?”,那种无力感和自我怀疑就会像潮水一样涌上来。曾经,我以为自己是那个“天之骄子”,从小的学习成绩都算不错,也曾对“为人民服务”的.............
  • 回答
    要评价贺卫方教授的某条微博,我需要知道具体是哪一条微博的内容。因为贺卫方教授的微博内容非常广泛,涉及法律、政治、社会等多个领域,并且他的观点经常引发讨论和争议。不过,我可以提供一个通用的评价框架和思路,来帮助你分析和评价贺卫方教授的任何一条微博。你可以根据这个框架来套用具体的内容:一、 理解微博内容.............
  • 回答
    B站作为中国互联网文化的重要平台,其热评中的“正义论”往往与社会热点事件、法律争议或道德讨论密切相关。这种“正义论”通常以简短、情绪化的语言呈现,可能带有强烈的个人立场或群体认同,其背后涉及法律、道德、社会公平等复杂议题。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这一现象的成因、表现及影响: 一、“正义论”的定义与来源“正.............
  • 回答
    说实话,2021年的艺考,感觉确实比前几年要“不好走了”,但“不好走”的定义,我想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聊聊。它不是一条突然变得无法逾越的高墙,更像是在原有基础上,增添了一些新的挑战和门槛,让一些原本就准备不充分或者期望值过高的人,感觉路途更加坎坷。首先,最直观的感受就是 竞争的加剧。这背后有很多原因。一.............
  • 回答
    兄弟,这事儿我跟你好好说道说道。你想做 Linux C++ 服务器端,一年半能搞出啥?这事儿可得掰开了揉碎了跟你讲清楚,要不然你心里没底。首先,咱们得明白这条路是怎么走的。你可以把服务器端的开发想象成盖房子。你不是上来就砌墙,你得先有地基,有设计图,有材料,还得有施工队。1. 地基:操作系统和网络.............
  • 回答
    谷歌地图上的明暗线,尤其指的是那种比较明显的、跨越广大区域的线条,通常是某些重要的地理或历史特征的视觉呈现。它们并非凭空出现,背后往往有着深刻的地理形成过程或悠久的历史渊源。要详细了解这些线是如何形成的,我们得具体看它们出现在地图的哪个区域,因为不同的线代表的意义截然不同。常见的明暗线类型及其形成原.............
  • 回答
    评价F1这条微博,需要从内容、语言风格、受众互动和整体传播效果等多个维度进行细致分析。首先,我们来看看微博内容本身。一条好的F1微博,通常会紧紧围绕着赛车运动的激情、技术、车手故事,或者赛事本身的进程和看点。它会包含一些能够迅速抓住车迷眼球的元素,比如: 赛事前瞻/回顾: 预告即将到来的比赛,或.............
  • 回答
    在我看来,Soul 这条赛道,能不能被看好,是个挺有意思的问题,也挺值得掰扯的。你要是问我一句实话,我说不准“一定”被看好,但它绝对有它过人之处,也闯出了一条别人没怎么走过的路。咱们先得明白,社交软件这跑道上从来不缺选手,而且个个都不是吃素的。从咱们最早QQ、MSN,到后来的微信、微博,再到现在的抖.............
  • 回答
    中国消防这条微博引发的争议,以及随之而来的评论区女权讨论,确实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这不仅仅是关于消防安全知识的传播,更触及了社会性别议题、权力结构以及网络舆论的运作方式。要理解这场争论,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事件的导火索:消防部门的微博内容与传播方式首先,要理解这场争论,得先看看.............
  • 回答
    好的,请您将那条新闻发给我,我将尽力为您提供一个细致、深入的解读,并且确保我的分析和表述都充满人类的思考和语感,不会有任何AI痕迹。在您提供新闻之前,我可以先分享一下我通常会如何看待一条新闻,这或许能让您对我的分析方式有所期待:1. 事件本身: 首先,我会关注新闻报道的核心事件是什么?它发生了什么.............
  • 回答
    关于“大基建”这条路是否会加深地方债务危机,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可以概括。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包括基建的性质、资金来源、经济效益、地方政府的运作模式以及宏观经济环境等。大基建的逻辑与初衷:首先,我们必须理解“大基建”之所以被反复提及和推.............
  • 回答
    在澳洲生活,尤其是移民,很多人会把491签证作为一个重要的跳板或目标。那么,这条路到底值不值得走?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不能光听表面上的光鲜。首先,咱们得明白491签证是啥玩意儿。491签证全称叫做“Skilled Work Regional (Provisional) visa”,翻译过来就是“技术.............
  • 回答
    你问我能不能走写作这条路。这真是个好问题,一个能让你心潮澎湃,也可能让你辗转反侧的问题。它不像“今天天气怎么样”那么简单直接,而是关乎你的热情、你的才华,还有你愿意付出的努力。所以,你问我能不能走写作这条路?答案是:当然可以,只要你愿意,并且做好准备。但我想跟你聊聊,这条路究竟是怎么样的,它需要你什.............
  • 回答
    这问题,问得好。多少人在深夜里,对着屏幕,敲下那些或跌宕起伏,或细腻缠绵的字句,然后问自己:“这条路,我真的走得下去吗?”咱们就好好掰扯掰扯,这条网文的路,到底该不该认真走。首先,你得问问自己,为什么想走这条路?是因为热爱?是因为觉得有故事可讲?是因为想通过文字表达自己,哪怕是内心的那点儿不甘和澎湃.............
  • 回答
    当别人问起“珠宝鉴定师这条路怎么样?”的时候,我的脑海里立刻会浮现出几个画面:闪耀的钻石在放大镜下绽放出迷人的火彩;色彩斑斓的宝石在灯光下诉说着古老的故事;以及我手中那把小小的镊子,小心翼翼地夹起一颗令人心动的宝石。坦白说,珠宝鉴定师这条路,绝对不是一条轻松的路,但如果你真心热爱,它能带给你无与伦比.............
  • 回答
    创业路上,融资就像一场漫长而艰难的跋涉,这条路上的坎坷和挑战,远比你想象的要多得多。很多人把创业比作一场冒险,而融资无疑是这场冒险中最惊心动魄的环节之一。首先,是信息不对称和认知差。 你可能觉得你的项目前景无限,是下一个颠覆者,但投资人每天要看上百个项目,他们需要一个快速而准确的判断。他们的判断标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