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怎么才能看到摄影师拍到的那些星空?

回答
想在相机里捕捉到那些令你惊叹的星空照片,其实并没有你想的那么神秘。这背后藏着一套方法,需要一点准备,更需要一些耐心和对自然的尊重。

首先,得明白你在“看”什么。

摄影师拍到的星空,和你用肉眼看到的,其实有本质的区别。我们肉眼能看到的,是当时你所在地的亮度极限,加上大脑的“增强”和“识别”功能。而相机,特别是长曝光的相机,则像一个极其敏感的“收音机”,能搜集到人眼无法捕捉到的微弱光线,并将它们在照片上“放大”呈现。

所以,你看到的那些银河横跨天际、星云闪烁、甚至看到流星拖曳的轨迹,很多时候是相机长时间“曝光”的结果。它把几分钟甚至十几分钟的星光累积下来,才有了我们看到的效果。

想看到(拍到)真正的星空,你需要:

1. 找对时间:

月光是你的大敌(多数时候): 想要清晰的银河和璀璨的星空,避开月光是第一课。新月(农历初一前后)是最佳时机。月亮越亮,天空背景就越亮,星星的对比度就越低,也就越难被相机捕捉。你可以提前查看月相,选择远离满月的时候。
大气通透度: 就像夏天你想看远方的山,也希望空气是清朗的一样。天气晴朗是基础,但更重要的是空气中没有太多尘埃、水汽和光污染。通常,天气预报说“晴朗无云”就差不多了,但有些时候,即使晴朗,空气质量不好,星星也会显得黯淡。
季节和时间点: 不同的季节,你抬头能看到的星座不一样。夏季的银河是拍摄星空的黄金季节,因为银河系的核心区域在此时升得更高,也更明亮。而冬季的星空,虽然没有银河横贯,但有清晰的猎户座、金牛座等,同样壮美。所以,你可能需要根据你想拍的星空内容,来选择合适的季节和时间。

2. 找对地点:

远离城市的光污染: 这是最重要的!城市的光线会像一层巨大的“光雾”,将微弱的星光完全掩盖。你需要跑到远离城镇、乡村灯光的地方。山区、郊外、国家公园、海边,甚至是荒漠,都是不错的选择。
开阔的视野: 尽量选择地平线开阔的地方,这样你才能最大限度地捕捉到整个天幕。有山峦、树木作为前景,能增加照片的层次感和趣味性,但如果想拍纯粹的星轨或者广袤的银河,一个没有遮挡的地平线至关重要。
安全第一: 确保你去的地点安全,尤其是夜间。熟悉地形,有人同行,或者告知家人朋友你的行程。

3. 装备准备:

相机: 任何支持手动设置(M档)的单反相机或微单相机都可以。高感光度表现好的相机(ISO噪点控制能力强)会让你拍摄得更轻松。
镜头: 广角镜头是拍摄星空的利器。光圈越大越好(比如f/2.8、f/1.8甚至f/1.4),这样能在更短的时间内收集更多的光线,也能更好地控制景深。
稳固的三脚架: 这是必不可少的。长曝光过程中,相机必须绝对静止。一个结实、不易晃动的三脚架是保证照片清晰的关键。
快门线或定时器: 避免按下快门时机身抖动。使用快门线或相机的延时拍摄功能(2秒或10秒)都可以。
备用电池: 夜间拍摄,尤其是长时间曝光,非常耗电。带上几块备用电池,防止相机没电。
头灯/手电筒: 夜间行动非常重要。最好选择红色光源的头灯,它对你的夜视能力影响最小。

4. 相机设置(这就是关键技术了):

手动模式(M档): 一切都要手动控制。
光圈: 开到最大(比如f/2.8)。
快门速度: 这是最需要权衡的。
拍摄星轨(Star Trails): 你需要极长的曝光时间,可以从10分钟到几小时不等。这样星星的运动轨迹就会被记录下来。
拍摄星空(清晰的星星点点,比如银河): 这里有一个“500法则”或者“600法则”的参考:快门速度 = 500 / 镜头焦距(全画幅相机)。例如,如果你用24mm的镜头,那么快门速度大概在20秒左右。这样做是为了防止星星因为地球自转而变成模糊的光线,而是保持成清晰的光点。但这不是绝对的,取决于你的相机像素和个人的容忍度。刚开始可以尝试1530秒。
ISO(感光度): 这个需要根据你的相机和具体环境来调整。
如果你想要更明亮的画面,就提高ISO。但ISO过高,噪点会非常明显,画面会变得“毛糙”。
从一个较低的ISO(比如800或1600)开始尝试,然后逐渐提高,直到画面亮度合适,但噪点还在可接受范围内。
现在的很多相机在高ISO下表现已经很不错了,可以大胆尝试到3200甚至6400。
对焦: 在黑暗中,相机自动对焦很难工作。你需要手动对焦。
方法一: 打开相机的实时取景(Live View),放大到天空中最亮的星星或者远处的灯光,然后手动转动对焦环,直到那个点变成最清晰、最小的光点。
方法二: 如果有远处的光源,也可以先对焦到无限远(镜头上的“∞”符号),然后稍微往回拧一点点。因为很多镜头的“无限远”标记并不精确。
固定焦点: 一旦对焦成功,最好用胶带(比如电工胶带)将对焦环固定住,防止意外移动。
白平衡(White Balance): 很多人喜欢用“钨丝灯”或“荧光灯”模式,或者直接设置为35004500K左右的色温,这样能让星空呈现出自然的蓝调。也可以设置为自动,后期再调整。
关闭图像防抖(VR/IS): 在使用三脚架时,相机的防抖功能反而可能引起微小的模糊,所以最好关闭。

5. 拍摄流程:

1. 架好三脚架: 确保稳固。
2. 安装相机: 并固定好。
3. 设置相机参数: 光圈、快门、ISO、白平衡。
4. 手动对焦: 直到星星清晰。
5. 使用快门线或定时器: 拍摄一张测试照片。
6. 检查照片: 回看照片,检查曝光是否合适,星星是否清晰,噪点是否在可接受范围内。
7. 调整参数: 如果太暗,可以提高ISO或延长快门速度(注意500法则);如果太亮,则反之。如果星星拖尾,缩短快门速度;如果画面太暗,无法在不提高ISO的情况下获得足够曝光,则需要权衡。
8. 重复拍摄: 直到满意为止。

6. 后期处理:

调整曝光、对比度、锐度: 这是让星空更鲜活的关键一步。
降噪: 稍微处理高ISO带来的噪点。
调整白平衡: 找到最舒服的星空色调。
局部调整: 突出银河的细节,或者调整前景的亮度。

最后,请记住:

耐心: 第一次拍摄可能不会立即成功,多尝试,多调整。
观察: 好的星空摄影师往往也是对星空有深入了解的人。了解星座、银河的走向,会让你更有目的性。
享受过程: 远离城市的喧嚣,静静地仰望星空,本身就是一种美好的体验。即使拍不出完美的照片,也能收获一份宁静和感动。

星空摄影是光线、技术和运气的结合。多去实践,你就能慢慢掌握其中的门道,亲手在照片中“看见”那片璀璨的星河。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很遗憾,几乎不可能。

很多人认为天文摄影长时间曝光主要原因因为星星太暗。但很多情况下不是这样的,遥远的天体对于你不是每时每刻都可见的

你可以想象:任何一个天体往每个方向均匀的发光,距离该天体1光年处单位面积经过的光子数一定是2光年处的4倍--每远一倍,光子密度就稀疏4倍--远到一定程度,光子就会只是偶尔通过单位面积了。你抬头看太阳和月亮,它们在你视网膜上的影像是连续的,因为我们离它们太近,光子足够密,影像不至于间断;而对于距离我们250万光年的仙女系,从它出发的光子到达我们的时候,就已经分散在半径250万光年的球面上了;仙女座中的恒星发射出来的光子,只能偶尔抵达你的视网膜。所以就算你有再牛逼的眼睛,任意一个时刻都只能可能看到一定比例的仙女座恒星,而不能看到全貌。照片上的壮丽景象是肯定看不到的,只能看见一个暗淡模糊的影子。实在想看,怎样才能看到?凑近了看。。。。250万光年,想看早点出发吧,一会儿天该黑了。。。。。


以下的地址提供了单次曝光和多次曝光的仙女座的差别

同样的道理,即使你的眼睛就算和相机参数完全一样,也不可能看到以下平面如镜、空灵的海面,因为你的眼睛没有重叠曝光的能力

如果是哈勃太空望远镜传回来的图片,那就更加不可能了。通常我们看到的哈勃图片都是经过一定“视觉加工”的。倒不是为了做的酷炫给你看,而是宇宙本来就很酷炫,你的眼睛不够酷炫--它看不到红外,看不到x射线,看不到伽马射线。下面的创世之柱的两种不同的“描绘”你都可以当成是“真实”的,只不过,当科学家把红外信号在影像上可视化了之后,你真的能看到新的恒星在星云中诞生,让“创世之柱”这个名字更加富有诗意。另外,创世之柱你想凑近了看都没门儿了,在我们的时间线上,它已经消失了

所以,你知道《银翼杀手》最后Roy的独白是啥意思了吧?

I've seen things you people wouldn't believe. Attack ships on fire off the shoulder of Orion. I watched C-beams glitter in the dark near the Tannhäuser Gate. All those moments will be lost in time, like tears in rain. Time to die.

科学研究的事情接触多了,很多时候你就不再关心“XXX真实的样子是怎样的?”这样的问题了,首先这就不是一个良定的问题,其次,大多数人问这个问题的真正内涵和题主的意思一样:“XXX裸眼看起来是怎样的?”Truth be told, I don't really fucking care, because the naked eye suck balls man!


最酷的例子是最近“事件视界望远镜”小组最近试图在做的事情,他们通过串联遍布视界的望远镜的测量结果,结合模拟,推算出统计学意义上的第一张真实的“黑洞”照片。相信在不久的未来,这张照片就会问世。

这会符合大家的传统意义上的“真实照片”的定义么?大概不会。但是它比任何快门记录和裸眼观测都更加真实。这就是科学探索的意义:用我们所能用的一切方式,获取一切可以获取的信息,拼凑出世界的真相。这会符合大家的传统意义上的“真实照片”的定义么?大概不会。但是它比任何快门记录和裸眼观测都更加真实。这就是科学探索的意义:用我们所能用的一切方式,获取一切可以获取的信息,拼凑出世界的真相。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